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8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作者施一春作者单位310004浙江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3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奥美拉唑胶囊、克拉霉素片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自拟健胃愈疡汤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内镜下溃疡治疗效果比较,总有效率比较P,差异无显著性治愈率比较P,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推广。【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健胃愈疡汤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ICACYOFWESTERNMEDICINECOMBINEDTREATMENTOFPEPTIC134PATIENTSWERERANDOMIZEDTOTHECONTROLGROUPWERETREATEDWITHAMOXICILLINCAPSULES,OMEPRAZOLECAPSULES,CLARITHROMYCINTABLETSTHETREATMENTGROUPONTHEBASISOFWESTERNMEDICINE,WITHTHESELFMADESOUPSTOMACHPAINTREATMENTRESULTSTHETOTALEFFICIENCYCOMPARISONSINPATIENTSWITH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8ENDOSCOPICULCERSHADNOSIGNIFICANTDIFFERENCE,PTHECURERATECOMPARISONHADSIGNIFICANTDIFFERENCE,PCONCLUSIONTHECOMBINEDTREATMENTOFPEPTICULCEREFFECTOF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ISBETTERTHANWESTERNMEDICINE,ITISWORTHPROMOTINGKEYWORDSPEPTICULCERINTEGRATIVEMEDICINEJIANWEIYUYANGSOUP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上是常见的、多发的消化道疾病,该病95以上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1。该病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呃逆等范畴。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胀、反酸、胃灼热、恶心、嗳气等消化道症状,以腹痛为主,疼痛限于上腹部,有周期性、节律性和慢性3个特点2。该病病程长,治疗颇为棘手,缠绵难愈。单纯采用西药治疗容易复发,且副作用较多。近年来,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67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的67例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7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门诊或住院病人134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治疗组67例中,男46例,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8女2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6年,平均为年胃溃疡2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1例,复合性溃疡7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51例。对照组67例中,男44例,女23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岁病程最短24天,最长27年,平均年胃溃疡2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3例,复合性溃疡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49例。两组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口服,每日2次,连服1周奥美拉唑20MG,口服,每日2次,连服1周阿莫西林胶囊,口服,每日2次,连服1周。治疗组在对照组三联西医疗法的基础上给予自拟健胃愈疡汤香附20G,柴胡15G,川芎10G,黄芪15G,白术20G,枳壳10G,陈皮15G,甘草10G,白芍15G。对于胃郁热者加山栀15G,丹皮15G肝气犯胃者加青皮10G,郁金10G,木香10G饮食停滞者加半夏15G,三仙45G,茯苓15G胃阴亏虚肝气犯胃者加麦冬20G,沙参15G肝气犯胃脾胃虚寒者加半夏15G,吴茱萸12G,防己1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方中香附、柴胡疏肝解郁甘草、陈皮、枳壳理气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8止痛青皮、郁金、木香理气解郁茯苓、半夏和胃化湿三仙消导食积麦冬、沙参养胃和阴山栀、丹皮清肝泄热半夏温胃化饮吴茱萸暖肝温胃以制酸防己则化饮之功更大。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标准,治愈食欲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好转症状减轻或基本消失无效治疗前后患者体征、症状无改变。胃镜疗效判定标准按中药新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标准来拟定3。治愈溃疡完全消失,无明显水肿,局部轻度充血好转溃疡基本消失,但仍有明显炎症,或者溃疡面积缩小50以上无效溃疡面缩小50以下。尿素酶试验及HP培养试验均为阴性,且6个月后仍是阴性,则判定为HP消除。统计学方法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处理。2结果两组疗效比较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8两组患者内镜下溃疡治疗效果比较,总有效率比较,P,差异无显著性治愈率比较,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表1内镜下两组溃疡疗效比较3讨论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上是多发病,主要是指发生在十二指肠与胃的慢性溃疡,对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该病是一种多病因疾病,各种因素比如胃蛋白酶、胃酸、感染、遗传、环境、体质、生活习惯、饮食、神经因素等,都可能引起人发生消化性溃疡,其中酸性胃液对于胃黏膜的侵蚀作用是消化性溃疡形成的基本原因。因此,对于该病治疗的基本措施之一是抑制胃酸的分泌。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病与胃黏膜攻击因子胃蛋白酶、HP感染、胃酸和保护因子热休克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前列腺素之间失衡有关4。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属于“胃脘痛”、“胃痛”等范畴5,虽然其病位在胃,但是与胆、脾、肝关系密切,尤其是与肝、脾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该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但是以青壮年为多,尤其男性为主。中医认为胃是仓廪之官,水谷之海,凡饥饱失常,饮食不节,或冷热不适等皆能直接影响到胃的功能使之发生病变或者使病情加重。临床辨证,一般分为虚实两类肝气犯胃,饮食停滞,多属实证胃阴亏虚,肝气犯胃,多属虚证。中医认为泛吐酸水,也有寒热之分。临床上患者多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8是由于身体虚弱,加上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等均可以导致人的脾胃运化失常,从而导致此病的发生。人的脾胃功能健运,则气血生化正常,免疫力强,正气充沛,溃疡不容易发生或者溃疡不容易复发。现代医学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多是因为细菌感染所致,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临床上西医大多采用四联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法则就是抑制胃酸的分泌和杀灭幽门螺杆菌,该法虽然对患者有较好的HP消除率和较高的治愈率,但是其呕吐、恶心、乏力、头晕、腹胀、纳差等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很大痛苦,不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同时,幽门螺杆菌对于某些药物的耐药性也在逐渐增加,单用西医疗法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因此,笔者在临床结合以往中医与西医治疗本病的优点,在内服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的基础上,再辅之以自拟健胃愈疡汤来治疗本病。奥美拉唑为强效胃酸分泌抑制剂,能够强效快速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从而促进溃疡的愈合,而且能够有效减少胃内的分泌物,阿莫西林胶囊对于幽门螺杆菌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再加上克拉霉素,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优选药物,药物用量适当,毒副作用很小6。方中的白术、黄芪健脾益气固本。现代医药的药理提示,健脾益气药物能够增强胃黏膜血流量、抵抗胃黏膜损伤、增强前列腺素的分泌以及促进溃疡愈合等作用。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8气为血之统帅,气滞则血瘀,气行则血行。本病初起在气,由于气滞日久而致血瘀胃络,即久病入络。现代研究证明,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普遍存在微循环障碍,微循环及血管障碍是溃疡形成的关键因素,活血化瘀药物能够加强胃黏膜组织的循环灌注,从而促进能量的代谢,最终促进溃疡的愈合。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该方能够弥补西药的局限性,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保护胃黏膜屏障,并具有消炎抗菌的作用,还可以显著降低该病的复发率。本组病例中治疗组在采用西医的三联疗法的基础上,配合自拟健胃愈疡汤,虽然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结果在内镜下患者消化性溃疡的痊愈率为,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文献显示,单独服用中药患者的复发率比较高6,因此,配合西医药的治疗,不但可以提高疗效,还可以有效防治疾病的再复发。上述中西医结合方法从药理学和病理学角度分析,既加强了保护作用又减少了损伤因素,中西医能够取长补短,局部治疗与整体调整互相协同,效果满意。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参考文献】1饶应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0例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8,2115354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