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习题库 古代汉语练习题 汉字练习第一套 1填空: ( 1)汉字形体演变六个阶段中的前四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依次是: 商代的甲骨文、。 ( 2)我国第一部用六书分析汉字结构、说解字义的文字学著作,是东汉许慎作的。清代学者解释和研究这部文字学著作的所有著述中,成就最高的是段玉裁的。 2简答: ( 1)什么是六书?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给六书下的定义及所举的例字是什么? ( 2)以下面所举八字为例,分别说明象形与指 事,象形与会意,会意与指事,会意与形声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木、人(象形);本、高(指事);休、囚(会意);沐、浴(形声) ( 3)根据题中所提供材料,说明下列各字分别是用何种造字方法造的(即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并且说明在所举例句中,该字用的是它的本义或是引申义或是假借义: A说文:从,相听也。从二人。鞌之战:师从齐师于莘。 答:从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从字用的是义。 B说文:顛,顶也。从页,真声。汉书司马相如传:偃蹇杪颠。唐颜师古注:杪颠,枝上端 也。 答:顛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顛字用的是义。 C顧 许慎:顧,還视也。从页,雇声。庄辛论幸臣: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顧犬,未为晚也。 答:顧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顧字用的是义。 D说文:彫,琢文也。从彡,周声。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 答:彫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彫字用的是义。 E:習,数飞也。从羽,从白(白即鼻)。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習之,不亦说乎? 答:習字的造字方法属于 。例句中習字用的是义。 F说文:宵,夜也。从宀 宀下冥也,肖声。礼记学记:大学始教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答:宵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宵字用的是义。 G说文:術,邑中道也。从行,术声。齐桓晋文之事:无伤也,是乃仁術也。 答:術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術字用的是义。 H说文: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本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本字用的是义。 I说文:辨,判也。从刀,辡声。(许慎:判,分也。从刀,半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 辨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辨字用的是义。 ( 1)讨论:为什么说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系统?如何利用汉字的这种性质学习古代汉语? ( 2)思考:就汉语言文字而言,字与词的的异同是是什么? 汉字练习第二套 1单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1)、下列各组形声字,形符相同的一组是( ) A、颖 颇 颠 项 B、裏 哀 裸 裳 C、栽 载 戴 哉 D、徒 造 迎 违 ( 2)、下列各组汉字,全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 A、莫 步 末 向 B、门 表 冠 暴 C、安 涉 秉 兼 D、而 监 集 寇 ( 3)、下列各组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全部都有的一组是( ) A、刃 日 除 鱼 B、象 朱 牧 闻 C、集 日 信 暴 D、山 河 旦 车 ( 4)、下列各组汉字,全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 A、欣 斯 析 近 B、宝 牢 宇 室 C、胜 功 勤 营 D、杞 采 案 材 ( 5)下列各组异体字,全是声符不同的一组是( ) A、雞鶏,线線 B、蚓螾,勝剩 C、俯頫,袴裤 D、软輭,时旹 ( 6)下列各组异体字,全属于会意和形声之别的一组是( ) A、嶽岳,野埜 B、淚泪,惭慙 C、岩岩,和咊 D、襍雜,渺淼 ( 7)下列各组汉字,完全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 ) A、遊游,酤沽 B、礙碍,卻却 C、傑杰,寘置 D、蚤早,哲喆 ( 8)下列各组字中,不属分化字的一组是( ) A、内纳 B、尉慰 C、然燃 D、泪淚 ( 9)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用本字而不用假借字的是( ) A、蚤起,施从良人之所至 B、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 战而走 C、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D、敝邑以政刑之不脩,寇盗充斥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繁体字形。 收获( ) 发射( ) 经历( ) 借贷( ) 辛丑( ) 猎获( ) 理发( ) 历法( ) 凭借( ) 丑恶( ) 台风( ) 出征( ) 饥馑( ) 回复( ) 干枯( ) 楼台( ) 征兆( ) 饥饿( ) 重复( ) 树干( ) 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分化字、异体字现象,并写出相应的本字、今字和正字。 A姜氏欲之,焉辟害? B无庸,将自及。 C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D若阙 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E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F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 G宣子田于首山。 H惜也,越竟乃免。 I请曲县、繁缨以朝。 J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 壹、古代汉语被动句 一、问答: 1 什么是被动句? 2 古代汉语的被动句有哪几种类型? 二、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 1 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中山狼传) 2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策 燕策) 4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心为鲧、禹笑矣。(韩非子 五蠹) 5 世之有 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6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7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8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禀禀也,窃为陛下惜之。(论积贮疏) 三、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和意义: 1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2 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答李翊书) 3 卫太子为江充所败。汉书 霍光传) 4 今不取,后世心为子孙忧。(季氏将伐颛臾) 5 士卒多为用者。(陈涉起义) 6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 燕策) 7 奚以之九万里而 南为?(北冥有鱼) 8 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汉书 贾谊传) 9 其母上书言于王曰。(秦于赵兵相距长平) 10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 项羽传) 12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郑伯克段于鄢) 13 随亡于荆,吴并于越。韩非子 说疑) 14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 秋水) 15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訾于民。(更法) 16 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冯谖客孟尝君) 贰、习惯句式 成分省略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习惯句 式并说明其意义: 1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2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 3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 梁惠王上) 4 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5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子路从而后) 6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7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七十四章) 8 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韩信拜将) 9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北冥有鱼) 10 与不谷同好,如何?