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师范教育对教师教育的启示_第1页
陶行知师范教育对教师教育的启示_第2页
陶行知师范教育对教师教育的启示_第3页
陶行知师范教育对教师教育的启示_第4页
陶行知师范教育对教师教育的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陶行知师范教育对教师教育的启示陶行知师范教育对教师教育的启示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为中国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师承大教育家杜威但却不拘泥于杜威的思想。他将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在了解中国国情的基础之上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模式。他创办晓庄师范学校、上海工学团,鼓励即学即传、小先生制,他著名的教育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不仅是他整个人生的关照,而且他一生都在践行这个理论。1919年,陶行知先生在新教育一文中详细论述了对新教师的期望和要求,为当前新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等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蓝本。教师是千千万万个岗位中平凡的岗位,但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教师需要从平凡走向普通,从普通走向卓越。一、教师教育的重要性我国对教师的发展至今还没有一个具有普适性的说法,理论界对教师教育各执一词,对教师发展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叶澜的界定相比而言更被广泛认可和接受“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是儿童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2/8生思想的引导者、行为的规范者、人格的塑造者。儿童是祖国的希望、社会的栋梁,教师是栋梁的培育者,教师是播撒国家希望种子的园丁。邓小平曾经提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陶行知在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早年认为教师教育要从儿童教育开始,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以鄙人主张,凡大学、中学、小学等教员,国家须有同等之酬劳,社会须有同等之待遇,然常人心理,多不明小学之要紧,师范生亦有不明此理者”。教育是平等的,教育机会是平等的,不同阶段的教育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轻重缓急之分。陶行知告诫后人不能忽视小学教育,不能忽视师范生教育。“现在为教师者,男则因赋闲无事,遂暂为之;女则因尚未适人,而暂为之。事既得,家既成,则远翔而不顾”。陶行知看到的社会现实正是对现在社会现实的关照、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对教师教育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教师应当成为真正引领学生的人,成为能让学生通过你的帮助走得更远的人,成为能够陪伴学生,和学生共同生活,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人的人。加强教师教育培养,改变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提高专业教育在教师教育中的比重。二、教师素质的培养在教师教育方面,陶行知提出了一句著名论断,即3/8“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新教员不重在教而重在引导学生怎么样去学。对于教育要有信仰心,要有责任心,要有共和的精神,要有开辟精神、试验精神”。具备责任心、爱心教师需要有博爱、宽广的心胸,能够用大爱教育和引导学生,为学生的发展谋福利。早在20世纪初,陶行知先生就认识到教育在救亡图存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师范学校负责改造国民的大责任,国家前途的盛衰都在它手掌之中。既有这种责任,就必须观察教育的新趋势,谋进步教育。他认为中国缺少文化、缺少教授文化的教师,因此师范教育是当前中国的当务之急。于是,他当即结合中国实际国情,针对中国教育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甚至弃高官不做,与农人下田,苦心孤诣,经营晓庄师范学校。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践行、改革教育理念。“本校只有指导员而无教师,我们相信没有专能教的老师,只有经验稍深或学识稍好的指导。所以农夫、村妇、渔人、樵夫都可做我们的指导员,因为我们很有不及他们之处”。郑杰说,教师要敬畏生命,生命是自然的精华,学生是独立的生命体,他们有血有肉,有个性、有灵气、有灵魂,即使你看到个别学生再厌恶也应该理智地对待这一生命个体。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注重教师师德的培养,教师的素质是教师整体水平4/8的体现。盖兹达指出“一个好的教师应具有的人格品质包括提高别人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缓和他们的焦虑感,提高他们的果断性,以及形成并巩固他们为人处世的积极态度。”教师的师德教育是一项隐性课程,但是在这课程之中潜移默化、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深远。“纸上教育改造能有多大效力大家愿把整个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改造”。田慧生教授说,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有智慧的人;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有智慧的学生。由此观之,教师在学生成长中有着重要意义。为帮助新教师尽快成长,20世纪90年代初,澳大利亚在借鉴英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具体情况实施了新教师指导计划,其中包括为新教师安排导师,并规定了导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同时提出,理想的导师模式应该是良师益友型。导师要以朋友身份进行批评,提出建设性建议,以新教师能够接受的方法给予帮助等。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陶行知的思想可以用几个频繁的字眼概括“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关注教育要和实际结合,关注儿童教育,认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只有把儿童教育好了,才能更好地将教育理念在中国大地推行开来,而要把中国四万万、五万万的5/8儿童改造好需要更多合格老师来教导。他认为教人如教己,主张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老师,每个身边的人都是自己的老师,主张要向儿童学习,主张传帮带,有经验的带没有经验的,会的教不会的。生活随处是教育,教育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教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教人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可以自己动手,能够自立能够自强,能够想能够做,能够创新,而不是学死知识,读死知识,不是在死学校里面呆板地学习。“所谓教育不过是人与人主体间的心智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于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长,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康德曾说,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得知识的过程。坚持求真务实陶行知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其实看小学生天天生长,从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如同一颗种子由萌芽而生枝叶,而看他开花,看他成熟,这里有极大的快乐”。师范教育需要提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考天空,“教育内在于一个人文世界,教育方向和效果更多地取决于我们的信念和期待”。我国教育实践课程的目标取向和内容,体现的是我国教师教育的传统“塑造”观。“塑造”是一种通过施加外6/8力改变事物外形以达到人们理想中的状态的过程。陶行知认为,新教育需要各位老师教员能够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不同科目的可以交流,同一科目的教师也需要交流,理越辩越明。在新教育评论中,陶行知花费几页的篇幅劝说人们努力给自己一个切磋的机会。“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最注重以人教人,教职员和学生愿意共生活,同甘苦。要学生做的事,交换资源躬亲共做,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师生有了共甘苦的生活,就能渐渐发生相亲相爱的关系。”“教育者乃为教养学生而设,全以学生为中心,故开办学校,聘请教师,无一非为学生也”。“我们要极力锻炼学生,使他们得到观察、知疑、假设、试验、实证、推想、会通、分析、正确的种种能力和态度,探求真理的泉源”。三、生活教育对教师教育的启示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们研究学校教育如何紧密结合四化建设的实际,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陶行知说,如果师范教育造就的是真的人才,那么她的出路就不是一句话可以搪塞住的,如若不然,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找到好的出路,更不用指望靠教育行政。师范教育不能为了造就书呆子而避免教会学生本领,师范教育是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阵地,重视师范教育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一7/8件事情。在努力引导学生好学方面,必须拥有三个条件,一是好的教师同学,二是可学的工具,三是必学的督促。因为好的教师和同学能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真正的教育就是帮助每一个人获得成熟和自由,使生命绽放于爱与善良之中”。陶行知始终认为实际生活是我们的指南针,生活教育和实践经验远比书本知识要更贴合当前实际,笔者认为这一看法对于现在的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和师范教育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地解决”。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从实际生活出发找到实践的症结所在,然后在经验和实践的带领下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思想体系。师范教育应该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培养师范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苦练基本功,在前面已经提及师范教育的重要性,师范教育学生在改变教育和改变下一代国脚栋梁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陶行知推翻了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一说法,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认为,行动是得到知识的前提,并且举例说明小孩是先有实际生活经验之后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