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仑未来学园的思考与做法_第1页
中仑未来学园的思考与做法_第2页
中仑未来学园的思考与做法_第3页
中仑未来学园的思考与做法_第4页
中仑未来学园的思考与做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崙未來學園的思考與做法中文摘要歷史發展的脈絡,在出現重大轉折時,為了避免危險、掌握契機,必須對未來加以揣想。二十世紀中葉迄今,資訊通信科的快速發展,對人類社會發生的重大衝擊,就屬重大轉折,而身為第一線教育工作者,對未來學園的思考也是必要的任務。今日的學生已不同過去,他們已熟稔於各種ICT設備的使用,及ICT技術帶來的大量資訊與聲光媒體。教師應思考讓ICT技術的發展成為教學的助力,而不是阻力。中崙高中年輕力活力的創意團隊,微軟公司的未來學校概念,加上台北無線新都的資源,促成中崙未來學園計畫的誕生。未來學園的現階段任務,在透過架設行動式資訊教室的設施,並嘗試所有可能借助ICT技術的教學模式,讓ANYTIME、ANYWHERE、ANYDEVICE的3A學習環境成為可能。關鍵字未來學園、行動學習、教學模式ABSTRACTDIFFERENTFROMTHEPAST,STUDENTSNOWADAYSAREGOODATMAKINGUSEOFVARIOUSOFICTFACILITIESSOASTOACCESSAGREATDEALOFINFORMATIONINFORMOFMULTIMEDIAACCORDINGLYITISNECESSARYFORTEACHERSTOTURNICTTECHNOLOGIESINTOTEACHINGBACKUP,RATHERTHANHANDICAPTHEVIBRANTANDCREATIVETASKFORCEOFZHONGLUNSENIORHIGHSCHOOL,THEPROMISINGCONCEPTOF”SCHOOLOFTHEFUTURE”ADVOCATEDBYMICROSOFTANDTHEADVANCEDMETROPOLITANWIRELESSINTERNETINFRASTRUCTUREINTAIPEIHASFOSTEREDTHEPROJECTOF“SCHOOLOFTHEFUTURE”INZHONGLUNSENIORHIGHSCHOOLNOWOBJECTIVEOF“SCHOOLOFTHEFUTURE”ATPRESENTISFOCUSEDONSETTINGUPFACILITIESOF“MOBILEINFORMATIONCLASSROOM”,ATTEMPTINGTOINTRODUCEALLPOSSIBLEPEDAGOGICMODELSWITHTHEHELPOFICTTECHNOLOGIESANDEVENTUALLYBRINGINGABOUTA“3A”,I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LEARNINGENVIRONMENTKEYWORDSSCHOOLOFTHEFUTURE,MLEARNING,PEDAGOGICMODEL中崙未來學園的思索與做法前言臺北市立中崙高中的未來學園計畫,雖然只是一個第一計畫年度都尚未完成的、雛型粗具的概念,但因資訊通信科技(ICT)的發展對教育的衝擊已明晰可見,但其具體的發展或作法卻又多元混沌,因此一個以學校為單位,全面推行的實驗計畫,遂受到令人意外的囑目與重視。其實未來學園計畫希望提出的不是一個解答,而是一個思考的起點與可能的方向。1思考未來人類對未來世界的想像,是始終不曾暫歇的。在人類發展與進步的過程中,許多時候,是依循著一定的脈絡,在歷史的洪流中緩慢地變遷。因此,人們主張學習古聖先賢的典範,在歷史的經驗中汲取智慧,複製既有的運作與成功的模式。然而,歷史的軌跡並不一定是緩慢循序的。有時候,某些特定的事件,會對人類的社會發展產生關鍵的改變;例如火的使用、鐵器的發明、一神教信仰的衝擊、封建制度的建立或瓦解,等等。尤其到了十八世紀,這種歷史的經驗法則受到嚴厲的挑戰。工業革命所伴隨產生的經濟革命與政治革命,大幅地改變了社會面貌,也徹底地改變了社會各主要層面的結構。不出150年的歷史,1950年中期以後的電腦革命,再一次徹底地改造了人類社會。