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word硕士论文】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转变带来的影响及应对分析_第1页
【优秀word硕士论文】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转变带来的影响及应对分析_第2页
【优秀word硕士论文】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转变带来的影响及应对分析_第3页
【优秀word硕士论文】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转变带来的影响及应对分析_第4页
【优秀word硕士论文】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转变带来的影响及应对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转变带来的影响及应对分析(硕士论文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产品长期深受国外反倾销的危害,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外贸出口的迅速增长和世界贸易大国地位的确立,中国出口产品面临着更多数量、更加多样的贸易救济措施的调查。自1995年至今,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07年起,又成为了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自2004年以来,共遭受来自加拿大的14起(含6起再调查)和来自美国的11起反补贴调查。美、加在反补贴上的创新做法,使得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也都蠢蠢欲动。而在中国涉及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两反一保)贸易争端诉讼中,“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企业应诉的核心瓶颈和最大障碍。国际条约中有关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相关规定,己日益严重地危及到了中国的正常对外贸易,危及到中国的国家利益。因此,在国际贸易救济制度中,中国早日争取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将对外国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诉讼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此,中国也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着外交努力,并取得了较为积极的进展。截至目前(2008年2月28日),已有包括澳大利亚、瑞士、东盟十国在内的77个国家相继承认了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这充分显示了中国正处在由“非市场经济”向“完全市场经济”转变的当口。在转变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问题,因此,研究这一问题不管是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还是国际地位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除序言外,共分五部分,在首先对“非市场经济”的概念进行了剖析之后,分章节从不同角度对市场经济问题作了探讨。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反倾销、反补贴等国际贸易救济制度中涉及的非市场经济问题。第二章分别从美国和欧盟的角度分析了其各自国内对判断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以及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第三章再站在中国国内的立场上,介绍了中国自己的评判标准和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及趋势。第四章则分析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给中国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向市场经济转变进而取得市场经济的位的意义。最后第五章,在对前面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角度提出了中国在向完全市场经济国家转变进程中的应对策略,争取尽早确立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关键词非市场经济反倾销反补贴应对THETRANSITIONOFCHINASNONMARKETECONOMYSTATUSANALYSISONITSIMPACTANDCOPINGSTRATEGYABSTRACTCHINESEPRODUCTSEXPORTATIONHASLONGBEENAGGRAVATEDBYANTIDUMPINGPROCEEDINGSTAKENBYIMPORTCOUNTRIES,SINCECHINASECONOMICREFORMANDOPENINGTOTHEOUTSIDEWORLDESPECIALLYINRESENTYEARS,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SFOREIGNTRADEANDITSESTABLISHMENTOFONEOFTHEWORLDTOPTRADEECONOMICENTITIES,CHINESEEXPORTPRODUCTSAREFACEDWITHMOREANDMORETRADEREMEDYINVESTIGATIONSWITHDIVERSITYSINCE1995,CHINAHASBEENWORLDBIGGESTVICTIMOFANTIDUMPINGMEASURESFOR14YEARSSUCCESSIVELYYETSINCE2007,ITHASBECOMETHECOUNTRYTHATSUFFERSCOUNTERVAILINGDUTYINVESTIGATIONSMOSTACCORDINGTOOFFICIALSTATISTICS,BYFAR,CANADAANDTHEUSHAVEINITIATED14AND11