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马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新学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的意思。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3学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4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3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教具准备挂图、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而骄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认识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骄艳的一朵小花,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就是名闻中外的艺术珍品“天马”。(板书天马)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1出示生字词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2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2指名朗读课文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你不明白(从课题或从不懂得句子中提出问题)质疑方法的指导。三、学习课文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领会一下这匹天马无穷魅力。1、自读第一节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朗读。2、过渡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3、默读全文,思考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1朗读第二段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什么(天马的历史价值)指名朗读2天马是什么样子特别在哪里小组讨论、交流(1)第三、五段默读课文描写了天马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写的从这些描写我们知道了什么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是朗读的要点。(2)过渡其艺术成就最淋漓尽致的体现,还在第六节。这节写了什么(板书奔跑)讨论结合理解词语。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什么小结同学们都知道,“马踏飞燕”的飞燕,而是一只龙雀,龙雀是传说中天上的神鸟,是传说中的风神,飞行速度很快,这匹骏马从飞燕身上飞快地踏过,而龙雀安然无恙,可见马的动作是何等的轻快。我们不由得为它惊人的速度而惊叹,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而拍案叫绝。出示句子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过渡我们平时也见过许多雕塑作品,它们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很大很重的底座,但这匹铜马却不是这样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这只小小的飞燕上,这就有一个怎样保持平衡的问题。自读体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了解天马精确的平衡,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惊叹4、小结五、学习第七节,总结全文。1、齐读2、体会中心本节写了什么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引申演示歌曲就像刚才歌中唱的那样,为了早日看到黄河母亲的欢笑,看到黄河母亲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像这匹扬蹄飞奔的骏马一样,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纪,大步地跨向新的辉煌第二课时一、直奔中心,学习第36自然段。1简要回顾,指名看图说说天马的外形。2出示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理解“神奇”“高超”“叹服叫绝”。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叹服叫绝3理解“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自由朗读思考1结合课文理解“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的意思。2作者抓住天马的哪些方面写的怎样进行描写的二、读写结合,强化训练。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强化段与段的联系的训练,填上适当的关联词。幻灯出示“马踏飞燕”()外形逼真,()构思奇妙,()被称为“艺术珍品“。3进行小练笔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板书设计天马构思奇妙后蹄踏飞燕卓越的创造才能飞燕安然无恙平衡古诗二首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2能力目标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象同于不同之处。3情感目标理解诗人借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难点结合两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及诗人生平理解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四、教具准备电脑,自制课件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那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2、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描写了马。板书课题古诗二首二、讲授新课(一)房兵曹胡马1、板书房兵曹胡马理解题目1)“胡马“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2)知道“房兵曹“是什么意思吗3)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2、读一读1)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诗,可以同位读、好朋友读,还可以学着古人的样子来读。美美地把古诗多读几遍。3、理解诗句意思同学之间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的范围内交流。因本诗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的教导显得分外重要。要点1)篇首直接点题,交代出胡马产地,令人感到它不同寻常。因为“大宛“一向以出产汗血马而著称于世。接下来写马的形态骨相瘦劲,状如锋棱。这里表现出了诗人对马的审美情趣他总是重视马的清骨神韵,偏爱瘦马而厌弃肥马。这种审美情趣在以胖为美的盛唐时期,不能不说是超然脱俗的。2)颌联写了马的外部形态。诗人略去胡马的首尾、毛色等不写,只取具有特征性的“双耳“和“四蹄“来写,形容“耳峻“,象竹筒削成;夸张“蹄轻“,能急速生风。这是对也的气质、品格的刻划,同时也借以言志,寄托情怀。3)颈联承接上句,品评之意,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能有这样纵横飞驰、勇往直前的马,主人真是可以与它同生共死、共患难了。4)尾联更是因马及人,人马合写,表达了对马主人的殷切希望之情。“骁腾有如此“是对上文的总结,“万里可横行“希望友人能够英勇杀敌,保卫祖国横行于疆场之上,立功于万里之外。这也是诗人壮阔胸怀的自我写照。4、体会诗句中所表达的情感。1)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同时指出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及生平也是理解诗歌情感的方法之一。