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000字_第1页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000字_第2页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000字_第3页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000字_第4页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000字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000字一春节马上就要到了,似乎对于春节不像年少时期那样期待了,甚至有着些微的恐惧。对于小孩子来说,春节的确是让人万分期待的日子,可以有新衣服穿,可以收到许多压碎钱。但是对成年人来说,除了与家人团聚之外,春节还会有各种各样让人烦心的事情,比如说,离家在外的人必须烦恼春运火车票的事,单身的人得面对回家之后父母的催婚,一年到头本来就赚不到几个钱,回家之后说不定还要大出血,因为过年往往是亲朋好友们结婚的日子总之,春节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可以说是有苦有甜,冷暖自知。但是,年少时期对于年味的期待,即使在多年以后,也挥之不去。记忆中的年味,总是和老家密切相关。春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要回到土楼老家。得爷爷还在世的时候,他总是会准备好一桌子好饭好菜来招待那些远行回家的子女们。婶婶们亲昵地靠在一起拉家常,仿佛有着说不完的话,而叔叔们则是互相赠烟敬酒,谈论这过去一年的收获。当时的我,对这一切都特别感到新鲜。因为自己终于从空气污浊的教室里逃出来了,觉得一切都是新的。毕竟,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最为让人关心的,莫过于两件事情了,一为考试,第二个就是放假。2/11只可惜,如此热闹的记忆,自从爷爷去世之后,就再也不会有了。现在奶奶一个人住,一天只做一顿饭,连厨房的地板都生了青苔,灯泡坏了也没有人修,觉得没有比老年丧失老伴更让人觉得寂寥了。只不过,奶奶似乎对那段时光特别回味。总是喜欢拉着我说爷爷在世的时候家里热闹的场面,当说起爷爷的一言一行时,眼角仿佛有泪花,但是双颊却泛红,仿佛回到了羞涩甜蜜的少女时代。而现在呢除了春节,家乡可能要冷清许多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老人们眯着眼在倚着圆楼晒太阳,浑浊的双眼仿佛千万年不变地遥望同一个方向,孩子们穿着胖胖的红衣裳在放鞭炮,他们都长得很快,当我的记忆还停留在那个擦鼻涕的小孩时,此刻的他们已经很拉风地骑着摩托车飞奔了。年味对家乡的老人和孩子来说,应该就是在外打工的亲人回来吧,那是他们一年的期望。在春节的时候,我总是会作为一个家庭的“小知识分子”,帮手脚笨拙的老爸给别人发短信。爸爸总是很搞笑又自认为很有创意地重复着,老牛在这里给你拜年了,喝完酒就喜欢说一些胡话,但早已习以为常。在寒假的时候,喜欢听大人们讲那些琐碎的事,爸的一朋友因没钱还债被抓进了拘留所,老哥的同学竟有了孩子,还有的去贩毒当时的我,自以为那是我觉得很烦很烦又不懂却迟早要懂的事,有点庆幸又一丝悲哀地想自己还可以装几年3/11小孩,重复着要考好大学的希望,跟老哥去未来嫂子家,真的觉得每个人都不容易,我真的已经很好了,我可以在家悠闲地吃零食看电视。当时,也喜欢和朋友们去外面逛街,看那些鞭炮的残骸,听一群老人围在一起敲锣打鼓地进行木偶戏,觉得人间烟火的味道在某一时刻似乎轻易就滴到心里去,像在暖壳里的蜗牛一样,暖洋洋地缓慢爬行。虽执着于一个人的简单,但和家人在一起会有被宠的幸福感。或许,所谓的年味,给人的感觉,除了团圆饭、鞭炮、春晚这些标志性的东西之外,对于年少的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从书本的束缚当中解放了出来,静静地体会着家人对自己的爱,静静地观望这个烟火人间的点滴。而长大之后对于年味的体会,可能与年少时期就很不一样了,不再期待那漫长和无忧无虑的假期,不再渴望压岁钱与新衣服。而是更看重在春节是期间,和家人朋友的聚会,一起喝点小酒,互相寒暄一番,谈谈过去一年的收获以及彼此对于未来的打算等等。但是,童年时期对于新年的渴望,在一代一代孩子们的记忆中流传了下去,他们等待着新年的到来,等待着穿上火红的新衣服,等待着伸出手来要压岁钱,等待高高兴兴地再长大一岁。