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8谁为老区的明天买单来自鄂西老区经济发展的调查秭归是国内革命战争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中心地带,著名的牛口、马营党支部是我省最早、最有的基层党组织之一,无数革命先烈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洒下了可歌可泣的足迹。通过“八七”扶贫攻坚,老区人民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发扬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生产生活得到了根本改变,生存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老区乡镇虽然经过多年的,但是还有一部分地区依然非常贫困,有的群众温饱还没有彻底得到解决,发展速度还非常缓慢。最近,笔者赴沙镇溪镇、水田坝乡、泄滩乡、屈原镇、郭家坝镇等老区乡镇,就老区实施新阶段扶贫政策以来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查发现,老区发展的速度与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力度还极不相协调,与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期望值还极不相适应,老区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任重而道远。一、老区发展现状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XX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1785元,比2002年的1705元增;解决了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人口由2001年底万人下降至万人。根据各项综合指标调查统计,在全县202个行政村中,属于小康型的村有262/18个,占总数的13,温饱型的村有116个,占57,贫困型的村60个,占30;在全县万农户中,人均纯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有25300户,占总户数的25,20001000元的有60720户,占60,1000元以下的有15180户,占15。毕业论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日趋完善,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到38万亩,其中当家田万亩,户平亩,人平亩。,人均亩以上的村有106个,占总数的52,人均亩的村有40个,占20,人均不足亩的村有56个,占28;实现饮水上缸的农户有35000户,占总数35,达到农村饮水标准的有47332户,占47,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饮水困难的有18868户,占18;全县100的村通了电,农户入电率达到;已通公路的行政村有175个通而不畅的村占69个,占总数87,未通公路的有27个村,占13,公路覆盖农户距离公路不超过1公里70840户,达70,公路通达农户40480户,入户率达40;通电话的农户有16637户,占总户数16,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的目标广电综合覆盖率达到85,有82810户拥有电视机,占总户数82,其中通有线电视的30476户,占37;农户住房是砖混结构的有13665户,占总户数14,砖木结构的2803户,占3,土木结构的85075户,占84。3/18农业产业化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压缩粮油种植面积万亩,由2002年的万亩下降为万亩,优势农产品的面积达到万亩,其中,柑桔面积达万亩,黄姜面积达万亩,朝天椒面积1万亩,魔芋面积达万亩。粮油与多经比由2002年的6535下降为6238。目前,全县拥有种植20亩以上的柑桔、魔芋、黄姜、烤烟、茶叶等大户99户,有50头以上的养猪、养羊和500羽以上的养鸡专业户236家,百头以上养猪场、养羊场和千羽以上的养鸡场31家。全县已发展鱼苗良种场2家,渔业养殖公司3家,发展网箱养殖700余口、万平方米。我县已有7个农产品获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的称号,其中纽荷尔脐橙、欲品思名茶、奥林达夏橙、双山云雾4个品种获全国绿色食品称号,茅坪花生、杨林甜椒、鄂马铃薯3号3个品种获省无公害食品称号。毕业论文农村社区结构不断改善。近年来,我县农村社区结构进一步得到有效改善。一方面,部分农民自发迁移到乡镇集镇或人口相对集中、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小集(场)镇,如郭家坝镇庙垭、梅家河乡郑家岭、肖家坪、沙镇溪镇大峪池等地,由于地理位置相对优越、人口较为稠密、便利,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到这些地方安家落户,从事二、三产业;另一方面,部分农民由政府引导,在优惠4/18政策的激励下,从边远高寒山区搬迁下山,彻底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截至目前,全县共搬迁2605户、8678人,已有涉及8个乡(镇)的21村、312户、1053人实现了整体搬迁,部分区域基本成为无人居住区。