COUNTERVAILINGDUTYINVESTIGATIONSRESPECTIVELYTOWARDCHINESEPRODUCTSTHEIRINNOVATIONONCOUNTERVAILINGDUTYMEASURESAGAINSTCHINESEPRODUCTSMAKESEXAMPLESFOREU,JAPANANDAUSTRALIATOFOLLOWSUITTHENONMARKETECONOMYNMERULES,WHICHRELATEDWITHALLTHELEGALTRADEREMEDIESTHATTHEWTOMEMBERSCANUTILIZEANTIDUMPING,SUBSIDYANDSAFEGUARDMEASURES,HAVEBECOMETHEMAINCONCERNSANDDIFFICULTIESOFCHINESEEXPORTERSWHENRESPONDINGTOTHETRADEREMEDYPROCEEDINGSTHOSEPROVISIONSRELATINGTOCHINASNMESTATUSINTHEINTERNATIONALTREATIESHAVEDEEPLYINFLUENCEDTHEBALANCEOFCHINESEFOREIGNTRADEANDTHEINTERESTSOFTHEWHOLECOUNTRYTHEREFORE,ANEARLYRECOGNITIONOFCHINASMARKETECONOMYSTATUSMESUNDERTHEINTERNATIONALTRADEREMEDYSYSTEMWILLLAYGREATIMPACTONANTIDUMPING,COUNTERVAILING,ANDSAFEGUARDMEASURESPROCEEDINGSAGAINSTCHINESEPRODUCTSWITHTHISPERCEPTION,CHINAHASBEENALWAYSPERSISTINGINDIPLOMATICEFFORTS,ANDACHIEVEDPOSITIVERESULTSSOFAR,THEREARE77COUNTRIESHAVERECOGNIZEDCHINASMES,INCLUDINGAUSTRALIA,SWITZERLAND,ASEANSTENMEMBERSTATESITFULLYSHOWSTHATCHINAISCURRENTLYINPROGRESSOFCHANGINGFROMNMETOMES,DURINGWHICHMANYPROBLEMSWOULDARISEHENCE,STUDYONITMAYHAVEVERYGREATSIGNIFICANCENOMATTERTOTHEISSUEOFCHINASFOREIGNECONOMICANDTRADEDEVELOPMENT,ORTOTHERISEOFINTERNATIONALSTATUSBESIDESTHEPREAMBLE,THISPAPERISDIVIDEDINTOFIVEPARTSAFTERTHEANALYSISOFTHECONCEPTOF“NME“,ITDISCUSSEDTHEISSUEOFTHEMARKETECONOMYFROMDIFFERENTANGLESACCORDINGTOFIVECHAPTERSTHEFIRSTCHAPTERINTRODUCESTHEISSUEOFNMEINVOLVEDINANTIDUMPING,COUNTERVAILINGANDOTHERINTERNATIONALTRADEREMEDYSYSTEMCHAPTERIIANALYZESDOMESTICNMESTANDARDSFROMTHEPERSPECTIVEOFTHEUNITEDSTATESANDTHEEURESPECTIVELY,ASWELLASCHINASMESINTHEIRRESPECTCHAPTERIIIINTRODUCESCHINASOWNSTANDARDANDTHECURRENTDEVELOPMENTOFCHINASMESANDTHETRENDSCHAPTERIVISANANALYSISOFTHEADVERSEIMPACTOFMESONCHINA,ASWELLASTHESIGNIFICANCEOFTHETRANSITIONFROMNMETOMESFINALLY,ONTHEBASISOFPREVIOUSANALYSIS,CHAPTERVPUTSFORWARDSOMECOPINGSTRATEGIESFROMTHEPERSPECTIVEOFTHEGOVERNMENTANDENTERPRISESINTHISPROCESS,SOASTOESTABLISHCHINASFULLMARKETECONOMYSTATUSASSOONASPOSSIBLEKEYWORDSNONMARKETECONOMY,ANTIDUMPING,COUNTERVAILING,COPINGSTRATEGY目录序言8一、论文的背景和问题的由来8二、论文的架构和主要创新11第一章贸易救济制度中涉及的非市场经济问题12第一节反倾销中正常价值的确定及其中的非市场经济问题12一、反倾销的基本理论13二、正常价值的确定和其中出现的非市场经济问题15第二节对中国反补贴案件数量的增加和非市场经济地位17一、反补贴的基本理论18二、GATT/WTO反补贴法中有关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规定19第二章欧美国家对非市场经济标准的衡量20第一节美国对非市场经济的衡量标准22一、美国判断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法律标准22二、美国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23第二节欧盟对非市场经济的衡量标准25一、欧盟判断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法律标准25二、欧盟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27第三章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现状及趋势29第一节判断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衡量标准29一、政府行为规范化29二、经济主体自由化29三、生产要素市场化29四、贸易环境公平化30五、金融参数合理化30第二节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30一、市场竞争机制初步建立30二、市场价格机制基本形成31三、市场准入秩序得到完善31四、相关立法日趋健全32第四章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转变带来的影响34第一节非市场经济规则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中国的不利影响34一、反倾销替代国方法使中国企业在反倾销调查中屡屡败诉35二、反补贴替代国方法使中国企业在反补贴调查中广受歧视36三、特别保障措施非市场经济地位使特保措施成为国外对华贸易救济新的增长点37四、对外贸易环境非