我想,人类的繁衍,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我们彼此都有着相似的记忆,共通的情绪,比如说,对于年味4/11的回忆。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000字二城里呆久了,感觉传统意义上的“年味”在逐渐淡化,过年似乎已经很难唤起我们曾有过的激情了。我总感到现在过年没有过去热闹了,传统的东西少了,许多旧时的风俗也被人们遗忘了。城里的年,愈来愈沦陷为一个简单的节日,就像城里的月光,虽然还是那个月亮,却和村庄的月光,有着明显的不同。乡里的月,湿润丰满,安安静静铺排开的一个一个的小村庄,更适合月光的书写与舞蹈。年,是一株植物,只有扎根在乡间的沃土,才会枝繁叶茂城里的泥土,参杂着水泥与钢筋,容不下它瘦弱的躯干。故乡深处的年,透露出植物的温馨,乡间的年,土酒一般醇厚绵长。一进腊月,算是迈进了年的门槛,隐隐约约的炮仗声,敲开了“年”这首民乐的前奏。于是众多的人行走在路上,他们朝向村庄,回家过年,成了冷寂的冬天最温暖的主题。乡下的年,最为忙碌,扫房子,祭灶,磨豆腐,蒸年糕,包饺子,有能力的,还要杀猪宰羊。选一个晴和的天扫房,除了衣橱衣柜这样的大物件,炕头的被子,铺炕的毛毡,梳妆匣,油瓶子,盐罐子,瓶瓶罐罐,都放到院落里。院子里像是开了家杂货铺子,那些没事可做的鸡呀,狗呀,也过来凑热闹,乱哄哄一片。5/11扫完房,瓶瓶罐罐清洗一遍,土炕上铺好新鲜的席子,一样一样搬回去。家里留满了土灰的腥味,整体上看却焕然一新,明亮整洁,所有的家当都站好了位置,等待着年的到来,角角落落展现着一副除旧迎新的气象。做好的豆腐青白如玉,切成方方正正几十块,一部分拿到屋外冻冻豆腐,一部分放到缸里用粗盐腌了,剩下的热热现吃。蒸年糕,先把黄米碾成面,将碾好的湿面用开水泼,然后铺撒到屉上,铺撒一层面,放一层泡好的红枣,花豇豆,最后上锅蒸。年糕蒸好,冷却下来,切成一块一块顶着红枣金灿灿的年糕。蒸馒头,白白的馒头上用筷子头戳上红点子,细心的人家,把馒头蒸成鱼形,刺猬形。炒葵花籽,花生,也是自家用细沙,在大柴锅里慢慢地翻炒。年,少不了一道一道的工序,这些繁文缛节把年推向了高潮。灶屋里总是热气腾腾,土炕总是烫烫的。年的议程,铭刻在童谣里,一辈一辈传唱下去。“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唱这童谣的孩子,长成父亲,父亲再把这歌谣教唱给儿子。年,就这样规矩下来,6/11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年。恍然明白了这些讲究,这其实是一种敬畏与感恩。乡间的年不单单是年,这年要感谢赠予五谷的土地,感念着逝去的先祖。这年,是乡间的一种誓言,是朴素的祈求与憧憬。如今,虽然传统意义上的“年味”在逐渐淡化,但曾经的记忆却是挥之不去的。那时候的春节,孩子们当然是最快乐的。接近年底,就开始扳着指头数天数,怎么还不过年心儿就像被小猫抓似的。乡野安静的夜里,偶尔会响起一两声的爆竹声,虽然很轻,很远,稀稀落落,但响在空旷的乡间田野,却是异样的清脆、清晰、清新,绝不会打扰任何人的睡眠,家中的老人们往往会念叨一句“哟,有点儿年味了。”这种声音在尚未成人的我听来,简直就是件美妙的事。伴着袅袅的青烟,空气中流淌的也是浓浓的年味。处处都在杀猪宰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喜洋洋的景象皇天腊月黄道吉日多,嫁女的娶媳妇的比比皆是,图的就是大吉大利。被年味乐得不行的人们,还会提着年礼探亲访友,那可是一件让孩子们乐不可支的事,就意味着不仅能饱餐美食一顿,而且受宠若惊般地被视为上宾,可以尽情地吃,大胆地玩,些许的放肆、淘气也不会受呵斥。祭拜祖宗是过年前的头等大事,上坟的时间一般没有固定,但约定俗成在除夕前。人们要提前带上祭品到自7/11家的祖坟上去烧纸上坟,以示过年了,请逝去的先人的神灵回家来一起团圆,这是咱们中华民族敬重先祖不忘根本的体现。我记得小时候,父亲带我们去给曾祖父等祖辈上坟,父亲摆好祭品放了鞭炮,两膝着地便磕头祈祷过年啦,给您老人家送钱啦,置几件暖和的衣服,过年别冻着”。兄弟姐妹也学着大人的模样,跟着磕仨头说“老祖呀,回来过年哩”,长辈就会训斥我们“娃子咋能跟大人学哩”这件事,很长时间成为全家人的笑话。贴春联大概是一年里最后要做的工作了,家里的小孩早早地就被大人安排好了,有分工给大门清洁的,有打浆糊的,有数门头的,十分热闹。贴上了对联,门楣再贴上一排花花绿绿的广门笺儿,即便是再旧的木门也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那飘摇的广门笺儿,让人想起天津的杨柳青年画,特别是凶神恶煞般的门神,印象最深。