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融入诗歌的教学效果_第1页
《生活与哲学》融入诗歌的教学效果_第2页
《生活与哲学》融入诗歌的教学效果_第3页
《生活与哲学》融入诗歌的教学效果_第4页
《生活与哲学》融入诗歌的教学效果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生活与哲学融入诗歌的教学效果生活与哲学融入诗歌的教学效果真理只有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获得他们认可,并产生共鸣,才能激发他们对真理的追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笔者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以及科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性出发,寻求能激发他们更好地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方法和途径,调动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更好地领悟知识,以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因此,笔者尝试着把诗歌引入生活与哲学教学中。以诗引课,提纲挈领托主题在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诗歌引课引题,会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从而启迪学生的心智,既一扫课堂的沉闷气氛,又恰当创设情境,托出主题,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基础。在讲授“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时,笔者给学生朗诵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当笔者声情并茂地朗诵第一句,很多学生便随之朗诵起来,个个兴趣盎然,心态很快地从课间的玩耍转入课堂学习。经过这一师生共知的“朋友”,笔者及时地转入新课,道出了“实践是人们认识的源头活水”的真理,这一点拨又扣击了学生2/5的心弦,点燃了他们思维的火焰。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及时地追问了一句“为什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呢”接着,顺水推舟地分析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因为认识是由实践的需要决定的,认识又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得到的,从而揭示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道理。可见,恰当地运用诗歌,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能,口欲通而未能”的境界。再在教学过程中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提出有一定难度的课题,使学生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利用“不悱不启、不悱不发”的有利时机,把诗的情境和教学的哲理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学生就乐于接受,从而避免了学生不爱听、听而生厌的不利后果。以诗释词释句释概念有时,一个教学内容本身就可以提炼成一首小诗,而某些诗词又恰好能比较完整地概括教学内容。教学中,我们可以选用这样的一些诗词,来解释教材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从而把抽象的理论化为诗中的形象语言,让学生在诗歌鉴赏中明白真理,悟彻人生。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席间,有人提出作诗吟赋,贾母说“六桥梅花香彻骨,一轮红日出云霄。”刘姥姥说“一个萝卜一3/5头蒜,花儿结了个大倭瓜。”笔者在给学生解释教材中的“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就给学生引用了这几句诗,一个吟咏的是风花雪夜,一个说的是常吃的普通东西,显然这两个人的价值选择不同,为什么呢学生听了刘姥姥的“趣诗”之后,会心地笑了,活跃了气氛,谈笑间让学生明白了深刻的道理。运用一些与教材内容贴切的诗词很好地解释疑难问题,既避免了单纯地说教和枯燥地解释,又有利于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学主要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如果教师大讲道理,单纯地说教,其结果可能是教师讲得条条是道,而学生找不到感觉,就会既不愿意掌握知识,更不愿意推广到自己的人生实践中。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节课中,笔者给学生引用了一些诗歌,如陈毅的示儿女“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告诫青年学生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以陶行知的自立立人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告诫学生“在自我砥砺中走向成功”;以关汉卿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锤不扁的一粒铜豌豆”,要学生坚持崇高的理想,应始终不渝。最后,笔4/5者又以一首满江红和大家共勉,“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切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激励着他们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从而在思想上、行动上崇拜美的形象,模仿美的榜样,在美的享受中融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为一体,正确评价周围发生的一切,赞言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把美的信念化为人生的实践。这样,诗词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以诗作结语,扩展思维留余地启发学生思维应一贯到底,课虽尽,趣犹存。在课堂结束时,如能恰当地运用一些诗词,常常会收到扩展思维、承上启下的效果。在讲述价值判断与选择这节课时,笔者以歌德的“你若要喜欢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一句作结束语,既肯定了教学重点“人生价值在于对他人和社会的奉献”,同时对学生提出了实践上的要求,又延伸出了下节的内容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活得有意义。这是笔者在教学中的点滴尝试,以期达到教育家肖川曾描绘过的完美教学之意境学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科学之美、智慧之美,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