同时,完成茅草屋改造1554户、3837间,实施茅草屋改造的农户基本达到了“房顶盖瓦、内外粉刷、室内整洁、通风透光、地面平整、阶沿整齐”的要求。二、主要症结(一)扶持政策覆盖难。江泽民同志在视察革命老区时,曾语重心长的说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这既是党和国家对老区的殷切关怀,又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但是,这些年来我们各级把这句话贯彻在会议上多,落实在行动上少,写在报告中多,落实在实践中少。在调查中部分群众抱怨说如今有多少干部还能为我们偏远山区的老百姓着想。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年来老区群众在就业、看病、入学等方面并没有享受到优惠的政策,有的群众还在为维持正常的生计而四处奔波。沙镇溪镇杉树坪村地处偏远,不便,长期以来该村没有享受任何政策扶持,村内也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支柱产业,村里劳动力大多以挖煤为生,十年来该村已有8个青壮年命丧煤窑,年5/18龄最小的只有18岁。这怎不教人心痛再从近几年资金投入数来看,国家投入给秭归县财政扶贫资金达万元,但是老区资金只有174万元,仅占资金投入总额的9,加之前几年项目资金管理不甚规范,资金到乡镇后东拉西扯,前挪后用,真正用在老区群众身上的少的可怜。(二)支柱产业形成难。稳定的支柱产业是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根本。老区这些年缓慢,农民收入始终不能提高,支柱产业没有形成是重要原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老区贫困村在产业的选择上,没有结合本村的地理条件、气候、环境等实际,不考虑市场因素,凭个人主观臆断,盲目鼓动群众发展,一年一个产业,一年一个品种,从而导致村内的产业品种杂、规模小、效益低,在遭遇市场冲击后,产业宣告失败,最终利益受损的只有群众。水田坝乡石垭村是个偏远贫困村,近几年来国家累计投入到该村各类扶贫资金达30万元,帮助其发展产业,由于该村交通不畅,信息不灵,因而在产业的选择上左右不定,今年种植黄姜,明年发展魔芋,产业年年在发展但是年年没有效益,导致至今没有形成一项稳定的支柱产业,造成上级部门对该村的发展心灰意冷,村里的群众怨声载道。毕业论文(三)基础设施改善难。基础设施建设历来是制约老6/18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这些年来,老区利用国家投入的各类扶贫资金,大力改善乡村公路、广播通讯、人畜饮水,使得老区基础设施条件与以往相比有很大的改观。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基础设施项目因为资金投入有限,加之地理条件险恶,使基础设施改善的难度非常大,进展非常缓慢。泄滩乡九条岭村是我县最为贫困的村之一,该村地处偏远,位于三县交界处,自然条件异常恶劣,交通条件极为不便。该村农民出售牲猪,要抬运5公里,来回要大半天时间,6组村民姜廷祥,喂了一头重380斤的大猪,出售时请了6个人抬运,抬运到收购点时因时间过长,猪已半死不活,最后被作为病猪降价100多元出售,从此后,姜廷祥再也不敢喂大猪了。为修通该村12公里主线公路,近5年来交通、扶贫等部门累计投入资金达30万元,但因公路山势险峻、“三材”物资消耗大、农民的青苗补偿等原因,只修通了7公里,还有5公里无法完成,若要全线贯通这条公路,据测算至少还须投资15万元。(四)文教卫生普及难。文化和医疗卫生一直以来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这些年来国家对发展高度重视,对重点老区的投入也在逐步加大,从2001年以来,国家累计投入到老区的社会发展资金仅有26万元,这部分投入与老区经济发展的需求远远不相适应。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求学难。7/18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由于老区贫困村的学校生源少,几个村的学生只能在中心小学就学,从而使得学生求学环境非常困难。加之乡村学校地处偏远,教师待遇差,致使学校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非常不理想。泄滩乡向家山小学是该乡最偏远三个村的中心小学,一个叫王容的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每天早上4点钟就要起床,要走3个多小时的山路,赶在8点钟前到校上学,中午也没有饭吃,只能晚上赶回家吃晚饭。像王容这样学生在老区小学非常普遍。据统计,在全县7个老区贫困乡镇中,劳动力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非常高。秭归县18万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7。我们在水田坝乡石垭村调查时,该村656户2099人,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902人,只占总人数的43。二是农民看病难。自实行农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由于各级财政和集体经济组织投入的减少,使农村合作医疗因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支撑而解体。与此同时,在医疗机构改革、个体行医和私人承包经营后,医疗费用负担加重,使农民再次出现看病难,不少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低收入农户的就医程度低,患病后得不到及时有效,往往是大病拖、小病捱,形成了越穷越病、越病越贫的恶性循环局面。