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的语文教学实施策略_第1页
基于情境的语文教学实施策略_第2页
基于情境的语文教学实施策略_第3页
基于情境的语文教学实施策略_第4页
基于情境的语文教学实施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8基于情境的语文教学实施策略作者王光学新课程呼唤优质高效的课堂。而基于情境的语文教学则是优质高效课堂中的一朵奇葩。它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感受,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情境当中,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潜能,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进而形成优质高效课堂。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根据情境创设依托点的不同,通过借鉴、吸收、创造,初步形成了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与各位同仁交流探讨。一借助图像创设教学情境,来“感知”语文教学教学中的实物主要指实物、模型、标本以及实验、参观等。利用实物进行教学,会给学生一种形象感、直观感,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加深他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教例1】教读爱莲说,讲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几句时,教师可展示自制的中国画莲花图,在学生仔细观赏后,教师可指画动情地讲述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8同学们,你们看,周敦颐给我们描绘了莲花的美好形象从生长环境来看,它生长在污泥中却不沾染污秽,品格高洁它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妖媚,显得质朴无华从体态来看,它的茎杆直立而中通,没有多余的枝枝节节,是那样的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它的香气越远越清香,美名远扬从它的风度来看,它笔直而洁净地站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而不能贴近去玩弄啊它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作者把莲花写得多么好啊那爱莲之情溢于言表。他为什么把莲花写得这么美呢对作者托物言志,在莲花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一幅莲花图摆在学生眼前,学生看画,教师深情解说,好像闻到了莲花的清香,头脑中深深留下莲花的美好形象,很快就理解了作者托物言志的情怀。此案例中,学生不仅靠“感知”获取了知识,而且获得了幸福的体验,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的有效、高效的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二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来“聆听”语文教学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能够使听者的脑中呈现的是一幅幅鲜明而简洁的画面,而不是一些抽象的语义代码。如讲丰收,决不仅仅是亩产多少增产多少,更应该是高梁乐红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8了脸,麦穗笑弯了腰。这种将抽象形象化具体化的语言,学生听起来必定是兴致盎然似三春,趣味浓郁如仲夏,犹似欣赏一幅画,观赏一幕剧。1朗读声情并茂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地在头脑中浮现出教师所描绘的情景。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描写的景物亲切宜人,表达的感情细腻温馨,可谓情文并茂,文质兼美。这些课文光凭教师讲解是不足让儿童领略文章的奇妙之处的。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使学生唤起课文中美的形象,从而撩拨学生心灵的琴弦,在思想深处产生共鸣。除有表情的朗读外,音乐的渲染也是形象性,而且是层次更高的形象性。【教例2】教读木兰诗,当教到“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时,教师进行了下面的教学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概述了花木兰高尚的品质,畅谈了自己对木兰由衷地喜爱与赞美之情,让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花木兰千百年来深受人们传颂的原因一方面源于她勤劳善良、不慕富贵、美丽动人的女儿情怀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8另一方面也源于她忠孝两全、勇敢善战、谨慎机警的英雄气概。而她这种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正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身上得以延续与传承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满怀深情地读出这位中华奇女子的儿女情怀吧。多媒体展示文章的第三自然段,配以音乐渲染生自由地深情地朗读生19配乐朗读但感情不够师满怀深情地配乐朗读生热烈地鼓掌师从老师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19体会到了木兰复杂的心情,对家的依依不舍,对父母的牵挂。生20体会到了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生21体会到了一种两军对峙的紧张气氛。生22战斗的激情师的确,当夕阳西下暮色沉沉时,木兰独自露宿在黄河之畔,耳听黄河流水哗哗作响,耳边却时时回响着父母的声声呼唤,征程漫漫,女儿何时能再听到爷娘的亲切呼唤啊那种既向往战斗,又对家依依不舍的矛盾心理,让我们又对木兰多了一份牵挂与佩服。入情入境的朗读情境,仿佛把学生带入到了一个真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8实的场景,学生的情感因素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潜能得到最大化的挖掘和提升,课堂得以实现有效的最大化。2比喻贴切精彩比喻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善用比喻,不仅会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化平淡为生动。【教例3】教读朱自清的散文绿,可以这样设计导语绿,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礼物,它是生命的希望,青春的象征古往今来,人们无不钟情于绿,讴歌于绿。人们誉清水为“绿波”,称青山为“绿峰”,赞莲叶为“接天莲叶无穷碧”,夸小草是“满阶芳草绿”,咏花枝则是“枝间新绿一重重”然而这些对绿的美好的感受只是星星点点,而朱自清的绿这篇散文,却全面、细腻、生动地讴歌了梅雨潭的绿。现在,让我们张开双臂,一齐扑入这迷人的“绿”中去吧这段教学语言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映衬等多种修辞手法,着眼于“绿”色,高密度地浓缩了自然现象,将与“绿”有内在联系得意象连缀在一起,使本无情感的颜色,染上了感人的感情色彩,把学生置身于一个美的情境之中,从而获取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以上教例,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展现了教师课堂的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8立足点在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学素养的全面提高,这也是高效课堂的独到之处。三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来“叩问”语文教学所谓背景知识是指与教材课文内容相关联的知识的总称。背景知识与新知的关系不如旧知与新知的关系那么密切、直接,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但背景知识同样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一种重要的认知停靠点。没有必要的背景知识,阅读思考往往是无法进行的,背景知识越丰富,阅读理解水平就越高。课堂教学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1“作者介绍”俗语说得好,文如其人,对人作者的介绍必定有助于促进对文作品的理解。因为作者要“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就要有雄伟的人格”歌德语。所以“作者介绍”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人格,从而更好地鉴赏作品的风格。【教例4】教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时,可以这样来介绍作者。“把生命献给中国,让世界为之景仰。矮矮的身躯,创造出崇高的事业,瘦削的肩膀,承载着千年的使命从狂人的眼睛里,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沉重从阿Q的身影中,我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8们体会到变革的艰难从坟头的花环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从铁屋的呐喊中,我们听清了奋进的声音他在孤独中呐喊,他在市声里彷徨,采一片朝花为自己送行,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大星陨落,天地同悲巨著行世,千秋共仰他就是世纪伟人鲁迅。”这样的介绍,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把学生带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在学习文章时,就会带着一种虔诚的态度,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2“时代背景”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在含义。【教例5】教授凡卡到最后,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老师1请你谈谈凡卡受了哪些苦2为什么这么小的年纪受那么多苦学生讨论后,仍不完整老师引入并讲解时代背景凡卡这篇小说由俄国著名作家契珂夫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珂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的信,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写出了学徒工的悲惨遭遇,对沙俄的黑暗统治进行了控诉,从一个侧面揭露了沙皇制度的黑暗和当时社会的罪恶。“凡卡”正是千千万万俄国儿童的缩影。师生归结从小凡卡的悲惨学徒生活,看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