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导学案(已修改)_第1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导学案(已修改)_第2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导学案(已修改)_第3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导学案(已修改)_第4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导学案(已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位数乘两位数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练习。二、单元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P47P55三、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3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四、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五、单元教学安排三位数乘两位6课时课题笔算乘法教材简析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情分析本节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学习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习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习方法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思路纠错栏(一)导入新授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451244596352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笔算乘法(二)探索发现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教学内容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指名回答)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并汇报)提问(1)先算什么(先算2乘145的积是290,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0不写。板书145121740145122901451740和4512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小结两位数乘法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三)巩固发散1P47做一做1341217647425362378232224145276791328635(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笔算乘法145121740145122901451740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题笔算乘法的练习教材简析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情分析本节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目标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2、正确解答应用题。学习重点正确解答应用题。学习难点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学习方法练习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思路纠错栏一、自主学习(一)复习1、小黑板出示笔算题1341624634学生笔算(两名学生板演)。让小组内学生写出笔算过程。2、口算1472531605231006070213001850(二)练习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5天时间有几分钟学生试做(一名学生板演)。114596726(分钟)1145960245720072006726问59114114和59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多名学生回答(个别学生会列这种式子)59114学生比较后得出11459笔算时比较简便。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笔算乘法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三、过关检测1、笔算下面各题18315241353711111258注意试着找出划线题目的规律,并用规律直接口算出计算下面各题15111333144415772、学校要为运动员添置服装,其中上衣每件126元,裤子每条88元,如果添置12套,一共需要多少元3、小明每分钟打字110个,从10时到10时25分,他一共打了多少个字到10时35分他能完成4000字的打字任务吗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教材简析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这节课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之前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和几百几十乘法的口算及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都是数位对齐而这节课的笔算是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是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是学生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两个因数中间末尾都有0。培养学生正确计算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所以本节课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讨论、总结的方法学习中间或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方法,之后设计了形式多样和有阶梯型的练习,把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攻巩固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让孩子们喜欢学习数学。学习目标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2、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正确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学习难点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方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思路纠错栏一、自主学习1、出示问题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2、小组内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3、反馈第(1)题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4、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5、反馈第(2)题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二、质疑与小结1、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应注意什么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三、知识反馈1、学生试练P53做一做2、比较哪个算式简便,为什么四、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五、过关检测1、笔算下面各题180152013530711122802、P55练习八1、2、3、43、口算407260030030231019060854、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106106303031803180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3602536025课题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设计笔算乘法160304800106303180160106303048003180教学思路纠错栏教材简析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四年级上册内容。教材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学情分析这是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基础上,揭示积与因数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在“变与不变”中,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学习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小组交流课时安排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口算P47练习六第4题小组内交流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比一比,谁算得快(小黑板出示第八题)学生比一比谁算的快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2、综合练习1、完成第5题。你说出口算的过程吗学生表述口算的过程(多名学生说一说)。2、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先填空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友情提示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提高练习1、要求完成第6、7题。(在书中完成第6、7题,说一说解题的思路。)第6题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做7题时先让生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进行创新1644(元),理由“买3送1”相当于买4少收16元,则平均每棵少收4元。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口算乘法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三、过关检测1、这些题你都会算吗试一试。535035003503050030你发现了什么请你比较一下,看有什么规律。观察前三个算式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扩大10倍、100倍,积就扩大倍、倍。(积扩大的倍数和因数扩大的倍数相同)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缩小10倍、100倍,积就缩小倍、倍。(积缩小的倍数和因数缩小的倍数相同)谁能将这两条规律合起来说该怎么说课题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如果把这三个算式中的3换到前面,结论又是怎样的这三个算式呈现出来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会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2、运用规律。我们在口算乘法中经常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如算20060时先算2612,由于一个因数扩大了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所以积12就应该扩大1000倍,积就是12000。请你说说口算12040时该怎样运用规律。3、在乘法算式ABC中,如果因数A扩大(缩小)M倍,因数B扩大(缩小)N倍,积C会怎样变化(A、B、M、N均不为0)4、在乘法算式ABC中,如果因数A扩大M倍,因数B缩小N倍,积C会怎样变化(A、B、M、N均不为0)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板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教学思路教材分析初步掌握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并用之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学习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学习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学习方法引导,讲解课时安排一课时纠错栏(一)导入新授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例4)(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4(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2、教学例5出示例题,独立解答(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行程问题,题中每小时行70千米、每分钟行225米,这样的在一个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书速度),所用的4小时、10分钟是行走的时间(板书时间),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这样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书路程)。师说一说第(1)题中汽车的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怎样求路程(2)题呢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如果求时间,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三)巩固发散教材P52P53做一做,指名汇报(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总价数量单价路程时间速度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课题练习课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运算。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3、通过应用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并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学习难点应用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能力。教学思路纠错栏一、自主学习1、课文第62页的第7题。练习过程做到(1)以幻灯或电脑课件呈现算式,算式逐一呈现。(2)为体现人人参与,算式可重复呈现。(3)学生口算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4)对比较慢的学生,老师要给予特殊照顾,复习口算的方法,提高他的口算水平。(5)最后老师进行简要评价。2、课文第63页的第8题。(1)学生独立笔算。(2)老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竖式书写是否规范、工整,特别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对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能否正确处理。(3)反馈练习结果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的0或末尾的0在笔算时的不同操作办法。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