2)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教师做适当补充这是诗人早期的作品,显示出了健康积极的思想。这与他后来的艺术风格有所不同。3)学生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5、有感情地读诗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教师放古诗的录音2)指名读一读。3)带着自己的感情读出这首诗的韵味。4)配乐朗诵古诗。5)一起背诵这首诗。三、小结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枝奇葩,希望大家运用我们在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去学习更多的古诗。四、作业布置1、背诵古诗。2、自己尝试说一说本诗的意思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一、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二、引出新课。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于马的诗歌。虽然也是唐代的诗人所作,虽然也是关于马的诗,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尽相同。希望大家将上节课所用到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三、学习马诗。1、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哪位同学对李贺有所了解,讲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做适当的补充。2、学生初读古诗。1)学生自己尝试读通顺。2)读给自己的同位听,注意将字音读准确,最好能读出古诗的抑扬顿挫。3)全班的范围内读一读。3、理解诗意。1)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自己以前学习古诗时运用的方法来读懂诗意。2)全班交流这首诗的意思浅显,教师只对个别难以理解的字加以指导即可。金络脑把黄金笼头套在马的脑袋上。络,戴、套。何当什么时候。快走指马飞奔。全诗的意思大沙漠里,黄沙像厚厚的白雪;燕山山头,弯弯的月亮像钩子一样挂在天空。我什么时候才能骑上戴着黄金笼头的骏马,在秋天的大地上飞奔呢4、结合诗人李贺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马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带着幽冷、凄婉的色彩。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诗并背诵。四、两首古诗进行比较。两位唐代诗人杜甫、李贺均写了与马有关的诗歌,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五、作业布置1、写本课的生字。特别指导“骁“。2、背诵马诗。3、尝试说一说两首诗有什么不同。巩乃斯的马教学目的要求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3、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4、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对“马”的两个场面描写。2体会“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教具准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天马和两篇有关写马的古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二、初读课文1、出示生字词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2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2、指名朗读课文课文写了什么(抓内容)学生速读课文,明确夏天雨中群马奔腾。夏日雨中群马奔腾对激情的肯定、对生命的赞赏三、细读课文1、指名读第一段你从这段中读懂了什么从那些词句中读懂的本段的最后一举起到什么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指导朗读读出暴雨来诗的猛烈急促。2、默读2、3段思考1画出这两段中的比喻句,从这些比喻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边读边栽树的旁边做批注,可以使自己的感想,可以使自己的疑惑等2这两段描写的什么(马群奔跑的壮阔场面)3、学生朗读比喻句,交流自己的批注,随时注意学生间的回答,补充自己批注,参与到他人的讨论中来。你体会到什么小结作者展示了这种生命力的冲动达到极致时酒神式的狂乱奋发的境界,生命的潮流在自然的鞭策下纵横驰骋,所有的外界的羁绊都不放在它的眼里。这是作者在夏日暴雨下的巩乃斯草原上所见到的最壮阔的马群奔跑场面5、出示最后一段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你有什么感受(草原上的马群突遇暴风雨狂奔的场景,深深地震撼了作者。这淋漓尽致的力的奔流既是一种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也是一种恢宏壮阔的崇高的场面,使得他“发愣、发痴、发呆”,在几分钟内见到的将“终身受用不尽”,因为在人生的瞬间他难得地面对了生命的真正的崇高壮烈。)四、总结全文第二课时(一)总体把握1、熟读课文,有表情地朗读描写马奔的场面。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马的见解。(二)内容探讨你从课文中体会到巩乃斯的马的性格是什么(马的生命活力与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三)说说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充分表现马的生命活力描写抒情写草原上的马群突遇暴风雨狂奔的场景。四小练笔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抓住动物的一个特点,运用描写抒情的方法,写出自己对这种动物的喜爱。板书设计巩乃斯的马夏日雨中群马狂奔的场面是力量的展示,是生命的赞歌。语文天地一教学目的1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2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一读马背上的小学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围绕“马背上的小学”写了哪些内容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3、小组交流。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4、全班讨论。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1、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再次阅读短文马背上的小学。2、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3、短文有几个自然段4、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分小组朗读。第二课时一、畅所欲言。1课前搜集民间传说,生动、流利地讲述有关马的成语故事。2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搜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3小组交流。4全班围绕“马”这一主题进行成语故事会。二、初显身手。1通过课前预习,你都搜集到那些有关马的作品谁愿意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2你对其中的那些作品最感兴趣为什么3评选最佳小骑手。第三课时笔下生花马曾经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你选一个题目写一写马。你收集了那么多有关马的作品,又选出了最喜欢的介绍给大家。现在把“它”写下来吧。以枣红马的故事马和汽车令人叫绝的马术比赛等为题,也可以自拟题目。想象作文马的未来。1要写好有关马的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2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3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协作提纲。