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心电图分析_第1页
手足口病患儿心电图分析_第2页
手足口病患儿心电图分析_第3页
手足口病患儿心电图分析_第4页
手足口病患儿心电图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5手足口病患儿心电图分析作者李振燕吴小霞马春华盖芳杜瑞清王晓静王志鹏作者单位05002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功能科【关键词】心电描记术手足口病对我院2010年4月20日至8月31日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884例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884例患儿,男534例,女350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年龄岁其中轻型317例,重及危重型567例。所有患儿均经体格检查、心电图、X线及实验室检查后诊断为手足口病,均无先天性心脏病史。方法采用日本光电9301P型心电图仪描记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速度25MM/S,增益10MM/MV,所有患儿均于入院时常规心电图检查、采静脉血测心肌酶谱、生化及血气分析。心肌损害的心电图诊断标准心电图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导联有STT改变,各种心律失常、传导阻滞、低电压、QT延长及异常Q波。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5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羟丁酸脱氢酶HBDH,其中2项或2项以上增高为心肌损害。884例中90病例有1项或几项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清CKMB增高者398例。2结果心律失常343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280例,心动过缓24例,窦性心律不齐25例,阵发性室上速5例,房性早搏8例呈单发、成对,室颤1例。低电压18例,均为肢导低电压占。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占。STT改变32例占,其中ST段下移25例,分别为下壁3例,高侧壁4例,前壁及前侧壁18例T波低平7例,分别为高侧壁1例,前壁及前侧壁6例。3讨论手足口病多由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EV71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发病以婴幼儿多见。轻型病例主要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及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重症患儿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病毒主要通过相关受体侵入心肌细胞,在细胞内复制,并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导致其变性、坏死和溶解,从而影响心肌传导性、收缩性及自律性1。心电图作为心脏电生理功能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是心脏电生理活动的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5体表记录,操作方便、经济、无创、重复性好,诊断标准统一。1999年重新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中,把心电图改变作为临床诊断心肌损伤的重要依据之一,其中由于小儿肺组织尚未发育成熟,心脏表面没有完全被肺组织遮盖新生儿除外,心电图不会出现导联低电压情况,如出现则可作为心肌损伤的显著标准2。由于病毒可致不同程度的心肌受损,故出现ST段及T波的缺血性改变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肌除极、复极过程亦受到病变影响,产生窦性心律节律的改变、异位心律、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等。本组病例中,心电图异常者394例占。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其次为STT改变和低电压,传导阻滞少见。重症病例中3岁以内小儿心电图改变最为常见,其中,表现为异位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低电压、STT改变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病例均为重及危重型病例。年龄较大患儿心电图异常多以窦性心律改变为主,轻型病例中多数患儿心电图正常。重型病例伴明显神经系统症状,患儿常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易惊、谵妄、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及惊厥等,心电图常表现为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动过速。危重型病例可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肺部啰音、频繁抽搐、昏迷及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心电图可见窦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窦性心动过缓。节律改变较基础心率变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5化明显且治疗后明显改善者,预后好无好转者,预后较差。343例心律失常病例中,30例心率达200次/MIN以上,且在短时间内心率变化迅速者,均为危重型病例,其中,1例5岁男患儿心率达290次/MIN,1例11个月大患儿心率在1MIN内由143次、176次升至210次,但心电图仍表现为窦性P波的特征,表明病变很少累及窦房结,考虑心率的改变与心肌损伤、神经系统受累、循环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另外,手足口病患儿因发热、哭闹等原因也可导致心律增快,所以其特异性较差,常需要结合病原体检查或其他实验室检查诊断心肌损伤。心肌酶是心肌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CKMB,是公认的心肌特异性酶学指标3,4。本组病例中90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心肌酶升高,其中CKMB增高者占。由于心肌受损到一定程度,心电图才出现异常改变,实际心电图阳性率低于CKMB增高病例,故诊断心肌损害时应同时参考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参考文献】1杨锡强,易著文主编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王慕逖主编儿科学第5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精品文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