市场经济地位恶化了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38第二节非市场经济地位转变带来的影响39一、有利于改善外贸环境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40二、有利于我国改革开放更进一步顺利进行41三、有利于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41四、有利于国际经济贸易新秩序的良性发展41第五章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转变之应对策略42第一节中国政府的应对策略42一、加强双边磋商力度促使进口国对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43二、充分利用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展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43三、继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产业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44四、积极参与WTO规则制定和修改力争取消非市场经济条款规定45五、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协助企业做好应诉工作45第二节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46一、积极应诉抗辩争取获得个别待遇47二、防患于未然积极做好各项应诉预防措施49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转变带来的影响及应对分析序言一、论文的背景和问题的由来(一)论文的背景2009年2月16日,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对华铝型材反倾销反补贴案作出终裁,认为中国铝型材行业不属于市场导向行业,并裁定了高额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这是距目前最近的一次国外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案件。自2004年2月19日加拿大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的第一起反补贴调查至今(2009年1月5日),加拿大已对中国发起8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和6起再调查,使中国成为加拿大反补贴调查的最大目标国。加方相关认定也成为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对我国发起反补贴调查的依据。1随之,美国也自2006年11月以来连续对中国发起了11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2。许多学者早在2004年加拿大第一对华提起反补贴诉讼之时就预料到,今后国外对我国产品的反补贴调查的数量将逐渐增多。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局长李玲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我国遭遇反补贴数量之多、频率之快、涉及产品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在全球贸易经济史上是罕见的。”3分析个中原因,一方面由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而以反补贴作为有力武器进一步遏制中国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对我国产品实施反补贴调查是否意味着西方国家对我“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松动呢1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加拿大2008年对华贸易救济措施情况,HTTP/GPJMOFCOMGOVCN/AARTICLE/D/E/J/K/200901/20090105989933HTML,(访问日期2009年4月10日)。2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柠檬酸双反案终裁,HTTP/GPJMOFCOMGOVCN/AARTICLE/D/E/J/K/200904/20090406155161HTML,(访问日期2009年4月10日)。3WTO与法治论坛商务部官员中国2007年遭遇的反补贴调查最多,HTTP/WWWWTOLAWGOVCN/,(访问日期2009年4月10日)。随着反补贴案件日益受到理论和实务界的重视,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亦愈来愈多地受到了各方的关注。2006年1月美国对中国铜版纸的反补贴调查,在美中两国法学界和实务界引起了一场“能否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的争论和较量。(二)“非市场经济”的概念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被认可的市场经济国家,就具有了市场经济地位(THEMARKETECONOMYSTATUS)。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就是“非市场经济”,非市场经济地位就是指不是市场经济的国家,也即非市场经济国家(NONMARKETECONOMYCOUNTRIES,简称NME国家)4。非市场经济的概念并非是同市场经济伴随产生的,而是随着“非市场经济”问题而产生的。“非市场经济”(NONMARKETECONOMY,简称NME)问题,旧称“统制经济”问题,起源于冷战时期这一特殊背景之下,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国家贸易法中处理诸如基本贸易待遇、反倾销等问题时,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一种歧视性做法,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它从产生之初就被打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此后逐渐为国际立法和各国国内立法所确认。