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情况汇报_第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情况汇报_第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情况汇报_第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情况汇报_第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情况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7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情况汇报20_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情况汇报_市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_年以来,我们_市根据上级文化部门的统一部署,从本市实际出发,对我市文化渊源深厚、地方特点独特、保存价值较高的“吕四渔民号子”、“十番锣鼓”、“评弹北调”等非物质文件遗产项目进行深层次的调查、挖掘,对相关文化遗产项目的起源、流传、发展、现状以及这些项目所包含的种类、所具备的特点等进行比较系统的收集整理,在承救、还原、再现这些濒临消亡的文化遗产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对我市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作如下简要汇报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制定普查计划。20_年初,省和南通市文化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进行部署以后,我市立即进行了重点的研究部署,专门成立了以文化局黄局长为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将文化馆、越剧团、评弹团等一批理论扎实、功底深厚、年富力强、工作热情高涨的文化骨干集中起来,专门从事此项工作。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功效和质量,我们还制订了详细的工作方案,落实了具体的分工,从而确保了普查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分工、有协作,有效地保证了此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7二是寻访传承人,找出有价值项目。非物质文化项目的形成、发展与地方历史沿革、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此,我们的普查工作中首先从分析地方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结构着手,并对成陆时间较早,历史相对久远的吕四、王鲍等地进行重点调查了解,先后10多次有重点走访了民间老艺人,在众多的民间文化遗产项目中,挑选出了流传相对广泛、历史相对久远、结构相对完整、地方特色相对鲜明、研究价值相对较高的“吕四渔民号子”、“十番锣鼓”、“评弹北调”等三个非物质文件遗产项目列为普查的重点,先后组织200多人次,对它们的起源、成因、流传、分布、发展等进行了集中了解、分析,对它们的内容、种类和主要表演形式,包括相关的曲谱、道具、器乐器具等进行了集中收集,先后收集“吕四渔民号子”曲谱70多首,“十番锣鼓”本子20多首,器乐器具十多套;“评弹北调”本子20多首,寻访并确定传承人12名。三是组织走访采风,还原文化遗产。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一些历史已经久远、没有文字记载、代代口头相传的民间文化形式。调查、挖掘往往是在老艺人的记忆里顺藤摸瓜、索本究原,有点像公安部门的破案。为了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来面目,我市先后组织了6次由文化艺术人员参与的民间采风活动,先后到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7吕四、王鲍以及老艺人比较集中的汇龙镇等地进行了重点走访采风,对高扬、潘廉、王洪涤、夏阿林、夏文贵、夏文富、孙金发等老艺人进行了多次采风,拍摄了近5小时的录像资料,录制了7小时的采风录音,记录了近10万字的采风随记。使这些文化遗产项目的本来面目初露端倪。对挖掘相对完整的“吕四渔民号子”,我们更是进行了规范化整理,还委托文化馆,组织精兵强将,制作了电视专题片海天深处听渔歌,形象、生动、直观、多角度、多层面地反映吕四渔号的由来与发展,以及演变过程。创作班子从策划、创作,到拍摄、制作,顶烈日,冒酷暑,工作近四个月,终于圆满完成任务。南通电视台也专门来_,拍摄了电视记录片海、歌、人,并获得了全国记录片一等奖。而对于“十番锣鼓”、“评弹北调”等项目,目前我们也有了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十番锣鼓”。相传,在明末清初。吕四有一个名叫崔桐的人在朝庭做官,任礼部右侍郎,主管喜庆、祭祀礼仪的编修工作。此人清正率真,不慎得罪皇帝而被贬返乡。返乡时带回了他精心栽培的乐师和他亲自编创的乐谱。他想用音乐来支撑他心理上的平衡。同时也想让家乡的父老乡亲品尝一下宫庭音乐的大气和奢华。此时的这些乐曲还不是吕四十番,而是纯宫庭喜庆音乐。后来相传到了一百多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7年前,吕四连年遭灾,一些在民间吹吹打打的演奏者意识到音乐无法充饥。为了求生,他们四处逃荒。其中一部分逃到了苏州、扬州等地。凭着他们原有的演奏技能在街头卖唱,从而也吸收了一些江南的街头艺术,吸纳了苏州、扬州等地民间吹打乐的精华。灾荒过去,这一批人返回乡土,也把江南的部分音乐作品带回吕四,就这样,在吕四这一方黄尘沙土中根植了两派音乐一是由崔桐带回的既大气又深幽的宫庭音乐。二是由逃荒者带回的既明快又粗犷的江南民间音乐。于是当时的一些吹拉弹唱爱好者将两班人马整合重组,成立了一个演奏组合,命名为“吹班”。同时又将两派音乐有机结合,再度编制,使之成了适应吕四民风民俗,迎合吕四人口味,具有独特风格的吕四十番。关于评弹北调,它的唱腔主要从流传于民间的山歌、阴歌、诗歌、佛序等曲调沿革而来。艺人在演唱过程中不断加工创作,逐渐形成评弹北调唱腔。这种北调在启(东)、海(门)、崇(明)、通东等集镇和射阳、大丰等地区受到几代老听众的喜爱。他们认为评弹北调唱腔缓慢抒情,拖音悦耳,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乡土气息浓郁。北调不仅丰富了启海评弹艺术,也推动了启海评弹事业的发展。对于这两个新项目的重要价值,在去年上半年我市文化馆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7专门撰写了两篇文章,收集于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要览一书,非常详尽地阐述了它们的历史渊源和艺术价值。实际上,我们从前几年就已开始着眼关注这两个项目。而去年才借全省普查这股东风,专门组队,系统地对这两个项目,进行了走访、调查的。在走访中,我们发现,由于年代久远,许多熟悉情况的老艺人大部份已离开人世,剩下的几个也已是风烛残年,岌岌可危,因此抢救保护工作更显得尤其迫切。四是组织文艺活动,再现文化遗产。普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承救这些文化馈宝。对于挖掘较早,并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吕四渔民号子,我们想方设法加以保护、发展。一是举办了一期“吕四渔民号子”专题展览进一步提高这一文化遗产项目的知晓度。去年3月,我市组织了版画院、文化馆等艺术人员组织了200多张照片和图片,将“吕四渔民号子”起源、发展以及近年来的演出获奖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受到汇龙、吕四等群众的热烈欢迎。二是积极组织“吕四渔民号子”的传承人参与各地组织的演出活动,仅去年,“吕四渔民号子”的传承人夏氏六兄弟又于十一月,代表江苏再度出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群星奖比赛,喜获群星奖。多少演出,获得了多少奖。三是在吕四等地组织“吕四渔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7民号子”演唱大赛,积极营造传唱文化瑰宝的氛围,不断挖掘发现“吕四渔民号子”新的传承人,同时激发年轻一代不仅要知道吕四渔号,更要能演唱吕四渔号。去年下半年,由我市文化馆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在深入吕四渔区,进行了大量深入的调查摸底和宣传发动后,于十月份,在吕四镇举办了“_市首届渔歌号子擂台赛”,来自吕四渔区的18支队伍参加了比赛,近六千人观看了比赛。该活动对于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非常深远。五是0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工作的基本思路20_年,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的重点就是“十番锣鼓”、“评弹北调”这两个项目,而发扬光大和向上申报的重点还是“吕四渔民号子”。对于“十番锣鼓”、“评弹北调”两个项目,我们打算进行系统的挖掘整理,并包装出有一定水准的节目,制作出有较高价值准的电视专题片。对“吕四渔民号子”,我们还是要积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