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1735-2009 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DB21T 1735-2009 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DB21T 1735-2009 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DB21T 1735-2009 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DB21T 1735-2009 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1 - 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 1735 2009 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 技术规程 2009布 2009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 2 -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马铃薯脱毒苗的培育、繁殖,各级脱毒种薯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收获、贮藏等技术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辽宁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铃薯脱毒种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毒 在无菌操作的条件下,经过茎尖剥离脱去 主要危害马铃薯的病毒。 毒组培苗 简称脱毒苗,指经过茎尖剥离脱毒、组织培养后,经检测确认不带马铃薯卷叶病毒( 、马铃薯 Y 病毒( 马铃薯 A 病毒( 马铃薯 X 病毒( 、马铃薯 S 病毒(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 等病毒 的种苗。 插苗 脱毒苗切段剪取其主茎及侧枝顶端在温室或网室扦插成活的苗。 毒种薯 由脱毒组培苗生产出的原原种、原种、良种。 原种(脱毒小薯) 利用组培 苗在防虫温室和网室 隔离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微型薯 。 原种 分为一级原种和二级原种。 一级原种 用原原种作种薯,在良好隔离条件下生产出符合 级原种质量标准的种薯。 级原种 用一级原种作种薯,在良好隔离条件下生产出符合 级原种质量标准的种薯。 - 3 - 种 用二级原种作种薯,在隔离条件下生产出的符合 种质量标准的种薯。 毒病株允许率 各级脱毒种薯繁殖田中病毒病株的允许比率。 菌病株允许率 各级脱毒种薯繁殖田中细菌性病害病株的允 许比率。 菌病株及其它病株允许率 各级脱毒种薯繁殖田中真菌病株和其它病株的允许比率。 杂植株允许率 各级脱毒种薯繁殖田内混入其他马铃薯品种的杂株或异症株比率。 缺陷薯 指畸形、次生、龟裂、虫害、冻伤、黑心和机械损伤的薯块。 4 脱毒组培苗快繁 毒组培苗的培育 材 选用生产上主栽的或 已 审定品种的休眠芽或刚出土幼苗的茎尖、或田间成株上的腋芽作茎尖剥离材料。 养基的制备 每 1000 S 培养基 (见附录)加 0.5 6 0.2 分装入管(瓶)。 菌 在 5 20却备用。 尖剥离 将入选材料放入纱布袋,用自来水冲洗 1h 后,在无菌条件下,放入 75%酒精中浸 2 3s,再用 汞液消毒 3 6出用无菌水冲洗 3 5 次置于吸湿纸上,在体视解剖镜下用手术刀等工具剥掉幼叶层,切取带 1 2 个叶原基的生长点,迅速接入装有茎尖分化培养基的试管或培养瓶中,每瓶接种 1 个生长点,注明品种、编号和接种日期。 