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厚德载物_第1页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_第2页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最近有很多感悟,趁工作空隙,我在家里特地把买来很久的那本道德经找出来,重新阅读。道德经是一部历朝历代学者们尊崇的哲学著作,其内容涉及到哲学、文学、美学、医学、军事学、社会学、伦理学、天文学、养生学,被誉为“万经之王”、“百科全书”。道德经不但是汉代以来两千年的思想史,而且也受到西方思想家的重视,已经成为世界哲学宝典之一。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称之为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称之为德经。道德经讲的是宇宙和自然的规律,也可以称作是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只有认识这种规律,顺从而不违背这种规律,适应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其中,还讲了古代人类的人生观和社会观,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九视之道。最令我难以忘记的是此书的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2/3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水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东西,老子借用水的无形无体的特征来比喻人的心法思维也应该达到无形无体的境界。人因为受到形体的影响,所以总是难于达到“无”的境界。老子认为心法就要如同水一样不受形体的拘束,如此才能使心法获得无所不能的效果。老子把“道”作为宇宙的第一个因素,把“德”作为宇宙的第二个因素。能找到这两个因素,就等于达到了“上善”的境界。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就会表现出“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水无私地滋润万物而不图回报,就像汶川大地震中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队员以及那些为灾区人民慷慨解囊的社会各界人士都充分体现出了这种上善的境界、大爱的境界。第八十一章所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一章我觉得也很有意思,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说的就正是这个道理。真话,可信的话说起来一般不那么好听,因为这样的话常常指出你的缺点或错误。在古代,很多有作为的皇帝都设有谏官一职,用以专门给皇上进忠言。连自认为是天之子的皇上都认为自己有不足之处,何况一般的人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3/3我们听到逆耳之言时,不要反感,应冷静的自我反省一下。“美言不信”即好听的话往往不可轻信,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还有在第七十九章里教会我们做人应想得开点,大度点,不要总记着一些怨恨,这样才能活得更洒脱点。“大怨”里说“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如果把一个人所有的怨气都翻出来,就会越想越气,甚至使怨恨更甚,而心中充满怨气,又哪能会有心去作善事呢这样是修不好道的,做人也会觉得很累。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整天不开心,人更容易衰老,有时甚至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