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走进名著,引领教学_第1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走进名著,引领教学_第2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走进名著,引领教学_第3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走进名著,引领教学_第4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走进名著,引领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走进名著,引领教学苏霍姆林斯基不愧是一名教育实践家,读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每一条都是这样实用而中肯。他能结合儿童学习的规律,举出实际的例子,深入浅出地指导老师们在每一个学习细节上应该如何处理。夜阑人静之时,阅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心中不免掀起几许的波动。我静静地品味着作者精彩的理论分析,也细细地聆听着那些生动事例它如一场及时雨,改变了我的思想。下面就我的感悟从三方面谈起一、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在几乎所有篇章里,我们都能看出“阅读”对于师生的重要性。对于老师来说,读书就是常教常新的生命线和专业成长的补给站。正如书中所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对于学生来说,一个孩子学习成绩怎么样,取决于他的阅读;他的阅读怎么样,则取决于他阅读的数量、质量。并知道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落伍”,2/7重要原因是因为教师没有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学生没有学会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和感知所读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特地指出面对这些学生“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对于家长来说,家里要有藏书,“你们的孩子的智力,取决于你们的智力兴趣,取决于书籍在家庭精神生活中占着怎么样的地位。”因为在教育工作中,没有一种结果是单靠某一项措施就能取得的。老师除了拥有自己所教专业的书籍,还要“经过周密考虑地、有预见地、有组织地”为学生提供一些读物,用“最有效的手段”去“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通过阅读去刺激他们的思维、唤醒他们沉睡的大脑。作为学校,可以办“家长学校”活动,目的是保持家校一致,提高父母们的教育修养水平;多搞一些有关阅读的活动,如在“世界读书节”这天,我们可以举行诗歌朗诵会、图书义卖活动,将会受到家长、孩子的喜欢。还可以利用“六一儿童节”为孩子们赠送书籍等等。二、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在第7个建议中,我们懂得了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这么多年来,我们所谓的“知识”好像“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学生)的智力兴趣。掌握知3/7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学生们都想“尽快地摆脱它”。苏霍姆林斯基经常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身临其境去观察,去发现、去感受、去领悟。如“我领着孩子们来到秋天的果园里”,给他们讲解“自然中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怎样准备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讲到树木、落在地上的种子,留下来过冬的鸟类、昆虫等等”,让孩子们“体会和感觉”到“词和词组的意思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并建议孩子们“谈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寒冷的冬天里,他和学生们来到寂静的、还有积雪的果园里,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音乐”,听一听“春天正在觉醒的第一批旋律”。如此有生命的教学,一举多得,孩子们能不喜欢吗三、让学生在因材施教中实现逆转“为什么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为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书的一开始,就向我们提出了一直以来困扰教师的最头疼的问题。并明确指出“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他帮我们分析,每个人的头脑发育、思想思维有快4/7有慢,不尽相同,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也就不同。老师们要注意“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不能片面地停留在学生的“个人成绩”上,每个“教师应当善于确定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特指出“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要培养学生们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量;并要调动他们的兴趣,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的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每年还尽量“带孩子们做环球旅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从孩子童年早期就这样做,那么“班上就不会出现任何一个数学不及格的学生”。让实物教给儿童思考,这是使所有的正常孩子都变得聪明、机敏、勤学、好问的一个极其重要条件。他建议我们“如果学生有什么东西不能理解,如果学生的思维象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毫无用处地折腾,那么就要请你们仔细地检查一下自己的工作”,提出“让孩子一定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些论述告诉我们对于后进生,首先不能歧视,不能放弃;其次,要找到他们学习困难的症状,分析其原因,研究其问题根源;第三,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5/7加强个别辅导,促进后进生实现转化。四、教师学会合理利用时间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6/7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事。想想自己真的是这样,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