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县黄秋坡股份制集体林场产业结构调整探索与实践_第1页
锦屏县黄秋坡股份制集体林场产业结构调整探索与实践_第2页
锦屏县黄秋坡股份制集体林场产业结构调整探索与实践_第3页
锦屏县黄秋坡股份制集体林场产业结构调整探索与实践_第4页
锦屏县黄秋坡股份制集体林场产业结构调整探索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锦屏县黄秋坡股份制集体林场产业结构调整探索与实践锦屏县黄秋坡股份制集体林场产业结构调整探索与实践锦屏县彦洞乡黄秋坡林场创建于1968年,属乡办集体林场,总面积,主营杉木和茶叶,林场场员10人。1995年12月改为锦屏县黄秋坡股份制集体林场,彦洞村、救民村以土地入股,各占10股份,乡政府占10管理股,林场股份占70。截至2016年3月止,锦屏县黄秋坡股份制集体林场已历经了20个年头,目前林场现有人工林成林100HM2,新造人工林,坡改梯人工混交林,退耕还林面积,茶场,中药材2HM2,农田,鱼塘,熟土耕地20HM2。林场产值超过2000万元,产生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1生态条件,得天独厚黄秋坡林场位于贵州省锦屏县西部,距锦屏县城42KM,东邻河口乡锦中村,南邻剑河县南加镇,西抵彦洞乡救民村,北抵彦洞乡彦洞村,属于中低山地形地貌,场内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不平,相对高差较大,海拔9001130M,冬季寒冷,夏季凉爽,终年云雾缭绕。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日照1086小时,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214,最高温37,最低气温9。境内年降2/9雨量12001350MM之间。土壤为砂岩、砂页岩和板岩为母质发育成的黄壤,处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黄秋坡林场交通便利,有彦洞至锦中林区公路穿场而过,具有良好的地理和生态环境条件。黄秋坡林场所属的彦洞乡,方圆92KM2,辖8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寨,85个村民小组,有2797户,11330人,侗族人口占。全乡耕地面积,人均占有耕地,农民每年人均占有粮食280KG,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2196元,是典型的“老、少、边、穷”高寒山区,靠山吃山,农业劳动力富余,且有上山植树造林的优良传统。科学规划,综合发展产业单一,举步艰难20年前,对林业有特殊感情的侗家青年杨秀桃,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外出打工的机会,带领9位热血青年,卷铺带粮到山上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来创办黄秋坡股份制集体林场。林场建场初期,单一植树造林,以种植杉木、松树为主,杉木松树用材林经济收益周期长,林场的杉林、松林至少要20年才可成林砍伐出售。而且植树造林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作为农民,没有积蓄,单靠10个人的劳动,要维持一个林场的正常运转,困难重重,举步艰难。2适应市场,调整结构3/9针对林场经营产品单一,效益周期长的现状,场员集体开会讨论决定,必须加快林场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商品意识,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拚弃等靠要的思想,挖掘林地经营潜力,生产适销对路的多种经营产品。为此该场领导根据市场需要,结合林场的具体实际,开拓性地提出了“三条腿走路”的工作思路。一是挖潜,挖掘现有林地经营的潜力;二是开源,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三是节流,就是在保障场员基本生活的基础上,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林场经济的实处上。提出了“一产稳场,二产丰场,三产活场”的结构调整战略,即一产是以林业为主,稳定林场根基;二产是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丰富林场经营内容;三产是发展乡村旅游,扩大林场知名度,盘活林场森林生态经济。与此同时,林场场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把林场区划为用材林区,用材林与经济林混交林区,茶叶和中药材种植区,还在林场驻地房子四周留有20HM2熟土,按时令种植农作物,进行多种经营;同时在林场范围内进行防火带设置,管护道路设置,林区公路设置,旅游宾馆和餐饮基础设施建设。以短养长,多种经营林业生产周期长的因素,决定林场必须走“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以短养长,长中短相结合”的4/9多种经营道路,这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为此,该场认真分析自身优势,结合国家惠农政策,走出自身特色的多种经营之路。争取项目,建立基地坡改梯工程。坡改梯是山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基础,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山区经济发展举措。林场利用2000年国家国土资源部门对坡改梯工程战略投入之机会,积极主动向主管部门申请坡改递工程项目,借助坡改梯项目的经费支持,该场高质量完成的坡改梯工程,并在县扶贫办和林业部门的支持下,根据林场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在坡改梯工程土地上种植杉木与板栗、杉木与美国薄壳核桃混交林各,这为林场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为林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退耕还林工程。2002年开始,国家为构筑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实行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该场牢牢地把握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的政策方向,积极主动地向政府部门申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并保质保量完成了退耕还林任务,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为促进林场生态改善、场员增收、为林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明显效益。