事实上,在GATT/WTO的条文里面并没有非市场经济的概念5。由于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诞生之际,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不是GATT成员,因此,GATT条款规定中并没有涉及非市场经济问题。此后,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与美4非市场经济国家通常指那些国家对企业享有所有权,政府控制生产和产品的价格、社会福利或者非经济因素而非效率或经济考虑在投资决策和生产资源分配中起支配地位的国家。例如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和前苏联等。参见INTERFACEONECONFERENCEPROCEEDINGSONTHEAPPLICATIONOFUSANTIDUMPINGANDCOUNTERVAILINGDUTYLAWSTOIMPORTSFROMSTATECONTROLLEDECONOMIESANDSTATEOWNEDENTERPRISES,PUBLISHEDBYTHE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ANDFOREIGNTRADELAW,GEORGETOWNUNIVERSITYLAWCENTER,P256。(转引自陈力著国际贸易救济法律制度中的非市场经济规则以美国欧盟为视角,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1页。)5在1955年GATT第6条注释条款中使用的是“出口国完全或实质性垄断贸易”以及“国家制定国内价格”等描述性的语言。国、西欧等国家间贸易的增长,个别国家以非市场经济身份加入,才引出来非市场经济地位这个问题。作为法律技术用语,非市场经济问题最早产生于反倾销领域,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美国作为非市场经济规则的始作俑者,率先在反倾销领域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倾销产品采取特殊方法计算产品正常价值,即引用与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即替代国)的成本数据计算所谓的正常价值,并进而确定倾销幅度,而不使用出口国的相应原始数据。此后,非市场经济问题被加以扩大适用,并渗透到了其他的贸易救济措施之中。在WTO允许各成员方合法采用的三种贸易救济措施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中,都涉及到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特殊规则。(三)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由来和现状之转变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早在1972年欧共体第1414/72号条例中,欧共体即首次将中国与阿尔巴尼亚、越南、朝鲜、蒙古等国列入“贸易垄断国家”名单之中。此后,在1979年、1982年、1994年以及1996年修订后的欧共体反倾销条例附录中,中国都与被列入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名单中。美国在1980年发起了第一起对华薄荷醇反倾销案,美国商务部当时就采用了第三国的成本标准。美国是一个判例法的国家,一直到今天,在反倾销案例审判的时候,也是把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待。虽然,自1998年始,欧盟将中国与俄罗斯一到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名单中撤除,开始将其视为“有条件的市场经济国家”6,但美国和欧盟至今仍未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7。在长达十几年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除美国和欧盟国家以外,仍有许多国家对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表示怀疑。2001年,中国在加入WTO时,迫于与几个发达国家的谈判压力,作为早日融入世界自由贸易一体化机制的妥协方案,勉强同意在最终签署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简称入世议定书)中接受了一些限制性的条款,一是对中国实行12年特殊保障的条款;二是对中国纺6COUNCILREGULATION(EC)NO905/98OF27APRIL1998AMENDINGREGULATION(EC)NO384/96ONPROTECTIONAGAINSTDUMPEDIMPORTSFROMCOUNTRIESNOTMEMBERSOFTHEEUROPEANCOMMUNITY,OFFICIALJOURNALL128,30/04/1998,PP001800197对于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标准问题,将在后面的章节中予以详细分析。织品出口的相关条款;三是对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调查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待遇。入世议定书第15条规定“如接受调查的生产者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世贸组织进口成员可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此项规定“应在加入之日后15年内终止”。也就是说,中国15年内不自动具有市场经济地位。要取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需要得到进口国的承认。有关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相关规定,己日益严重地危及到了中国的正常对外贸易,危及到中国的国家利益。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反倾销调查中确定倾销成立与幅度的替代国制度、反倾销报复中的一国一税制度让中国很难做出有力、到位的回应。