(齐桓公伐楚) 1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学而) 12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论) 13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 14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史记 项羽本纪) 15 王以为何如其父?(秦于赵兵相距长平) 16 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秦于赵兵相距长平) 17 是岂不足为政邪?(柳子厚墓志铭) 18 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张巡守雍丘) 二、 说明下列句子中省略了哪些常见的句子成分: 1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韩信拜将) 2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韩信拜将) 3 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韩信拜将) 4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生。(论积贮疏) 5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答李翊书) 6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柳子厚墓志铭) 7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柳子厚墓志铭) 8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柳子厚墓志铭) 9 取骑马卖,世谷代偿,使勿知。(段太尉逸事状) 10 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则益急。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段太尉逸事状) 11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黄冈竹楼记) 12 士季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晋灵公不君) 13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晋灵公不君) 14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召公谏弭谤) 叁、代 词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各分作几类,常用的有哪些? 2 无定代词或和莫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3 辅助性代词者和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代词,并说明其所属的类别: 1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2 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 答李翊书) 3 树成阴而众鸟息焉。(劝学) 4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北冥有鱼) 5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6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7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8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天论) 9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10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北冥有鱼) 11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 自荐) 12 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韩信拜将) 13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4 之二虫又何知?(北冥有鱼) 15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16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天论) 17庶斯楼之不朽也。(黄冈竹楼记) 18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晋灵公不君) 三、解释下列各词在句中的词性、词义: ( 1)或 1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 ) 2 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历山之农者侵畔) 3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孟子 滕文公上) 4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 ( 2)莫 1 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公输) 2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晋灵公不君) 3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召公谏弭谤) 4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天论) ( 3)所 1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韩信拜将) 2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 所也。(出师表) 3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庖丁解牛) ( 4)所以 1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察今) 2 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 3 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韩信拜将) 4 故天子立辅弼,设师保,所以举过也。(自知) ( 5)之 1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晋灵公不君) 2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晋灵公不君) 3 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自知) 4 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 6)其 1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齐桓公伐楚)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3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4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鄙) 5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四、解释下列各词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其与现代汉语中的词性是否相同 ( 1)莫 1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 2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历山之农者侵畔) ( 2)或 1 今 或闻无罪,二世杀之。(史记 陈涉世家) 2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论积贮疏) ( 3)是 1 人以自是,反以相诽。(察今) 2 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五蠹) 3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4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押,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5 生之所谓立言者,是也。(答李翊书) 肆、副 词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副词,并说明其在句中的意义或作用: 1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史记 屈原列传) 2 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现而已。(毛遂自荐) 3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4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谏逐客书) 5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6 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答李翊书) 7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8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烛之武退秦师) 9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黄冈竹楼记) 二、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的词性、词义是否相同: 1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齐人有一妻一妾)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中秋) 3 至于序尚书则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史记 三代世表序) 4 项羽乃疑范曾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史记 项羽本纪) 5 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6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 三、说明下列各词在句子中的词性、词义或语法作用: ( 1)非 1 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也。