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教案_1_第1页
《太史公自序》教案_1_第2页
《太史公自序》教案_1_第3页
《太史公自序》教案_1_第4页
《太史公自序》教案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6太史公自序教案莲山课件M太史公自序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下列常用文言实词报、让、宜、权、被、垂、次、俟;掌握积累下列常用文言虚词以、而。2在学习报任安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司马迁,了解他的家世谱系,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负,了解他著史记的始末。3、在了解了司马迁其人的基础上,分析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为以后的专题学习做好铺垫。教学重点、难点探讨对司马迁的“义”“时”“名”。教学方法导读、导学、导练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设想这一专题是史记选读的导引,课前要求学生重读报任安书一文,以期勾起对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的回忆。太史公自序实为司马迁为自己作传,主要突出了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条件和指导思想。由于文本已有译文,这给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让学生结合译文和下注圈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16点勾划、疏通原文,找出重要的文言词,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编写内容提要,然后通过重点问题的探讨深入领会司马迁写成史记的原因、创作条件及其指导思想,学习司马迁的求实精神和不屈人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归纳整理)课前布置如下预习通过重读报任安书,回顾司马迁饥史记的相关资料,推荐一位同学课上讲解。教学重点借助课下注解、工具书、译文,圈点勾划、疏通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并加以整理。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序言又称序,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学习司马迁的这篇自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阅读史记。二、朗读课文。正音,断句。三、疏通课文。圈点勾划。字词总结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16(一)常用文言实词报、让、宜、权、被、垂、次、俟常用文言虚词以、而。(二)古今异义词至于去市长河古文故事往往(三)通假字反阙指罔失承拂(四)活用字词相显则死善恶君臣子闻是非(五)一词多义所以次四、课堂反馈1给加点字注音。(1)颛顼(ZHUN)(X)(2)徇朝歌(XN)(3)会稽(KUI)(4)牝牡雌雄(PN)(5)弑君(SH)(6)改正朔(SHU)7股肱(GNG)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继承掌管(2)而徇朝歌(巡行)3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巡行回复4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封禅(5)则学者至今则之(视为准则)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166小子何敢让焉推辞7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革而不知其权合适(权变,变通)8被之空言而不敢辞遭受(9)垂空文以断礼义(留下)10于是论次其文编次(11)则文学彬彬稍进(文字兼备)12俟后世圣人君子期待3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1诸侯之相王,王印于殷王印于殷名词作动词,封为王2明主贤臣忠君死义之士死,为动词,为而死3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是非名词作动词,评定是非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善善形容词作动词,奖励;恶恶形容词作动词,惩罚;贤贤形容词作动词,尊重;贱形容词作动词,抑制5既科条之矣科条名词作动词,按类别条目编排4解释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的词语。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古义到今义另提一事2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古义参与其事今义投身3小子何敢让焉。古义谦词,我今义男孩子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164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古义故事,旧事今义故事,虚构的事情,古义整齐,整理今义整齐,有条理5诗书往往间出矣。古义不断今义经常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1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指”通“旨”2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罔”通“网”;“失”通“佚”3辅拂股肱之臣配焉。拂通“弼”6解释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或用法。1在赵者,以传剑论显。介词,凭借2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目的连词,用来第二课时(思考感悟)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编写内容提要。2研究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教学过程一、这篇自序介绍了哪些内容(让学生编写内容提要)(一)自叙家世谱系。(13)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16(二)叙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父亲临终的嘱托,立志创作史记。(46)(三)阐述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710)(四)叙自己忍辱写史记。(11)(五)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史记全书的体例和规模。(1213)二、简析课文内容。(P12)1简析世典周史说明修史是司马迁祖传的家学,创作史记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2简析先祖中的军事家、掌管经济的官员。3太史公职掌天文,不管民事。太史公有子名迁。第一部分司马迁自叙家世谱系。4简析学习和游历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阔眼界,形成他的历史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5简析临终嘱托的情景,父子执手流涕,场面凝重感人。三层意思一、写信史是祖传的绪业,完成这一使命就是“孝亲”;二、以周公、孔子为榜样,通过写史,兴礼乐,正王道;三、嘱托司马迁牢记己愿,完成遗愿。完成嘱托,既是孝亲的表现,也是时代的召唤。6简析两件事当上太史令,为写史记作准备,参与并完成了制定太初历的工作。第二部分司马迁叙述自己年轻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父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16亲临终嘱托,立志创作史记。7简析立志要做周公、孔子之后的第三人,对为何要创作史记的说明,也是司马迁对史记的一个自我评价。8简析以回答壶遂问题为由,评述孔子为何作春秋。褒贬是非,替天下人树立行为的标准和规范,以“达王事”。实际上暗示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是在对史记作自我评价,也在提醒世人,注意史记的作用。9壶遂说“孔子时候,上没有圣明君主,他处在下面又得不到任用,所以撰写春秋,留下一部空洞的史文来裁断礼义,当作一代帝王的法典。现在先生上遇圣明天子,下能当官供职,万事已经具备,而且全部各得其所,井然相宜,先生所要撰述的想要阐明的是什么呢”10简析回答壶遂的诘难,说明记载历史,评判是非,是自己的责任,表明要以前人为榜样“采善贬恶”。第三部分司马迁通过与壶遂的对话,曲折而又明确地阐述了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11简析前人的所作所为给了司马迁启迪,决心效法前人,忍辱写史记。第四部分司马迁叙述自己忍辱写史记。13太史公说我历述黄帝以来史事至太初年止,共一百三十篇。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16第五部分写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当今繁荣昌盛的时代,创作的动力;文化学术方面的成就,文化背景和创作条件)和史记全书的体例、规模。