其改造的層面之廣與深,托弗勒ATOFFLER稱之為天翻地覆的變遷期CONVULSIVECHANGE。(陳瑞貴,1997)為了避免危機、掌握契機,當劇烈變遷的潮流來襲,在愈來愈不確定的世界裏,對未來的思考遂成為不可避免的任務與挑戰。在世紀交替的當下,未來學逐漸成為顯學,而身為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對未來學校的思考,也責無旁貸。2未來學生與未來教師隨著ICT設施深入全臺北的家庭,現代的年輕人與短短十年前的學生,已有明顯的變化。現在的學生,從小與電腦為伍,對諸般資訊設施的使用,熟練而自然。許多兒童,從來不知操作手冊為何物;但對父母手機的功能,憑本能反應直接動手,往往用得比父母還熟悉。而鎮日在網海悠遊,大量而即時的資訊,靈活多樣的聲光互動,使學生習於快速反應、主動出擊、視覺、聽覺並進的資訊獲取模式。這是學生們成長的背景。在1990年代全世界的教育改革潮流中,不斷要求提高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要求教師因材施教、適性教學。但是實際上,這些理想雖高舉十餘年,但放眼看去,教育現場的教學模式,仍不脫傳統。並非教師抗拒理想,而是現在傳統教學環境與資源的框限下,教師有限的體力與時間,對個別化、適性化的教學,或更創新的教學設計,都屬強求。而這則是今日教育現場的實景。因此,今天的學生,往往在家裏、或校外,接觸到的是最新最酷炫的影音媒體;而一進校門,卻彷彿時光倒流,陷入僵硬、缺少變化、缺乏趣味、重覆而被動的教學氛圍中。如此的反差,將使學生對教師提供的教學內容更為抗拒。學生的改變,對教師的衝擊是重大的,是應嚴肅面對的。而如何銜接校外與校內的差距,如何使ICT的發展,對教育不是阻力、而是助力,更是未來教師們應該一起思考的。教師的教學模式,如何因應學生的改變、因應整個大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將是未來教師最大的挑戰。3未來學園的建置中崙未來學園的誕生,有三條不同的脈絡交織而成。最早提出”SCHOOLOFTHEFUTURE”概念的,是微軟。微軟公司在2003年起,有一個為期五年的PIL(PARTNERSINLEARNING)計畫,在全世界十二個國家,整合微軟資源,投入推廣全球的資訊教育。此外,微軟也計畫在美國費城建一所全新的中學PAULVALLAS,CEOFORTHESCHOOLDISTRICTOFPHILADELPHIA,以微軟公司理想中的未來學校模式從頭建置。然而,新設一校畢竟曠日費時;就在這所學校尚未完成之際,微軟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發現一所值得合作的學校臺北的中崙高中。中崙高中是一所年輕的學校,創校迄今僅三年有餘。校舍新穎,教師年輕而有活力,對ICT技術在教學上的使用也相對較為熟稔,或易於接受。現任校長潘正安原來就是一位極重視資訊教育的校長;就任後,也在中崙持續推動資訊教育。潘校長體察當前ICT技術的發展趨勢,率先在2005年初即完成全校AP佈建,達到校園百分之百的無線上網覆蓋率。這樣的條件,吸引了微軟的注意。而計畫的赴諸實現,最重要的關鍵則是整個計畫的最主要支持者臺北市教育局。臺北市無線網路新都的計畫中,中崙未來學園的概念恰成為無線城市的一環。於是,中崙未來學園於焉誕生。除了基礎環境建設以外,教師團隊的組成與訓練、未來學園概念的導入與激盪、學生的訓練與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環節。整個未來學園的架構圖如圖一。校園無線網路系統主機國內外專家學者討論、開發修正、整合融入教學組成教師創意團隊教學應用教學經驗分享基礎環境建設未來學園概念導入教師軟硬體操作及應用學生行動學習輔具學習計畫平板電腦,無線網路,軟體圖一、中崙未來學園建置流程4第一個可能的嘗試3A的教學環境ICT技術發展迄今,資訊融入教學實已推行有年。然而,傳統資訊教育是否就能代表整體教學環境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任何科技的發展,終究不外是改善人類生活的手段,而不是目標。