中国入世时,勉强同意在针对其出口商品计算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时,可以不考虑中国产品自身的价值,对于反倾销案件可以在15年内将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待,而对于反补贴案件则没有注明明确的截止时间,这就为近年来外国不断对我国产业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等贸易保护措施埋下了苦涩的种子。为改变这一现状,中国始终坚持着不懈的外交努力。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一直在与相关国家进行着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谈判。我们也不难发现,几乎所有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纷纷要求外国政府尽早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不可否认,在争取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我们确实也取得了较为积极的进展。继2004年4月,新西兰作为第一个发达国家率先全面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开始,截至目前(2008年2月28日),已有包括澳大利亚、瑞士、东盟十国在内的77个国家相继承认了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从宏观来看,这充分显示了中国正处在由“非市场经济”向“完全市场经济”转变的当口。在转变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问题,因此,研究这一问题不管是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还是国际地位的提升都有着非常的重大意义。二、论文的架构和主要创新(一)论文的基本架构本文在结构上除序言外,正文部分共分五部分,基本架构如下序言部分,在首先对“非市场经济”的概念进行了剖析之后,分章节从不同角度对市场经济问题作了探讨。第一章贸易救济制度中涉及的非市场经济问题,首先介绍了反倾销、反补贴等国际贸易救济制度中涉及的非市场经济问题。第二章欧美国家对非市场经济标准的衡量,分别从美国和欧盟的角度分析了其各自国内对判断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以及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第三章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现状及趋势,站在中国国内的立场上,介绍了中国自己的评判标准和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及趋势。第四章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转变带来的影响,分析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给中国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向市场经济转变进而取得市场经济的位的意义。第五章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转变之应对策略,在对前面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角度提出了中国在向完全市场经济国家转变进程中的应对策略,争取尽早确立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二)论文的主要创新本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之处在于,本文采取了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制度的综合研究方法,重点从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这一新的角度进行研究,同时又分别从美国、欧盟和中国自身不同标准的角度对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进行了评判。目的就是要我们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进而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尽快摆脱这一问题的困扰,争取尽早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对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和参考价值。第一章贸易救济制度中涉及的非市场经济问题国际贸易法中的法律救济有三种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这三种救济措施分为两类不公平竞争贸易救济措施与公平竞争贸易救济措施。反倾销针对的是不公平竞争的倾销价格,反补贴则是针对不公平竞争的外国政府补贴。而对于保障措施而言,即便是在正常条件下的公平竞争贸易,只要给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就可以进行保障措施救济。由于历次关税减让谈判将关税水平降到了对贸易的影响已经十分微弱的地步,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上述三种贸易救济措施当作贸易保护的手段,使得国际贸易中这三种措施有被滥用的危险或者正在被各国滥加使用。8第一节反倾销中正常价值的确定及其中的非市场经济问题长期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相关规定频频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诉讼调查,并征收高额的反倾销关税。2006年,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在出席“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国际研讨会”上指出,中国己成为“遭遇反倾销最严重的国家,每年受此影响的出口商品达到400亿美元至500亿美元左右”9。WTO统计数字表明,中国已经连续12年多保持着被他国实施反倾销调查和执行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两项世界记录,目前全世界1/3的反倾销案件是针对中国提起的,在国际反倾销措施被日益严格约束、反倾销案件总量慢慢减少的今天,国际对华反倾销案件数量却逆潮流而上,仅2008年一年我国就被提起了93起反倾销调查。