4全班交流协作提纲。第四课时学生誊写教师认真巡视指导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4学习收集资料。(课前查找有关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教学重难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检查生字词。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三、交流汇报1交流自读疑难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教师出示自学提纲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46、3千米”(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指导朗读,强调气势。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馆”学习。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可不可以换成“非常”为什么五、拓展实践教师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六、作业布置1、掌握生字词2、熟读课文3、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一、尝试运用1尝试练笔。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生练笔,师巡视学情。2班级交流。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二、学写提纲三、教师总结板书设计雅鲁藏布大峡谷奇1、大拐弯的神奇(传说)2、长、深、窄(世界之最)3、自然博物馆4、最后一块秘境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美观书写本课生字6个。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好古文的读法。3、运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通过古今文字的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通过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古今文字的对比,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语感和对祖国语言的由衷热爱。教学难点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作者的思路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今天我们将首次接触到文言文,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2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能说说第一次读古文的感觉吗3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吗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1各小组分两步来解决问题第一,认真读课文,先把课文的大概意思读明白;第二,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时间暂定五分钟。(生合作学习。教师很认真地逐组巡视辅导。)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评价,纠错)3指读课文课文读通顺了吗谁来试一下(评价)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把握古文的韵律读法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围绕着“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来感受浙江潮的伟大。从哪里能看出浙江潮是伟观呢请你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形仅如银线等色玉城雪岭等声如雷霆势震撼激射2指名回答远近气势诗歌评价3指导美读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4教师配乐范读,学生练读,指读。(古筝曲)5再读古文,说说为什么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也”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6指导朗读将你感受到的浙江潮读出来,注意读出气势读出古文特有的韵律。四、拓展运用1其实描写浙江潮的文章有很多,老师又给你带来一篇。出示钱塘江大潮,请你读读,感受一下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在小组内交流一下。2指名读,说感受。五、课堂小结虽然本课只有短短四句话,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观的浙江潮,感受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把你的感受朗读出来吧六、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古文描写的浙江潮,简洁、传神。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现代散文板书课题观潮看看两者有哪些不同二、检查预习1、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学生进行交流,纠正读音2、指名朗读本课生字新词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4、学生质疑三、学习课文1、理清课文脉络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2、学习潮来前课文13自然段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大潮来时的景象。进而理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找出写大潮来之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江面平静人们急切)3、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45节。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带你们想不想看呢播放录像思考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潮的声大,浪高)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45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写潮的样子”的句子。知潮声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千百万辆坦克同时开动的响声像什么在学生回答出来之后,让回答最确切的学生将“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写在黑板上。知潮形用以上的方法,让概括最全面又准确的学生将“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书写在黑板上。知潮序通过板书,你可以看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吗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训其说根据板书叙述潮来时的经过。先让全体学生按板书内容练习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习说。解其情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学生理解观潮人的“喜”、“惊”之情。小结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让我们一起有感情朗读“潮来时”这一部分。4、自学“潮过后”学习课文第六节。