純就教育的觀點而言,在90年代教育改革思潮衝擊下,當前教育有三個值得努力的目標1學習時空由教室向外延伸至學生生活的隨時隨地、2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應用的緊密結合、3學生個人特質的更受尊重。而這些目標,以我們現在的想像,都能以發展中的ICT技術在某種程度上協助實踐。因此,我們明確訂定以下三點為計畫目標,希望分階段逐步實驗可能的做法MORECONTINUAL學習時空由教室延伸至學生生活的隨時隨地MORERELEVANT教學內容與實際未來生活應用的更緊密結合MOREADAPTIVE學生個人特質的更受尊重目前為止,未來學園的計畫希望透過既有的技術,以第一項MORECONTINUAL為目標,塑造3A的學習情境ANYTIME(隨時)、ANYWHERE(隨地)、ANYDEVICE(不限載具)。在我們推想所謂未來學校時,因ICT技術發展太快,對整體社會、文化的衝擊也太大,我們實難臆想數十年甚或百年後的情境。但就中短期而言,近年最具全面變革的關鍵發展在於無線。無線環境的建構,使資訊通訊器材的使用,突破了空間的限制,也促成數位學習(ELEARNING)衍生出一個重要的分支行動學習MLEARNING。在無線的環境中,教學的型態可能產生的變化,充滿了可能與想像的空間。以我們目前的揣想,傳統資訊教育最大的特色與限制,就是電腦教室。然而,無線環境的逐漸成熟,將可將師生由電腦教室教學情境的時間與空間中釋放出來。若校園可以無線上網,那麼透過無線上網的載具,就可以將教室延伸到校園;而若校外,乃至城市都可以無線上網,那麼教學的空間是否有可能延伸到校外除了硬體或能突破空間的限制,當師生帶著行動輔具,離開了教室,那麼,教學的情境與師生的互動,又該呈現如何的樣貌所謂行動式資訊教室,就是希望透過網路與無線載具,在教師端為行動教學輔具,在學生端則為行動學習輔具,再透過各種不同通信軟體的協助,由最常用的一般通信軟體,到可能針對教師與學生設計的軟體(預計發展教師端的ASSURE系統與學生端的SILS系統),將教與學的活動利用ICT技術整合與串連。(圖二)然而,這一套架構的建置,仍只是空殼;真正讓一個教室,或一個學園活躍起來的,是教師與學生的教學活動。行動式資訊教室行動教學輔具教師專用桌面系統ASSURE系統互動支援行動學習輔具學生專用桌面系統SILS系統圖二、行動式資訊教室架構示意圖在以無線網路為基礎的架構下,中崙高中在教育局的支持下,從九十四年度展開“未來學園”的計畫。5中崙未來學園計畫執行重點推未來教師將利用網路多媒體的特點與便捷的資訊環境,設計出多元化、生活化、實用化、趣味化的教材內容,並以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呈現,更能靈活掌握或創造更新的教學方式與教學資源。我們期待透過全校無線網路環境、行動式資訊教室環境、ASSURE教學模型、學生學習程序的確立、教學應用的需求的滿足、師生資訊素養的建立等的配合,推動數位化學習,以達成下列幾項目標所有的老師及學生不論是在教室、學校、社區或是家裡,都能夠隨時取得資訊。所有的老師都能善用科技來輔助教學。所有學生都具備有操作電腦進行自主學習之基本能力。研究如何善用科技於教與學,來改善下一代的學習。數位化的內容及網路的應用將會轉換傳統教與學的概念。51全校無線網路應用發展過去的無線應用計畫,主要是在應用行動教學輔具的應用表現上,進而延伸出一些教學模式的摸索及探討。而現階段的重點則為新的行動式資訊教室的構想,已讓教學的方法可以隨時隨地的融入到教學當中,所以善用資訊環境,教學品質可以適當的提昇,故本計畫著重在應用新的無線環境,發展出新的教學模式以及學習方法,利用創新的教學,加上資訊工具的使用,使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收益達到最佳的成效。52行動式資訊教室環境讓學生及教師的輔具使用變得可以更隨身,更隨時。應用在教師每日的教學當中,以及學生的平時學習當中。也因為輔具的便利性,加上各輔具中加上互動模組,將使學習不再只是人與電腦互動,而是進行到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學生間的互動模式了。53ASSURE教學模型的資訊化應用目前教師已相當熟悉ASSURE模型,教師們需要一套在教學時各階段的支援系統,讓教師的教學能在妥善的工具,資料及環境下,發展更好的教學模式。