年夜饭则是全家人的压轴戏,令各家的小孩垂涎欲滴,感觉什么都好吃什么都对胃,平常见不到的菜肴都会上桌,更重要的,还是家人和和美美欢聚一堂的喜庆的气氛。鱼是必不可少的年年有余豆腐也是必不可少的豆腐斗富饭桌上,小孩们全然不管大人的话题,狼吞虎咽,长辈们一边把酒言欢,一边说着当年的收成情况。吉祥喜庆中会聊到很晚,而这时窗外的鞭炮声已响成一片了,各家的儿童,男的女的全出来了,争先恐后放着烟花、炮仗。8/11大人则摆上扑克、麻将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开始通宵达旦地牌局。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零点,新年的钟声敲响了,绚丽的烟花次第开放,接年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守夜的家人,哪怕是正在打牌的人,都会倾巢出动涌到院里,摆上煮好的水饺、汤圆,点起长长的鞭炮,迎来新的一年,所有房间的灯都彻夜长明,直到送年后才会熄灭。喜气洋洋的人们,不管年夜睡没睡好,大年初一的早晨,都会不由自主地早早地起床,穿上新衣戴上新帽,准备迎来送往、走亲访友。家长则反复交代小孩别满嘴跑粪,要说吉祥的话,逢人三分笑,见面就磕头一不小心把碟子、碗啥的弄破了,家长也不会埋怨的,反而哈哈大笑碎碎平安孩子们则会在家长的带领下去给亲戚长辈拜年,孩子们则会兴奋地蹦起来,因为拜年磕头后,能美滋滋地获得一小笔压岁钱。乡间的年现在精简了不少项目,但框架没变,人们依旧按着老规矩一样一样地来,大年初一起五更,放炮仗,吃过饺子,一家一家地串着拜年。物质生活富裕了,年糕还是要自家蒸,红红的对联,喜庆的窗花,还是要贴上去,旧色的乡间泛着红晕,生动而活泼。乡间的年,其实是继五谷收获之后,晚收的一成庄稼。长在乡间的年,是来自故乡的一声悠长的呼唤。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000字三年,不仅是中国古老9/11传统的团圆节日,还是记录岁月的标识和载体,映射漫长岁月里人们生活状况的镜子。在童年的记忆里,从进入腊八这一天就预示着忙年的开始。这天清早,母亲会将浸泡好的八种粮食倒入我家那口大锅中。和往常一样,10岁的哥哥用力拉着风箱,伴随着“咕嗒、咕嗒”的节奏声,灶膛中伸出了长长的火舌,驱散了严冬的寒意。那时,城市居民几乎家家养着家禽。我家养着6只芦花母鸡和12只小白兔,每天清早我都会拎着竹筐到菜店捡拾菜叶、白菜根,如果能捡到胡萝卜,我会特高兴,那可是小白兔最喜欢吃的。回来后,将捡来的东西洗净切碎拌上玉米面放进铝盆里,鸡笼里的鸡就“咕咕”叫着,拼命向外伸头,贪婪地注视着它们的早餐。每当我把笼门打开的一瞬间,母鸡们就箭一般冲向铝盆。之后,我会顺手将几个白菜根投进兔笼,里面立马就展开了一场争夺战。“腊八蒜”是这一天必须要做的。头一天把大蒜用温水浸泡,第二天就很容易去皮了。一个上午,满满一盆大蒜剥了出来,母亲把剥好的蒜瓣装进准备好的广口玻璃瓶,倒满醋密封起来。到了大年三十这天,瓶子里的蒜瓣全都变成了翠绿色酸脆可口,泡过蒜的醋则是蘸饺子、拌凉菜的调味佳品。吃过了腊八粥就要忙着“扫灰”,也就是大扫除,要10/11把家里墙壁地面和各种物件全部清扫一遍,为干干净净过新年打好基础。扫灰这天全家总动员,把能搬动的物品搬到门外,房间基本清空以后,父亲戴上口罩挥动着扫帚,沉睡了一年的灰尘会随着扫帚在空中弥漫,待尘埃落定,再把搬出去的物品搬回原位。扫完灰就要忙年货了。那时候,鱼、肉、蛋、油甚至花生、瓜子都是按人或按户定量供应。每年这个时候,我们总要去排长队购买年货。有一年,每户供应半个猪头,排在我前面的人买的猪头干干净净,好不容易轮到我买时,眼前的猪头却全是毛。我对售货员抱怨道“换一个,像个猛张飞。”售货员笑了“你不吃亏,你没见给你的半个张飞头要顶一个刘备脸吗”临近年根的几天最忙,蒸馒头、做花卷、熏鱼、炸萝卜丸子常常都是通宵达旦。那时面粉供应量少,做馒头时先把白面粉和好擀成皮,再把黑面团包起来,蒸熟后从外表看一个个雪白的大馒头真是喜人。那时候我们和外公住在一起,每天吃饭时,外层的白面皮都要剥下来让外公吃,这是母亲给我们订下的规矩。每年这个时候,父亲总要蒸上一只鸡,这可是我们家过年时的主打菜。做法很简单,将已掏空内脏的鸡腹填足大料,然后用厚厚的白菜叶裹紧放入锅中,蒸熟冷却后再将鸡肉、白菜撕成丝装入坛子放在室外以延长保质期。11/11父亲做蒸鸡味道独特、鲜美可口,是我童年记忆里过年时难忘的美味。期待已久的除夕夜终于来临,全家人坐在热炕上,吃着父亲做的韭菜炒鸡蛋、凉拌白菜丝、蒸鸡、萝卜丸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