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带着这一问题自学第六自然段,自学后交流。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分析中理解了潮头汹涌,余威犹在。“霎时”一词的分析中,理解了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了江潮速度之快。“水位上涨六米”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钱塘大潮之奇。5、再忆“潮来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四、本课小结这正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你认为这里所引用的天下指什么学生理解“天下”可以认为是中国,也可以泛指全世界。学生理解“天下无”为中国之最,也可以理解为“世界皆无,唯中国独有”,这说明钱塘水潮是世界之最红树林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色的吗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林吗激发学生兴趣。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红树林(板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4、小结。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1指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3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4指导朗读美读四、总结全文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六、布置作业1、摘抄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课外阅读第二课时一、总体把握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色的句子。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二、内容探讨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板书设计红树林神奇美丽奉献语文天地二教学目的1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2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一读张抗抗的海市注旋风、海市、彩虹和丝路花语,这是让沙漠生动的景象,然而这些都是旅人们虚幻的希望。“我”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多想看到绿油油的青稞麦和丰收的田野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围绕“海市”写了哪些内容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3、小组交流。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4、全班讨论。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1、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再次阅读短文海市。2、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3、短文有几个自然段4、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5、课文描写了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彩虹、丝路花语,为什么以“海市”为题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分小组朗读。第二课时一、畅所欲言。大自然有许多令人为之惊叹的奇观,泰山日出,云南石林,流星雨、日全食你想了解就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向长辈请教等方式了解,把自己找到的最感兴趣的一处奇观介绍给大家。1课前搜集自己最感兴趣的奇观,生动、流利地讲述神奇景观。2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搜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3小组交流。4全班围绕“奇观”这一主题进行奇观推介会。二、初显身手。1通过课前预习,你都搜集到那些有关奇观的资料谁愿意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2你对其中的那些作品最感兴趣为什么3评选小博士。同学们都爱看历险记,就让我们一起编探险故事吧第三课时笔下生花同学们,我们在这个主题单元中指导了这么多的奇观,大家的知识又丰富了许多,在了解这些知识的同时有没有激发你的一些想法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编写探险故事,大家平时搜集的奇观资料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了相信只要你能大胆想象,编写的故事一定会离奇、有趣,或者你也可以仿照著名的故事改编一个。1要写好有关奇观的想象类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2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协作提纲。3全班交流协作提纲。第四课时学生誊写教师认真巡视指导。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同学们,谁去过深圳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图片看,这就是深圳,一个繁华的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板书课题(用深圳的图片导入,为的是能让预习过的学生感到惊叹原来课文中提到的就是深圳呀。)(二)自读发现与探究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三)品读理解与感悟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8、是呀,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总结拓展与延伸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种唱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从中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第二课时(一)回顾原文1、有感情齐读课文。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二)巩固生字1、区分形近字。2、听写生字。(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板书设计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翻天覆地、焕然一新昨天现在改革开放黄河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象化石的形成及其发掘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想象力。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对黄河象来历的假想及其根据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质疑、导入新课复习上接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黄河象这篇课文的第一段,回忆一下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黄河象骨架化石有什么特点(高大、完整)质疑由此,你还想了解什么(为什么这么高大、完整)(是什么时间谁在哪怎样发现的)(为什么叫黄河象)(是怎样形成的)二、指读第四段1、你读懂了什么能回答以上的哪个问题指答时间、地点73年春,甘肃省几个农民发现的。名称因为在甘肃省,所以叫黄河象。完整死后没有被移动过,在上级指挥下发掘,人们有文物保护的意识。2、品词区别“发掘”与“挖掘”。挖掘往深处发掘出来发掘把深藏的东西挖掘出来,有目的的,小心谨慎地挖掘3、用“”画出黄河象出土一刹那的句子。