54學習程序的確立建立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管是在資料的收集,分析,吸收或應用上,都能有好的資訊系統來協助。讓資訊建設不僅是硬體的提昇,也相對的改變及提昇學習的方式及品質。55教學應用的需求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方式正確地形成,相對的在教師及學校內也必須建立對應的處理機制。例如為了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校方會提供適當的設備,如多媒體設備,讓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工具來融入教學當中。為了達成這些的運作效能,校方應提良好的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而老師則可專心在教學方式的發揮上。56資訊素養的建立良好的資訊素養是現代人必備的條件,而且學習是人生中重要的優化階段,若能在學習過程中,建立並發揮個人的良好資訊素養,將對個人的學習成效,生產力有相當大的助益。我們希望建立每個教師及學生都能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及其特質。中崙高中不論學校建築或庭園規劃,皆以突破巢臼,獨具風格的理念,以嶄新的設計手法,呈現一所符合學校行政、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環境的學校,是一所象徵台北教育建築風格的學校,亦是推動教育革新的具體標竿。結合國際化、社區化、數位化的未來願景,將是具有卓越性、科技性、績效性的精緻教育的具體呈現,達成學生、家長、教師三贏的局面。6未來學園計畫執行重點目標61建立行動式資訊教室利用無線網路科技,TABLETPC,投影機等設備,讓傳統的資訊教室必須要固定在特定教室的情形可以打破,利用行動化的構想,學生可以在校園的任何地方進行學習,讓每間教室都可以上資訊課,甚至在校園中的其它適當場所。62利用ASSURE模型來建立教師教學用系統ASSURESYSTEM,將教學時所發生的ANALYZELEARNERS,STATEOBJECTIVES,SELECTINSTRUCTIONALMETHODS,MEDIA,ANDMATERIALS,UTILIZEMEDIAANDMATERIALS,REQUIRELEARNERPARTICIPATION,EVALUATEANDREVISE的教學行為,透過系統來一一完成,建立良好的教學過程。63由於行動式資訊教室的建立,新的資訊學習模式因而被建立,利用學生資訊素質學習法系統SILSSTUDENTINFORMATIONLITERACYSYSTEM確認、評估、尋獲和使用(TOIDENTIFY,TOEVALUATE,TOLOCATE,ANDTOUSE),來將學生學習模式建立,進而將資訊素質提昇,滿足未來學習的行為模式。64為了讓新的師生教與學的關係,建立班級中心CCCLASSCENTER系統,讓老師可以利用本系統進行班級經營,分組教學,建立新的師生線上互動模式。65以上的團體學習應用,也同時進行個人學習的優質化,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可以都被照顧到,建立一對一線上學習及輔導系統ONE2ONE,來讓互動的經驗不再限於班級,可深入到每一個學生。66為了讓學生可以享用資訊取得的便利性,建立學生個人學習延伸資料庫MYEBOOKSHELF,可以儲存個人化之各類型之資料,並可以由各類裝置取得及使用。67為了整合教育局各項教學資源,建立整合教學資源查閱系統IRS,利用最新的WEBSERVICE技術來建立RESEARCHSYSTEM。68建置【訊息中心】(MESSAGECENTER),提供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及老師與家長的互動機制,增加學生學習過程中,更多元的互動模式,發掘更豐富的學習模式。