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城让宁波更具魅力_第1页
音乐之城让宁波更具魅力_第2页
音乐之城让宁波更具魅力_第3页
音乐之城让宁波更具魅力_第4页
音乐之城让宁波更具魅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音乐之城让宁波更具魅力音乐之城让宁波更具魅力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气质。城市文化的发展与城市气质血脉相连。因此,城市需要找到有自己艺术基因的文化特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提出了“一都三城”的文化战略构想。作为“三城”中的“音乐之城”的建设,随着宁波音乐港的精彩启航,正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宁波建设“音乐之城”,立足于城市文化特色及现实基础。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哨、陶埙证明,宁波的音乐历史源远流长。近现代,宁波籍音乐名家辈出,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均有较大影响,初步统计有50多位,如赵梅柏、周广仁、马友友、俞丽拿、周大风等。宁波还创造了中国音乐史上的许多个“第一”,如第一位在美国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的华人应尚能、第一位在世界声乐大赛中获大奖的女高音歌唱家胡晓平,宁波还制造了中国第一架立式钢琴、三角钢琴。近些年来,宁波的音乐事业、音乐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先后建成了宁波音乐厅、宁波大剧院、宁波文化广场等全国一流的演出场所;创作了舞剧十里红妆、音乐剧告诉海、歌剧红帮裁缝等一2/6批精品力作;涌现了海伦、大丰、音王、韵声等品牌音乐企业;宁波的大众音乐活动丰富多彩,社会音乐培训教育走在全省前列;刚刚建立的宁波交响乐团,更为提升城市的音乐品位书写了新的篇章。可以这样说,宁波建设“音乐之城”既有良好的音乐传统,又有较扎实的现实基础。然而,从建设“音乐之城”的更高要求来看,这些良好的音乐历史资源尚未转化为当代优势,目前音乐发展的现状与国内外音乐名城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有音乐人才,缺领军人物;有演出场所,缺市场运营机制;有音乐活动,缺有影响的音乐节庆;有音乐创作,缺传播广的交流交易平台;有音乐制造工业,缺原创的音乐内容产业等等。因此,我们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宁波音乐现状的不足,才能扬优势,补短板,推动“音乐之城”不断创新和繁荣。宁波建设“音乐之城”要确立长远的目标,制定五年行动计划。作为“东亚文化之都”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之城”的建设要具有国际视野,以世界音乐文化名城作为参照标杆,通过五年行动计划,将宁波建设为音乐氛围浓郁、音乐人才集聚、音乐产业发达、音乐消费活跃、音乐交流繁荣,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音乐城市。“音乐之城”的建设是一项带有战略性、长期性、系统性的文化软实力工程,因此,要把“体系建设”作为3/6重中之重,做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有序推进、突出重点、协调发展。具体来说,要抓好四个体系建设。一是构建音乐公共空间体系。作为体现城市音乐氛围的重要载体,宁波需要营造丰富有序、大小尺度均衡、形式多样的公共音乐空间。要新建一批音乐文化地标,如宁波新音乐厅、宁波音乐名人堂、宁波音乐博物馆、宁波音乐图书馆、宁波音乐展览馆、音乐名人雕塑组群等。要在城市街道、城市绿地、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城市滨水区、商业综合体以及社区村落注入音乐元素,将音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增强人们的公共音乐空间归属感。二是构建音乐创作传播体系。“音乐之城”的其中一个核心内容是生产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原创音乐作品,使宁波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原创音乐产业的发源地之一。要围绕宁波城市文化特点,建立国家级音乐创作基地,创作“海上丝绸之路”组曲。同时,要建立浙东音乐创作交流中心,把地方音乐产品的开发创作放在突出位置。要改变“重创作、轻传播”的做法,搭建各类音乐展示和销售平台、音乐资源共享平台、音乐研究平台、数字音乐出版传播平台、原创音乐作品保护及维权平台,使宁波原创音乐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三是构建音乐产业体系。宁波作为现代化国际港口4/6城市,音乐产业在宁波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巨大。要以培育音乐产业龙头企业和新兴文化业态为依托,以聚集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的音乐产业要素为动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音乐企业,形成上下游相互呼应、各环节要素相互支撑的音乐产业综合体系。同时,要举办更有影响力的音乐节庆、音乐产业博览会,吸引海内外游客来宁波消费音乐。发展音乐产业既要引进国内大型的音乐集团,又要积极催生本土创新型音乐企业。四是构建音乐人才体系。音乐人才、音乐领军人物是“音乐之城”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要以将宁波打造成长三角音乐人才的集聚地为目标,以宁波演艺集团、宁波交响乐团、宁波音乐创客中心等为平台,大力吸引全国音乐人才来宁波创业发展。要积极孵化一千家以上优质音乐培训机构及音乐人工作室,有计划地对青少年普及音乐知识和技能。要充分发挥宁波籍音乐家的专业和渠道优势,引进更多的音乐名家参与“音乐之城”建设。要采取各种措施,造就一批重量级音乐人才,打造在全国有影响的“音乐甬军”。“音乐之城”建设需要探索一条创新发展的路径。要集聚各方资源合力打造。宁波急需引进的是高端音乐人才资源和音乐市场的要素资源,同时,要整合区域内特色资源,实行立体式发展。一是央地共建,在原5/6有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合作的基础上,努力推动在宁波开设音乐学院分院;二是市区共建,在“音乐之城”的规划统领下,充分发挥各县区的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一区一品”的音乐品牌;三是社会共建,要极大地释放各类民营音乐机构、团体、自由音乐人的创造力,使之成为建设“音乐之城”的生力军。要以“音乐港”为引领重点打造。“宁波音乐港”作为“音乐之城”的主要内容之一,正以其强大的引擎,加速推进我市“音乐之城”的进程。随着北大青鸟与江北区合作打造国家音乐产业基地项目的启动,一个集音乐、旅游、时尚产业于一体的音乐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即将呼之欲出。全国剧场院线总部基地、“中国原创音乐致敬盛典”、宁波音乐公园、中国音乐产业交易中心等音乐品牌相继落户宁波,成为宁波“音乐之城”的重要支撑。要有广大市民的共同参与打造。建设“音乐之城”不仅需要一批“高大上”的软、硬件,更需要点燃这座城市大众对音乐的热情。要以“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为平台,依托各乡镇文联,加大音乐普及化教育、培训力度。组织以合唱为重点的群众性音乐比赛活动,举办“合唱艺术歌会”,使宁波的合唱艺术水准进入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要创意各类能吸引广大青年人参与的时尚音乐活动,培育一批高欣赏口味的音乐人群,使宁波成为拥有6/6“百万爱乐人”的音乐热土。要有长久的耐心持续打造。建设“音乐之城”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一步一步踏实地往前走。宁波尽管有音乐传统和一定的现实基础,但总体上还是缺乏音乐文化的积淀和音乐产业的规模,不能期望迅速建立起一条完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整的音乐产业链和国内有影响的音乐品牌。哈尔滨是全亚洲唯一被联合国誉为“音乐之都”的城市,其于1961年创办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连续举办了五十五年。宁波要成为名副其实的“音乐之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