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加强国学修养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思想和树立正确生命价值观加强国学修养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思想和树立正确生命价值观一、引言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无处不在的竞争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所有的这些都强烈地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XX年,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的陈志霞等人通过对1010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过自杀倾向念头的人占学生总人数的。XX年7月15日中午,能歌善舞,被称为“鸽子”的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大二女生,从宿舍楼9楼一跃而下。XX年4月23日下午,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大二女生从9楼跳下身亡。仅隔半个月,该校数学系一名男博士从同一地点跳下,当场身亡。同年9月19日下午,北交大一名男研究生从学生公寓高层楼道坠落身亡近年来,有关大学生自杀事件的不完全统计见图1,根据图中曲线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自杀的人数有逐年升高的趋势,2/9由于部分高校往往会对大学生自杀的消息进行封锁,从而导致实际自杀的大学生人数要远远高于媒体报道的数字。因此,大学生自杀的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如此,近些年来高校大学生恶性伤人的案件也频频发生。清华大学化学系1992级女生朱令,因离奇的“铊中毒”事件导致全身瘫痪、100伤残、大脑迟钝。XX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4名同学的刑事案件轰动全国。XX年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女大学生张超伙同男友抢劫杀人并碎尸,有人称之为“云南大学女马加爵”。2016年11月14日凌晨3时,吉林农业大学学生郭力维用尖刀向室友赵研连刺数刀,将其杀害在寝室内。2016年3月30日四川某高校21岁大学生曾世杰在校内明远湖边用刀将一名女生杀死,另外还刺伤了两名男生,其杀人的原因是有人嫌他长得丑,他忍受不了这种歧视。2016年10月20日深夜,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随即掀起了一番对大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呼声。2016年4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两名同宿舍学生因琐事发生口角,一名学生被刺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2016年4月复旦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黄洋遭室友投毒,经抢救无效死亡。2016年8月13日下午,在校大三学生吴某帆残忍杀害祖孙两人,老人身中36刀,3/9被称为“813湖南新化恶性杀人案”。大学生自杀、暴力伤人等恶性事件的频发突显了当代大学生对于生命的漠视和其生命价值观的偏颇,所以通过提高国学修养来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从而达到对其进行生命价值的引导和提升已刻不容缓。本文试图通过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从思想层面探讨大学生自杀现象和恶性伤人事故频发的原因,找出高校恶性事件发生的不安全思想因素,再通过加强国学修养,引导大学生汲取国学优秀文化,从而正确构建精神世界,疏导或消除大学生在思想层面的安全隐患,对高校恶性事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同时对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二、高校恶性事件致因分析高校大学生自杀、恶性伤人的行为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往往是内因和外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来自其本身的性格缺陷和情感问题,也有来自人际交往关系、生活学习和就业等一些外在的社会因素的影响。海因里希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原因及与事故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1认为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物的不安全状态所造成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4/9于人的缺点造成的。根据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可以看出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之处是抽掉“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块骨牌。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直接原因,如果能改变社会环境或者人的缺点就能终止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就能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2人的行为是在其思想指导下的有意识的活动,不安全行为来源于不安全的思想意识,只有具备科学的安全思想和形成正确的安全观才能支配人安全行事,进而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3因此,大学生所处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以及个体心理素质所造成的个人的安全思想问题就成为高校恶性事件频发的主要内在原因。个人安全思想问题主要体现在个人价值观空白、自卑和缺乏爱的能力等方面。个人价值观空白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评价往往过分依赖于他人并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处于茫然的状态。他人评价得过高则喜悦,评价得过低便会产生失落感,心理失去平衡便会走向崩溃边缘,严重时甚至可能自杀或做出伤害他人的事件。自卑是一种偏差型的自我认识,大学生在遭遇挫折时容易将之无限放大。而当学业问题、就业压力等一些因素长期存在时,自卑的心理便会逐步发展成自怜,严重时会走向自毁。缺乏爱的能力往往也是缺5/9乏爱的责任心的一种表现,并表现为不爱惜自己和他人的身体,不懂得父母的含辛茹苦和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些都会使大学生产生不安全的思想,最终导致自杀和恶性伤人事件的发生,如图3所示。导致高校大学生自杀和恶性伤人事件的人的不安全思想可以通过加强国学修养,改变个人的思想状态,使不安全的思想状态转变成安全的思想状态来改变。