与些同时,从XX年12月当地政府把林场纳入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利用国家森林5/9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一定程度缓解林场的经济压力。马铃薯种植基地。黄秋坡林场20HM2熟土种植基地连片集中,土层肥沃深厚,交通便利,特别适合发展春秋两季原种扩繁和生产早熟优质马铃薯原种薯。故林场以此为基础条件,向贵州省扶贫办申请重点扶贫项目脱毒马铃薯一级原种扩繁种植基地。项目立项后,基地以省扶贫开发技术指导中心为技术依托,由县扶贫开发技术指导中心、彦洞乡农业服务中心和黄秋坡农民专业合作社具体负责,基地按照“统一种子、统一播期、统一管理、统一防治、统一采收”要求,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经营,每年春秋两季种植面积,主要以“黑美人”这个品种作为“种薯”销售,市场前景良好,年纯收入近5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102户,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耕种田地,套种作物为了以短养长,长中短结合,为林场后续发展提供条件,林场耕作农田种植红米水稻,每年收成稻谷5000多KG。在坡改梯工程林下套种玉米、西瓜,高山辣椒,薏仁米,雪莲多种农作物,每年收获玉米7000多KG,西瓜4000多KG,辣椒1000多KG,薏仁米1000多KG、雪莲300多KG。与些同时林场还驯化种植有折耳根、苦蒜、鸭脚板、水芹菜、紫背菜、野豌豆等10多种山野菜,供旅游餐饮之用,这些农作物年收入达到10余万元,这是林场经济不可6/9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场人员赖以生存的基础。3利用资源,养殖畜禽利用富余的农作物收成和丰富的天然牧草资源,2002年开始,林场发展养殖业,每年种植皇竹草和黑麦草,养山羊100多只,黄牛80头,黑毛猪100多头,山地土鸡1000多只,灰鹅50余只,鲤鱼10000多尾。在满足和提高场员的生活之需要的基础上,养殖业直接经济收入年均达到60余万元,这为种植业积累肥料,为旅游业提出农产品服务,为林场经济的良性循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3发挥优势,发展旅游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地理和生态环境条件,林场围绕乡村生态风光、乡土民俗文化和农事活动等做文章,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开发集观光、饮食、娱乐、民族文化于一体,独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山庄。在林场场部和鱼塘周边种满了梨子、李子、桃子等,春暖花开的季节,一幅“世外桃园般”的景象,为黄秋坡乡村休闲旅游山庄迎来了一批批远道而来的游客,他们走出喧嚣的都市,到黄秋坡这座神奇而多彩的大山里,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天然氧吧,寻求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游客往来于果林之下,鱼塘之间,既欣赏硕果累累乡村丰收的景象,又享受到采摘果实和塘边钓鱼的乐趣。在这里游客可亲身体验大山里“世外桃源”的生活,品尝山花野7/9菜、烧烤红板栗、羊肉火锅、香辣羊瘪、甜南瓜粥、薏仁米酒等原生态绿色美食,聆听原生态侗歌文化等。通过开发乡村旅游,为林场生产的农产品找到了良好的市场销售渠道,每年给林场创收20万以上,对林场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有益的补充。科技兴林,持续发展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科技要兴林,人才是基础。为此林场加大职工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打造了一支业务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职工团队。一是抓领导班子建设。要严格按照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工作上有本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用人原则,把那些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热心林业的场员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使之成为林场科技兴林的领头人;二是林业科技推广抓队伍建设。要将一批具有过硬的林业专业知识、年富力强,作风正派的场员安排在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岗位上,使之成为林业科技兴林的中坚力量;三是加强全体场员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根据每个场员的个性特点,生产擅长,制定每个场员教育培训短、中、长期计划,定期组织场人员参加省、州、县、乡举办的各类农技培训活动,采取把专家请进来、要求场员走出去相结合,不断学习培训科技兴林技术,选择性考察先进综合开发比较成功8/9的林场,让全体场员广开视眼、拓展思路、增长见识,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同时订阅林业、农业、旅游业科普读物,倡导每个场员每月读一本科普读物的活动。还要充分利用每月开展一次安全生产教育活动的机会,来不断提高场员的安全意识、工作能力、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等综合素质。4产研结合,持续发展林场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科技进步了,才能优化森林资源,进行集约化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推进林业产业升级,促进场员增收。多年来,林场与乡农业服务站、县林业局、农业局、国土资源局、州林科所、州林业局、州农科院、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省扶贫办、贵州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学校、科研和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聘请这些部门的教授、专家、技师等担任技术顾问,以林场为基地进行科学试验,并指导整个林场综合开发和林下经济发展,为确保林场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保障。结束语集体林场产业结构调整要取得显著成效,就要不断拓展林场产业市场经营空间,要在突出森林资源培育基础地位的同时,充分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