(更法) 2 焉足以知是且非邪?(答李翊书) 3 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自 知) 4 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韩信拜将) ( 2)乃 1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韩信拜将) 3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柳子厚墓志铭) 4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韩信拜将) 5 羽复引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书 项籍传) ( 3)且 1 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柳子厚墓志铭) 2 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史记 魏世家) 3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4 先生且休矣,我将念之。(史记 淮阴侯列传) 5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论积贮疏) 6 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段太尉逸事状) 7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韩信拜将) 8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段太尉逸事状) ( 4)曾 1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史记 孟尝君列传) 2 尔何曾比予管仲?(孟子 公孙丑上) 伍、介词 连词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古代汉语介词主要特点是什么? 2 古代汉语介词 和现代汉语介词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介词和介词宾语,如介词宾语省略也请说明: 1 汝将何以视天地。(段太尉逸事状) 2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 察今) 3 可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4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5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齐桓公伐楚) 6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7 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柳子厚墓志铭) 三、说明下列各 词的词性和在句中的作用: ( 1)于 1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季氏将伐颛臾)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3 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答李翊书) 4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5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齐桓晋文之事) ( 2)诸 1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郑伯克段于鄢) 2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孟子 滕文公下) ( 3)以 1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 2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4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5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齐桓晋文之事) 6 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段太尉逸事状) 7 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齐桓公伐楚) 8 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 9 斧今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 10 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柳子厚墓志铭) 11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12 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自知) 13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 4)为 1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鸿门宴) 2 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指南录后序) 3 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答李翊书) 4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论) 5 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答李翊书) 6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劝学) 7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季氏将伐颛臾) 8 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 5)而 1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晋灵公不君) 2 子路拱而立。(子路从而后) 3 触槐而死。(晋灵公不君) 4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冯谖客孟尝君) 5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北冥有鱼) 6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7 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自荐) 陆、语气词 一、问答: 1古代汉语的语气词分为几类? 二、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语气词,并指出其所属 的类别: 1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北冥有鱼) 2 诗曰:孝子不匮,永赐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 3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 4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5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论语 先进) 6 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段太尉逸事状) 7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答李翊书) 8 夫古之有死也,令后世贤者得之以息,不肖者 得之以伏。(景公置酒于泰山之上) 9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北冥有鱼) 10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答李翊书) 11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季氏将伐颛臾)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气词,并说明它们所表达的语气: 1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季氏将伐颛臾) 2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子路从而后) 3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4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子路从而后) 5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北冥有鱼) 四、说明下列各词在句中的词性、词义或语法作用: ( 1)乎 1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3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答李翊书) 4 虽然,不可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答李翊书) 5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答李翊书) ( 2)焉 1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2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郑伯克段于鄢) 3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晋灵公不君) 4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5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柒、古书的注解 一、解释下列注解体例的名称: 传、正义、疏、笺、注、章句、集解。 