一、反倾销的基本理论(一)倾销与反倾销的概念倾销(DUMPING)10作为一种国际贸易行为由来已久。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对倾销的定义是“缔约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THENORMAL8黄东黎著国际贸易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53354页。9中国发展门户网中国入世5年外商赚“走“580亿美元,HTTP/CNCHINAGATECN/CHINESE/JJ/55326HTM,(访问日期2009年4月10日)。10从广义上讲,根据产品销售市场的不同,通常可以将倾销分为国内倾销和国际倾销。国内倾销是指一国的经销商以低于同类商品的正常价格在国内销售其商品的行为。国内倾销有的时候是因为企业清算或清仓甩卖而低价出售商品,但是也有一些是恶意利用自身优势进行低价销售,以排挤其他经销者。这种行为其实质就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通常由该国的反垄断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加以调整。国际倾销则是指一国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同类产品的正常价格,将产品出口到另一国市场的行为。国际倾销是国际贸易中出口商在进口国市场上采用的主要不正当竞争手段,对此各国通常都制定专门的反倾销法加以调整。目前,被纳入国际法律调整的倾销是国际倾销,因此本文所指的倾销仅指国际倾销。VALUE)的方法进入另一缔约方市场,并因此对某一缔约方领土内己建立的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MATERIALINJURY)或产生实质性损害威胁,或对某一缔约方领土内产业的新建造成实质性阻碍”。11世界贸易组织的关于执行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定(AGREEMENTIMPLEMENTATIONOFARTICLEVIOFGATT1994,以下简称WTO反倾销协定)第2条第1款又进一步明确规定“就本协定而言,如一产品按正常贸易(ORDINARYCOURSE)做法,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的出口价格(EXPORTPRICE)比在用于出口国消费的同类产品(THELIKEPRODUCT)的可比价格(THECOMPARABLEPRICE)低,即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的商业,则该产品被视为倾销。”12我国的对外贸易法第41条13和反倾销条例第3条14,与WTO反倾销协定的前述规定也基本一致。所谓反倾销(ANTIDUMPING)是指进口国依法对给其产业造成损害的倾销行为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以抵销损害后果的法律行为。具体来说,进口国主管当局根据受到损害的国内产业的申诉,按照其法定程序,对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进口国进行销售,并对进口国生产相似产品的产业造成损害的出口国产品进行立案、调查和处理,这一系列措施和过程,就是反倾销。15反倾销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和世界贸易组织(WTO)所承认的11GATT1994ART6112WTO反倾销协定第21条。13我国对外贸易法第41条对反倾销的定义作了如下规定“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倾销方式进入我国市场,对己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的,国家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消除或者减轻这种损害或者损害的威胁或者阻碍。”14我国反倾销条例第3条规定“倾销,是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进口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15梁耀文、黄永智、蔡镇顺主编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规则与案例评析,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针对不公平竞争贸易的救济措施。一般来说,反倾销措施往往是要求该产品的外国出口商作出价格承诺(PRICEUNDERTAKING)或者对被调查的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ANTIDUMPINGDUTIES),以此提高其价格,削弱或消除其价格优势,从而保护国内的生产者免遭国外产品倾销的冲击。在进口国反倾销当局作出征收反倾销税裁决之前,按照法定程序,必须先行对倾销进行调查和认定。(二)反倾销调查和倾销的认定实施反倾销措施,一般需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件(1)倾销的行为要件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销售;(2)倾销的事实要件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3)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通常所说的反倾销调查,主要是针对上述第一个要件所进行的一系列认定过程。一般来说,如果某进口产品的价格高于或等于正常价值,则认定该产品不构成倾销。从反倾销调查的内容来看,整个倾销调查过程所涉及的最根本的“倾销的确定”和“倾销幅度(MARGINOFDUMPING)的计算”都须经过“正常价值(NORMALPRICE)”和“出口价格(EXPORTPRICE)”的认定和比较,从而得出最终结论。在反倾销调查中,出口价格16比较容易确定,且弹性较小,而正常价值的确定则相对比较复杂,在适用不同确定方法的条件下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因此正常价值对倾销及倾销幅度的认定影响较大。