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梓龙乡创建全国特色示范乡镇纪实 _第1页
冷水江市梓龙乡创建全国特色示范乡镇纪实 _第2页
冷水江市梓龙乡创建全国特色示范乡镇纪实 _第3页
冷水江市梓龙乡创建全国特色示范乡镇纪实 _第4页
冷水江市梓龙乡创建全国特色示范乡镇纪实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冷水江市梓龙乡创建全国特色示范乡镇纪实在湖南省冷水江市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梓龙、梓龙、山里藏着金窝窝,她遍地都是黄金素有“江南小煤都”之称的梓龙乡,位于“世界锑都”湖南省冷水江市中部,柳溪河上游,全乡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41亩,总人口9266人,其中农业人口8532人,辖8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四年前,梓龙乡在全市16个乡镇中算最“穷”的,乡镇连续9个月发不出工资,人心痪散,乡镇工作处于半瘫痪状态。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615元,乡财政收入仅423万元。四年后,这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乡以发展区域经济为中心,坚持煤炭强乡、基地富乡、招商变乡的“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创建特色城镇。全乡的经济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的轨道。据近两年统计,2016年,全乡共完成工农业总产值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亿元,农业总产值2557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96万元);完成工商各税万元;全乡财政收入达到万元。2016年,全乡完成生产总值亿元,增加,其中工业总产值亿元,增加12;农业总产值3102万元,增加;完成工商各税526万元,为计划任务的112,全乡财政收入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239元,人均增加520元,比上年增加,农业增加583万元,比上年增长54,综合2/11经济实力,逐渐跻身冷水江市乡镇前列。梓龙乡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把一个“穷窝窝”的乡镇变成了一个“金窝窝”,业界称之为“奇迹”,经济学家称之为“梓龙现象”。近几年,梓龙乡先后获得“冷水江市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娄底市“五好乡镇党委”;娄底市“基层党建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日前,该乡被中国国情中心授予全国特色示范乡镇。以乡为“家”建设特色城镇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拉大城镇框架,提升城镇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梓龙乡依托周头湖度假村和“江南小煤都”生产基地这两大品牌优势,专门邀请一家规划设计单位,按照旅游观光,生产基地型城镇的定位,重新对城镇建设进行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投入资金376万元。建好乡商务楼,将城镇分为东部旅游区、中部农业综合开发区、西部科技发展园。东区充分利用周头湖度假村优势,发挥星级旅游的作用,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中区要在原已开发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建好三个“基地”,即养殖基地、水果基地、药材基地。西区要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引进和吸收外来技术和资金,建好自己的工业园,真正成为有特色展示“三个文明”的窗口。去年以来,梓龙乡按照创建全国示范乡镇的要求,3/11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多方引资,广纳社会闲散资金,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造特色城镇品牌。投入370万元,修通了杨梓、林场等村水泥公路,从而彻底解除了制约乡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现在,乡村公路蜿蜒密布,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投入9万元,用于农网改造,全乡村村通了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投入10万元,建好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网站,使信息全球通。一座现代化、信息化、工业化、日新月异的美丽小城镇初具雏形。以煤为“业”打造工业强乡梓龙乡是一个典型的矿山工业乡镇,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原煤储量2200万吨,现有储量800万吨左右,全乡现有合法煤矿16家,年产原煤30万吨以上,是冷水江市重点产煤乡镇之一。据统计,全乡8个行政村,村村都有煤矿,有的村甚至有34家,全乡以煤为“业”的人数就有900多人,占全乡总人数10左右。全乡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的发展,煤炭成了全乡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它是实施强乡战略的“航母”。