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7论直觉主义的双重面孔论直觉主义的双重面孔在经典哲学原理提供的思维框架中,以直觉、灵感、顿悟形态出现的悟性不仅没有获得高于理性的准确定位,而且在认识论与实践本体论中通常是缺位的。这一缺位带来的后果是在人文领域,把美学、艺术鉴赏、道德内省乃至于宗教体验置于一个不适当的、甚至是缺席的位置;在自然科学领域中,以推理、论证、证明的逻辑取代了发明与发现的心理学;在社会领域,采用双重标准;等等。作为一种针对把理性强调过了头的时代性补充,或作为对仅有感性理性,主观客观之类二元思维向度的一种超越,自上世纪之交,在人文与自然科学领域同时兴起的直觉主义思潮无疑具有内在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后,直觉主义思潮则逐渐成为一种超出学派范围的社会思潮。可以说,在整个二十世纪的所有思潮中,直觉主义是影响最大、最广泛的思潮之一。一、前提性陈述理解和解释既有正确与错误,靠谱、不靠谱与基本靠谱等程度上的差别,也有语义、语法、语用、语境的差异。“主义”是本文涉及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英文语境中,与之对应的英文语词DOCTRINE和后缀本文由论文联盟2/17HTTP/收集整理ISM,有把某种理论、思想、学说、流派等强调的过了头,或摆到了“信仰”、“信条”、“教义”、“宗派”位置,或有嘲讽意味。如,“不能因某人是研究资本的,就一定是资本主义,强调昆虫重要性的就一定是昆虫主义;也不能认为某人是研究道德的就一定道德高尚,没有研究过道德就一定缺乏道德一样”。1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把某种方法称为某种“主义”,都属于地道的人文领域,如相对主义之于相对论,物理主义之于物理学,把科学提到信仰或教义层面的科学主义,等等。对直觉和后来易于上升或归结为直觉主义的灵感、顿悟、洞察、悟性等直觉域概念的强调,古已有之。之所以不能称之为直觉主义,乃是出于作为一种正常的方法或认识论来使用的。如,无论是把悟性定位在感性之前,还是定位在理性之后,只要是作为一种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并列而非万能的认知方法,都不能视为直觉“主义”。在其适用域范围之内。如,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强调“天人合一”、注重审美体验或某类道德境界;在所有领域中的创造性活动中的美学与心理学因素;在二十世纪之前的西方主流文论中尚未形成一种思潮或流派等情况下,称为直觉主义都不合适。虽突出和强调直觉域概念的重要性,但在某人或某学派、思潮中不占主要成分。如,在贝克莱和康德等哲学家思想中,有类似的突出和强调,但不能以此3/17为据,而把这类学说归结在直觉主义流派内。在上述前提性陈述的背后,要突出和强调的是一个更具原则性的“适用域”问题。“这是因为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会变成荒谬绝伦的东西。”2172“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3106因此,注重适用域是任何严谨的探索者、思想的解读和传播者须自觉遵守的一个重要前提。之所以要强调这点,皆因跨越适用域,恰恰是包括直觉主义、科学主义乃至整个后现代主义思潮出现极端化、荒谬化的主要根源之一。4如P费耶阿本德通过科学知识的发生源诡辩地得出“科学等于巫术、神话”的结论5113;H柯林斯和T平奇则指出,“科学就是勾勒姆”67;D布鲁尔则把一切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理解和定义为“得到集体认可的信念”74;等等。直觉主义之所以为直觉主义,至少同时满足意识到或体验过直觉、灵感、顿悟等即时或零时无意之识的存在;认为直觉比理性更基本、更可靠;把无意之识上升到本体论层面,或推到适用域之外。尽管如此,由于在习惯上一般把强调直觉或直观在认识中具有一定作用的思潮和学说,都统称为直觉主义。谨为陈述、分析方便记,才在4/17必要之处才采用非严格地说法。二、人文领域中的直觉主义对直觉、灵感、顿悟、悟性等直觉域概念的强调虽古已有之,但直到二十世纪初,随着一种对认识论理性主义传统的超越成为一种时代诉求,直觉主义才真正成为一种学说和思潮。