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及防范措施_第1页
探析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及防范措施_第2页
探析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及防范措施_第3页
探析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及防范措施_第4页
探析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及防范措施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5探析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及防范措施摘要目的分析中心静脉置管感染产生的高危因素,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对临床500例中心静脉置管病人进行相关感染因素监测与分析。结果置管感染与年龄、机体免疫功能、无菌操作环境、导管置入位置、导管留置时间及应用化疗、高营养药物的频率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去除高危因素,可有效防范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对保证病人安全、控制医院感染有重大意义。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分析防范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和危重病人的治疗中,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普遍欢迎。而随之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中心静脉置管感染也时有发生,已成为临床较严重的并发症。不同程度的感染不但增加病人痛苦,延长病程,甚至影响到病人的生命安全。为探索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我院对500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病人进行相关感染因素监测与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8年2月2008年8月我院行中心静脉置管术500例,其中恶性肿瘤病人472例、结脑8例、重症肺结核10例。其中男316例,女184例。年龄2078岁,平均()岁。中心静脉导管用于化疗352例,用于全肠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5道外营养(TPN)126例,其他12例。导管留置时间566天,其中5D40例,610D402例,1066D58例。置管方法其中颈内静脉置管456例、颈外静脉置管39例、PICC置管5例。CVC导管选用深圳益心达公司生产的1620G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常规置入1113CM;PICC导管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4F5F单腔PICC导管,常规置入4555CM。置管后常规行胸部透视,确定或调整导管尖端位置。感染诊断标准局部感染置管处皮肤有红肿、痛、硬结、伴或不伴有渗液,细菌培养阳性。全身感染有感染征象发热、畏寒伴血培养或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且拔除中心静脉导管或经抗生素治疗后菌血症即得到控制者。观察指标观察感染指标为体温、血象(白细胞计数)、置管处和全身的变化以及中心和外周静脉血液的细菌培养结果,拔管后常规给予置管处与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对导管感染病例按年龄、血象、免疫功能、伴随症状、导管位置、留置时间、静脉高营养应用与化疗周期等变量因素进行分析。2结果分析导管感染情况本组500例中,发生感染病例16例,导管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5留置时间最短7天,最长66天;CVC感染15例,PICC感染1例。其中5例导管尖端经细菌培养有病原菌感染,临床表现为突发的寒颤和高热,体温高达39以上。其中2例血培养与导管尖端培养结果为同一种微生物;3例伴有导管置管处及皮下隧道处红肿、硬结、触痛或少许渗出液等感染征象。其它11例表现为局部感染。感染导管细菌培养情况16例感染病历中经局部和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共培养出24株病原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真菌,占;假单胞菌属等占。感染因素分析(1)16例感染者中有15例为恶性肿瘤病人(10例反复化疗,5例术后TPN),1例为重症肺结核并结脑晚期。经免役组化测定,均属免疫功能低下,表明感染与机体免疫功能呈负相关。(2)本组病例中有138例置管深度不够,导管尖端位于无名静脉相连接处,未达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其中4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而其余362例导管尖端均达到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只有1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表明导管尖端位置与感染发病率有关。(3)本组病例中有56例由于患者活动受限,选择在病室置管,其中5例发生局部感染,1例全身感染,说明处置时无菌环境与感染发病率有关。(4)导管留置时间在1066天的58例病历中有3例全身感染、4例局部感染,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5感染率相对于10D者显著增加;说明留置时间延长,感染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其中长时间使用TPN者更易发生感染。(5)本组病例中有121例病人年龄在70岁以上体质瘦弱,其中8例发生了感染,说明年龄、体质与感染发病率有关。3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是由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病理过程1。本组资料表明,导管相关感染与年龄、机体免疫功能、操作无菌环境、导管置入位置、导管留置时间及应用化疗、高营养药物的频率密切相关。(1)、手术、长期化疗、高龄、病情危重等因素可直接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引起感染。(2)、操作时或用药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无菌环境差、未严格消毒程序导致人为性的导管感染。(3)、导管尖端位置不正确,刺激血管内壁血栓形成也是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高危因素。(4)、由于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血管后血中纤维蛋白逐渐在导管表面沉积形成一层纤维膜,该层纤维膜是微生物寄生的良好场所,随着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感染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本组留置时间超过10D者,感染率增加。(5)、高浓度、强刺激药物(化疗药、TPN)长时间应用可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炎症及血栓形成2。(6)菌群分布情况也说明,皮肤上的表皮葡萄球菌仍是最重要的病原菌来源,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所以,在临床工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5作中去除高危因素,如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严格无菌操作、正确放置导管、缩短留置时间、重视维护导管通畅等措施可有效防范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导管留置者,应定期监测各项感染指标,一旦确定感染应及早拔除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危重病人的治疗和急救、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及规范化疗提供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