此外,老区乡镇的村卫生室医疗条件落后,设备简陋,部分药品质量低劣,无法保证农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据统计,8/18老区因病返贫的农户已占贫困户总数的45。毕业论文(五)实用推广难。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须依赖于农业实用新型技术的推动。我们在此次调查中看到,凡是农业实用科技推广好的地方,农民的生活水平就比较好。然而,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一部分老区贫困村生产力水平仍然比较低下,还处于传统的粗放型农业耕种方式,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工作难度很大,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科技推广的投入较少,缺乏长效的培训机制。近几年国家对老区在科技培训上给予了一定的投入,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这笔费用真正用于农业实用科技推广方面的并不多;在培训方式上也仅仅局限在培训几个村干部上,农民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因而也造成了国家提出的“户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的目标成了一句空话。二是科技培训的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目前,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力量,主要依靠乡镇农业技术部门,然而由于乡镇农业技术部门待遇差,贫困地区工作环境不理想,致使乡镇农业技术力量匮乏,没有技术人员来具体从事技术推广工作,这一现象已严重制约了农业新型实用技术在贫困地区的推广。三是科技培训主体严重不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农民外出务工拓宽增收渠道,已成为老区贫困群众增加现金收入的有效途径,因而打工经济在广大农村应运而生。由于受到打工经济的影响,9/18老区贫困村有一定文化的轻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在家的多是“386190部队”,导致农业实用新型技术在这些地方无法推广,从而造成了老区生产力水平难以提高。三、主要矛盾进入新阶段后,党和政府对老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为加快老区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老区人民发展,脱贫致富。现阶段,省委、省政府出台措施对老区和贫困地区实行集中资金、分批扶持、整村推进的办法,加速老区脱贫的步伐。从一年多来实施的情况看,项目的实施群众参与性高,老区贫困面貌有所改观。但是,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老区在实施扶持项目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困扰,发展步伐仍然比较缓慢,主要存在着六个方面的突出矛盾(一)群众发展观念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老区群众想脱贫、盼致富的愿望日益迫切,群众的发展观念进一步增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如今老区群众的项目意识非常强烈,急切希望国家多给点扶持项目,帮助其发展生产,改变贫困面貌。我们在水田坝乡调查时,该镇主管农业的副书记周玉波向我们反映当前老区贫困村存在着“村里没有项目群众盼项目,项目来了群众反而怕项目”的现象。该乡严坪村一直以来国家没有给该村扶持什么项目,前年国家投入资金扶持该村10/18发展黄姜,群众在政府引导下,自筹了一部分资金发展了300亩黄姜。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由于受到市场价格因素的,黄姜收购价格猛然下跌,许多姜农血本无归,损失惨重,导致广大姜农抱怨政府“办事不利”、“坑害群众”,造成了一系列群众性矛盾,镇、村两级在这一事件中也深感委屈。去年,镇政府再次扶持该村发展柑桔产业,该村大部分群众纷纷摆手,“躲避三尺”。毕业论文(二)群众的积极性与项目额度过小之间的矛盾。在去年实施的整村推进工作中,老区贫困村群众深刻认识到了整村推进是自己解放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因而群众参与项目实施的积极性非常高。但是由于受到国家扶持项目投资额度的限制,造成了扶持项目无法满足群众发展的需要。沙镇溪镇周家坪村去年是整村推进的村,去年国家投资扶持该村发展200亩优质脐橙,群众在优惠政策激励下,突破性地发展了300亩优质脐橙,种植面积大大超过了扶持面积,镇政府又不能阻止群众发展的积极性,且只能鼓励其发展,但是另外100亩的扶持资金又没有政策追补,从而造成了“扶持空白区”,把这一难题留给了镇政府。(三)群众自身实力与项目投资过大之间的矛盾。在去年老区整村推进工作中,国家投入资金扶持发展经济林、建设天河水窖、沼气池等项目,帮助老区群众解决吃水难、用电难、通讯难等困难。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由于项目投11/18资较大,补助标准较低,造成贫困农民没有能力实施扶持项目。