二、正常价值的确定和其中出现的非市场经济问题(一)正常价值的确定正常价值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某进口产品是否构成倾销和倾销幅度的大小,而后者又决定了该进口产品被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的多少。正常价值一般是指相同产品在出口方正常贸易过程中用于消费时的国内销售价格。17GATT规定了三种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181出口国价格(DOMESTIC16出口价格的确定方法参见WTO反倾销协定第23条。17曹建明、贺小勇著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24页。18参见GATT1994第61条。PRICE),即“同类产品在出口国用于国内消费时,在正常贸易过程中的可比价格”;2第三国价格(THIRDCOUNTRYPRICE),即“同类产品在正常贸易过程中,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3结构价格(CONSTRUCTEDPRICE),即“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的销售费用和利润所得的数值”。WTO反倾销协定沿袭了这种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并规定其在适用的次序上是依次进行的。目前,世界各国正常价值的确定方法与上述方法基本一致,即使不同,也只是细节上的出入,基本上也脱不开这个范围。根据GATT及WTO反倾销协定的规定,凡是在确定和选择涉讼产品的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并且将两者进行比较时,都必须在“正常贸易过程”(THEORDINARYCOURSEOFTRADE)的前提下进行。至于何谓“正常贸易过程”19,反倾销协定第21条并没有明确给予正面定义,第22条也只是从侧面做了类似的规定。一般认为下面两种情况下的交易被划归于非正常贸易过程之列第一,低于生产成本的销售费用、一般费用及管理费用所进行的亏本销售;第二,交易双方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关系(如母公司和子公司关系)或者有某种补偿安排的销售。20此外,在“国家垄断贸易”(西方国家称为“非市场经济”或“国家控制经济”21)条件下的销售亦可不适用上述方法确定正常价值。22长期以来,中国就不被认为是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往往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所以确定中国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不能用上述三种方法,而采用替代国制度和生产要素分析方法的特殊安排来确定我国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从而致使我国企业招致了不公正、不客观的对19虽然反倾销法没有对该术语作出明确和具体的界定,学者一般认为,所谓“正常贸易过程”是指自由和不受限制的市场条件下的贸易情况。(参见顾敏康著WTO反倾销法蕴于实践的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4页。)正常贸易程序意味着,在这个程序中的商业交易,在当时的总商界,或者在某一商界或商区,被公认为是正常和普遍的程序。(参见李文玺著世贸组织/关贸总协定反倾销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3页。)20李圣敬著国际反倾销应诉和申诉操作指南,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7页。21GATT并未将“国家垄断贸易”等同于“非市场经济”,在实践中,西方国家将这两个概念划上了等号。221995年GATT对其第6条中的相关内容首次作解释性的规定,其原文为“应该承认,对全部或总体上全部由国家垄断贸易(STATECONTROLLEDTRADE)并由国家规定国内价格的进口产品,在为第1款之目的决定可比价格时,不一定经常合适。”待。(二)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产品正常价值的确定尽管反倾销在形式上和初衷上是以反对国际贸易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为其目的和宗旨,但事实上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反倾销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己经褪变为有悖于贸易自由化的贸易壁垒措施。这一点,在包括欧盟、美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的反倾销法中关于“关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问题的规定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23。长期以来,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认为,在非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不完整、不完善,生产由国家控制,其价格不能反映价值和供求关系,衡量产品价格的货币也不能自由兑换,从而使产品的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处于不平等的比较水平上,其企业产品的对外销售价格就不能反映其真实的价值。所以,要确定正常价值就必须整个抛开非市场经济国家,而选定一个第三国作为替代国或类比国,以其相关价格作为正常价值,从而才能与出口价格相比较,以此得出非市场经济国家产品是否倾销的结论。西方国家在传统上把社会主义国家都视作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也影响到它们主导的GATT和WTO。对于向市场经济国家转轨的国家24,什么时候才能被认定可以享有市场经济待遇则取决于主要西方国家。但是在进行反倾销调查的时候,可以对于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家的企业进行市场经济待遇的审定。如果认定该企业或者企业的一部分的会计、审计等财务制度实行了国际惯例,其数据值得信赖的时候,就可以享有市场经济待遇。其国内价格、向第三国出口几个或者结构价值就有可能成为正常价值。