二、解释下列注解术语的作用,并把作用类似的归在一起: 曰、谓、为、犹、貌、谓之、之貌、读为、之言、读曰、读若、之为言、读如、之犹言、犹言。 三、问答: 1 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有哪几类?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2 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几种? 捌、古书的 标点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标点古书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2 标点古书常见的错误有哪两种情况? 3 什么是句读,句读与今天所说的标点有什么不同? 二、给下列古文加标点符号,并说明加点词的意义、在句中的作用或用法: 1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述而) 2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 颜渊) 3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 离娄上 ) 4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 梁惠王下) 5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汉书 艺文志 诸子略) 6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 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尊卑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尊卑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 滕文公下) 7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涯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 秋水) 注: 涘:岸边。渚:水中小块陆地。 8 北有黎丘乡有奇鬼焉善效人之子侄昆 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为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称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吕氏春秋) 9 富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节用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以上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藏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 积矣此无他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上虽好取侵夺将寡获也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譑之名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此无他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康诰曰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此之谓也(荀子 富国) 注: 纠譑:搜刮。 10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 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耳怯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史记 淮阴侯列传) 11 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无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恭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基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一假令遇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汉书 张释之传) 注: 高庙:汉高祖刘邦庙 奏:判决。 释之:人名,即张释之。 逆顺:指犯罪的程度。 长陵:高祖坟墓,此句乃委婉语,实指盗掘坟墓。 12 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梁人高遂乃说魏其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间处而不朝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请如故(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 注: 类:种。毋类:指全家被诛。 三、分析下列各组文句的标点、指出其点错者并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 1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与欲 得,即易所谓理财正辞,禁民为非者也。 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与欲得,即易所谓理财正辞,禁民为非者也。(资治通鉴 卷三十七) 2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 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礼记 檀弓上) 3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资治通鉴 卷一百四十六) 4綦毋张丧车,从 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齐晋鞌之战) 5昼居外次,晨门曰:有九疑生持一刺来谒,立西阶以须。生危冠方袂,浅拱舒拜,且前致词称,贽其文颇涉猎前言。 昼居外次,晨门曰:有九疑生持一刺来谒,立西阶以须。生危冠方袂,浅拱舒拜,且前致词称贽,其文颇涉猎前言。(刘禹锡送鲁周儒赴举诗引) 6李当尚书镇南梁,境内有朝士庄产,子孙侨寓其间,而不肖者相效为非。当严明有断,处分宽,织篾笼,召其尤者,遂命盛以竹笼,沉 于汉江。 李当尚书镇南梁,境内有朝士庄产,子孙侨寓其间,而不肖者相效为非。当严明有断,处分宽织篾笼,召其尤者,遂命盛以竹笼,沉于汉江。(唐语林 政事) 7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为政) 8二年春正月,大将军光、左将军桀皆以前捕反虏重合侯马通功封,光为博陆侯,桀为安阳侯。 二年春正月,大将军光、左将军桀皆以前捕 反虏重合侯马通功,封光为博陆侯,桀为安阳侯。(汉书 昭帝本纪) 9母之爱子也倍父,父令之行于子者十母。吏之于民无爱、令之行于民也万父。母积爱而令穷,吏用威严而民听从。严爱之策亦可决矣。 母之爱子也倍父,父令之行于子者十母。吏之于民无爱,令之行于民也万,父母积爱而令穷,吏用威严而民听从。严爱之策亦可决矣。 四、给下列各段文章加上标点符号,如发生错误请分析原因: 1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未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 阳货) 注: 畔:通叛, 叛乱。 为东周:意为使周文王、武王之道在东方复兴。 2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 3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4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塗谓孔子曰来予尔言怀其宝而迷其邦可 谓仁乎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曰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论语 阳货) 注: 归:同馈,赠送。 塗:道路。 5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论语 子路) 注: 若是其几:象这样的简单机械。几:意为简单机械。 6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 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 季氏) 注: 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 7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乐晏乐损矣(论语 季氏) 注: 佚:游荡忘返。 晏:荒淫。 8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 尽心上) 9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公孙丑问曰何谓也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 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孟子 尽心下) 10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 11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管子 权修) 12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战国策 楚策三) 玖、 古代文体 一、填空 1开我国文体研究先河的是。