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_第1页
村干部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_第2页
村干部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_第3页
村干部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_第4页
村干部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5村干部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山那边人家山那边人家举庄搬迁于小城镇居住,老宅子在人们的印象中变得模糊起来,要不是那破壁残墙的存留,谁还记得这里曾是一个村庄。本来,老宅子的历史并不悠久,听村子里年龄最高的老人说,在他们祖辈的祖辈的祖辈的记忆里,这个村庄,因为它三面环山,坐北面南,说沟不峡,地理生成像一个锣圈,风水先生认定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所以就有一家姓马有钱人家买下了这里的土地,在这里建起了宅子,后来这家人衰败,被一家有财有势的劣绅占居。解放后,这家恶霸被镇压,这个半大不小的村子就分给了十多家贫下中农居住。四固定时期,由于它和别村相距较远,就被固定在山这边的一个村庄为一个生产队,从此开始了山前山后为一体的集体组织。所以,惯以老宅子之称的村庄也被人们称为山那边人家。山那边十几户的人家里,虽然和山这边人家联姻为一个生产队,在我刚记事时候就有着不一样的印象。山这边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5人家穷得丁丁当当,山那边人家却远近闻名,富得流油。山这边人家三十出头的小伙打光棍,山那边人家小伙二十出头算大龄未婚,一般都是姑娘找上门。别看山那边人家交通不便,过去,地主家是骑马往来,独轱辘车运货,牛拉人推,解放后道路修了几次,坡度降了不少,但还是单人拉不上一把架子车,可是,姑娘还是挤着往哪里去。人们说那是风水宝地养人。其实,问题不在风水宝地,是那里山多,地广。光附属物至少能填饱肚子。那时候家家户户地窖里南瓜、红薯、土豆,象征性的粮食经这些附属庄稼一搭配,肚子就能撑了起来。特别眼馋的是,我翻山到二叔家摘枣,二婶儿拉着我说别走,给你烙黄金塔吃。我在二婶家吃南瓜包子,那是用玉谷面包的,外边金黄金黄,因为玉谷面酥,拿不起来,没篜前是用双手揉成块将就的放在篦子上,经过热气,包子自然形成底大上小,所以像一座塔。那时候黄金塔好吃之极,真比现在吃肉还香几倍。临走,二婶还给了个狗腿南瓜,说道吃完了再来。那年头人们没别所求,只求肚子圆。我记得三叔说过一句话,三间房子一头牛,老婆娃子过春秋。这是解放初期穷人的原始标准,后来进行演化成红薯土豆玉谷面,当家主食能肚圆。那次,我到三叔家吃土豆,三叔比较风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5趣,说道我这是半个共产主义。后来我才知道,那时候流传着土豆加牛肉苏联共产主义标准的传说。印象里还有一事使我记得最清,山那边人家里,三叔和四叔是双胞胎,四叔爱开玩笑,天微明就担着一担空锣头站在三叔家门口,正好,三叔的岳母起的早,见门口站着一人,就问道三相公可卖南瓜回来四叔赶紧回道啊啊说着,把锣头放到屋檐下。后来这事被四叔当笑料传了出来。那时候山那边的卖南瓜最让人眼馋,他们有东西可卖,经济有了来源就是最大优势。山那边人家最让人羡慕的是,家家住着青砖裹檐瓦房,虽然住处并不宽绰,四合院里分成几家居住,很明显,这都是土改时期按当时人口合理分配的。大叔、三叔、四叔在土改时期都是民兵,后来参加了剿匪反霸,理应居住在最上院,叫主宅。其他的别姓住在偏宅,虽经过多少年风雨残刷,陈旧的瓦沟里长满了青色的瓦棕,但经过清理,仍显得清辉怡人。不少人称他为山中故宫。按说,生活上、经济上得天独厚的优势,足能留守几代人美好的光景,可是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明显的问题就凸显了出来。农村有了自行车,山这边人家逐渐的骑车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5进家门,而山那边的却因一座山总是把骑车放在山这边,步行家里回,来回急行军也得半个钟头。尽管经过大家努力,扩宽了山路,开炮炸低了路基,拖拉机带着马力能来回穿梭,终还不能最终解决行走困难问题。慢慢地,更大地问题直向山那边人家逼近,后代人大了,又要说媳妇,这代人观点不一样,都往城里跑,往山这边嫁,原因也很简单,现在都不缺吃了,山这边道路好,信息灵,挣钱容易,使得山那边人家的年轻人焦了眉梢,过去那种羡慕富饶的人家,如今也摇头摆手,说想建座新房,光运费就多得好劳力半年的努力。上世纪九十年代,山那边人家和山这边人家发生了争执,山那边人家要求搬山这边居住,当然理由充足,而山这边人家一直不予理睬,理由也很简单过去山这边人家住草房,耍单身,靠着门梆羡慕山那边人家生活,那滋味谁人尝过。当然更重要的是你想去北京居住能行吗是祖业定下来的。山那边人家提出了驳斥,“终归是一个生产队”。山这边人家也不示弱,说“你到北京居住还是一个国家哩”僵持了很长时间,有些户急于住房,就翻山越岭拉砖拉沙,赶上了时代新潮,建起了平房。也有些户储备了资金,专等时机到来。于上世纪末,中央对小城镇建设有了进一步明确,山那边人家机会有了转机。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5如今,山那边人家都搬到小城镇居住了,而山这边人家仍在老地方,虽然经济收入差距不大,而山那边人家却彻底改变了居住条件,他们虽然付出了代价,扔掉了和他们有着几十年感情的老宅子,却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使他们精神上、物质面貌上有了重大的改观。而同时山这边人家也受益了退耕还林,恢复了山林植被。目前,老宅子已经森林茂密,再也见不到过去那青堂瓦舍、一进几道院的四合老宅。山那边人家早已变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