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教学反思_第1页
信客教学反思_第2页
信客教学反思_第3页
信客教学反思_第4页
信客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0信客教学反思信客教学反思(一)余秋雨的作品是我比较喜欢的,然而其历史的厚重感和语言的凝重感又是我和学生所缺乏的。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选信客这篇文章,一则因为教学进度至此,再则,也是尝试挑战自我,提升文化内涵。在上完信客后,虽然有一种终于完成“课内比教学”活动任务的轻松感,但同时又深感语文教学之艰难。为了上这一堂课,阅读了不少他人的教学设计以及与信客相关的文章,并且第一次亲自尝试制作课件,虽然教学设计及课件制作有不少借鉴他人的痕迹,但自己也确实费了不少功夫,融入了新鲜的血液和自己的思维。归结起来,自我感觉有如下可取和不足之处。一、可取之处1、教学流程清晰,设计合理,过渡语言流畅得体。教学流程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王顺友颁奖词引出余秋雨的信客认识余秋雨、了解主要作品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10填写信客档案概括信客的优秀品质品读文段、总结语言特色探究写作意图欣赏名人墓志铭拟写信客墓志铭推荐阅读笔墨祭过渡语言比如在完成信客墓志铭后,巧妙过渡到推荐阅读“信客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信客这个职业最终也会彻底消失,然而,信客背后那些传统的精神品质却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记忆中,并代代相传,这或许就是余秋雨作品的深刻内涵和魅力。余秋雨在一次作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时曾说,我们的前辈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后不妨读一读他的另一篇散文笔墨祭,透过笔墨背后,余秋雨又在呼唤什么样的优秀文化,又在提醒我们应该保持哪些优秀品质2、适时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熏陶和做人的引导。语文学习不是孤立的,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适度牵引和点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比如在了解了余秋雨主要作品后,我插入了一段话“喜爱余秋雨的作品,不仅仅缘于他作品深刻的文化内涵,其实也缘于他作品的名称。读他作品的名字,内心深处那根最柔软的情感之弦似乎被轻轻触碰了一下。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在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10今后自拟作文标题的时候,能够用心、用情,让作文标题成为吸引人眼球的第一道亮丽的风景。”的确,余秋雨的每一部作品的名字都是非常讲究的,借此对学生进行作文拟题点拨,应该算是恰到好处。再如,在总结余秋雨散文的语言特色前,巧妙地对第二单元其它四篇课文的语言进行点拨“鲁迅用诙谐而庄重的语言写阿长,朱自清用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写背影,李森祥勇十分口语化的语言写台阶,杨绛用严肃而不乏生机的语言写老王,那么,余秋雨又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写信客”在比较中让学生既温习了旧课,又突破了新课。不论什么学科的学习,我以为首先应教会学生做人,所以,利用好教材资源,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填写“信客档案”中“最高兴的事”时,我总结“总之,信客的快乐幸福都是建立在别人快乐幸福的基础上。同学们虽然还不一定达到这样的思想境界,但我希望至少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在回答“信客档案”中的“座右铭”时,我强调“诚信就是信客的生命,也是维持整个社会秩序的道德准则。”3、深度挖掘作品的文化内涵。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10解读人物形象,挖掘教育内涵,让学生树立诚信的做人理念,应该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逐步引导学生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呢在完成了品读文段、归结语言特色后,我提问“感动了我们的信客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信客这个古老的职业最终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可是作者却倾注如此大的热情,为一个并不起眼甚至有些卑微的信客树碑立传,用意到底何在”学生回答说因为信客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连设三问,步步紧追信客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最核心的品质是什么如果社会的每个人都具备了诚信的优秀品质,余秋雨还会不会写这篇文章之后我再陈述信客是诚信文化的精魂,然而这种文化的提升和生存之路却是如此的艰难。老信客唯一的一次失信,导致整个社会对它一生诚信的彻底否定,最终他不得不痛楚无奈的悄然退出;年轻信客因为太诚信而遭受诬陷欺凌,进而认识到诚信“这条路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而决然退出。他们殊途同归的根源在于什么在于不诚信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以他们为代表的诚信文化进行诋毁和嘲弄,甚至迫害。余秋雨深刻地意识到诚信文化的生存需要诚信的环境,所以他创作信客,旨在通过诚信文化在不诚信环境中的一次苦旅,来褒扬诚信文化,倡导诚信文化,传承诚信文化,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10让整个社会都充满诚信的氛围。”这一环节的设计,自我感觉深入挖掘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同时也突破了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了诚信做人理念的教育。