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依恋发展_第1页
青少年的依恋发展_第2页
青少年的依恋发展_第3页
青少年的依恋发展_第4页
青少年的依恋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少年依恋的发展青春期是指人生12一23岁这段时间,通常被分为青春期早期、中期和晚期,大致对应于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青春期时,元认知能力和表征能力的飞跃发展CASE,1985;CHALMERSSELMAN,1980使青少年对自我和他人产生了更加分化和复杂的看法HARTER,1990MARSH,1989MORETTI另见ALLEN,HAUSER,BELLETAL,1994COLLINS,1990。但是,其他一些研究者认为,虽然青少年从对父母的单极依赖关系转变为与他人的互惠关系如父母、同伴等GROTEVANTYONISS,1983,但是这种转变并不必然的需要青少年与父母疏远LALNBORNLARSON,RIEHARDS,MONETA,ETAL,1996,它将促进青少年走向自立RYANGROTEVANTSTEINBERG,1987STEINBERG青春期早期GARBARINO,1985PAPINISTEINBERG,1981。然而,BOWLBY认为,虽然某些依恋行为的频率和强度随年龄而降低,但依恋质量保持相对稳定BOWLBY,1980。一些研究结果支持BOWLBY的观点,青少年对父母的情感或者在整个青春期保持稳定GREENBERGETAL,1983HUNTER高中生认为母亲比父亲更倾向于给与和支持GRINDERKROGER,1983,更加富有引导性KANDLER高中和大学女生也将母亲描述的更为体贴照顾,而男生报告父亲和母亲在这方面是同等的HIMTERPRALEYYOUNISS12一13岁,儿童在难过时更多地寻求同伴的安慰而非父母的安慰FRALEY青少年与同性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和活动在9年级时相当于中国的初中三年级达到顶峰,然后,随着青少年花更多的时间和恋人在一起,青少年和同性朋友在一起的时间缩短LAURSENTRINK。HUNTERMONEK,1991。此外,不同关系中的亲密性上存在性别差异女孩和男孩都倾向于对母亲而非向父亲倾吐秘密LARSONETAL,1996YOUNISS女孩和男孩相比,较少的体验到和父亲的亲密感,但是同时,女孩对她们与好朋友的关系以及与恋人的关系描述的更为亲密BERNDT1982BERNDTMONEK,1991SHULMANETAL,1997。然而,研究者认为,亲密朋友的支持和依恋支持是不一样的。研究一致表明,母亲是青少年面临压力和需要帮助时的首选人物HUNTERPINIETAL,1990YOUNISS初中阶段,青少年的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和同伴依恋都基本保持稳定初中男生的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和同伴依恋三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女生在三者之间的差异显著,从高到底依次是同伴依恋、母亲依恋和父亲依恋。高中生,高一,高二,高三,被试年龄范围是14一19岁。研究表明,高中男生和女生在同伴依恋和母亲依恋上有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但在父亲依恋上没有差别高中阶段,青少年的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和同伴依恋都基本保持稳定初中男生和女生的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和同伴依恋三者之间差异显著,从高到底依次是同伴依恋、母亲依恋和父亲依恋。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被试年龄范围是17一23岁。研究表明,大学男生和女生在母亲依恋、父亲依恋以及同伴依恋上都有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大学阶段,青少年的三种依恋都基本保持稳定大学男生的母亲依恋高于父亲依恋和同伴依恋,位于依恋等级之首,但父亲依恋和同伴依恋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女生的母亲依恋高于父亲依恋,但是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没有差异。关于依恋,综合分析表明,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和同伴依恋都存在性别差异,且总有女生的分高于男生。此外,初中生的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都高于高中生,大学生的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都高于高中生,大学生的母亲依恋和初中生无区别,但是父亲依恋高于初中生。最后,具体分析和观察中学男女生父母依恋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男生对父亲的依恋在青春期直线下降,而对母亲的依恋曲线下降女生对母亲的依恋直线下降,而对父亲的依恋曲线下降。