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方标准《金秀野生红条茶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1页
广西地方标准《金秀野生红条茶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2页
广西地方标准《金秀野生红条茶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3页
广西地方标准《金秀野生红条茶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4页
广西地方标准《金秀野生红条茶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2广西地方标准金秀野生红条茶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与目的意义金秀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中部偏东的大瑶山区,独特的气候环境条件特别适宜茶树生长。县内分布着大量野生茶树,野生茶资源十分丰富,有白牛茶、东温茶、六巷古茶等,其中白牛茶属国家级珍稀品种,白牛茶和东温茶在清朝年间曾是皇室贡品,金秀野生茶发展潜力巨大。金秀野生茶树生化成分丰富且和谐,直接采摘鲜叶加工制成的野生红条茶品质优异、口感独特,具有香气优雅、滋味醇厚、回味甘甜等特点,属红茶中的上品,广受消费者青睐,产品远销香港、澳门等地。近年来,野生红条茶生产呈现红红火火的局面,给茶企和茶农带来了不菲的收入。金秀野生茶除了原始状态分布的丰富数量外,近年来野生茶的开发利用已取得一定成效,野生茶人工育苗种植面积已经有215万亩,野生茶已经发展成为新兴的富民产业。但由于没有统一生产技术规程指导,一方面是茶农、企业为了追求眼前利益,野生茶鲜叶采摘老嫩不一,有些甚至过度采摘,不注重树体留养,对野生茶树造成破坏。另一方面是各茶叶企业加工技术水平高低不一,生产出的野生红条茶产品参差不齐,品质无法保障,影响了金秀野生红条茶产品的市2场信誉度。为了从根本上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急需制定广西地方标准金秀野生红条茶生产技术规程,规范金秀野生红条茶的生产,确保野生红条茶的质量和特色,推动金秀野生茶产业健康发展,因此,制定本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7年第二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质监函2017133号)精神,由来宾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制定广西地方标准金秀野生红条茶生产技术规程。主要起草单位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金秀瑶族自治县农业局、金秀瑶族自治县工商行政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局。三、编制过程编制单位对广西地方标准金秀野生红条茶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工作十分重视,由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金秀瑶族自治县农业局、金秀瑶族自治县工商行政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局组成编写小组,开展广西地方标准金秀野生红条茶生产技术规程编写工作。编写小组深入金秀野生红条茶主要生产乡镇金秀镇、罗香乡、六巷乡、忠良乡等地进行广泛调研,走访茶农户代表、茶叶企业、茶叶加工厂等,了解近年来金秀野生红条茶采摘、收购、加工等情况,同时查阅国内相关资料,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信3息的基础上,于2017年5月下旬完成了标准框架稿。2017年6月1日6月20日,编写小组成员根据去年进行野生茶加工试验得出的技术措施和参数以及今年前期的调研材料,按照标准要点框架,编写了标准草案。2017年6月21日6月25日,标准编写小组听取了金秀县农业局领导、有关技术人员以及部分茶叶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讨论修改完善标准草案,最终形成了金秀野生红条茶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四、标准编制原则及技术依据1编制原则。遵循“科学、适度、可行”原则,结合金秀野生茶产业当前和长远发展需要,考虑金秀野生茶资源现有基础,兼顾将来发展,广泛征求茶叶企业和茶农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标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本标准的格式和编写方法严格执行GB/T112009的规定。2技术依据。(1)标准编写依据本标准的编写严格按GB/T83022013茶取样等标准的相关规定要求编制。(2)标准编制的前期研究成果本标准的相关技术,主要依据华南农业大学黄亚辉教授主持有关金秀野生茶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成果有金秀野生茶树资源调查及研究项目和金秀野生茶加工技术及育种研究项目。上述项目在研究其间编写出版了金秀野生大茶树一书,在中国茶业、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上等刊4物上发表了广西金秀野生茶树的形态学特征研究、白牛大茶树的植物学特征等10多篇论文。编制组依据上述前期成果,参考国内文献资料,结合金秀本地生态气候特点以及野生茶的特质确定本标准的指标设置和各项指标要求。五、标准的内容、结构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采摘5加工6毛茶的感官要求7包装、运输、贮存六、标准起草单位和主要编写成员1标准起草单位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金秀瑶族自治县农业局、金秀瑶族自治县工商行政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局。2主要编写成员李奇英、黄亚辉、曾贞、吴昊、梁胜仁、廖宇波。七、主要参考文献本技术规范主要参考了以下的标准文件GB/T83022013茶取样GB/T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5GB/T1373822017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GBN14481红绿茶卫生标准、茶叶卫生管理办法SB/T1003792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