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刍议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婚姻状况刍议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婚姻状况人口婚姻状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15周岁及以上人口在婚姻方面所处的状态,第六次人口普查将人口婚姻状况具体分为四类未婚、有配偶、离婚、丧偶。第五次人口普查较第六次人口普查划分的要细一些,分为五类未婚、初婚有配偶、再婚有配偶、离婚、丧偶,但这不妨碍我们对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比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区人口婚姻状况总体稳定,离婚率上升较快,1内蒙古自治区人口的婚姻基本状况15岁及以上人口婚姻状况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内蒙古自治区15岁及以上人口婚姻状况总体来说情况稳定,呈现出未婚比例下降,有偶比、离婚比、丧偶比上升的特点。未婚比例有所下降,未婚男性多于女性2016年,全区15岁及以上未婚人口所占比重为,比2000年的下降了个百分点。未婚人口中,男性人口占,女性人口占,男性未婚人口比重高出女性未婚人口个百分点,未婚人口男女性别比为,比2000年的有所下降。2/9有偶比例有所上升,性别差别不大。2016年全区15岁及以上有偶人口比重为,比2000年的有所上升。有偶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为,女性人口比重为,男女差别不大。与2000年相比,男性有偶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离婚比例上升较快,男性离婚率明显高于女性2016年,全区15岁及以上离婚人口所占比重为,比2000年的1上升了个百分点。其中,男性人口比重,女性人口比重为。离婚率上升较快,性别差异明显,男性人口离婚率高出女性个百分点。丧偶比例有所上升,女性丧偶比例明显高于男性2016年,全区15岁及以上丧偶人口所占比重为,比2000年的上升了个百分点。其中,男性丧偶人口比重为,女性丧偶人口比重为。丧偶比例有所上升,女性丧偶人口比重高出男性个百分点,性别差异明显。1不同年龄人口的婚姻状况未婚人口比重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未婚人口所占比例逐渐下降且34岁前未婚人口比重下降速度很快,由下降至。35岁以后未婚人口比例下降速度缓慢。有配偶人口比重随年龄增长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配偶人口比重增加速度很快,3/9在4549岁年龄组达到最高点,此后缓慢下降。65岁及以上有配偶人口比重下降速度较快。34岁前有配偶比重女性高于男性,35岁以后有配偶人口性别比男性高于女性,尤其是60岁以上人口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岁前离婚人口比重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其中最高值出现在4044岁组,达到,此后,随年龄的增长,离婚人口比重逐渐下降。但从各年龄组看,男性离婚比重普遍高于女性。这组数据也证明了中年危机是客观存在的,青年和老年期的婚姻相对更稳定一些。丧偶人口性别比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是男性的2倍还多丧偶人口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是男性的2倍还多,55岁以上丧偶人口比重随年龄增长增长速度较快。平均结婚年龄不断增加2016年,全区已婚人口初婚年龄为岁,其中,男性为岁,女性为岁,相差岁。从结婚的平均年龄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均初婚的年龄呈上升趋势2016年平均初婚年龄为岁,而2000年为岁,1990年为岁,比2000年时大了岁,比1990年时大了岁。从初婚时间的性别上来比较,男性普遍比女性的结婚年龄要大1岁以上,2000年男性的初婚年龄为岁,女性为岁,1990年分别为岁和岁。1不同文化程度人口的婚姻状况4/9未婚人口比例与受教育程度在未婚人口中,未上过学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分别为和,本科文化程度为,为未婚人口比例的最大值,研究生文化程度的为,高中和大专文化程度未婚人口比例较接近,分别为和。从性别差异来看,高中及大专文化程度未婚人口性别比差异不大,以大专文化程度分界,大专以下文化程度未婚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未婚人口比重则是女性高于男性达个百分点。以上的数据说明受教育程度对婚姻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女性而言,影响更加明显。有配偶比例随文化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小学文化程度的有配偶比例为,其次为初中文化程度为,而大学本科为。分性别来看,女性有配偶比例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男性有配偶比例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呈上升趋势,初中文化程度以上呈下降趋势且男性有配偶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文化程度越高,择偶难度越大,对女性的影响更大。离婚人口比例离婚人口比例以高中文化程度最高,达到了,高中文化程度以下,随文化程度的增加离婚比例呈上升趋势,高中文化程度以上呈下降趋势,未上过学的和研究生文化程度的离婚比例都较低。从性别上来看,男性以初中文化5/9程度为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离婚人口比例呈上升趋势,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离婚人口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比例呈下降趋势,而女性以高中文化程度为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离婚人口比例呈上升趋势,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呈下降趋势。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男性离婚人口都明显高于女性,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则女性人口离婚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丧偶人口比例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呈下降趋势丧偶人口比例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呈下降趋势,未上过学的丧偶比例最高,达到了。女性丧偶比例均高于男性,尤其是未上过学的性别差异明显,女性为,男性为。在分年龄丧偶人口中,65岁及以上组是最高值为。两者结合起来说明,未上过学的丧偶人口普遍是年龄较大的,这也符合人口的自然规律。