这种诉求之所以是时代性的,其根源在于近代科技塑造的工业文明、科层制社会管理方式、工厂制度以及经济上的垄断,政治上的高压,撕裂、剥夺了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把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对此,马克思从制度和社会变迁入手,通过分析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生产关系,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沿此路径,在理论上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批判理论思潮;在实践领域诞生了以社会主义为理论指南的国家。恩格斯则重点从自然科学着手,对自然科学进步作出的非马克思和反马克思思想进行了回应。稍晚,在书斋中和讲坛上,哲学家们则开辟了摆脱对“感性理性”二元路径依赖的新路径。代表性的工作如,在文艺理论与美学领域叔本华在批判中发现了悲剧与权力意志;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发现了超越之美;H柏格森则从对生命的体悟与直观中发现了直觉的作用,创立了直觉主义的本体论;等等。人文领域的直觉主义的重要观点和基本特征是拒绝承认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机械决定论的因果观,尤其5/17是那种认为世界存在终极目的的目的论思想,提倡那种不由自主、难以名状的自由意志。如,人文领域直觉主义的公认代表人物H柏格森认为,必须为自由意志留下足够地展开空间。I康德认为,自由意志仅仅是一种实用主义的信仰,仅存在于时空之外,因此,其存在与否我们根本不知道。柏格森对这些哲学家的表述感到困惑。在其博士论文时间与自由意志中8,为反对机械论与目的论,柏格森提出了绵延观。认为,绵延是自由意志的纯粹流动,并非是一个个具有因果关系的间断点之间的粘合,而是一种流动的、不可分割的、持续的、易变的整体。兼有运动、变化两个概念的特质,和永不间断地运动、变化之意。98凸显直觉和个人体验的重要性;强调对很多思想家把握真实而言,瞬时体验和直觉比理性主义和科学具有更重大的意义。在柏格森定义了绵延之后,因柏格森认为,一个人依靠对不变的分析无法理解绵延。要真正理解,只有通过直觉和个人亲身体验。柏格森的“所谓直觉,就是一种理智的交融,这种交融使人们自身置身于对象之内,以便与其中独特的、从而无法表达的东西相符合。”103他把时间分为“空间时间”和通过直觉体验到的“心理时间”。并认为这种他称之为“绵延”的心理时间才是真正的时间。如此以来,直觉与个人体验似乎就成为把握绵延的6/17方法。这与康德那个凌驾于感性与理性之上的“先验统觉”概念有所不同。柏格森“将直觉用做证据,辩证法便不可或缺;但是辩证法所做的一切,却常常是发展超越了辩证法的直觉所得出的那些结果。”9204这正是直觉高于一切理智之处。柏格森的绵延说,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和批评都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并成为J乔伊斯、F沃尔夫、W福克纳等人倡导的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哲学基础。强调了创造过程的自由、结果的不可预料性或新奇性以及创造活动的易变性。在时间与自由意志、材料与记忆MATIREETMMOIRE)、创造进化论和创意形而上学导论四本书中,柏格森对创造性都有所阐释性地使用。围绕创造性和创造力这一主题,涉及到了时间与统一性、自由意志、洞察力、变化、记忆、意识、语言、数学基础和理性的局限等问题。坚持形而上学应完全拒绝分析、反对哲学含有事实、事物与感官作用的观念。作为一种文化史纲领,以柏格森为代表的直觉主义思潮具有排他性。他不仅反对罗素的逻辑原子论、还认为哲学家所要探究的是那些不含有对象的流变、绵延、直觉、灵感等的本身。由此以来,哲学便成为一种不涉及任何物理对象、事件或事物的流变学、绵延学、创作学、超验审美学和纯粹体验学。7/17直觉主义者认为经验和理性不能达到生命的本质,只有直觉和内心体验才能做到。用精神进化论取代生物进化论。如,为进一步反对机械论和目的论,柏格森在创造进化论一书中首次杜撰了LANVITAL一词。该词用来指源自生命、意识深层、自然而然的、莫名其妙的、既没有欲望和冲动,又具有生命和活力的“绵延之流”。柏格森称有机界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但是,这种和谐远非它被宣布的那样完美无缺。它允许众多的不和谐,因为每个物种,甚至每个个体,全都保留着某些冲动,这些冲动来自普遍的生命冲动,全都具有为其自身利益而运用这些能量的趋向”。947然而,并没有到此为止。柏格森认为,绵延作为真正的时间,唯有在记忆之中方能存在。