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孔子治学名言4900字第一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注释(1)学而时习之时,时时,经常;习,演习,复习。(2)说同“悦”。译文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点评这里,孔子掌握了一条很重要的学习规律。对有的需要牢记,加深理解的文化,以及又有些复杂的文化,看一遍、两遍是不行的,必须反复多读、多看,反复记忆,这样才会把所学的文化理解透彻和和记忆深刻。第二条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注释“重”指庄重、沉稳、踏实。译文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沉稳、踏实就没有威严,就是学习了文化也不能巩固。点评一个人不庄重、沉稳、踏实就会浮躁,轻薄。浮躁,轻薄之人自然在他人面前没有威严,自然也不能搞好学习。第三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已经学到的文化,又发现(创造)了新的文化,这样就可以作老师了。点评相对而言,学习文化易,创造文化难。创造文化就是把学习到的文化融会贯通(其中当然要结合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从而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等。这当然是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孔子认为,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就可以当老师了。第四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释(1)罔同“惘”,迷惑。(2)殆危险。译文孔子说,只读书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9而不思考,那就会陷入迷惑而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那是危险的。点评孔子在这里是要人们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这一条与“温故而知新”是有联系的。怎样才能“知新”,就是用我们的大脑思考问题。当然不是凭空思考,而是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社会实践融汇起来思考。只学不思考,则不会有新的收获,不能创造出新的文化。但只思考而不学习,就没有“培养基”(实验室里生物繁殖、生长的基本条件),失去了理论指导,使我们的思考往往会失去目标,其结果是空想、泛想,甚至会陷入歧途。第五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知道。点评这是孔子告诫人们,对于求知来说,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是知也”里的“知”,不是说的知道了应学习掌握的文化,而是说,只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离真正的“知道”也就不远了。第六条朝闻道,夕死可矣。译文孔子说,早晨知道真理(道理),就是晚上死了也是可以的。点评从这里,我们看到孔子的学习求知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发扬和学习。孔子把学习求知当作一生的事业。年虽老,精力不济,但他仍然坚持这种可贵精神。这里的“道”,应该理解为一个人所要求知的那些道理。第七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这里,孔子是指某一个人聪明而好学,不以问在下的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9人为耻辱。点评这个人是指一个叫孔文子的人。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道孔文子这个人因为什么缘故谥他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聪明而好学,又不以问在下的人为耻辱,所以给他“文”的谥号。“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坚毅不移的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既是积极的学习态度,还有科学的求知方法。看来,一个人学习、求知要具备的素质是很多的。第八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注释(1)好喜好。(2)乐之者为从事某种学问而感到快乐的人。译文孔子说,对于文化,懂得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为从事它而感到快乐的人。点评孔子这是说的一个求知者对某种文化的钻研爱好的程度,如以它为快乐,那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这种求知精神超过前两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最高级的求和精神。有了这种求知精神,再弥坚的学习堡垒也是可以攻破的。第九条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译文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智力的求知者,可以教给他比较高深一些的学问,只有中等以下智力的求知者,不要教给他高深的学问。点评不要误以为,孔子在这里对教育对象分了等级,看不起智力较低的求知者。人群之中,智力的高与低是客观存在的。孔子提出这个教育观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恰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9恰是主张的科学的教育方法。第十条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第十一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9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第十二条民无信不立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此即孔子对子贡问政之答。民信之与足食足兵为孔子治邦强国之政。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无信;民信则为本。此也即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身取义有相通这处。后朱熹有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第十三条德不孤,必有邻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第十四条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论语集注)第十五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9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第十六条敬鬼神而远之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结合上述孔子告樊迟语,可看出孔子持与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观,并教樊迟从周道。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9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态度相一致。第十七条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第十八条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汉书儒林传孔子“究观古今之篇籍”叙书、称乐、论诗、因鲁春秋、好易,“皆因近圣之事,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9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朱熹论语集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其句意谓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不作”与“好古”,系孔子对终其一生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时亦体现出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及其对上古文化的基本态度。所谓“不作”,朱熹认为孔子“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同上)。然后世学者认为实际上孔子有述亦有作。第十九条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又见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吕氏春秋亦记载“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句意谓默默将所见所闻记于心间,发愤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学生不知疲倦。南宋朱熹论语集注“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近人钱穆认为“或以本章为谦辞,实非也。”(论语新解)孔子于此所举三事其一,重在言识(记忆),不在言默,所谓“多闻,质而守之”(礼记缁衣),“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其二、三,则表达了孔子于求知学问的勤勉不怠和教授弟子的一腔热忱,同时也是孔子从认识和方法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9对“学”与“教(教诲)”的合理总结。第二十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农业种植承包合同
- 2025副总经理助理聘用合同
- 2025关于投资理财的合同示范文本
- 2025餐厅服务员劳务合同
- 地管相关知识培训内容摘要课件
- 专利申请监理合同
- 市场营销策略风险评估工具
- 2025年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上机试题真题(含答案解析3)
- 企业资产盘点与登记表模板
- 2025年副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内科护理医学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 枣庄学院《图学基础与计算机绘图》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GB 46031-2025可燃粉尘工艺系统防爆技术规范
- 2025-2030城市矿产开发利用政策支持与商业模式创新报告
- 产品线库存管理与补货预测系统
- 2025年高考(山东卷)历史真题及答案
- 医学减重管理体系
- 初中历史教师培训讲座
- 2025年新营运损失费赔偿协议书
- 手术部运用PDCA循环提高手术室术后设备器材定位归还率品管圈
- 传统丧事流程安排方案
- 第三课第三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