(一家之言,留待后世圣人君子观览)三、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1家族赋予的使命以图表形式显示司马迁的家世,司马迁为什么要写自己的家世颛顼时司天地唐虞时复典夏商时世序周时将领典周史战国秦司马错将伐蜀司马靳事白起秦朝司马昌主铁管汉朝司马无泽市长司马喜五大夫司马谈太史公先祖中有军事家,有从事经济工作的,而主要的是修史的。先祖程伯休甫是周宣王时代将领,八世祖司马错、六世祖司马靳都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将领,不仅战功赫赫,而且有军事眼光;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大量的战争描写,显示了司马迁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卓越的战争观,这不能不说是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16受到了先祖的影响。四世祖司马昌赫三世祖司马无泽都作过掌管经济的官员,这些经验和知识物欲也会作为家传传给后人。司马迁叙家世说明修史是自己祖传的家学,创作史记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先祖所从事的工作无疑也对司马迁著写史记有很大的影响。2父亲的遗愿、时代的要求父亲临终嘱托有几层意思(1)写史是祖传的序业,修史是孝亲。(2)写史是以周公孔子为榜样,兴礼乐,正王道,修史有规范社会道德的作用。(3)汉兴以来有许多值得记载的史实,而自己没有论载。(史记散绝)司马迁修史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是时代的要求。3成一家之言的心愿与壶遂的对话是为了说明了什么(1)孔子为什么著春秋著春秋“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成王事”。(2)举诗书礼易乐的作用目的是什么强调春秋是天下人之“仪表”,是“王道之大者也”,是“礼义之大宗也”,“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6(3)壶遂认为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作春秋的司马迁同意他的看法吗“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司马迁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认为孔子作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4)司马迁为什么要提及孔子著春秋的事从与壹壶的辩论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否认自己是创作,而认为是“整齐”采用汉代初年学者常用的问答体的形式,借评述孔子作春秋,表明自己著史记的目的,说明自己著史记就是想效仿孔子,通过论述历史,评判是否,褒善惩恶,为天下仪表。他否认是创作,非本心话,是为了逃避世俗的劫难,怕世俗人犹壹壶那样批他著史记是如孔子那样是因为“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或者为发个人私愤。(补充资料史记命运太史公的担心不无道理。史记的传播历经坎坷。著称后,秘而不宣,将其“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以防被毁。尽管如此,“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汉明帝说“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扬名后世。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刺讥,贬损当世。”直到司马迁死,“其书稍出,宣帝吮迁外甥平通侯杨恽祖述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16其书,遂宣偿焉”。西汉对该书的流传控制很严。后东汉、南北朝以及隋唐,对史记多有微词,甚至还有指责史记是“谬孔子言”,直到宋代史记才遇知音。明清学者多精读史记,开始考证,核差误,论得失,史记的研究至此才蔚为大观。)4总结写史记的目的。为完成家族的使命,父亲的遗愿,为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效仿孔子作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成王事”,成就一家之言。四、课堂总结五、课后作业阅读太史公自序选段。完成79题。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日“於戏余维先人尝掌斯事,显于唐虞,至于周,复典之,故司马氏世主天官。至于余乎,钦念哉钦念哉”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16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义儆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第七十。太史公日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百三十篇。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1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遗风2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没有3礼乐损益,律历改易。改变4序略,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观点,主张8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1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所以2显于唐虞,至于周。介词“在”介词“到”3辅拂股肱之臣配焉。结构助词“的”4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目的连词“来9翻译下列句子。(1)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3/16译文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经和书经也不断地出现。(2)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译文正本藏在名山,副本留在京都,期待后世圣人君子观览。第三课时(发现创新)教学要点1进一步探究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2重点研讨司马迁的“义”“时”“名”。3司马迁的精神世界有何现实意义对你有什么启发教学过程(1)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1时代的因素当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学术发展较快。依据壹壶的话(第九小节)司马迁的话(第十小节)历史条件(第十二小节)2家族的影响史官世家赋予司马迁的使命感、责任感,先祖多方面的才艺对司马迁的熏陶。3自身的努力自幼攻读古代典籍,青年时期两次游历开阔了眼界,积累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依据(第四段)(1)年十岁诵古文。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4/16(2)游历。第一次游历,到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湖南等地的许多地方;第二次奉使出使巡视西南地区。4前人的表率作用孔子作春秋褒善惩恶给了他启迪,在自己遭受挫折的时候,屈原、左丘明等人“述往事,思来者”,最终能“立功扬名于后世”给了他很大的激励作用。5总结略(2)重点解析司马迁将自序放在七十列传之中,清人金圣叹说”此篇,于史记为序,于太史公,便是自己的列传。”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八自亭阐述写列传的主旨是褒奖那些“扶义傲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的人那么司马迁的“义”是什么“不失时”的“时”又指什么他“立功名于天下”了吗什么是“义”“义”就是“宜”,也就是应该做的事司马迁认为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事呢替李陵说话,司马迁就认为是自己直该傲的。从报任安书中我们知道他与李陵并没有什么私交,司马迁替李陵说话更直接的原因是对当朝的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们的不满,认为这些人平素只知“全躯保妻子”,别人做事稍有不当,“随而媒蘖其短”。尽管现在看来司马迁替李陵说话是错误的,但我们应该看到他是有感而发的。这只是一个例子但从这件事上我们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5/16可以感受到司马迁作为一个史官的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褒善贬恶。这种责任感、使命感的最高表现就是他在自序中反复表示的要效法孔子作春秋来写史记,就是说要通过论载历史来“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为天下仪表”。这就是司马迁的“义”。从史记这本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