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阻塞医学PPT_第1页
肠阻塞医学PPT_第2页
肠阻塞医学PPT_第3页
肠阻塞医学PPT_第4页
肠阻塞医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肠阻塞(Impaction of the Intestine),肠阻塞又称肠便秘、肠秘结、肠内容物停滞、便秘疝,是马属动物由于肠管运动机能和分泌机能紊乱,内容物滞留不能后移,致使动物的一段或几段肠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一种腹痛病。肠阻塞按阻塞的部位,分为小肠阻塞和大肠阻塞。,病因,引起肠阻塞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与下列因素有关:饲喂过多的粗硬饲料,如花生蔓、老苜蓿、甘薯蔓、豌豆蔓、麦秸、谷草、糜草等,特别是当其受潮、发霉、变湿而柔韧切铡不够碎时 ,牲畜不易嚼细,难于消化,其危险性更大。也有因吞食了异物,如绳、干草网而阻塞于骨盆曲或横结肠的病例。日粮的突然改变,特别是由放牧转为舍饲,由喂青草、青干草转为喂上述粗硬饲料时,可以引起肠内容物pH 值变化、肠内菌群改变等一系列肠道内环境急剧变动,胃肠的植物神经控制失去平衡,肠的蠕动由最初的增强变为减弱,致使肠内容物停滞而发生阻塞。,饮水不足,当供水不足或久渴失饮,大量出汗等引起机体缺乏水分,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影响机体体液的动态平衡。这不仅引起消化液分泌不足,而且造成血浆水分向大肠内渗出减少而回收增加,以致肠蠕动机能减退,肠内容物在某段肠管内滞留,推进困难,水分不断被吸收。当内容物愈来愈硬结时,移动更不易,逐渐形成肠道阻塞。食盐不足,草食动物体内的钠和氯主要来源于食盐。如果饲喂食盐不足,特别是炎热季节或剧烈劳役,动物大量出汗,经汗液所排出的无机成分主要是钠、氯和钾。当食盐和其它无机物缺乏到一定程度,不仅能引起胃肠蠕动变弱,而且使分泌机能减弱,从而增加肠内容物后移阻力,而引起阻塞。,气候突变,在兽医临床上,每当气候突变(如气温下降、降雨、降雪等)的头几天,马骡胃肠性腹痛病,尤其是肠阻塞的病畜增多。其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这些突变的气候因素,可使动物处于应激状态,即所谓的气象应激。这与此时动物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亢进,致使组织的血液通过量减少,血氧不足使平滑肌发生痉挛性收缩有关。其它因素,诸如马骡抢食或采食后咀嚼不充分、唾液混合不全、食团囫囵吞下,牙齿磨灭不整,消化不良,采食后立即使役,肠道寄生虫侵袭等因素都可成为促使肠阻塞发生的因素。,症状,根据不同部位肠阻塞的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共同症状和特有症状。共同症状:腹痛:就肠阻塞而言,凡结粪坚硬且呈完全阻塞,继发肠臌气或胃扩张,肠系膜被强烈牵引或并发肠变位的病畜,腹痛剧烈;反之,则较缓和。一般讲,小肠、小结肠阻塞时的腹痛比大结肠阻塞时的剧烈。但是也应考虑到病期和个体因素的差异。口腔变化:病初口色、湿润度基本正常。随着疾病的发展,口色变红或红中带黄,或者呈暗红甚至发绀;口发黏甚至干燥;舌苔逐渐变明显,色灰白带黄,厚腻形成裂纹,口臭。病情越重,口腔变化越快;病期越久,变化也越明显。,肠音:病初肠音频繁而偏强,尤其在肠腔不完全阻塞的病畜,此现象持续时间较长,病畜排粪次数增多,甚至出现排软粪现象,后则肠音变弱。实践观察表明,两侧肠音变弱过程有其规律性:当代表大肠蠕动情况的盲肠音比小肠音明显地变弱时,表示阻塞部位发生在大肠;反之,多为小肠阻塞。但是,两侧肠音出现这种规律性变化,仅仅限于肠音由强开始变弱的初期阶段,而当中、后期两侧肠音都变弱时,则无此差异,此时肠音极弱,间隔时间明显延长甚至肠音消失。若听到不同程度的金属音,则表示肠臌气状态已形成。,全身反应:眼结膜颜色变化基本上与口色一致。而饮食欲的变化,除肠管不完全阻塞者尚保持极低的饮食欲外,其余病畜饮食欲均废绝;当病畜出现饮食欲,则为疾病好转的象征。疾病初期,体温、呼吸和脉搏多无明显变化;当继发肠炎、蹄叶炎、腹膜炎等疾病时,可引起体温升高;若继发胃扩张和肠臌气时,则呼吸急促。脉搏在病危时则快而弱甚至脉不感于手。如机体脱水过程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循环衰竭,乃至发生休克。