他把文体分为四类,即、。 2南北朝齐梁间文体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的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文体,迄今仍是我们研究古代文体的重要文献。 3我国第一部按文体分类的古代诗文选集是,它将文体分为类。 4明清两代文体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有的和的产生,尤其是清代的曾盛行一时,它将文体分为、十三类。 5我国 古代文献,按语言形式的差异,可分为三大类,即、和。散文包括、和。骈文讲究和,讲究,讲究。 6论辩类,正面阐述自己观点的叫;批驳别人论点的叫。古代论辩文,常在文章前面使用、。 7奏议这种文体先秦就已出现,起初叫作。后来根据内容又可分为四种,即、。此外还有、和,是奏议的附类。 8序跋和赠序是两类不同的文体。书序放在书前的叫,放在书后的叫,又叫。赠序是由古代演变来的,到 代才正式形成一种文体。在体制上一般是。 9传状类的传是指,状是指,又称、;杂记类是指除、以外所有的记叙文。这类文体以为主,兼有和。 10辞赋是一种体裁。辞指及模仿的作品。赋的远源是。赋可分为四种,即、。骈文又称、,是在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它与散文相对,兴起于,盛行于,至唐更趋于严整。 二、名词解释: 1文体 4封事 7檄文 10箴铭 13奏议 16编年体 2诏令 5劄子 8行状 11骚赋 14文赋 17纪传体 3骈文 6对策 9颂赞 12古赋 15墓志铭 18纪事本末体 三、按姚鼐的分类,下列文章各属哪一类: 1孟子 5段太尉逸事状 9柳子厚墓志铭 13答李翊书 2韩非子 6滕王阁序 10荆轲赞 3艺文志序 7陋室铭 11黄冈竹楼记 4论积贮疏 8赤壁赋 12祭十二郎文 四、指出下列作品属于何种文体(按姚鼐文体分类): 1谏逐客书 3前出师表 5送薛存义序 2答司马谏议书 4游侠列传序 6阿房宫赋 拾、古 文今译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直译?什么是意译? 2 古文今译的具体方法有哪几项?哪一项是最基本的方法? 3 古文今译常见的错误有哪几类? 4 古文今译的要求是什么?哪两项是基本要求? 二、阅读下列原文和译文,译文如有错误请改正并说明属于哪方面的错误: 1原文:(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译文:渔人既然出来了,就得到了一条船,于是沿着来时的路(返回),一处一处地作了标记。到了武陵郡,找到太守 ,报告了这个(情况)。太守马上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前进方向的标记,找不到,没有再找到路。 2原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不能病;脩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天论) 译文:大自然的运行有常规,不因为尧而存在,不因为桀而灭亡。用治理来适应它就吉祥,用动乱来适应它就凶险。加强农业生产并且节约用度,天就不能贫穷;生活给养完备并且按季节活动,天就不能生病;注意道德修养并且始终如一,天就不能降下灾祸。 3原文: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 ,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吕氏春秋 察今) 译文: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树立标记。澭水突然涨水,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夜晚徒步过河,淹死的人有一千多,军中惊骇的声音如同都邑里的房屋崩塌一样。以前他们先在澭水里树立标记的时候,(标记)可以引导涉水,现在水已变化涨了很多,楚国人还顺着标记涉水,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4原文: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邪?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我曾经探求古代仁人的心情,他们或许与(前面说的)两种情况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因外界事物而欣喜,也不因个人失意而悲伤。在朝廷做官,就为老百姓忧愁,退隐到民间,就替君主忧愁。这就是上进也忧愁,后退也忧愁。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不是这样的人,我和谁同道呢? 5原文: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谏逐客书) 译文:物品不出产在秦国,但是值得宝爱的很多;士不出生在秦国,但愿意效忠的很多。现在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损害百姓来使仇敌得到好处,对内自己虚弱而对外和诸侯国结下怨恨,这样来求得秦国没有危险,是得不到的。 6原文: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天论) 译文:日月有时亏缺,刮风下雨不合 时节,怪星偶然出现,这没有哪个时代不经常发生的。统治者贤明并且政治安定,这些(怪现象)同时发生也没有(什么)损害,统治者昏暗,政治险恶,那么这些怪现象,即使一次不发生,也没有益处。 7原文: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许行) 译文:陈相来看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君倒确实是贤明的君主,虽然没听到过道理。贤明的人和人民一起耕种才吃饭;自己做饭吃,同时治理国家。如今滕国有储粮食的仓廪,存财物的府 库,这是损害人民来奉养自己,怎么能得到贤人呢? 三、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比较各词的译义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请思考原因是什么? 为 1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 小雅 十月之交) 3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五蠹) 4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5 化而为鸟,其名为鲲。(北冥有鱼) 以为 1 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天论) 2 日月食而救之 ,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天论) 3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韩信拜将) 4 其观於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在(答李翊书) 所以 1 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韩信拜将) 2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 3 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察今) 明 1 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天论) 2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劝学) 3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四、翻译下列古文,译文如有错误请分析发生的原因 : 1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赉盗粮者也。(谏逐客书) 2筦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 ,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奸至悉也,故其蓄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厥?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论积贮疏)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4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为仁不富矣。(孟子 滕文公上) 拾壹、诗 律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 1 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的主要特点及其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 什么是平仄?什么是粘对?什么是拗救? 3 什么是三平调?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培训现场课件内容
- 企业培训时间管理课件
- 婴幼儿托育相关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英语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试卷
- 财务税务筹划财务担保合同范本
- 核心技术资料参观保密协议书模板
- 跨国餐饮品牌国内托管合作协议
- 智能家居草坪施工与智能家居系统整合合同
- 供应链金融企业应收账款融资借款合同范本
- 财务风险控制保密合同模板
- 教师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广州市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生物学科专业知识试题
- 2025年养老护理员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电梯检验员资格考试试卷-电梯轿厢与导轨维护试题
- 2025年宜宾市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详解)
- 幼儿小小运动会活动方案
- C语言程序设计说课课件
- 2023年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知识点
- 重庆市地名命名更名报批意见表
- 电气防火安全检测技术导则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