记忆中的时刻是在不断积累的。人的欲望、意志和行为是全部过去积累的产物,是过去的总和铸就了我们现时的精神,也创造了生命形式。因此,进化过程与意识的创造过程是合二为一的。继柏格森之后,在狭义人文领域中的直觉主义代表人物还有B克罗齐、E胡塞尔等人。总的看来,直觉主义者把直觉定位于理性之上,倡导听音乐、看风景融于情境之中,阅读古诗词要回到意境中,阅读尤其是理解要得其“意”而忘其“形”,类似于中国古典文本中的“天生合一”。这对审美、艺术和伦理修养无疑有积极意义。然而仅8/17仅靠直觉、个人体验,即便是展开其理念、思想、观点来说也毕竟是不够的。老僧入定,偶尔也念念有词。语词之所在,便是直觉主义出现缺憾之所在。更不用说,理念的展开需要文字、联想、辩证法等理智性更强的方式、方法。因此,直觉主义者在尝试消解主客二分,凌驾于唯物与唯心两大派别之上的一种本体论超越并不成功。自20世纪初,以柏格森为代表的直觉主义、自由意志论、心理主义和有关科学进步的诠释学这个系列,遭到了B罗素、G桑塔亚纳、GE摩尔、L维特根斯坦、M海德格尔、J本达、TS艾略特、W刘易斯、P瓦勒里、A纪德、J皮亚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TW阿多诺、L考莱蒂、JP萨特、G普利策、M布朗肖,美国哲学家如I巴比特、A洛夫乔伊、J罗伊斯,新现实主义者B佩里、EB霍尔特、W蒙塔古,批判现实主义者D德雷克、W塞拉斯、CA斯创格、AK罗杰斯,DH康维勒、R弗赖、J赫胥黎和V沃尔夫,等人的批评。三、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直觉主义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直觉主义,与陶醉于诗、词、歌、赋,流连于忘我情境,囿于生命意识觉醒时的喜悦的,狭义上的人文领域中的直觉主义有所不同。这种差异,使直觉主义思潮在宏观上呈现双重面孔。不仅如此,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直觉主义者不仅代表人物众多、成果丰富,9/17而且大多是自己公开声称为直觉主义者的。尤其是在该流派内部,执行了一条与狭义人文领域的直觉主义有别的双重标准。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直觉主义流派的产生,是以LEJ布劳威尔在1907年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论数学基础”为标志的。尽管在柏格森的著作中谈到了数学基础问题,但是并没有足够资料表明二人之间存在交流和联系。XX年,在法国色里斯召开的“直觉主义百年”会议上,在长达431页的会议论文和报告中,只有1处在论及布劳威尔的直觉理念11124与柏格森、布罗尔、康德、庞加莱、罗素的直觉理念有别时才提到了柏格森。可以说,在二十世纪上半页,以布劳威尔为宗师的直觉主义流派与以柏格森为宗师的狭义人文领域的直觉主义传统是并行地发挥着影响的。在人类文明中,原始的“数”感和抽象的“图、形”,是在人与自然的互动中、在生产与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在诸多古老文明中,凡是代数、几何学比较发达的文明,其抽象思维亦比较发达。然而,起源问题与发展问题毕竟是两个有别的主题。在布劳威尔之前,法国数学家庞加莱认为,“逻辑和直觉各有其必要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唯有逻辑能给我们以可靠性,它是证明的工具;而直觉则是发明的工具。”12202在数学跨出起源阶段之后,直觉之于10/17发明的重要性,犹如形象思维之于艺术、逻辑之于推理与证明,是不言而喻的。只要是跨出了起源阶段,即使把整个数学的发展都看成是发明的或直觉推动的产物,并不太过。但是,无论是康德还是布劳威尔而言,自然数源自“原始直觉”的说法都有欠妥当。因为在文明史中,尽管各个文明的记数方式不同,但自然数恰恰都是起源最早、与生活实践密不可分的记数形式之一。起源问题与发展问题的混淆,在起点上注定了布劳威尔所开创的直觉主义传统,存在着偷换主题和严重错位问题。在“论数学基础”一文中,布劳威尔把直觉作为构建全部数学基础的一个先验概念。认为“数学是独立于经验的自由创造,是由先验的基本直觉发展而来的。原始直觉,也就是所谓的变化着的不变性和化多为一。”“数学基础只有通过建构才能成其为可能,没有直觉介入建构就没有数学的存在”。13115布劳威尔还把认识论的直觉观与本体论的建构观纠结在一起。对布劳威尔而言,X的直觉、或知道X,意味着X是可构造的或X是存在的,反之亦然。也就是说,X是否存在与X是否可知、是否可构造、是否可直觉是一回事。