研究表明,整个青春期,青少年的依恋是不断分化的,也就是说青少年对母亲、同伴和父亲之间的依恋差异逐渐的显现出来,并且这种分化的方式在男生和女生身上有所不同。对男性青少年而言,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和同伴依恋在初中阶段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但是到了高中阶段,三种依恋的差异就非常的明显了并且出现了等级性,从高到低依次是同伴依恋、母亲依恋和父亲依恋。到了大学阶段,差异依然存在,只是这时候,母亲又确立了自己的应有地位,男生的母亲依恋明显的高于父亲依恋和同伴依恋。对女性青少年而言,三种依恋之间的分化出现的比男性要早。在初中时,女生对母亲、同伴和父亲之间的依恋就产生了分化,从高到低依次是同伴依恋、母亲依恋和父亲依恋,这种差异一直持续到高中结束。到了大学阶段,和男生的依恋状况相似的是,母亲依恋位于个体依恋等级之首并且明显高于父亲,不过与男生不一样的是,此时女生的同伴依恋水平和母亲依恋水平并无差异。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无论是在初中阶段,高中阶段还是大学阶段,无论是父亲依恋、母亲依恋还是同伴依恋,当出现显著的性别差异时,女生的依恋得分总是高于男生,也就是说,女生比男生更强的卷入人际关系之中。青春期时,青少年的依恋系统为什么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并且女孩的分化早于男孩依恋关系或者说亲密的人际关系对女孩为什么比对男孩更加重要父亲、母亲和同伴依恋在整个青春期到底以怎样的趋势发展变化着呢笔者认为,青春期依恋的分化一方面是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认知能力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青春期早期时,儿童思维的特征是“单一抽象”SINGLEABSTRATIONS,儿童借助这一思维能力可以对不同情境中的自我进行最简单的抽象概括。但是,此时儿童还不具有足够的认知能力来同时比较和整合这些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关于自我的信息FISHER,1980FISEHEREEKERT,1989;FINDERS,1997;WILLIS,1977。另外,儿童渴望独立但又要依靠父母的矛盾使他们体验到家庭心理支持的缺失,因此,同伴在青少年的生活中也有理由变得越来越重要。研究表明,同伴可以提供大量的情感支持BUHRMESTERYOUNISS青春期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受负性人际事件的影响,她们报告体验更多的家庭、同伴关系压力COLLIAS虽然女孩和男孩有着相似数量的同伴,然而,女孩和同伴的依恋更强CLASE,1992,她们更多地从同伴那里寻求情感支持BERNDT,1982。虽然在每一具体的学习阶段,青少年的父母依恋保持相对稳定,但是综合来看,母亲依恋和父亲依恋在整个青春期是有系统的阶段性变化的。母亲依恋在大学生和初中生群体中最高,在高中生中最低父亲依恋在大学生中最高,也是在高中生中最低。与父母依恋不同的是,同伴依恋在整个青春期保持相对稳定。换句话说,大学生和初中生对父母的依恋高,高中生最低。这一结果与其他研究者关于依恋关系的横断面研究PINI,ROGGMANSTEINBERG,1987。研究发现,父母在孩子处于青春期时失去了大部分的有利地位。那么为什么父母依恋的总体质量在整个中学阶段下降,尤其是在高中时最低,而在大学时又有所回升呢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青少年中期时,青少年开始出现了可以比较单一抽象的认知能力一一抽象绘图。这一能力的出现使青少年更加“跃跃欲试”将自己的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连贯统一的自我理论,但是此时的青少年仍然不具备相应的认知能力来做到这一点FISEHER,1980;FISEHERPAPINIKENNY,1987PIPPETAL,1985。SUL1IVAN也发现,青少年利用父母来获得情感支持的强度在青春期晚期时增加SULLIVAN女生对母亲的依恋呈直线下降,而对父亲的依恋呈曲线下降这一结果和KIRSTEN等人利用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的结果一致KIRSTENBUISTETAL,2002。心理分析理论认为,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同性别的父母被用作认同的参照点。但在青春期时,儿童开始对父母去理想化STEINBERG,2001,这是青少年发展方向感和独立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但是,青少年却仍然强烈的需要将父母作为重要生活选择的参照点BROWN,1990BROWNSHEK,1995,1998B,“严父慈母”是中国父母的典型教养方式。青少年普遍认为父亲不如母亲反应敏感,不像母亲那样会关心人,但是却比母亲更严厉SHEK,2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