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村推进扶贫专题调研报告 _第1页
整村推进扶贫专题调研报告 _第2页
整村推进扶贫专题调研报告 _第3页
整村推进扶贫专题调研报告 _第4页
整村推进扶贫专题调研报告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整村推进扶贫专题调研报告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党校主要领导组织2016年中青班全体学员及带队教师共60余人到乡拉旦村、过翁村体验民情,结合自已工作实际,就过翁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作专题调研。一、过翁村基本情况过翁村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37公里,属于乡一类极贫村之一,辖5个自然村寨6个村民小组。全村189户964人,全部居住着布依族。平均海拨850米,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54亩,林地面积2500亩,草地面积6800亩。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有玉米、水稻、甘蔗、花生。二、实施整村推进前状况该村人均吃粮239公斤,人均纯收入325元。无学校,适龄儿童上学必须到几公里以外就读,适龄儿童入学率仅为,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教育卫生落后,无综合活动室,缺医少药,无加工业,生产生活方式极端落后,生态环境恶劣,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以甘蔗、玉米种植为主,极大多数农民仍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全村交通不便,唯有过翁寨子通公路,其余的村寨只能靠人挑马驮,该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当滞后,山高坡陡,土地贫脊。吃粮难、住房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喝2/7水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三、贫困原因分析1、土地瘦瘠、缺水、耕作粗放。该村的土壤肥力差,与其他地区相比,又久旱少雨,特别是春旱严重,不能保证粮食作物正常生长,加上耕作粗放,还是传统的耕作方式,广种薄收,粮食不能自给。过翁村下榜组多数贫困户粮食都不能自给,情况更为突出。2、居住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很差。该村大多数都居住在半山上或高山顶上,水资源缺乏,饮水困难;公路不通,进出非常不便,造成行路难、孩子上学难、有病求医难、修建住宅难。3、基础教育及医疗卫生条件差,劳动力素质低下。该村没有卫生室、卫生员,群众有病不能就地医治,小病熬成大病,因病返贫;该村没有教学点,孩子读书困难。该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文盲率比重较大,连汉语都不能表达,难以接受先进的农业适用技术,提不高生产力水平,经济难以发展。4、经济收入单一。该村的收入,主要是粮食和甘蔗,其他收入比较微薄。粮食和甘蔗因种植水平差、产量低、收入少。5、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带动力弱。全县有糖厂一个龙头企业,没有成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对农民3/7增收带动不大。6、返贫问题突出。由于农业基础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一遇自然灾害就返回贫困行列。四、整村推进现状1、过翁村2016年以来被省列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村之一,开始投入扶贫资金帮扶,20162016年,每年投入专项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2、2016年投入整村推进专项财政扶贫资金25万元。3、切块分配到县的财政扶贫资金,70以上要用于整村推进项目。投入该村的资金主要用于种养业、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基础设施、社会公益事业等项目,同时加大对该村小额信贷投入力度,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投入困难,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坚持“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以整村推进为平台、为载体,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扶贫资金为“粘合剂”,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发挥各部门和行业的优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和叠加效应,共同做好整村推进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改善贫4/7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村劳动者和人口的基本素质,拓宽增收致富门路的要求,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集中力量,重点扶持,力争帮扶一个村见效一个村。五、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达到的效果2016年实施整村推进以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办加强项目的督促力度,群众积极配合,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群众自身素质为目标,扶贫开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到2016年底止,人均占有粮食380公斤,比实施整村推进前增加58;人均纯收入580元,比实施整村推进前增加76。20162016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万元新修过翁至下榜通村公路长5公里,宽米,桥涵8座延米;投入万元新修综合活动室一个,建筑面积100平方米;投入万元种草养畜项目,养牛100头(能繁母牛120头)、品改设备一套、种草100亩、大牲畜分栏圈舍一个(20间)项目覆盖20户;投入5万元牛品改项目,1000头(每户贫困户产出杂交牛犊1头补助资金50元);投入6万元三改项目,20户;投入配套小水池建设项目,210口;投入5万元能工巧匠技能培训项目,100人;解决了万人万头(匹)大牲畜饮水困难;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公益事业、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过翁村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90实现了“三通”,即通水、通电、通路,能喝上清洁的水,用上明亮的电,修5/7通了通村公路,结束了人挑马驮的苦日子。第三,综合活动室和教学楼的修建,提高了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为教育、文化、卫生、基层组织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有380人次接受了农民适用技术培训,使贫困群众掌握一门农业适用技术,有的外出打工,目前外出务工人员达100余人,有的自已购买了加工机(如磨面机、打米机等),从而增加了收入。转变了观念,外出务工的人员增多,从而也增加了收入。通过引进甘蔗新品种,引进二元杂交种母猪等形式推进该村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六、目前存在的问题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支柱产业尚未形成,经济结构仍很单一,没有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增产增收仍很困难;二是生态问题仍就是一个重要问题。该村土地大多处在30度以上的山坡上,生态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对生态治理的力度必须加强;三是每年资金投入不足,给整村推进的效果带来极大的障碍,因为每年投入的扶贫资金搞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够,就没有生产发展资金,农民本身很穷,拿不出钱,这样,产业就难以实现调整,支柱产业难以建立发展,农民增收就成问题;四是缺乏科技培训的经费,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村民的小农经济意识,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五是资金整合机制不健全,整合资金难以到位,影响整体推进的程度和效果6/7六是全村全部是少数民族,连汉语都不能表达,难以接受先进的农业适用技术,提不高生产力水平,经济难以发展。七、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建议(一)当地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1、经果林种植梨子、李子、核桃、板栗等;2、发展养猪、养牛;3、新修中傍至下傍公路。(二)通过调研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有一个年轻化、知识化的班子带领广大群众艰苦奋斗、调整产业结构,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二是建议加大该贫困村资金的倾斜力度,加大对整村推进扶贫村的投入。因为作为整体推进扶贫的村,都是边远、条件极端恶劣和贫困程度极深极广的地方,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大,而且投入的成本较高,建设进度缓慢。三是应完善整合机制。整村推进扶贫工作是一项多层面的工作,光靠单项资金是难以解决问题的,所以整合资金是必要的,但就如何整合,在哪一级整合的问题相当关键,这就是一个机制问题。我们建议,对扶贫部门、水利部门、发改部门、交通部门等项目渠道资金进行整合。四是加大培训力度,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首先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