分解开来其问题十分明显是否存在与是否可知的等价,易于让人联想到让贝克莱大主教闻名于世的那句新原理,即“存在即被感知”。该原理既是贝克莱整个哲学的出发点,也是其“知识论”11/17或其人类知识原理的出发点。在1732年和1734年,贝克莱先后发表了阿尔奇弗龙与分析家对数学基础问题提出了质疑。贝克莱认为,所谓“公理”除了是科学家们的口头禅和人们的实践找不到任何理由,既非理论知识,也没有理念相对照。布劳威尔的直觉主义理论中无疑蕴含该命题。这不仅表明布劳威尔的数学观是完全内省的,同时也是对以希尔伯特为代表的公理化集合论流派的一种否定。是否存在与是否可构造的等价,可改写为“存在即被构造”。按照布劳威尔观点,“真是存在于现实中,不存在没有被经验到的真。”13116逻辑也并非是发现真理的绝对可靠的工具。“严格按照这个观点来处理的数学被称为直觉主义数学”。经典数学家错误地“相信不可知的真的存在性。”14175是否可直觉与是否可构造的等价,即“直觉即被构造”。此时,直觉已经失去了庞加莱式的定位、限制了直觉的应有功能。因为,沿着思想史路径,在数学跨出起源阶段之后,在所有自然科学中,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高度纯化的基础学科,对诸如真假、无穷小、实无穷、极限等概念的把握是最需要抽象思维和直觉大行其道的时候,但恰恰在此时,直觉主义者却贯彻了比经验主义、实证主义还要强硬的彻底的经验主义纲领。对此,P贝纳塞拉12/17夫一针见血地指出“直觉主义者在数学上倒似乎是实证主义者,但对其他学科则不一定如此。”1526在直觉主义的认识论和本体论纠结中,还可以得出两个具有等价性的命题,其一是,是否可直觉与是否可知的等价,可改写为“可知即可直觉”、“不可直觉即不可知”。此时,直觉的功能又被无限扩大,否定了逻辑之于推理与证明的重要性。其二是,是否存在与是否可直觉的等价,可以改写为“存在即被直觉”。此时,直觉主义者又返回到本体论,或因直觉的展开毕竟需要语词而转向语言学,如M达米特等。在跨出文化起源问题之后的自然科学理论领域,直觉的确具有不容忽视的、甚至是“发明”新理论的作用。超越经验范围的新的理论发现的确离不开人的智力设计、创造和发明。但是,要把这种能力上升到本体论的决定论层面还是要冒主观决定论和唯我论之风险的。尤其是,当命题强化到“源自心智的直觉是事物产生、发展的源泉”时,其唯心论、唯我论之本质已昭然。在布劳威尔开创的直觉主义传统下,进行的具体数学工作虽具有一定意义,例如他们所强调的能行性问题和构造性方法至今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中仍在发挥作用。但是,这并不表明其纲领也一定是正确的。如,把数学看作是心智的自由创造;数学概念先于语言、逻辑和经验;决定概念正确性和可接受性13/17的是直觉,而不是经验和逻辑;等等,都是可以理解却是不可接受的。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在跨出起源阶段可视为纯粹理性的数学领域,尤其是在最需要贯彻直觉主义立场的时候、布劳威尔式的直觉主义是缺位的;而在证明、推理、论证等发挥主导作用的领域,直觉主义又偏偏强势登场。这种严重错位,不仅使布劳威尔式的直觉主义与其他流派格格不入,而且与康德、柏格森等人的立场也不一样。四、直觉主义思潮的后现代延续科学的本意就是“分开”,“劈开”,引申意为分门别类、区分、辨识。拒斥分析,强调综合,甚至是不分层次的跨越式综合,恰恰是直觉主义的基本纲领和重要特征。如,因马桶和茶杯都是用具,若不加“区分”、“辨别”在后现代主义者那里必然都是一回事,并且因布劳威尔式的直觉主义存在严重倒错,因此,亦必然地是喝水用马桶、撒尿用茶杯。按照科学一词的本意,反分析、反差别和反辨识就是反科学。在后现代反科学的蒙昧主义思潮中,直觉主义功莫大焉。以分析式思维为前提的近代科学及其建立在其上的理性主义传统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作为这种精神的延承和发展,马克思的人的实践主体性原则、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学说和在实践中确立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社会生活中的公民主体性;14/17在社会运行上的注重以事实为依据的司法传统和新闻原则,以及法律在其使用范围内的普遍有效性原则;认知对象和知识的客观性原则;以及在理论上的严谨性、逻辑上的兼容性;理论间的相关性;等等,丰富了人类思想。沿着主流传统,柏格森式的直觉主义为刚冷的近现代理性主义传统注入了人情味,圆融了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尖锐对立;而在布劳威尔式的直觉主义传统中,虽然发现了知识的丰富性,但布劳威尔式的直觉主义超越,在主题径路上要么最终走向了神秘主义,要么成为以反科学、反理性为内核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内在“幽灵”。