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传统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蜡烛”精神_第1页
如何看待传统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蜡烛”精神_第2页
如何看待传统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蜡烛”精神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如何看待传统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蜡烛”精神如何看待传统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蜡烛”精神教师职业自古以来都被人们看成一种崇高、受人敬仰的职业,被赋予很高的职业要求与评价,更不乏许多“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赞美之词。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更是对教师形象与精神的写照。用“蜡烛”精神比喻教师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难看出,这种“蜡烛”精神也是一种牺牲精神,是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的大无畏精神。笔者认为,以这种精神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定位是否准确还是值得商榷的。当代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而其中最基础、最本职的工作便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的本质,即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并使其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然而这并不足以要求教师践行“牺牲自我,成就他人”的行为,对教师“蜡烛”精神的要求,似乎也超出了现代社会对教师道德的定义范畴。“蜡烛”精神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一层枷锁。这种要求超越了对人的要求。教师,首先是一名平凡的社会人,只是所从事的职业不同,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2/3集整理职业所赋予的职责不同。当然,作为教书育人的职业,教师本身理应道德情操高尚,自身素质过硬,淡化功名之心,强化责任之本,兢兢业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这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但这与“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牺牲精神却是不能等同的。教师不能也不应该被传统的定位所圈住,为了付出而付出,总觉得自己没有“蜡烛”精神就好像对不起这份职业似的,这样只是自己给心灵上了枷锁,而与教师这份职责履行的好坏无关。试想,如果教师都是怀着一颗牺牲自我的“蜡烛”精神前仆后继地不断燃烧自己,那国家和社会对其培养的付出岂不是一种损失,后来之人又当如何面对教师这份职业“蜡烛”精神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传统定位,这种定位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任何岗位上的工作者都应该辛勤地工作,恪尽职守,这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对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人们赋予了其更高的要求,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应当符合这种要求,因为教师的职业素质与操守直接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与发展。但是教师不仅应该提倡责任与义务、无私与奉献,更应该关注自身完整、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注重培养自己的教育激情、教育冲动和教育创造。新时代对教师也有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从经验型逐渐转向科研型和专家型转变。教师职业应当是鲜活的、充满创造与激情的职业,教3/3师不应默默付出,像蜡烛一样燃尽自己的最后一滴。教师只有自身不断发展与提高,才能带给学生更多、更新、更与时俱进的信息、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地履行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了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也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家长,夫妻中的另一半,甚至有更多的社会角色与身份。而这些不同身份都赋予了他们不同的责任与义务,他们需要承担这些责任与义务,并且要切实扮演好这些角色。如果单以“蜡烛”这种职业道德精神要求教师,是对教师其他人生角色的不公平。教师,应该有其该有的职业素质与道德,因其职业的特殊性,社会对其高标准、严要求也无可厚非。但教师也是凡人,人们不应过分神化他们,以所谓的职业道德束缚他们。教师,应该以其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将自己丰富的知识、逻辑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应该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启迪和引导学生。教师本身也应当正确认识自身与职业,丰富自己的知识,强化自己的能力,探索职业发展的方向,可持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