但解读作品的内涵,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教后我也困惑,这样设计是否有刻意之嫌或者这样理解是否显得牵强二、不足之处1、研读文段、品味语言缺力度,欠火候。虽然挑选了文章中有代表性的三节文字,安排了“教师示范品析”“教师引导学生品析”“学生自选角度品析”三个逐层深入的步骤,但学生读的气力不够。读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人物形象在读中变得鲜活,语言特色在读中变得明朗,然而由于担心影响进程,基本只是让学生象征性的读了一下,声和情均没有很好的表现。品析文段时,老师虽然示范并提示了可以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朗读语气、思想感情、句式特点、语言特色等多个角度去尝试,但学生反响不强烈,即便引导后回答,也有不少错漏,最后只能由老师托出答案。尤其在归结余秋雨散文的语言特色时,教师没能给学生充分品味、扩散的过程,最终不得不以“虽只挑选了三段文字,却也彰显了余秋雨散文的语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10言风格质朴而典雅,警辟而畅达”而遮掩过程的缺憾,总之,对于语文教学中必须的语言文字品析,显得比较粗浅。2、师生之间缺乏共鸣。信客上完后,教研组在一起研讨时,普遍认为这堂课体现了老师的功底和素质,但却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举手不踊跃,发言人数少。其实当时在课堂上我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严重问题。一堂课是由师与生组成的,它不仅属于老师,也不仅属于学生,否则就会变成一言堂,变成菜市场。师生之间应该是心灵共通的,能产生共鸣的。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共鸣最重要的就是老师课堂上的提问和引导,其次,是师生之间长期的交流与沟通。本节课暴露的问题,使我清醒的认识到,提问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要注意把握梯度,平时要与学生多交流,加强感情联络。教学艺术永无止境。通过这次“课内比较学”活动,通过信客这一教学,我更深刻的认识到磨课如磨刀,一堂好课,大多都建立在不断改进的基础上;要想上好一堂课,还必须有海纳百川的气度。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10信客教学反思(二)信客是一篇自读课文,本课设置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年代里人们的通讯方式以及新老两代信客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格。本节课设计的亮点在于通过集体活动总结信客身上的优秀品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体会信客身上的闪光点,畅所欲言,可是我班学生似乎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管有人参与但没有竭尽所能,几乎都是老师一个人在不厌其烦地诉说,尽管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可老师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就是没人自动出来展示,也许是我的方法还不够到位,也许是我的教学艺术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本来本节课最后部分可以做得更好,只是学生的所学实在太有限,他们的表达能力也实在有待更近一步提高,要说让学生搜集歌唱奉献者的歌曲本来不是件难事可对我们班学生似乎很难,就更不用说当着大家的面延长了,所以结尾只能狗尾续貂。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10总体说来,本课教学完成了教学目标,只是效果可能没有预想的那么完美,也许是我的期望值太高,也许是我们班学生太过于自卑,他们的水平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确实很遗憾,我们师生以后都要做出更大的努力来完善我们的课堂,搞活我们的气氛。信客教学反思(三)信客是一篇情感色彩、人文色彩很强的散文。余秋雨先生写的信客,实为文化苦旅中的“信客”,是诚信、宽容文化在不诚信、不宽容文化中的一次苦旅。文中的“信客”肩负的是诚信和宽容的文化,然而,这种文化的提升和生存之路却是那样的艰难。余秋雨在信客中写出了老信客和年轻信客同样的悲剧老信客和年轻信客都被迫远离信客这一职业,一个是偶然的、唯一的一次失信,导致整个社会对他一生诚信的彻底否定,老信客痛楚无奈地从浸满诚信文化因子的这一职业中悄然退出;而另一个则是因为太诚信而被捕进班房,认识到诚信“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而决然退出。他们殊途同归的根源都在于整个不诚信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以他们为代表的诚信文化进行诋毁和嘲弄,甚至是迫害(信客因诚信被打耳光、进班房)。教师要想引领学生深刻感悟到信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10客的人格精神,深入思考人生,必须以信客的形象为着眼点,引领学生与文本、人物和自我对话,以课文蕴涵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本课教学的内容我设计了四个问题(1)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3)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迹为什么重点写(3)信客为什么留下遗愿,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4)怎样理解信客特殊的品格和素质让学生按信客新、老信客信客这一顺序逐一探讨,体会作者为信客立传的用意以及联系现实生活的意义。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在展示学习成果时小组成员都争相上台,让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在老师的主导下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品味和揣摩语言的环节,难度虽大些,但学生亦能用“我喜欢,因为”的句式积极发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