69進行教學觀摩及成果發表,將本校之執行成果及實施效益提供至各校,作為未來各校建置數位學習系統時之參考。7教師創意團隊的運作不同於過去許多資訊教育相關計畫的作法,中崙未來學園並不以成立實驗班、或推動某一科、某一位教師的方式來進行。“未來學園”,計畫設定範圍是全校。因此,我們嘗試以不預設特定領域、以鼓勵代替強制的方式,徵求有意願的教師分期分階段地參與教育訓練。71組成教師創意團隊在計畫初期,如何找出具有意願、又有能力的教師,誠為本計畫成敗的最大關鍵。但中崙得天獨厚的年輕教師群,由對計畫全無認知,到願意主動加入,能在第一學期即組成四十人的教師創意團隊。72教育訓練的時間組成團隊後,接下來的任務是大量的教育訓練。包括未來學園概念的導入、所有軟硬體設施的研習、教師創意的分享與激盪,都需要安排共同的時間來進行課程。但學校教師聚會的最大困難在於沒有共同的空堂時間。幾經折衝與嘗試,第一梯次的教師團隊選擇每個星期五的中午進行聚會與研習。在長達兩個多月的期間,老師們每到星期五,就在第四節課下課後,匆匆趕至會議室,吃著便當,進行各種課程。其間甘苦,實不足為外人道。但令人興奮的是,第一個梯次的團隊教師,每一個人都真的開始嘗試使用所有學到的軟體或硬體,並且開發出數個足堪推廣的教學模式。因此,計畫進入第二個學期,我們發現,自願加入的教師不減反增。這充份顯示未來學園的想法已獲得中崙大多數教師的認同了。8未來學園的軟硬體設施與教學模式的發展因未來學園的實驗,缺乏任何先例或典範,因此一切的嘗試,都是先驅,都在建立減輕後人開發負擔、可遵循或可複制的教學模式。而激盪全校教學創意,開發、實驗所有可能的教學模式,也正是這第一所未來學園的最重要的任務。在更連續的3A概念下,以城市為基礎(CITYBASED)的無線網路環境,將是最重要的空間條件。而所有可攜式的無線上網載具,不論是筆記型電腦、PDA或手機,都是可能的思考方向。所有的可能,都可以嘗試。目前在中崙高中,教師們嘗試使用所有可以在時間與空間上使教學活動更具連續性的教學活動。81硬體的應用無線教學輔具,在空間上呈現的靈活與彈性,包括了許多不同的尺度。幾個簡單的實例811無線單槍與平板電腦最傳統的電腦加單鎗的媒體教學法,將老師侷限在講台前操控滑鼠與鍵盤。但若以平板電腦加上無線單槍,就可將老師由講台前釋放,遊走於教室,將更貼近學生。而學生們的作品,也可經由網路,迅速展現在螢幕上,分享與討論都更形靈活。812無線網路校園與城市無線網路可將教學場域由教室拉到校園,甚至校外。而透過無線網路的溝通,師生之間的距離也可以逐漸拉遠;甚至身處兩地,仍能即時互動,繼續教與學的情境。82軟體的不同模式不同的教學輔具、不同的場域與教學情境,老師們也嘗試使用各種不同的教學軟體,使課程與教學展現更多元的表現方式;但與此同時,老師們卻也更感到因應教學模式的發展,迫切需要各種應用軟體。目前,老師們在行動學習上,因教學場域的改變,開始採用了不同的軟體模式來取代教室內的師生直接互動。例如以下舉兩個不同的實例821MSNWORD這都是教師們常用的軟體,門檻低,教師們上手容易。但是,卻在行動學習中發揮不錯的功能。例如歷史老師王盈臻,利用WORD設計學習單,再利用MSN與學生互動,就可以設計出精彩的歷史博物館的校外教學之旅。最重要的,王老師認為,透過MSN來帶領互外教學,比傳統領隊解說方式輕鬆許多822VIRTUALCLASSROOM這是新加坡HEULAB公司發展的行動教學軟體,提供更強大的功能予教師。教師可透過多視窗,即時掌控學生螢幕的動態,更能主動介入學生視窗,提供學生協助與指示。地科老師林詩怡老師利用這套軟體,協助散在校園的各組學生量測校園不同角落的即時氣象狀態。老師不但能知道同學的即時進度,更能主動發問,或提醒同學漏失的步驟。此兩種不同的教學軟體使用模式,第一種模式使用門檻低,教師容易上手,但教學功能上有所限制;第二種模式功能較強大,但教師需要投資較長時間去學習與熟悉。823ASSURE平台加入口網站這是目前未來學園執行計畫仍在發展中的平台。這種模式將綜合教師教學活動的所有需求於一個平台,但因仍在發展中,教師也逐漸嘗試其中的部份已開發完成的功能。開發軟體與教師的教育訓練都必須投注大量心力,但發展成熟後,將會是功能最強大的輔助工具。不同的模式,都是可能的發展方向,也都應值得繼續嘗試與修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