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刑法 同罪异刑的历史根源_第1页
中国古代刑法 同罪异刑的历史根源_第2页
中国古代刑法 同罪异刑的历史根源_第3页
中国古代刑法 同罪异刑的历史根源_第4页
中国古代刑法 同罪异刑的历史根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中国古代刑法同罪异刑的历史根源中国古代刑法同罪异刑的历史根源中国古代刑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贵贱有等、尊卑有差、良贱有别,例如“十恶”为中心的重刑原则与以“八议”为主的轻刑原则形成鲜明对比,在法律上表现为贵贱、尊卑、良贱同罪异罚原则。中国古代刑法之刑有等差源于等级制度和宗法原则。1等级制度自从有了国家以后,中国古代社会始终贯穿着等级制度。在中国古代法制中,更是依身份不同导致刑有等差,只要等级社会存在,法律的等级颜色就不会消失。等级制度的根本在于土地所有权制度,因为经济上的等级差别必然反映在政治上的区别对待。正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163,小雅北山。西周时期,土地制就实行周王所有制,“封畧之内,何非君土”1047,昭公七年。在土地国王所制下,层层分封的土地确立了政治上的等级地位。正如“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31418,礼运在秦朝,等级制度出现了变化,逐渐由奴隶主贵族的宗法等级制转向官僚、大地主等级制。虽然特权阶层发生了转变,但上下有序、上下有差的本质没有变化。2/6杨鸿烈先生就谈到中国古代法律思想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基础,同时并阐明了法律制度在时间上的变迁与发达4。谈到对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影响,就不能绕开对“礼”的推崇,礼强调等级名分。“礼”原指仪式活动。礼最突出的三种本原一是敬天,二是“尊先祖”,三是“隆君师”51167礼书。夏商时期,礼制发生了蜕变,从原始氏族之礼向等级之礼转化。西周时期,礼制已经成为维护宗法等级社会的核心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更是强调贵贱有序方可为国21242125,昭公二十九年荀子也强调礼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612,劝学。荀子强调礼治的原因是礼强调等级和差别,礼的差别就表现在贵贱之人有等级的区分,老幼有礼数的区别,贫贵之人和地位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高低之人也都有他相应的社会等级地位6178,富国。所以,控制社会的手段“莫急于礼”31602,祭统。当“礼”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时,就需要“刑”提供保障。正如在西汉,礼法结合、引经决狱。西汉贾谊曾说礼可以“固国家,定社稷”7214,礼董仲舒亦强调礼就是“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875276,奉本。东汉王充直接指出“出于礼,入于刑,礼之所去,刑之所取。”966,谢短陈宠主张礼与刑是互为表里的关系101554,陈宠传。到西晋,引礼入律。隋朝时,礼为纲纪,3/6刑为助11695,刑法志。在唐代时,“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12,名例律。可见,由于礼强调等级和差别,导致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刑罚。因此,在礼与刑结合的过程中,刑的等级色彩不断加深。例如,在中国古代法中,同样的犯罪行为由于亲等不同处刑不同。亲等越近,尊犯卑处罚越轻,但卑犯尊处罚越重;亲等越远,尊犯卑处罚处罚越重,但卑犯尊处罚越轻。同样的犯罪由于不同的官职和社会身份处刑也不同。例如,“八议”制对是对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八种人实施法外特权。他们犯罪应上交朝廷大臣集议后,由皇帝做出最终裁决,一般情况下减轻处罚,犯死罪者得免死刑、犯流刑者减一等处罚。还有上请制度,就是对于宗室贵族和六百石以上高官犯罪,不得适用一般司法程序审理,须上报皇帝,由皇帝裁决的特别审判程序。对于可适用上请制度的特权者的特定亲属和七品以上官,犯有死罪者虽然不减刑,但如果犯流罪以下,可以减刑一等处罚。对于入八议,或者上请、减刑者,减刑之后,还有余下的刑罚或者八议、上请、减刑之外的官员及亲属犯流罪以下则都可以用铜赎罪,代替实刑而不服实刑。另一制度就是官当,就是不同官品的官员可以根据自身或者历任官品以官职折抵刑罚数。总之,刑法的等级色彩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权制的体现和保障。法律根植于社会,在一元4/6式的、金字塔式的中国古代法制社会中,社会阶层的层层分化的存在和发展是法制的基础。宗法原则宗法原则是调整家族关系的原则,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她按血缘关系分配权力,依血缘关系分大宗和小宗,强调前者对后者的支配、后者对前者的服从。中国古代社会又可称为“家天下”,是一种家与国共构的政治模式,宗法制与君主制、官僚制相结合,家庭制度政治化。这种政治制度模式早在夏朝就确立起来,在商朝得到了发展,到周朝时趋于完备,自此影响后来的各封建王朝。家庭制度被政治化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宗法原则被法定化,这其中有深刻的地理、经济、政治、文化原因。中国地处东亚大陆,农业文明发育较早,与游牧、航海牧民和商人的迁徙不定相反,农业文明下的农民常常固土重迁。什么东西能把人们联结起来,形成一种自治体呢血缘关系成为当时社会的首选。所以,以“父”为中心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的亲等关系,在家庭中的管理、监督权威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种血缘关系不仅没有在部族间的征战中被打破,相反反而加强了血缘关系与国家的联系。因此,中国以农业为主要的生产方式成为宗法原则的经济基础。宗法原则的理论基础就是“礼”,礼法结合则更进一5/6步加强了宗法原则对法律制度的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礼法结合也并非一一对应。例如,容隐制度,法一方面认可特定范围内的人可相互隐罪,但另一方面又肯定亲属之间应当揭发犯罪。所以,容隐制度在礼法结合的过程中,既有结合,又有冲突。在冲突中,虽不合法但符合礼制,也谓之顺;如果由于遵守法而违反礼制,则谓之失。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成为宗法原则的政治基础,也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主义政治的特点之一。宗法原则维护的宗族结构中以男权为主的上下关系是维护族权、父权与夫权为中心的规范体系,国和家、忠和孝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君臣关系与父子关系相对应,“宗统”与“君统”结合起来,家内的秩序被延伸到国家的政治中,家族关系逐渐引申为社会关系。“亲亲”、“尊尊”由此很自然地统一在一起,“亲亲”加强了“尊尊”,“尊尊”又强化了“亲亲”,强化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原则的最终目的是为巩固被拟宗法化了的统治关系。所以,宗法原则的核心价值不仅是在家庭,更是在国家,透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