大学语文教学总结_第1页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_第2页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_第3页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_第4页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大学语文教学总结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各专业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除外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转变,大学语文已经从一门部分文理专业的可有可无的公共课发展成为全部非中文专业的必修课。已经有一些理工类大学甚至把大学语文置于与大学英语同等重要的地位,成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审视传统的语文教育,几十年来语文曾一度成为“工具课”、“语言文字课”、“思想课”,尤其是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教师在“分数为主”的前提下,忽视了语文的美感教育。如分析文学作品时离不开作者介绍、字词解释、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往往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淡化了文学作品美的感染力,也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大学语文的教学不应走传统语文教学的老路,应以优秀的文学作品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分析和欣赏的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2/9新,进一步完善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一、宏观把握,分类讲解大学语文的教学与中学语文课的教学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即大学语文不存在太大的语言障碍。因此,如果其教学重点也像中学语文课那样注重词句的讲解和篇章结构的分析,就必然使大学语文成为学生的一种新负担,不受欢迎。那么,如何使大学语文成为一门受欢迎的课程呢分析作品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欣赏作品精湛的艺术韵味应该成为该课程的重点内容。我先是尝试传统的做法,即一篇篇的分析,一篇篇的玩味,精研细品,但单篇散章,并无新意,学生觉得自己看看有关的诗文鉴赏辞典之类的书即可。即或偶有心得,亦给人以雕虫小技之感,激不起学生内心深层次的共鸣。于是重新研究教材,另辟蹊径。教材所选作品大多数是经久不衰常读常新的经典作品,我把教材中的作品和文学史上公认的经典作品按照爱国情感、人生伤怀、人物品评、田园雅趣、婚姻爱情、托物言志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类,宏观把握,分专题进行讲解,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试以爱国情感类为例爱国情感类作品很多教材都乐于选用。像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安石的明妃曲、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陆游3/9的关山月、辛弃疾的水龙吟京口北固亭怀古、秋瑾的黄海中日人索句并见俄战争地图、艾青的我爱这片土地等,这些作品或抒发报国之志,或倾诉故国之思,或宣泄报国无门、壮志未酬之恨,和其他爱国诗文共同建构了我国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传统,这些作品以其情感的冲击力感动着读者,把它们串联起来讲就可以使学生对这一传统有一个整体而深刻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激情。这种整体把握、分类讲解的方法,虽然难免有粗疏之弊,但它以新颖的观点切入,纵横开阖,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化的韵味,体会到经典的厚重,在审美中受到教育,不但不累,反而有意犹未尽之感,学生课后还会有目的的去读些相关的作品,充实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二、启发式教学在大学语文课的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语文课的“填鸭式”教学,如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满堂灌,给学生分析每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采用何种手法描写等等而应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自身阅读、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1、启发学生通过类比、对比、联想、想象等途径分析作品在具体教学中应紧扣每部作品的主要特色,不设标准4/9答案,鼓励学生通过类比、对比、联想、想象等多种途径对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理解和欣赏。如分析课本中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时,可与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作类比分析。让学生讨论,谈自己喜欢哪部作品,理由是什么,并在此基础上联系相关主题的作品,如元稹的诗歌遣悲怀三首,台湾作家陈启佑的小小说永远的蝴蝶,启发学生思考文学作品怎样在多样的形式中表现同一主题内容。通过诸如此类的类比、对比和联想分析,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其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又如分析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时还可针对大学生感性意识强、情感脆弱等特点,通过苏轼一生宦海沉浮的经历启发学生分析认识苏轼开朗旷达的人生态度,并以此联系傅雷心灵的灰烬一文谈美是一种人生境界,在课后安排相关随笔练习,从而使语文教学不仅传授语言文学知识,更净化了学生的心灵,使其对世界的认识有所深化,个人的人生境界有所升华。2、启发学生全面、正确认识人生和社会问题新世纪的大学生亲历信息时代。他们对人生、社会的感知较之以前的大学生更加丰富多样,也在探索纷纭复杂的人生和社会问题,但并不意味着能对这些问题做出全面、正确的认识。