血液学变化:肠阻塞的病情由轻转重,血沉逐渐变慢;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含量,随病情加重而增加;严重病例可见白细胞增多,病至末期减少者预后不良。,特有症状:小肠阻塞:小肠阻塞分为十二指肠阻塞、空肠阻塞和回肠阻塞,多在采食中或采食后数小时内发病。发生阻塞的部位距离胃越近,发病越快、越重,越容易继发胃扩张。小肠阻塞多呈现剧烈腹痛,鼻流粪水,颈部食管出现逆蠕动波。直肠检查:在前肠系膜根后下方、右肾附近触到约有手腕粗、表面光滑、质地黏硬、呈块状或圆柱状的阻塞肠管,为十二指肠阻塞;在盲肠底部内侧摸到左右走向的香肠样硬固体,其左端游离,可被牵动,右端位置较为固定(因回肠末端与盲肠相连),空肠普遍膨胀,为回肠阻塞;当摸到的阻塞部位是游离的,并有一段或部分空肠发生膨胀,为空肠阻塞。,大肠阻塞:大肠阻塞常发生的部位是骨盆曲、小结肠、胃状膨大部和盲肠。前两个部位多为完全阻塞,后二者常为不完全阻塞。骨盆曲阻塞:病畜常呈现剧烈腹痛,但肠臌气多不严重。直肠检查:可在骨盆腔前缘下方摸到象肘样弯曲的粗肠管,内有硬结粪,而有时阻塞的骨盆曲伸向腹腔的右方或向后伸至骨盆腔内。小结肠阻塞:从发病起就呈现剧烈腹痛;当继发肠臌气时,腹围增大,腹痛加剧。病初盲肠音偏强,以后减弱或消失。直肠检查:通常于耻骨前缘的水平线上或体中线的左侧(有时偏向右侧)可触到拳头大的粪块。但由于小结肠系膜较长,游离性较大,位置多不固定,而且阻塞肠段往往因重力关系沉于肠管之间或压在左腹侧结肠侧下方,故有时不易摸到结粪所在的肠段。特别是当发生肠臌气之后,腹压增加,直肠检查更为困难,宜先穿肠放气再进行检查,以被拉紧的肠系膜为线索,适当牵引,有时可寻摸到结粪肠段。,胃状膨大部阻塞:不完全阻塞者,病情发展缓慢,病期较长,通常为310d;多为间歇性轻度腹痛,常呈侧卧、四肢伸展状,只排少量稀粪或粪水(所谓热结旁流)。完全阻塞者,症状比不完全阻塞的病例发展快而严重,腹痛也较剧烈,病期亦短。直肠检查:可在腹腔右前方摸到随呼吸而略有前后移动的半球状阻塞物。左侧大结肠阻塞:左腹侧结肠较左背侧结肠的管腔粗大,前者多为不完全阻塞,后者常为完全阻塞。从二者发病情况来看,有原发性阻塞和继发性阻塞。继发性阻塞常分别继发于骨盆曲和胃状膨大部阻塞。从其临床症状看,原发性完全阻塞的病例,其症状类似骨盆曲或胃状膨大部完全阻塞的病例;继发性阻塞的症状以原发病为转移。直肠检查:在左腹下部可摸到左腹侧结肠或左背侧结肠内的坚硬结粪,为该部位阻塞的特点。但同时也应注意检查骨盆曲和胃状膨大部有无结粪存在,以便区别原发性或继发性肠阻塞。全大结肠阻塞:病畜痴呆,呈慢性腹痛,肠音明显减弱,病情发展缓慢。直肠检查,凡能摸到的大结肠,其内都充满坚硬粪便。,盲肠阻塞:它是发展较慢、病期较长(1015d)、腹痛轻微的一种大肠阻塞。饮食欲明显减退,但在排泄具有恶臭气味的稀粪时,饮水量有增加趋势;排粪量明显减少,干粪和稀粪交替出现;肠音减弱,尤其以盲肠音减弱最为明显。体温、呼吸和脉搏都无明显变化;病畜逐渐消瘦。直肠检查:盲肠内充满坚硬粪便。,直肠便秘:多发生于老弱马、骡和驴,腹痛较轻微,仅表现摇尾、举尾,频频作排粪姿势,但排不出粪便。全身无明显变化,有时可继发肠臌气。手入直肠即可确诊。此外两个部位同时发生阻塞的病例也较常见,如小结肠两个部位阻塞、小结肠与骨盆曲同时发生阻塞、骨盆曲和胃状膨大部同时阻塞以及小肠两个部位同时阻塞。当直肠检查时,应注意辨别上述情况,以便为判断预后和拟定治疗措施,提供可靠依据。病程 一般讲,小肠、小结肠阻塞比盲肠和大结肠各部阻塞病情发展快而且重,病期多为12d。若小肠阻塞继发胃扩张,或者小结肠阻塞继发严重的肠臌气,都可使病情恶化而缩短病期。盲肠和大结肠各部阻塞,尤其是不完全阻塞的病例,病期可达半月之久。,诊断,肠阻塞的诊断根据临床检查,大体上可以推断出疾病性质和发病部位。若确定诊断,必须结合直肠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须作剖腹探查,可明确诊断。,治疗,根据病情灵活应用“静”、“通”、“补”、“减”、“护”的治疗原则,做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适时的解决不同时期的突出问题。“静”即镇痛: 2.5%盐酸氯丙嗪注射液“通”即疏通:目的在于消散结粪,疏通肠道,是治疗肠阻塞的根本措施和中心环节。常用的方法有药物泻法,生物软化法,直肠破结法和手术破结法。,“补”即补液强心:目的在于维护心血管功能,纠正脱水与失盐,调整酸碱平衡,缓解自体中毒,以增强机体抗病力,提高疗效。根据机体脱水和心功能状况,可采取多次静脉注射补液。小肠阻塞,宜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