因直觉主义几乎遍及后现代的各个领域、十分庞杂,以下仅选取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直觉主义略作展开。继布劳威尔之后,直觉主义者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海丁、WB埃瓦尔德、S克莱恩、RE韦斯利、M达米特等人。与以“绵延”等概念为核心的人文领域的直觉主义不同的是,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直觉主义在后现代以“可直觉与可建构的等价”为起点直接发展提出了转向说、建构主义等径路。“转向说”出自直觉主义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M达米特在1970年代提出的。达米特式的直觉主义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一种修正或调和色彩。在语义“真”的论述上达米特把“真与是否有意义”,“真与可被构造”,“可被构造与15/17可被证明”等同起来。1662在真与其他迷题一书中,达米特指出“句子为真仅在于成真证据的存在”17155;“真值概念的本质在于它反映了所属陈述的客观特征。”17456不过,应注意的是,数学命题、逻辑命题、语义学命题与物理学、化学等一切非形式科学命题截然不同。在形式科学领域,命题是否为真与是否有意义,是由自身的规则来保证的。如对任一等式而言,若不加限定在等式两边同乘上一个未加限定的H,则,在形式科学领域,该等式仍然是成立的。即若原等式为真,则同乘上一个未加限定的H之后的等式亦为真。在非形式科学领域,如物理学领域,该等式不一定成立、不一定为真或为假。根源在于,在非形式科学领域中,时空具有客观性;而在形式科学中,时空是否具有客观性一般不在考虑之列。因此,形式科学的“真”值观不仅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是可以接受的。此外,达米特仅仅是说“拒斥实在论的强动机”。1870并没有明确地反实在论,而是将实在问题“悬置”起来,冷落了“实在论”。尽管如此,其适用范围必须严格限制在形式科学范围内在才具有普遍性和可接受性。广义的建构主义主要出现在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自20世纪60年代,尤其是自70年代以来,其理论基础在社会建构主义的发挥下,已悄悄在本体论层面实现了从进化论到智力设计的转变。与其相应,其16/17基本纲领也随之转化为“知识是建构的”、“事实是建构的”。由于到目前为止,在哲学领域,有关知识论在其前提中普遍很少采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安考试试卷大题分析及答案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商品流通概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农业特色产品购销合作协议
- 2025早教中心教师聘用合同
- 业务谈判协议模板法律条款全面保护双方权益
- 农业产业链金融风险防控合作协议
- 2025商贸有限公司“坚守合同精神”申报资料
- 2025关于塑料的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废旧锂电池销售合同
- 汽车工业的发展讲课文档
- 中核集团中辐院招聘笔试真题2022
- 中学政治九年级《坚持改革开放》说课课件
- 2025届广州市高三年级阶段训练(8月市调研摸底) 数学试卷(含答案)
- 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估规范
- 《中国民航发展史》课件-第一章 中国民用航空的萌芽与初步发展
- 2024年(学习强国)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泡沫箱子合同范本
- 智能制造装备与集成 课件 02 智能制造架构与装备
- 2024-2029全球及中国土豆泥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地球物理勘探合同范本
- 《飞机结构与系统》课件-机翼结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