养条件 温度 22 25,光照时数 12 h/d 14h/d,光照强度 20003000件下培养。 毒检测 本单位自检,然后送到国家法定植检部门复检认定。继代扩繁中选留的脱毒苗,每年至少作一次病毒复检。根据检测结果出具检验报告单,如果脱毒苗没有检出 病毒和类病毒, 方可 进行组培苗生产。不合格的脱毒苗不得用于组培快- 4 - 繁。 毒苗组培快繁 毒组培苗来源: 经 按 法 检测,脱除了所列病毒的组培苗。 养基: 用 养 基。灭菌同 繁: 将脱毒苗剪成 1右,带一叶一芽的茎段接种于 养基上,每瓶培养基接种 10 15 个茎段,待茎段长成高 10右小苗,进行切段转接,反复继代培养繁殖。 养条件: 同 原原种生产 境条件 脱毒组培苗在温室或 40 45 目网室内隔离栽培。 苗 将苗龄 30d 左右的组培苗拔去瓶塞,炼苗 2 3d。 质 蛭石、草炭、珍珠岩或细沙都可作基质。每茬薯收后基质必须严格消毒, 可 反复使用 23 季。 毒 工作人员进出 温室、网室 必须更换 鞋和工作服,并用肥皂洗净手。扦插工具每次使用前均应蒸煮消毒,不能蒸煮的用肥皂水认真清洗后用 75 酒精浸泡消毒。 5. 5 剪 取茎尖 扦插的脱毒苗高 5 7 枝长 5 6 ,剪取 3 4 的主茎顶端或侧枝尖端(每株 最多 剪 3 次),供扦插用。 插苗处理 扦插苗放入 生根液 中浸泡 5 取出备插。 理 缓苗期管理 : 脱毒苗插好后,轻细均匀喷水,使基质充分饱和吸水,及时拱棚盖膜, 拱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 90 95 。 施肥: 扦插 苗生根 成活 后及时撤从扦插苗成活至 收薯前 10 d, N:P:K 2:1:3 的营养液 4 6 次,撤 拱棚后喷第一次肥浓度应减半, 每 7d 10 d 喷一次。 浇水: 勤浇、细浇、少浇,保持基质湿润,持水量 50 60 ,收前 3 d 7 病虫害防治: 脱毒苗扦插成活出棚后至收前 15 d,网室内外每隔 7 10 d 喷 杀虫剂 一次,防治蚜虫。早、晚疫病发病初期开始用药,每隔 7d 10 d 喷 杀菌剂 一次。 发现病- 5 - 株连同薯块拔除,带出网室外销毁。 获、包装、 贮存 原原种收获: 早熟 品 种在 扦 插后 55d 70d,中早熟 品 种 70 d 85 d,晚熟 品种在插后 85 d 100d 即可收获。收获时避免机械损伤和品种混杂。收后摊晾 4 d 7 d,剔除烂薯、病薯,伤薯及杂物。 分级标准: 按种薯个体重量大小分为 三级。一级 5 g 以上、 二级 2 g 5g、 三级 1 g 2 g。 包装 与贮存 : 采用尼龙网袋包装,每袋 2000 粒左右,按等级和收获期分品种装袋,作好标记, 放在温度 2 4 , 相对湿度 80 85 , 通风良好 条件下贮存 。 6 原种 及良种 生产 地: 选择海拔 1500 m 以上的高寒少蚜山区或中低海拔地区 , 自然隔离条件良好 (500 m 内无茄科、十字花科作物,无商品薯种植 )土质疏松、肥力中上、排灌方便 , 两年内未种植过茄科和十字花科作物 的向阳 地块(最好是砂壤土)。 薯准备:选用通过休眠的原原种做种薯。 在适宜的播期向前推30d 40d 种薯出窖,先室内催芽然后晒种。催芽温度 10 15,待芽基 平摊在有散射光的地方,放 3 4 层,隔 5d 7d 翻动一次,幼芽长到 壮、变成浓绿色或紫色 并有根点出现时 即 可播种。 10 g 以上的薯可切块播种,每块带 1 个以上芽眼。 刀消毒 消毒药液: 2000 酸性升汞、 高锰酸钾、 75 乙醇任选一种即可 )。将配好的药液倒入盆,切刀柄朝上浸入药液中。先取出一把刀,切完一个种薯后放回药液;取另一把切刀,再切完一个种薯又放回药液。如此两把刀交替使用。切薯块时,边切边肉眼观察切面,发现病薯或可疑薯块即全部淘汰。 种 当距地表 10 厘米耕层温度稳定在 5 时,就是当地适宜的马铃薯播期。 播种深度 8得过浅过深。播种密度为一般控制在 50006000 株 /667 肥 : 根据土壤 肥力及 目标产量 进行 测土施肥,有条件的地方多施腐熟农家肥 ,总肥量 70%做底肥 。 间管理 肥、中耕、培土:齐苗后 进行 第一次中耕除草进行。 7 8 片叶时第二次中耕,培土成低垄。现蕾第三次中耕 结合追肥 ,培土成高垄。