近几年来,梓龙乡按照以煤为“业”,打造工业强乡的理念,采取超常规措施,把煤炭做为强乡的经济增长点下大力气培育。念好“煤”字经,强化首问“风险”责任意识,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24小时全程跟踪4/11安全信息网,由乡派遣一名干部驻矿“蹲点”。“蹲点干部”每个月必须在矿住宿15天,协助矿长抓安全生产,并且“蹲点干部”坚持一天汇报制,一星期反馈制,半月总结制,为做好安全就是效益这篇文章,政府全心全意做好五个“服务”。首先做好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的服务,每年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这一主题,积极开展“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生产活动,在矿与矿之间开展“百日安全生产活动竞赛”,“安全无事故年”评比活动。同时通过电视媒体深入报道全乡煤炭安全生产工作,播放煤炭安全生产警示录宣传片,借以通过血的教训,让安全生产意识深入千家万户。第二做好加大安全投入,切实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的服务。到目前为止,全乡16个煤矿都进行了安全评估,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安全投入规则,安装了瓦斯监控系统,改善了“一通三防”。进行了电力升压改造,提高了防灾抗害能力。乡每年从财政拨专项资金26万元,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规划。煤矿安全生产的改善,大大提高了煤矿的原煤产量和经济效益。第三做好严“抓”细“管”,排查安全隐患的服务。乡每月坚持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全例会不动摇,采取安全隐患排查制,坚持谁负责、谁排查的原则,责令限期整改,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为防止整改不到位,乡加大了清查5/11力度,开展不定期抽查,整改不到位的严格按照相应的政策规定予以严肃处理。隐患及时排除与整改,为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几年来共查出各类安全生产隐患2994条,其中机电运输634条,一通三防817条,顶板管理413条,其他130条,乡党委书记杨亲华说“在不安全的情况下,宁可煤矿停产,也不要一粒带血的煤”。有一次,一家煤矿抽检不合格,矿长跑到乡里找到书记说情,杨书记硬是没给“面子”,反而给矿长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在安全方面必须做到“三勤”,即勤查、勤看、勤跑。第四做好人员培训服务。积极送培,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每年,乡对煤矿安全领导班子和特种工持证上岗,进行了专项清查,对证件过期,无证上岗的限期培训到位。同时要求对市以上职能部门的专门培训,必须不折不扣参加。采取生产座谈会,事故分析会,安全知识抢答赛等形式。不定期的对矿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安监员进行专门知识培训,从而提高了煤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武装了“头脑”。第五做好管理上的服务,在没有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前,乡拿钱养人,事反而办不好,现在乡拿钱养事,办事的人反而多了。为加强煤炭安全生产的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梓龙乡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梓龙乡关于实行煤炭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追究的决定,梓龙乡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管理办法这些政6/11策的出台,强化了首问责任制和乡党政“一把手”的风险责任,乡党政“一把手”与煤矿法人代表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驻矿“蹲点干部”与党政“一把手”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这种管理风险责任的奖励机制,有的放矢地调动了乡镇干部的积极性。现在乡机关成了驻矿“蹲点干部”的“婆家”,煤矿成了驻矿“蹲点干部”的“娘家”,2016年全乡生产原煤30万吨,实现了安全生产零死亡的目标,成为全市唯一没有发生死亡事故的重点产煤乡镇,取得了安全效益双丰收,仅此一项,财政收入达亿元。现在,大部分矿长都坐上了“市长车”。以农为“本”基地催富农民今年4月份,梓龙乡隆重召开了2016年度农业生产奖励兑现大会,当场重奖728个种养专业大户和农业科技人员共30万元。梓龙乡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为主,水、丘、岗、平原等地貌并存。充分利用优越的农业发展条件大做山地开发文章。但全乡仅有水田2000亩,人多田少,农业基础不稳。境内煤矿虽然多,大多数又进入残采期,基于上述情况,从2001年起,梓龙乡党委政府开始运作“工业反哺农业,基地催富农户”的新举措。乡党委、政府在认真调查、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梓龙乡2001年至2016年农业生产十年发展规划制定了关于加强基地建设增7/11加农民收入的若干规定,同时出台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奖励办法,这3个文件成为了近年来农业综合生产力持续增长的政策保障。