1不同职业人口的婚姻状况从职业不同来看,各职业之间的婚姻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商业、服务业人员未婚比例最高,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未婚比例最低,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有配偶比例最高,商业、服务业人员最低。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有配偶比例为,商业、服务业6/9人员为,二者相差个百分点。从性别差异来看,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和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有配偶比例无明显差异,而其他职业男性有配偶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离婚人口中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比例最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最低。离婚人口中,从事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女性离婚率最低,婚姻相对较稳定,从事商业、服务业的女性最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丧偶比例最高。从丧偶比例来看,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为。除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外,其余职业均为女性的丧偶比例高于男性,与总体情况一致。六普数据反映的人口婚姻的主要问题结婚难度增加从性别来看,男性比女性更难于寻找配偶2016年,全区15岁及以上人口中未婚男女性别比为143,2000年为147,未婚男女性别比有所下降。3049岁未婚男性比女性多20919人,未婚人口各年龄组性别比基本上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男性结婚难相对女性来讲更为突出。从年龄上来看,城市女性未婚比例较高各年龄组女性未婚比例,城市的明显要比镇、乡村7/9的要高,尤其在2024年龄组,城市女性未婚比例比镇高出个百分点,比乡村要高个百分点。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学历越高的女性未婚比例越高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学历越高,未婚女性人口所占比例越大。城市组未婚女性中,研究生学历的占,本科生占;镇组未婚女性中研究学历占,本科生占;乡村组未婚女性中研究学历占,本科生占。总体比例上,城市未婚女性比镇、乡村的的要明显偏高,分别为、。丧偶人口比例城市比镇、乡村要高尤其是未上过学的女性,城市的比例为,镇为,乡村为。一方面这部分人口年龄偏大且性别比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另一方面受社会舆论的影响及牵涉到的各种棘手的问题,都造成了这部分人口再婚难度较大。2离婚比例上升较快15岁及以上人口中,2000年离婚人口比例为,2016年为,离婚人口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549岁,且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高中。离婚比例的上升对离婚者、家庭、社会都有损害,尤其是对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影响深远,应引起重视。2早婚现象依然存在我国的法定结婚年龄为男性22周岁,女性20周岁。六普数据显示,我区1519岁的未婚比例为,8/9对策及建议对上述我区人口婚姻现状及反映出的问题,需要积极的采取措施。加大社会保障力度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程度也在提高,但整体来讲保障的力度还不足以让人后顾无忧。养老、医疗、住房等问题仍然对婚姻、家庭有着不小的影响。提高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水平,可对老龄人口的再婚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对减轻中年人口家庭的后顾之忧也有着积极的作用。3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口受教育水平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口流动加大,都对社会的教育提出了挑战,而一个地区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类人口婚姻的态度、家庭的稳定程度,提高教育水平对社会的进步、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3加快经济发展,提高本地就业比例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对生活有着最基本的美好愿景,从历史上的走西口到现在的打工族,无不都是为了生活的美好而努力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术设计的鞋履创新与表现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南-湖南收银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元宇宙社交平台虚拟现实社交体验优化研究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农机驾驶维修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中式面点师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海南-海南防疫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中国粘钩行业销售动态及需求预测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护理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4版生态修复施工合同
- 2024版钢结构建筑消防设施施工合同范本
- 吉安市新庐陵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2025年第二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生长激素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大疆:2025大疆机场3操作指导书
- 2025年12345热线考试题库
- 2025年卫生健康行业经济管理领军人才试题
- 绿色矿山培训课件
- hiv职业暴露培训课件
- 2025年重庆市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小番茄栽培技术课件
- 女职工普法宣传教学课件
- (高清版)DB22∕T 5159-2024 预应力混凝土桩基础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