实施启发式教学,在施教中充分利用教材中5/9集深刻的思想性、严密的逻辑性于一体且文情并茂的篇章,开拓学生的思维,拓深学生的认知。举例说明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人通过歌咏大自然的优美、壮美或奇美,寄托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并借此发泄内心的愤愤不平之气。不少大学生对山水田园诗情有独钟,甚至借古代文人骚客的诗句来调适自己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心理的失衡。但他们往往不真切理解山水田园诗产生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政治背景及诗人们个人的生活经历,这容易因崇尚老庄哲学中的一些消极虚无的价值取向而不知所措,或对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退避三舍,或自我麻醉,或不能正确认识社会转型期的不正之风赖以产生的民族文化原因,从而使自己失去进取心和人生追求。这不符合培养“四有”人才的目标,笔者通过对陶渊明、王维、谢灵运等人著名诗篇的分析,不仅让学生掌握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内容、审美情趣,而且阐释儒家、道家和释家的思想,启发学生如何做到“古为今用”,既要吸取其中的有益元素,诸如知足长乐、独善其身、淡泊宁志等在社会转型期容易被人鄙弃的合理内核,同时应摒弃自欺欺人、牢骚满腹、空度虚妄、因果报应的内容。三、美化教学形式为避免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课,消除学生听课时的枯燥感和疲倦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大学6/9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形声并举,音画同步,创设情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感染。如分析诗歌名篇春江花月夜时,除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外,还可分析诗歌韵律所体现的音乐美,让学生在悠扬动听的春江花月夜曲声中更好地把握诗歌中情景理交融的意境,体会内在音韵节奏的起伏变化。分析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时,可结合几幅古代的中国山水名作分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谈中国古典文艺作品的意境美、含蓄美。分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舒婷等人的朦胧诗作时,可以让学生先听音乐朗诵,在美读中感受抑扬顿挫的节奏和优美的诗歌语言,增强其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分析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时,可安排具体影片的场景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知。总之,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文学作品中及教学中相关的美的因素,在课堂上创设美的情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阅读、分析、欣赏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表达美的能力。大学语文课教学方法总结崔东奇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各高校、各专业普遍开设的课程,网上相关论文丰富,其中提到的教学方法众多,我主要是从中挑选、尝试、修正、发扬。几年下来,我根据学校、7/9学生状况保留下来不断实践并适当发展的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种1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大学语文课的分量自然抵不过专业课,加以个别学生的自律性不太强,老式讲授法调动学生的感官少,学生容易分神,所以我全部使用了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全部课程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动画、视频等并茂,灵活多样,课堂容量明显增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吸引力,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2增加课堂练习为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讲授过程中开展了较多的课堂练习项目,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教学效果较好,教学效益有所提高。如在讲到诗歌时,让学生比赛朗读、续诗。讲到小说时,让学生改动结局,以明白原作的立意、韵味。再如课堂放映影视作品,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讨论,老师汇总、深化,提高了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平,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电影泰坦尼克号结尾改为女主人公内心斗争后放弃吹求救的哨子,跳海殉情。3引领学生深度思考,提升课堂的理性魅力在加强审美鉴赏能力训练的同时,我尝试引领学生爱8/9思考、会思考、甚至会深度思考。如讲中国古代文学史后,我让学生通过与西方文学史的对比,进一步思考得出中国文学的重要特点雅文学比俗文学更有地位,因此也更繁荣。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思考该现象的原因,从文学到社会体制,由点到面。集权制的社会体制决定了中国文学的基本模式。之后我又再次让学生讨论中国为什么形成了集权制,西方为什么与中国不同。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和结构都要以经济状况为基础。古希腊罗马的社会制度奠基在商业、手工业生产力水平上,商品经济要有谈判和洽商,必须以平等为基础,因此欧洲有着民主政治的传统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以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普遍实行依靠河流灌溉的农业,修堤、修渠的工程要动员广大地区的民众,要有统一的调度指挥,因此相应地形成集权式的政治结构。总之,老师在思想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