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性血栓病例讨论_第1页
导管相关性血栓病例讨论_第2页
导管相关性血栓病例讨论_第3页
导管相关性血栓病例讨论_第4页
导管相关性血栓病例讨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管相关性血栓病例讨论,放五病区 范利菊,背景,外周静脉通道适宜输注低刺激性、等渗或接近等渗药液或药液处于或接近正常PH值 INS指南:PH值小于5大于9和渗透压大于 900mOsm/L的药液不适宜外周静脉短导管(留置针) 的治疗 我国静脉治疗护理操作规范要求同INS指南,肿瘤患者的理想静脉通道-中心静脉通道,血管管径粗,血流量达到20002500ml/min。 迅速稀释药液,不损伤血管。 可反复、间断治疗使用,避免反复穿刺血管。 留置时间长,不易出现药液外渗、静脉炎等并发症。 美国INS指南:PH值9或渗透压900mOsm/L的药液或腐蚀性 药物应通过中心静脉输注。,肿瘤患者的理想静脉通道-中心静脉通道,输液速度快,能满足快速补液、输血患者治疗需求。 药液迅速进入体循环,快速发挥药效。 多腔中心静脉导管能满足多种药物同时使用。 能监测血液动力学参数,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 耐高压导管可以注入造影剂,利于加强CT检查 国家卫计委静脉治疗护理操作规范-中心静脉导管适合任何性 质药物的输注,法律文件,导管相关性血栓,血栓问题,导管相关血栓(CRT)概念,是指导管外壁或导管内壁血凝块的形成,是血管内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常见的血管内置管 中心静脉导管(CVC)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 静脉输液港(PORT) 血管介入用导管,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Virchow理论),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机制的的因素,穿刺针对血管壁的损伤 放置导管所致的血流淤滞或闭塞 导管尖端的位置 导管材质 注入药物的性质,物理性: 静脉穿刺和导管置入可以直接剥离内皮细胞导致内皮损伤。 管尖与血管内皮直接接触, 在呼吸和肢体运动时持续刺激血管内皮。,中心静脉置管导致血管损伤的机制,中心静脉置管导致血流淤滞的机制,高输注速率: 当液体输注速度对于所在的血管直径来说比较高时,会产生一种压力 阻碍血液回流,并导致该置管静脉远端引流区域的血液淤滞导管大小直接影响: 当导管直径超过所在血管直径的一半(50%)时,就会显著的影响到血流动力学,并导致该区域血流淤滞,导管的材质及组织相容性与血栓的发生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聚氨酯和硅胶材料导致血管损伤和继发感染的比例明显低于聚氯乙烯、聚乙烯材料,导管材质,位置过浅导管尖端位于无名静脉或上腔静脉上部: 内膜损失 血管壁腐蚀/穿孔 移位 较细的血管直径和较少的血流 位置过深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或右心室: 心律失常 三尖瓣损失,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导管尖端最佳位置-,注入药物的性质,输注的某些高渗性、刺激性、腐蚀性、强酸或强碱的溶液可以加重内皮损伤的危险 内皮损伤导致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收缩和促凝血物质表达等促进血栓形成,导管相关性血栓类型,易抽出回血,液体流速减慢,少量不影响输液速度 多则流速减慢,或液体不滴。,CRT的发生率,过去的报道在2.7-16.7%,但事实尚未涵盖非症状性CRT 使用超声筛查,文献报道PICC继发CRT达到51.4%,而CVC继发CRT可高达66%,我科PICC置管继发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现状,案例简介,病例简介,带管起间的血象变化,2、对置管患者关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