- 6 - 整个生育期内喷施 3 次叶面肥,前期叶面肥以磷肥为主,后期以钾肥为主 。 杂去劣 现蕾至 枯黄期前 2 周 , 三 次拔除混杂植株,异常株,包括地下块茎。 虫害防治 防病:病害防治主要防治早、晚疫病 等真细菌病害 , 马铃薯 现蕾开始 喷施杀 菌剂,每 7 10d 一次。 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处理。 严格防蚜:齐苗后选用不同杀虫剂,每 7 d 10 d 防治蚜虫一次,连续 3 4 次。 获、包装、贮存:按 关规定执行。 7 二 级原种生产 地: 高海拔自然隔离条件好( 500 m 内无茄科和十字花科作物,无高代薯种植的地块 )土质疏松、肥力中上、排灌方便两年内未种植过茄科和十字花科作物向阳的地块(最好是砂壤土)。 薯准备:选用通过休眠的 一级 种做种薯。 在适宜的播期向前推30d 40d 种薯出窖,先室内催芽然后晒种。催芽温度 10 15,待芽基 平摊在有散射光的地方,放 2 3 层,隔 5d 7d 翻动一次,幼芽长到 1壮、变成浓绿色或紫色即可播种。 50 g 以 下的薯 直接 播种, 50g 以上切块播种。切块的原则是切透、切了,不留薯肉,切成 30g 左右的 立方 块,每块带 1 个以上芽眼。 刀消毒 : 同 种 在耕层 10 温稳定在 5为适宜播期。播种深度 810得过浅过深。播种密度为一般控制在 4500 6000 株 /667熟品种密度小一些,早熟品种密度大一些。 肥 : 同 间管理 :同 获、包装、贮存:按 关规定执行。 8 良种生产 地:自然隔离条件好( 300 m 内无茄科和十字花科作物,无高代 薯种植的地块 )土质疏松、肥力中上、排灌方便两年内未种植过茄科和- 7 - 十字花科作物向阳的地块(最好是砂壤土)。 薯准备:选用通过休眠的二级种做种薯。其他 同 刀消毒 : 同 种 :同 肥 : 同 间管理 肥、中耕、培土: 同 去杂去劣 现蕾至盛花期,两次 拔除混杂植株,异常株,包括地下块茎。 虫害防治 :同 获、包装、贮存:按 关规定执行。 9 各级种薯的质量要求 种薯生产中不允许发生检疫性病虫害,允许率为“ 0”,一旦发现此类病虫害,应立即报给检疫部门,由检疫部门根据病虫害种类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该地块所有马铃薯不能作为种薯。 各级别种薯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和其他检测项目应符合最低要求(见表 1) 。 表 1 各级别种薯田间植株质量要求 项 目 允 许 率 ( %) 原原种 一级 原种 二级原种 良种 混杂 0 毒 重花叶 0 叶 0 病毒病 * 0 枯病 0 0 胫病 0 0 0 检验方法 间检查 田间检查以目测为主,目测不能确诊的非正常植株或器官组织需马上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室检验。 - 8 - 原种田间检查 温室或网棚中,组培苗扦插结束后 30天 40天,同一生产环境条件下,全部植株。 级 原种、 一级 原种 和 良种 种田间检查 采用目测检查,每种薯批 每次至少随机抽检 5点 7点,每点 100株(见表 2)。 表 2 每种薯批抽检点数 检测面积(亩) 检测点数 检查总数(株) 15 5 500 15 500 6增加 100亩增加 1点) 600 500 每 500亩划为一个检测区 每区同上 一级原种、二级原种 生育期间要进行三次检验。第一次检验是在植株现蓄期,第二次在盛花期,第三次在枯黄期前二周。 良种 生育期间进行两次田间检验。检验时间与 一、二级 原种的第一、二次检验时间相同。 当第一次检查指标中任何一项超过允许率的 5倍,则停止检查,该地块 马铃薯不能作种薯销售。 第一次检查任何一项指标超过允许率在 5倍以内,可通过种植者拔除病株和混杂株降低比率, 最后一次 检查为最终田间检查结果。 对 最后一次 检查结果合格的种薯,执行块茎 检验 程序,否则根据结果降级或不作为种薯处理。 茎检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