25如果得出了否定的结论,则采用替代国或类比国的相关企业的有关价格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基准。但无论是对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或是非市场经济国家,使用替代国制度的推导过程在经济学上就是错误的。替代国制度在经济学上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既然被指控倾销的非市场经济国家与作为替代国的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它们生产同类产品所花的成本也应当是相近的。这个假设的谬误在于,它是以不同国23孔祥俊著反倾销法律制度及申诉应诉指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24欧盟法将其视为“转型经济国家(COUNTRYINTRANSITION)”。25董世忠主编国际经济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4页。家之间生产要素的同质性为基础的,但事实上不同国家间的生产要素必然具有异质性,而这种异质性的构成要素又对产品的价格形成起决定性的影响26。因此,不能把两个不同国家的同类或相似产品进行这样简单的比较,如此类比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极大的不合理性。再加上欧美等国反倾销当局对市场经济替代国的选择,又往往带有极大的不公正性和随意性,从而使替代国制度垢病丛生,并进而衍生出许多其他带有歧视性的反倾销法律制度。第二节对中国反补贴案件数量的增加和非市场经济地位近年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利用相关规定的模糊条款开始频繁对中国提起反补贴调查。2004年以前,国外对华贸易摩擦中很少采用反补贴措施。但自2004年加拿大对中国企业提起第一起反倾销与反补贴合并调查以来,中国产品和中国企业再也不能在“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庇护之下免受反补贴措施的惩罚。截至目前,中国共遭受来自加拿大的14起(含6起再调查)。即使是素有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运用反补贴措施传统的美国至今也已对中国提起了11起反倾销与反补贴合并调查,其影响和示范效应不可简单地用数字来衡量。进入2008年,澳大利亚也效仿加拿大和美国,对我国提起了第一起反倾销与反补贴合并调查。2007年中国遭遇反补贴调查的数量也跃居全球第一,在20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的81起“两反一保”案件中,反倾销占了63起,反补贴占了8起,保障措施占了10起,涉案金额36亿美元,同比增长951。长期以来,我国学界对于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反倾销领域中,认为反补贴措施对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国来说不具有适用性,美国的相关理论和判例也似乎表明了这一立场。然而,近年来,国外生产商对我国的反补贴指控却逐渐升温,而与此同时国外一些政府部门也在开始探索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另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国外的反倾销诉讼中获得了市场经济地位待遇,这一切都明白无误地标志着反补贴脚步的迫近。一、反补贴的基本理论26彭文革、徐文芳著倾销与反倾销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45页。(一)补贴的含义何谓“补贴”27目前尚无统一的法律定义。补贴原本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对国内的某一行业或企业(或其产品)给予无偿支持、扶助的行为,在此意义上,补贴属于一国国内经济政策的范围,是一国的内部事务,是主权国家应有的权利。但是,在国际贸易中,一国政府为鼓励出口或减少进口而对某些行业或企业提供补贴,就可能导致对别国出口产品的损害或者对别国本土产品甚至本土工业的损害。28在此种情况下,往往就需要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对其予以有效地规制。根据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SCM)(以下简称反补贴协定)第1条对补贴的规定,如果有政府提供的财政资助或收入或价格支持,并且因此给予了利益,则可认定存在补贴。29其构成要件是1它必须是由政府提供的财政支助,包括政府的行为涉及一项资金的直接转移(如赠与、贷款和投股)、潜在的资金或债务的直接转移(如贷款保证);放弃或未征收在其他情况下应征收的政府税收(如税收抵免之类的财政鼓励);政府提供除一般基础设施外的货物或服务,或购买货物;政府的基金会或信托机构支付或委托或指示一私营机构履行上述列举的、通常应属于政府的职能;以及政府给予的任何形式的收入或价格支持;302政府的这一财政支持给某一地区、行业或企业带来了利益。31(二)反补贴的理论基础依据自由贸易理论,贸易应该是由供求关系支配的商业主体之间的交易。因而认为,政府的介入就是对自由贸易的扰乱,并且还会误导资源的配置。政府对某一具体行业的财政支持会不正当地抑制进口和扩大出口。也就是说,政府补贴其实是27补贴一词是拥有许多子概念和定义的词。每一个概念都有与其相关的含义。因此,从一开始关于这一词的定义和用法就是五花八门的。从最广泛的方面讲,补贴可以被定义为任何一种财政支持或补助。此处仅指国际贸易领域中的补贴。28蔡镇顺等著反倾销与反补贴法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7238页。29王传丽编著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条文释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1页。30SCMART11A31SCMART11B一种贸易壁垒,具有非关税壁垒的特征,并且会损害国外制造商的利益。补贴可能对国际贸易或他国利益所造成的损害早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因此国际性条约对此作了一系列的规定,允许各国对不公平、不合理的补贴行为征收反补贴税,以此弥补进口国由于他国补贴行为而受到的损失。(三)采取反补贴措施的一般要件依据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