安全思想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围绕着如何确认和维护安全利益所形成的对安全问题的主观认识,它受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45因此,要想减少和避免高校恶性事件的发生,必须使大学生具备正确的安全思想。三、加强国学修养提升安全思想和树立正确生命价值观国学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蕴涵了民族精神、道德修养、文学艺术等内容。论语中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周易里面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谦虚谨慎等思想;孟子的大丈夫精神更是一种爱国和修养的高尚人格。礼记大学中讲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6表明了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指出恬静6/9以修改完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通过加强国学修养,大学生会在国学知识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个性,在国学的浸染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和个性魅力,从而提升自身的安全思想和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7加强国学修养可以构建大学生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强调博爱、追求和谐、关注自身与完善自我的过程永相伴随的是“天人合一”。孔子说“泛爱众”,墨子讲“兼爱”,这些都是在强调一种博爱和关心的精神。儒家“和为贵”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将其引入大学生自身修养中,能积极引导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庸提出的“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深刻传达了“和”的理念。庄子的处世哲学有崇尚柔静、博大包容和自爱爱人等,知深浅、明尊卑、懂高低、识轻重、讲规矩、守道义,不以术而以德、不以谋而以道、不以权而以礼。国学素养对大学生的礼仪和待人处世模式的形成都有着直接的教育意义,大学生能从中学习到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增强相互合作的意识,避免恶性伤人事件的发生。加强国学修养可以克服当代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扩大其心胸。心小,小事则大;心大,大事则小。大其心,容天下之事;虚其心,赏天下之美;潜其心,究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得失看淡方能容物,心境空灵美自7/9意会,静气平心智慧渐生,定性收心以不变应万变。加强国学修养可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心态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命价值观。89老子中所体现的人生观就自我而言,讲究珍惜身体,其中贵身自养的思想十分明显,第四十四章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在第十三章中,还把贵身与天下连在一起“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意思是说,不珍爱自身的人是不能为天下之主的。四、提高国学修养的对策提高大学生对国学修养价值的认识通过宣传教育,使大学生充分意识到加强国学修养不仅可以提高个人道德素质,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健康的思想情趣。正如国学传统中讲到的道德、修养和学识都很高明的“君子”,是对人所寄予的一种美好期望,而通过加强国学修养恰好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君子之德、道德修养和健全的人格。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修养,扫清了自身的不足,大学生才能有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才能够更好地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和无处不在的竞争,从而处理好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关系。营造高校国学教育的氛围高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实施教8/9学生做人的教育目标出发,将传统国学素养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在教学上,应渗透、挖掘国学中所蕴含的传统人文精神,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其次,高校可以邀请国学大家不定期作系列国学专题讲座或学术交流报告,通过这些将大学生带入国学“润物细无声”的佳境妙处,启发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关注和学习国学,提高自身的国学修养。最后,可以利用校园空间创设国学文化氛围。通过精选一些经典古诗词、格言警句等内容,悬挂于教室和走廊的墙壁上,也可以每天在电子屏幕上滚动播出,让大学生接受国学经典的熏染和洗礼。10培养当代大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充分利用学校广播、学报、校刊、网站等传媒,将国学修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让其真切地感受到国学的博大精深。让大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多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领悟国学文化的魅力。充分利用国学之精粹,熏陶和教育大学生。提高大学生对国学传统优秀文化的认识与兴趣,促使大学生提升国学知识素养,肩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使命。在高校形成关爱、和谐的校园氛围,促使大学生“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9/9齐”,树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养成“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践行忠孝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基本规范,建立安全思想和树立正确生命价值观。五、结论本文通过运用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从安全思想的层面对高校恶性事件的事故致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安全思想对人的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