我们在沙镇溪镇调查时,农民给我们算了一笔帐,发展1亩魔芋,用于购买种子和肥料需要投资2000元,但国家只补助200元,其余的1800元需要农民自筹,许多贫困户根本没有能力发展;再比如农民建一口12立方的沼气池,需要投资1800,国家只扶持600元,剩余的1200元要农民自筹,许多贫困户也想建一口沼气池,但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无法实施。这笔资金就只能用于有能力建设的农户,可想而知,许多贫困户因经济困难就无法享受这项扶持政策,以至于上级提出的“财政扶贫资金扶穷不扶富”的原则无法得到贯彻,造成了国家对贫困户扶持政策的流失。毕业论文(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到户项目之间的矛盾。扶贫到户是新阶段国家为彻底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而出台的又一重要扶贫政策。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实施整村推进的村中,实施到户的项目群众积极性非常高,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村级公路)群众就不愿意去搞。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制约着贫困村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老区贫困村在实施整村推进过程中,将会涉及到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公路建设也是贫困村农民最关心、最关注的项目。我们算了一笔帐,实施整村推进的村新修10公里村级公路,若按照每公里投工750个,农民将投工750012/18个。根据农民减负的有关政策,今年农民应负担的统调工、义务工只有10个,明年将予以取消。贫困村公路维修又不可能按国家建设的标准进行预算,通常只解决点“三材费”,大量的劳动用工全靠群众自筹,如今若不涉及个人利益群众不愿意投工投劳,这从而造成了繁重的公路新修任务与国家减负政策之间的矛盾。(五)项目库与村内亟须发展的项目之间的矛盾。新阶段扶贫政策实施以来,省主管部门一直强调扶贫项目规划的严肃性,各县、市申报项目必须从项目库中选择。近几年来我们县级扶贫部门严格按照这一要求操作,但从近几年项目实施的效果以及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如果部分项目再一味要求按照规划申报,将会违背上级主管部门的初衷。如两河口镇香龙村当初在贫困村申报项目时,不结合区域实际确定项目,致使部分项目脱离发展实际。该村当初在种植业上申报了发展100亩板栗,从该村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来看,该村并不适宜发展板栗,由于在申报时村干部不考虑实际因素,加之乡镇把关不严,在规划中确定了板栗项目,今年该村在申报整村推进项目时,群众迫切想发展魔芋项目,但项目库中规划的却是发展板栗,造成了规划项目与实际需要相背离。毕业论文(六)专项经费缺乏与项目资金管理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扶贫工作在密切党和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13/18政地位,增强干部群众的深厚感情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扶贫部门在认真实施扶贫项目,完成扶贫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了对口定点帮扶、项目争取、项目检查验收、上级主管部门接待等方面工作,但是这些工作却没有相应的经费来保障,加之县级财政财力有限,使之扶贫部门不能保障有些工作正常开展。在沙镇溪镇调查时,该镇副镇长王山推心致腹的向我们说,他每年用于扶贫工作的业务经费在2万元左右,镇政府也没有给乡镇扶贫办拨付一分钱经费,所有正常开支只能由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为了维持扶贫工作的正常开展,最后也只能在项目款中考虑。如今,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扶贫专项资金的管理力度,对挪用专项资金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若要马儿跑,就要给马儿吃草”。若上级主管部门再不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县、乡扶贫部门配套一定专项经费,势必直接影响扶贫工作的正常开展,削弱扶贫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制约扶贫工作的进程。四、思考建议(一)对老区的感情认识要再增强。全面建设小康关键在,难点在农村,农村的关键又在老区。加快老区建设,不仅是一个,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曾说过“不把老区的事办好,我们难以向烈士交待,向人民交待,14/18向交待”。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老区人民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老区建设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老区,就没有革命的成功;加强老区建设,就是培根固本。要带着深厚的感情,把老区问题重视起来,切切实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下更大的决心抓好老区人民的致富奔小康工作。我们不能一些人春风得意,而一些人向隅而泣,我们既要帮助老区人民长远谋,也要帮助他们眼前渡难关。