全乡物产主要有稻谷、牲猪、山羊、土鸡、药材、木材、无公害蔬菜等。近年来,乡一直致力工业反哺农业培育农业生产基地,为农民架起了“致富桥”。2001年,乡里明文规定养鸡1000只以上的每只奖1元,养牛5头以上的每头奖励50元;养良种母猪6头以上的每条奖励150元,种植果苗的每株奖2元。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年来全乡培育杨梅、板栗、柑桔、油菜、药材、玉米基地10个,发展种养殖大户近1000户,建成了三个千亩杂果基地。林场村1000亩板栗、杨桥村500亩柑桔、500亩油菜,已挂果见效。前进村在女支书罗素君带领下,成为远近有名的养猪村,村民年均年收入突破3000元。仅今年全村就有21个养猪户从乡政府领到了奖金。4年来,全乡共拨资金300多万元,加强农业持续发展的后劲。采取多种途径以工哺农,让基地开“花”接“果”,使农民抱上了“金娃娃”。每年全乡转移剩余劳动力580人次,增加收入1000余万元。谈到梓龙乡未来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乡党委书记杨亲华充满信心的说“矿产资源迟早一天会挖完的,走农业富乡之路,是乡党委、政府的新举措。虽然刚起步,8/11但步伐快,起点高。今后我们要以三个代表和党员先进性教育为指导,稳步、扎实、有效、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架好绿色空中走廊。扩大经济总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第一要以基地为依托,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建好优质水果、药材、蔬菜等大型基地。其二采取承包、转让等形式,让农业科技技术人员上山下乡,与承包户、专业户签订农业技术合同,建立农业科技技术信息网,使承包户、专业户找到致富的靠山,让农业科技人才有发展的阵地。第三充分发挥基地优势,利用绿色空中走廊,做强做大农业这块责任田。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使农业成为梓龙的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强乡向农业富乡的飞跃。”以商为“媒”做好优质服务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因乡自身条件有限,一直以来是一个薄弱环节,为营造更宽松的环境,借助“外力”启动“内力”发展区域经济。梓龙乡党委、政府提出了以更优良的投资环境,更优惠的招商政策,更周到的优质服务,吸引外商来乡投资创业。乡规定对外来投资者实行“三包”服务,即包农企矛盾调处、包新办企业各种手续办理、包各级优惠政策到位;对外来投资者提供全程代理服务,全程代理包括为服务对象提供项目立项、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土地征用等十项服务;实行优化经9/11济发展环境“零投诉”目标管理,做到外来投资者投诉谁就追究谁的责任,从严从重从快查处打击扰乱新办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人和事;新办投资企业由乡人民政府挂牌重点保护,乡领导班子成员驻点联系,并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联系点和测评点,享有评议权、监督权。优惠政策的出台和全程满意的服务,山沟沟“引”来了城里的“金凤凰”。唐人生态养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办起了年产万头牲猪生产基地。梓龙乡蕴藏丰富的野生葛根资源,据本草纲目记载,葛具有清热降火、解表醒酒、生津止渴、安神养生、抗衰老等功效。响莲实业有限公司以葛为主要原料,配以菊花、枸杞、甘草、七叶绞股蓝,秉承中国传统制茶工艺,精制而成“响莲牌”葛参茶,远销十三个省市,获得了国家星火计划奖。日前,全乡又完成了原锌品厂薄页纸生产项目,周头湖农家乐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对外招商可行性论证开发和包装。乡党委书记杨亲华介绍说,一个好的项目,可以带动一个产业、行业,形成产业链、产业群和产业带,它可以培育一个市场,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人。周头湖紧依省级风景名胜波月洞景区,可以波月洞景区为依托,连线开发旅游资源,构筑洞水相连、湖光山色的立体旅游线路,打造集农家度假、水上娱乐、旅游观光集一体的旅游品牌。在招商引资中,乡党委、政府做到了少干预、多引导、少添乱、多设路标、10/11少设障碍,做到多服务,并将此作为营造一流投资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今年2月份的一次外商投资企业座谈会上,有位企业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提出了一些“苛刻”的条件,想“难”为乡党委、政府,乡党委书记杨亲华当场拍板“搞定”,把项目抢了过来,过后,那位企业家竖起大拇指说“杨书记,真是服务到了家”。诚信优质服务是乡党委、政府架设的“连心桥”,为让投资者唱好“主角”,乡党委、政府主动当好“配角”。有一位企业家来乡投资,看到厂子离乡较远,公路又是毛边路,周边前不见店,后不见村,心里犯愁了,眼见落林的“金凤凰”又要飞了,乡党委书记杨亲华急出了一身冷汗,要投资者开“条件”。那位企业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要想富,先修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杨书记当场就和那位企业家签订了“军令状”,保证30天后,把水泥公路修到厂区内。书记的“服务”,终于打动了那位投资者的心。服务到“家”,提高了招商引资的“命中率”,多家大型引资项目进驻了乡。乡党委书记杨亲华说“一要依托特色小城镇品牌优势,培育专业市场,建设工业小区,用专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