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5790-2009 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_第1页
GBT 15790-2009 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_第2页
GBT 15790-2009 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_第3页
GBT 15790-2009 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_第4页
GBT 15790-2009 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02001B 15 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 5790 157903of 200910一01实施宰瞀髅鬻瓣警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目 次前言1范围2术语和定义3苗期叶瘟调查4大田叶瘟调查5穗瘟调查6空中孢子动态观察7品种抗性情况调查8调查资料的计算9发生程度分级10测报资料收集和汇总归档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稻瘟病附录B(规范性附录) 稻瘟病模式报表“附录C(资料性附录)稻瘟病病情和抗性分级指标附录D(资料性附录)稻瘟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15790一-1”11222-334-513-14-16刖 昌 15790 15790 1995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本标准与 15790一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a)增加了稻瘟病病情和抗性分级指标、稻瘟病模式报表、发生程度分级指标等内容,为准确划分叶瘟、穗瘟发生程度、了解品种田间抗性、来年作物布局提供依据;b)在确保调查准确性的基础上,对取样方法、取样数量等进行了合理优化与调整,使之更符合生产实际需要。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录c、附录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强、夏冰、刘宇。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5790 1995。1范围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 15790情系统调查和普查方法,测报资料收集和汇总归档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稻瘟病的测报调查,有关研究及生产单位可参考执行。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苗瘟为苗瘟。22叶瘟为叶瘟。23穗瘟轴、枝梗和谷粒上发生的稻瘟病,统称为穗瘟。24慢性型病斑数梭形,边缘呈黄色晕圈,内圈黄褐色,中间灰白色或草黄色。病斑两端有沿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是识别田间稻瘟病的重要特征。25急性型病斑绿色,霉层数量远比慢性型病斑多。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叶瘟即将流行的标志。26发病率株率和病叶(穗)率等,是衡量稻瘟病发生程度的重要指标。病田率是指取样调查的田块中发病田块的比率;病株率是指取样调查的稻株中发病株数的比率;病叶(穗)率是指取样调查的叶片(稻穗)中发病叶片(稻穗)的比率。27品种抗病性of 展、危害的能力。3苗期叶瘟调查31调查时间在3叶期4叶期至移栽大田前3 d5 1次。32调查田块和调查方法按品种、生长类型,选择发病轻、中、重的代表类型田,每类型田查3块。采取五点取样法,每点1 15790块田共查100株。以株为单位,调查病株数、严重度、急性型病株数、叶龄期。按附录查结果记人附录。4大田叶瘟调查41定点系统调查411调查时间自插秧后秧苗返青起,至始穗止,每5 12调查数量和调查方法按当地水稻品种的布局状况和生态类型,选择发病条件好、发病较早且有代表性的早播、中播、迟播三类型感病品种稻田各1块,每块不小于300 为系统观测田,在整个观察期内不施用防病药剂。每类型的每块田于近田埂的第2行第3行稻内直线定查五点,每点查10丛稻的绿色叶片。按附录查结果记人附录。42大田叶瘟普查421调查时间分别在分蘖末期和孕穗末期查两次。422调查数量和调查方法按病情程度选择当时田间发病轻、中、重三类型田,每类型田查3块,总田块数不少于20块,每块田查50丛稻的病丛数,5丛稻的绿色叶片病叶率。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直线隔丛取10丛稻,调查病丛数。每点随机选取一发病稻丛,查清绿色叶片的总叶数和发病叶数。调查结果记入附录。调查叶瘟发生实况,结果记入附录。在破口初期预测穗瘟发生情况,结果记人附录。5穗瘟调查51定点系统调查511调查时间从破口开始至蜡熟初期止,每5 12调查数量和调查方法在原叶瘟定点系统调查稻丛内继续观察。病轻年份原定点的稻丛不能明显反映病情趋势时,应从定点处外延扩大到50丛稻进行观察。按附录查结果记人附录。52穗瘟普查521调查时间在黄熟期进行。522调查数量和调查方法按品种的病情程度,选择有代表性的轻、中、重三类型田,总田块数不少于20块,每块田查50丛100丛。采用平行跳跃式或棋盘式取样。调查结果记入附录(在备注中注明普查)。调查穗瘟发生实况,结果记人附录。6空中孢子动态观察本项观察只在有条件的区域病虫测报站进行。61设置规格采用自控启闭式孢子捕捉器,臂长15 7 型电动机转速1 500 r捉器距田面高度13m。2 15790开机捕捉时间和管理每年开机时间可以从水稻抽穗前一个月至抽穗止。每天凌晨3时开机,捕捉2 h。早晨收片,同时换上涂有粘胶的玻片。粘胶由100 入密封瓶内。粘孢片采用有机玻片,大小厚度同一般载玻片。63镜检和记载每天用1010倍带十字推进器的生物显微镜计数18 8 般宜当天专人镜检完毕,调查记载格式见附录。