同时,还要大力宣传老区人民的丰功伟绩,宣传老区精神,宣传党和政府加强老区建设的指示。通过宣传,改变老区意识弱化、淡化的状况,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增强全社会的老区意识,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老区建设的生动局面。同时,也进一步激发起老区人民向贫困作战的斗志。(二)对老区政策的制定要再优惠。认真落实政策。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老区建设是重视的,在计划经济时期曾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老区的政策,如平价供应生产、生活资料,减免税收等等。然而,这些有效政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的逐步消失了。,迫切需要的是进一步认真落实已有的政策,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适时制定一些有利于加快老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殊政策。建议一是在政策的制定上,对老区要坚持多15/18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对老区县的税费及财政收入分配进行调查研究,区别对待,打破老区与非老区,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同一财税政策的简单管理模式,先做到少取,而后再力争多予。二是老区建设基金或专项资金,对“贫困老区”实行定位支持,优先解决老区人民基本生存、生活条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财政可能的情况下,预算列专项,解决老区的一些特殊问题,如公益事业等。并设立老区政策性贷款,为老区建设小康提供足够的信贷支持和保障。三是在扶贫资金的投入上应向老区贫困地区多倾斜,对老区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社会发展等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帮助解决老区人民通路、吃水、通讯等问题,对扶贫到户项目的要提高补助标准,确保扶持的项目贫困户能够建的起、建的成且有效益。毕业论文(三)对重点村项目库要再修缮。通过近两年项目库的建设实施情况看,虽然各乡镇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6年)、秭归县扶贫开发规划(2001XX年),按照“突出重点、分期分批、解决问题”的原则,明确了范围对象、编制规划的时限、奋斗目标、建设内容和资金投向,以乡镇、村为单位,围绕“山、水、林、田、路、电、气、房”等八个方面,因地制宜,分类规划为依据建设了项目库。但从实际操作的情况来看,在申报项目过程中,申报的项目与项目库里的项目有所出入。为进一步16/18突出项目库的真实性、完善性、可操作性,建议在抓好扶贫规划编制的同时,继续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按照“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充实完善、扶持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摸清乡镇、村的、经济、社会状况,到村到户,与贫困地区群众共同致贫原因,坚持群众参与的原则,把项目的选择权、资金的使用权、效益的享有权切实交给群众,从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入手,让农民尝到“甜头”,以奖代补,调动农民参与扶贫的热情,促进贫困村面貌的整体改观。同时,邀请相关项目管理部门对确定的项目进行筛选、评估、论证,结合各村的实际,分年度分类登记老区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内部通讯录制作及更新流程指引
- 个人学术行为符合规定承诺书8篇范文
- 计划生育宣传员发言稿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 金属绿色高效回收项目施工方案
- 机床辅助装备生产线项目施工方案
- 电缆生产线项目施工方案
- 校园安全教育宣讲方案
- 给水工程系统集成方案
- 郑州国企考试题目及答案
- 燃气工程建设组织管理方案
- 2025年第一届安康杯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电力工程冬季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贵州省贵阳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公司年度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 供电所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2025年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办事处 编外人员招聘8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百果园水果知识培训资料课件
- 商业地产策划流程
- 2025年灌注桩考试题及答案
- 公司安全生产责任书范本
- 养老护理员培训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