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的若干策略 _第1页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的若干策略 _第2页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的若干策略 _第3页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的若干策略 _第4页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的若干策略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浅谈小学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的若干策略浅谈小学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的若干策略【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的理念,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基于这一理论,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小学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的若干策略,以图创建充满生活气息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关键词】行知思想,品德与社会,生活,策略半个世纪前,睿智的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的理念,有如破晓的一道晨光,穿透了教育的夜色。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他们迈向社会的基点,因此成功的教育一定绕不过生活。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以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为目的的课程,相比其他课程而言,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活教育“的土壤。因此,比起枯燥说教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学会生活,感悟生活,便更能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发展。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9本文试图通过凭借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思想,结合对品社课程实践的思考,提出让品社课程生活化的若干策略。一、教人生活,教人做人教学目标生活化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教学生做人,教人生活。“他极力反对传统的“吃人的教育“,即反对死读书和功利主义,这解决了“教育为了什么“的问题。“生活“应该是教育的目的和主题,脱离生活实践的死读书不是教育,而是误人,对于品社课尤其如此。品社课是帮助儿童起飞的跑道,是引导孩子体验生活的平台,其作用和意义的重大不言而喻。它的教学目标定什么,说到底是一个观念的问题。一个品社老师是要学生掌握单纯的社会知识,灌输给学生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还是要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感悟,形成能力和态度,这便是衡量教学目标是否生活化的依据。以本为本,教人吃人的品社教学是失败的,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教人做人,教人生活的品社课才有可能是成功的。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9二、重视生活,遴选安排教学内容生活化品社课作为一门专门的学校课程,有一定的课程安排,因此想要把孩子真正地带出学校进入各自的生活,恐怕不太现实。但我们可以另辟蹊径,选择贴近孩子生活的题材和素材,加以合理地安排和组织,让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从而指导学生学会生活。品社教学不同于语数英,它的教学内容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大,这是学科特点决定的。教材不是死的教条,也不是万能的圣经,它无非是例子,因此品社教师一定要学会对教材的取舍,选择贴近孩子生活和成长的内容,服务于孩子的个体发展。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1基于生活,重构教材“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陶行知先生一语道破了教育内容的重心在于生活,要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而非仅仅是教材,教材无非是引导学生进入生活的工具而已。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9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品社学科的教材内容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从原来的远离生活,慢慢地走近了生活。就拿鲁洁教授主编的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科书来说,就是以“回归儿童的生活“为指导思想编写的。可是众口难调,各个学校的各个班级有各自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生情况,因此我们每位老师不可能拿到教材就照搬课堂,这样未免过于生硬,也不紧贴学生生活,所以必须对教材加以重构。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我来做市长时,教材中的安排是“市长在忙啥“、“我和公共事务“、“我来当一次市长“三个环节。我认为,“我和公共事务“这一环节略显多余,因为在生活中,孩子们大多早已知道一些公共事务是他们应该关心的,比如救援自然灾害、保护公物等等。同时一些较为复杂的公共事务又是学生不能理解的,远离孩子的生活。因此,我把这一环节换成了“为人民服务“。通过对三位市长马华、王伟成和许宗衡的故事,深入地想一想该怎么做公务员。这样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确立做好一个公务员的标准。2紧贴生活,选择素材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9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因此生活教育的内容是随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是啊,生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而教材内容却是相对滞后,一成不变的,不能适应孩生活发展的全部需要。因此,我们还必须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下一番功夫。还是拿我来做市长这一课为例。在“市长在忙啥“一部分,了解市长处理的公共事务时,我选择了大量在无锡市发生的事情,作为这一环节的教学内容,诸如无锡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召开,无锡市的地铁建设,近期发生的大雪等等。由于有了这些紧贴生活的材料作为理解的基础,同学们才不会对市长的工作感到枯燥乏味,而且随着进程的逐渐深入,还表现得越来越有兴趣。打造这样的“生活课堂“,便让教学更具有吸引力,充满了魅力。3拓展内容,生活实践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都不能仅仅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作业和考试成绩中,它应该体现在对学生生活的指导上,对于品社课程来说尤其如此。所以,通过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9预习和延伸,把品社课程学习的内容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是极其有必要的。如何拓展呢主要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延伸两个方面。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作为孩子了解知识,积累经验,实验体验的重要途径,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十分重要。虽然有的老师觉得有新课导入的环节便够了,但是孩子对学习内容从毫无认知到进入课堂,理论上一定会有一个认知的缓冲过程,不可能很快投入。因此我们应当在课前让孩子了解学习内容,尽全力搜集一些资料,并且注重在生活实践中初步感受学习内容。在教学网络改变生活时,我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请同学们去搜集网上的社会热点话题。这样,通过上网查阅,能让品社课走进孩子的生活,也能让学生获得上网的第一手实践经验,增强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可谓一石三鸟。此外,在课上分享这些资料的话,又能使孩子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何乐而不为呢课后延伸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9品社课程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更应该到生活时间中去探索,去实践,这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通过学习,学生对人事物必定会形成自己的思想,因此,我们要鼓励孩子把课上学到的有用的东西运用到课外去,指导自己的生活,使一定的教学效果得以延续,对孩子的人生起到长远的影响。三、走进生活,选择方法教学方法生活化如果“在课堂里,只需听教师讲,不许问“,这便是陶行知先生所谓的“死教育“,是要不得的。教师不能一味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感到厌烦,而应该努力采用学生喜闻乐见,贴近生活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新知。还是在教学网络改变生活一课的教学中,在了解网瘾的危害时,我没有直接批评网瘾者,说网瘾不好云云,因为我知道这样枯燥的说教对于学生来说一定是毫无效果的,这并不能触动他们的心弦,所以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9我首先播放了一段无锡藕塘小杨的故事的视频,让同学们看一看产生了网瘾之后,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怎么样的。然后顺水推舟地设置了一个情境“如果你就是小杨的家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这样,通过让孩子们设身处地地想象小杨的上网给家人带来的伤害,就能使学生深刻地了解网瘾的危害,涤荡学生的心灵。这时候的学生们走入了小杨的生活,也借此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使学习效果提高不少,也能使他们形成一种积极正确的上网态度。四、交流生活,拉近距离教学评价生活化品社课作为一门引导学生生活,完善学生人格的课程,交流讨论、形成观点的过程自然就少不了了。可是,讨论并不能一说了事,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点评,总结交流内容。这里,我主张教师的点评要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体现评价的生活化。我在网络改变生活这一课的教学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在“了解网络的积极作用“这一部分中,我设置了一个交流活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结合生活经验,同学们多少都能说一些。在他们每说完一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9点之后,我便对他的发言进行生活化的点评。比如在讲到“聊天交友“这一好处时,我出示了QQ和MSN的图片,并对学生说“是啊,QQ和MSN是我们经常用到的聊天工具。就在昨天晚上,老师还用QQ和朋友聊天交流呢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