7品种抗性情况调查71调查时间分别在分蘖末期和黄熟期结合叶瘟、穗瘟普查分别进行一次。72调查范围调查当年主栽品种和品种种植比例。73调查方法按品种的病情程度,选择发病有代表性的轻、中、重三类型的不同品种,总田块数不少于20块,每块田查50丛100丛。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按附录果记入附录。8调查资料的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损失率按式(1)、式(2)、式(3)计算。a)发病率计算公式见式(1)。I一=00式中:J发病率,;P发病株(叶、穗)数;z调查总株(叶、穗)数。b)病情指数计算公式见式(2)。 R0。式中:R病情指数;P,各级发病数;D各级代表值;P调查总株(叶)数;D。最高级代表值。c)损失率计算公式见式(3)。 中:c损失率,;P。各级病穗(株、叶)数;S各级损失率;P调查总穗数;S。最高级损失率。 15790分级方法分5级,以病情指数及其发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百分比例确定各级发生程度。92发生程度分级指标见附录D。10测报资料收集和汇总归档101测报资料收集收集水稻主栽品种、稻作类型、各稻作类型水稻种植面积及其他必要的栽培管理资料。102测报资料汇总归档每次调查结束后,将调查数据及时填入相应表内,年末将资料进行整理,正式填人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内归档保存,并将稻瘟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填入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稻瘟病样册见附录A。4测报站名站址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稻瘟病年)盖章(北纬: 东经: 海拔测报员负责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制r 1 5790 15790苗期叶瘟调查记载表调地秧 品 叶 调 发发 病株分级 急性型查 田 种龄查 病病 病 发 秧 备日点类 名期株 株 株情 病 病 生 田率 O 1 2 3 指 株株 面 面期 型 称 数 数 数 数 宴E 积 积注 注:秧田类型包括水育秧田、早育君 表A2大田叶稻瘟定点调查记载表 15790查 病 病叶 病叶分级 急性病情型病调查地点 型 育 总 叶 蛊 备注日期 名称 指数 叶率田 期 叶数 数 0 l 2 3 4 5注:类型田即稻作类型,早稻、中稻、晚稻或一季稻。7 15790大田叶瘟普查记载表病丛率 病叶率调查 地点 类型田 品种生育期 病丛率 病叶率 防病情况日期 名称 总丛数 病丛数 总叶数 病叶数 注:类型田即稻作类型,早稻、中稻、晚稻或一季稻。8表A4穗瘟调查记载表 15790种 生育调查病穗 病穗分级病穗病情损失总 率 蛊 备注时间 田 名称 期 数 指数穗数 o 1 2 3 4 5 注:类型田即稻作类型,早稻、中稻、晚稻或一季稻。9 15790空中孢子捕捉记载表调查 设置 周围 当夭孢子数停机前日期 地点 类型田24 注玻片1 玻片2 合计 累计 天气10表A6品种抗病性情况统计表(稻作类型: ) 15790县 占全县调查日期 品种名称 生育期 地点 种植面积 总面积 备注类型分率11 15790稻瘟病发生防治的基本情况稻作类型 早稻 中稻 晚稻 一季稻 合计种植面积667 67 秧田面积叶 防治面积667 67 播秧面积叶 防治面积66767 播秧面积瘟 防治面积667 12附录B(规范性附录)稻瘟病模式报表表B1 叶稻瘟或穗稻瘟发生实况模式报表 15790 报表内容 报表程序1 填报单位2 调查日期3 水稻生育期4 发生面积比率()5 感病品种比率()6 主发类型田7 发生程度(级)8 平均病叶率()9 其中急性型病斑病叶(株)率()10 上一句降雨量11 上一旬雨日数12 上一句平均气温注:从叶瘟始见时汇报,逢每月1、0 B2孕穗破口期稻瘟病发生情况和穗瘟发生预测模式报表序 号 报表内容 报表程序1 填报单位2 调查病品种种植比率()4 当前叶瘟发生面积比例()5 发病田平均病叶率()6 其中急性型病斑病叶率(蹦)7 孕穗后期剑叶叶枕瘟率()8 预报穗期降雨量( 预报穗期平均气温10 预计穗瘟发生程度(级)11 预计穗瘟发生面积比例()注l:在水稻孕穗后期一破口初期汇报。具体早稻在6月1日,中稻及北方单季稻在7月11日,江淮单季晚稻在8月l。注2:“预报穗期降雨量”和“预报穗期平均气温”为破口、抽穗当月降雨量和平均气温,如破口抽穗期在下旬,则为下一月的降雨量和平均气温。13 15790料性附录)稻瘟病病情和抗性分级指标c1 苗期叶瘟病情分级指标(以株为单位)0级,无病斑;1级,病斑5个以下;2级,病斑5个10个;3级,全株发病或部分叶片枯死。c2大田叶瘟病情分级指标(以叶片为单位)0级,无病;1级,病斑少而小,病斑面积占叶面积1以下;2级,病斑小而多,或大而少,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l5;3级,病斑大而较多,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510;4级,病斑大而多,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1050;5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50以上,全叶将枯死。C3穗疯病情分级指标(以穗为单位)0级,无病;1级,每穗损失5以下,或个别枝梗发病;2级,每穗损失5120,或13左右枝梗发病;3级,每穗损失20150,或穗颈或主轴发病;4级,每穗损失50170,或穗颈发病,大部分秕谷;5级,每穗损失70以上,或穗颈发病造成白穗。C4品种抗性划分标准C41叶瘟抗性分级指标高抗(无病;抗(R),只有针尖大小的褐点或稍大褐点;中抗(圆形稍长的灰色小病斑,边缘褐色,直径约1  感1(典型纺锤型病斑,长l  常局限于两条主脉间,病斑面积2以下中感2(典型病斑,病斑面积2110;感(典型病斑,病斑面积10125;感(典型病斑,病斑面积25150;高感1(典型病斑,病斑面积50175;高感2(叶片全部枯死。1 4C42穗颈瘟抗性分级指标高抗(无病;抗(R),发病率低于10;中抗(发病率1050;中感(发病率51250;感(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