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与“激进主义” _第1页
新文化运动与“激进主义” _第2页
新文化运动与“激进主义” _第3页
新文化运动与“激进主义” _第4页
新文化运动与“激进主义” 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5新文化运动与“激进主义”新文化运动与“激进主义”近年来,颇多论著指摘新文化运动应对本世纪激进主义泛滥负责。论者认为,这个运动激进地“全盘反传统”,造成中国文化的“断裂”,妨碍“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是中国现代化不能顺利实现的重要原因。有的论者进一步认为文化激进带来政治激进,新文化运动后期,国民革命接踵而至,其结果是开创了“以党治国”一党专政的体制,后果十分恶劣。笔者认为,这些指摘都似是而非,与历史实际不符。澄清事实,有助于理好地理解新文化运动,继承五四精神。应该说明的是,近年人们使用“激进主义”这一概念,各人所指不尽相同,有的没有对自己使用的这个要领作出严格的界定。本文化说的“激进”指的是急剧改变现存事物的言论或行动,是中性的概念,其后果应根据每一言行的情况,具体地分析。二十世纪中国战乱频仍,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也对社会的发展十分不利。时贤企盼悲剧不再重演,善意地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5谴责激进。在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的同时,避开笼统的论断,才能很好地汲取历史教训。新文化运动与思想文化“激进”学术办早就对五四爱国运动与严格意义的新文化运动的联系与区别有广泛的共识。就思想文化运动而言,它与“激进”有什么联系请从一些具体问题谈起。第一,新文化运动是古今中西文化的大讨论,其基本内容之一,是集中和尖锐地批评以儒学为主的中世纪意识形态已不适应现代生活。时至九十年代,仍有人为此愤愤不平,说此举是“走向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歧途”或是“造成中国意识的危机”。包括笔者在内的一些学人早已指出,这些指摘不符合历史实际。理由是1、新文化运动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都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至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5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全盘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陈独秀等人严历批判三纲,此道德观念仍有所肯定。早在1916、1917年陈独秀就曾一再申明“记者之非孙,非谓其温良恭俭让信义廉耻诸德及忠怒之道不足取。说他们“全盘性反传统”有过于武断之嫌。2、这个运动完全采用思想文化批评和学术讨论的形式进行,个别论断或有偏颇,完全没有超出文字讨论和法律之外的激烈行动。3、在社会生活变化过程中,它不过是本世纪初以来乃至更早以前思想观念变革过程的延伸,不是思想观念没来由突然全盘变化。辛亥革命前,梁启超、章太炎等人已经开始清理传统文化的积垢。民国元年,有识之士深感要巩固刚诞生的民主共和制度,当务之急是对国民进行共和思想补课。为此,唐绍仪、蔡元培、汪兆铭、宋教仁等二十六人特地组成社会改良会,指出“数个年君权之影乡未沫,其与共和思想抵触者颇我。同人以此建设兹会,以人道义主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他们提昌财产独立权、个人自立、男女平等、结婚自主、离婚自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5由如此等等,简直说是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与此同时,随着民国的建立,三纲观念已为越来越多的有公民意识的中国人所抛弃。民国元年,身为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尊孙两项内容。他说“满清时代,有所谓钦定教育宗旨者,曰忠君,曰尊孙,曰尚公,曰尚武,曰尚。”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孙与信教自由相连,可以不论。袁世凯科帝,立即遭到各界人士强烈的公开反对,连其嫡系部将亦有不少人坚决反对,此闹戏以失败告终,有力证明“君为臣纲,的观念已被不少人弃若敝。而女子参政连动屡仆屡起,婚姻自主,男女平等的呼声日趋高涨,也在动摇着”夫为妻纲,的观念。政治制度的变迁和社会生活特别是城市生活的发展,推动着人们观念的变迁,新文化运动可说是这个变革潮流的高潮,而不是没有来由的突变。4、新文化支运动是中国现代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和开创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化繁荣期之一。不能说固守孙孟之道或先秦其他流派的观点才叫中国文化。吸收西方文化是分享世界文明成果,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条件而不是灾难。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5第二,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这一是文学革命,以白话文到代文言文。有人也目之为造成文化断裂的激进。时至今日,这类责难恐怕已不值得认直答覆。上一世纪下半叶语文合一的呼声已此起彼伏。由等级森敢和愚昧的中世纪向现代商业社会转型,少数社会精英垄断主要交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