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长柯文哲励志演讲稿_第1页
台北市长柯文哲励志演讲稿_第2页
台北市长柯文哲励志演讲稿_第3页
台北市长柯文哲励志演讲稿_第4页
台北市长柯文哲励志演讲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台北市长柯文哲励志演讲稿我大概是见过死人最多的台湾医生,很合适来谈生死的问题。有一个笑话,谁是台湾最有名的医生。一个民众跑到柳营奇美医院,说要找叶医师。急症处的人说,没有啊,我们这里没有姓叶的。民众说,有的,他叫叶克膜,当年邵晓玲台中市长胡志强夫人,遭遇车祸昏迷18天就是被他救起来的。叶克膜其实很简单,就是静脉血引流出来,经过一个血液泵人工心脏,再经过一个氧合器人工肺脏,送回身体。它用来暂时取代心肺功能。真正的叶克膜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一个主机当人工心脏,旁边是一个氧合器,把血液送回去。叶克膜的确有非常成功的案例。周杰伦的一个伴舞演员,有一天突发猛暴性心肌炎,心脏不跳了。她从国泰医院一路CPR心肺复苏到台大医院,可是,九天之后,她就进行了心脏和肾脏移植。不到一个月,又回去跳舞了。这个案例听起来很神奇,我每次都说这是现代医学的奇迹。另外一个案例,报纸写“全球首例,台湾奇迹,男无心脏活16天”。一个56岁的男子,因为蛀牙,细菌跑到血液里面,再跑到心脏,后来就化脓,结果有的地方烂掉了就被剪掉,最后整个心脏都被剪掉了。到台大医院的时候,2/5因为几乎没有心脏功能,就用了两台叶克膜。十六天以后,我们给这个病人做心脏移植,最后还是很清醒地回家了。还有一个案例。一个26岁的原住民,酒醉以后去游泳,被水呛到,得了严重的肺炎,叶克膜用了117天。不过,最后还是慢慢恢复了。上面这些案例,使用叶克膜以后,可以撑到9天、16天、甚至100多天,然后再进行心脏移植、心肺移植,或者自己好起来。这实在是太神奇了。所以,在媒体的炒作下,叶克膜在台湾变得这么有名,确实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可是,媒体通常只报道成功的案例,不报道失败的案例。作为一个医生,看到成功的案例当然很高兴,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失败的案例。一个七岁的男孩,得了肺炎双球菌败血症,引起呼吸窘迫,后来装了叶克膜。装了以后,出现并发症,四肢都黑掉了。他眼睛大大地看着你,意识清楚,会讨水喝。可是作为一个医生,你面临选择。如果要救他,就要把四肢剁掉,如果不救,就要把机器关掉。你想想看,在生死之间,病人头脑清楚,我怎么跟他讲“小弟弟,如果你要活下去,我们要剁掉你的四肢。或者算了,你不要再活了。”你如何跟一个7岁的男孩,讲这种生死的问题怎样才算活着这就是我当一个重症医学专家的心路历程。三十几岁,我就当上了主任,觉得医学很厉害,什3/5么都可以解决。可是到了40岁以后,常常有装了叶克膜还是失败的案例,家属问我“为什么别人救得回来,我们的亲人救不回来”我也不晓得怎么回答。为什么病人的四肢会黑掉我要是知道,就可以避免了,就是不知道啊。慢慢地到了50岁以后,我终于想通一个道理。医生是人不是神,我们只能尽力,仅此而已。不管医学如何发达,还是有其极限。以现在的科技,没有心、肺、肾,还可以存活,但是难道就这样装着机器过一辈子吗大自然有春夏秋冬,园丁能不能改变这种规律当然没有办法,园丁只能让花在春夏秋冬里面开得好看一点。一个医生有办法改变生老病死吗很困难。医生只是让人在生老病死之间活得好看一点,仅此而已。医师只是生命花园的园丁,他到底如何面对草木的枯荣,面对死亡呢从科学上讲,一切物理化学反应,都应该趋向最低能量、最大乱度,也就是越来越混乱。人的存在是违反这种趋向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任何有组织的团体都是不稳定的,必须破坏环境,才能使得总的趋向是最低能量、最大乱度。有一天,我再不能破坏环境,就只好破坏我自己,这就叫死亡。有一天,我在巡房的时候,突然大彻大悟。人4/5生的结局只有两种插管和不插管,但都是死。你问我,什么是人生,我的回答是,追求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人一定会死,所以死亡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去追寻一个问题,这就是人生。最近,我常常讲“一坨大便”的启示。有一次,我的老师退休了,我就请老师和学长吃饭。我们三个人到喜来登饭店二楼的法国餐厅,结果吃了26000元,平均每人9000元我看到帐单的时候,脸都绿了,怎么这么贵我没有去过这种地方,都是乱点的,也不晓得点了什么菜要26000元。第二天早上,我上厕所,一直在看我的大便,这个花了我9000元才制造出来的东西,看来看去,跟我平时去台大医院地下室吃70元一顿的自助餐,看不出差别。我在厕所里面,突然悟到,人生的荣华富贵不过就是一坨大便。中国人最重要的思想是儒家学说,可是论语说“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总之就是不想谈论死亡。如果你一直追问,它就说“舍生取义”、“朝闻道夕可死矣”。儒家对生死问题采取一种逃避的态度,就是不想讨论。这种做法积极的一面,当然是让人们重视活着的时候,可是终究没有回答死亡。我的个人看法是“置于死地而后5/5生”,我们唯有面对死亡,才能看清人生到底是什么。人终究会死,人生只是一个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人生应该像A的N次方。如果A大于1,A的N次方就无限大如果A小于1,A的N次方很快就趋近于零。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我对社会的付出多于索取,就代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