板书斜插脚踩三、科学家由此进行了假想,想到了哪几方面内容有什么依据1、自己默读第二部分思考2、指答板书热、渴、喝、陷3、说一说科学家推测的思路陷、喝、渴、热4、过渡文章是怎样将这些方面联系起来又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的四、小组研究性学习(小组任选一方面)1、读书想到什么依据好词佳句2、汇报据沙土和砾石(水)斜斜地说明什么(失足)(1)天气炎热(2)地理环境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流着(形成淤泥)(3)老象渴指读、范读、齐读扑踏(有气无力、慢、沉重)指读跑(高兴、喜悦、急切)男女生对比读男生读疲惫,女生读兴奋老象急着要干什么读出老象兴奋的语气,评读。(4)过渡老象想的多好啊可这美好的愿望不但没有实现,反而促使它失足落水,我们看看它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深渊的。出示课件观察老象失足落水的顺序,理解“侧”和“栽”满怀希望的老象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短短的一瞬间陷入了深渊,我们也为老象感到让我们带着沉重的感情读描写这部分的语句。指名读、齐读。(5)复述课文按照天气状况、地理位置、老象失足落水情景的顺序抓住老象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按照这样的顺序,简要复述。自练、指名说、评议。五、师过渡第八自然段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弹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随着时间的流失、地壳的演变,老象的尸体与空气隔绝而腐烂,它的骨胳和牙齿变成了像化石一样硬的东西。六、师生对读第九自然段二百万年过去了,大地,往日的草原上升成,一座座山岭,一条新的大河。这条新的大河就是现在的黄河,黄海象由此得名。七、黄河象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小品,回忆一下写作顺序,指名说一说首先介绍了黄河象骨架化石的特点,接着假想了它失足落水的情景及地壳的演变过程,最后介绍了它的发掘情况及科学家假想的依据。八、总结科学家以科学知识为依据对黄河象化石的形成过程进行推测、想象,这种思路在21世纪更为重要,我们从中受到启迪,自然界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我们要依据科学展开想象,探索自然的奥秘。九、想象推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1、课内外延伸、资料的收集还了解哪些有关推理的事例2、对琥珀的形成进行推理要求假想要合理,对情景的想象力求生动。可将推理的顺序列出提纲,重点词语写一写自愿结成小组分角色说一段话。3、小组汇报4、评议十、作业1、对琥珀的形成过程或黄河象尾骨的失落情况进行推测,用一段话写出来,力求生动、形象。2、简要复述课文。十一、板书26黄河象斜插脚踩陷热喝渴我喜欢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浣净、素馨、迭代、摇曳”等词语。2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用心体悟事物的能力和有独特的感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特的美好情感。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仿照课文写一写。教学重、难点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作者的喜悦之情。2你喜欢什么依照课文写一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相信在你们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有许多喜欢的事物吧说一说你都喜欢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先一起感受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对生活的喜欢与热爱吧(板书课题)学生有的说喜欢小动物、有的说喜欢和朋友交往,还有的说喜欢做梦他们的思维十分活跃,拉近了和课文内容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自主质疑1自己先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在有疑问的地方作上标记。2指名分段读课文。3交流质疑。通过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标出有疑问的地方,再互相交流,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三、初读了解内容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谈读后有什么感受。2听课文配乐朗读、思考(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线索是什么每个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每个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抒写自己喜欢的情怀的(先写喜欢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爱。)(板书四季景物、自然景物、社会生活。)通过以上两个问题,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为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奠定了基础。四、品读感悟语言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感悟最深的段落。学生采用了自读、互读、对读、领读等形式。2全班交流。3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出作者“喜欢”的心情。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动情,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五、研读质疑问难1让学生进一步研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先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重点体会以下问题(1)“我喜欢的另一种花”是指什么为什么(2)“我喜欢读信”的原因是什么从“泪光”二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出示第10自然段的两句话“我还喜欢看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历史的兴亡、事物的迭代本是这样虚幻,惟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3课文第12自然段省略号自成一段。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这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课文中每段开头都反复用“我喜欢”,段落中间也反复出现,这又表达了什么(板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通过本环节,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的美好情感。六、拓展课件出示一些有关自然、社会生活方面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自然、对事物、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与理解。本环节培养了学生审美与欣赏能力,为后面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事物作了铺垫。七、仿写课文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能写一写吗1学生仿写。2全班交流。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要求,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思维,这也是对课程资源的有利补充。八、全文总结自然是和谐的,生活是美好的,让我们去尽情地热爱大自然、热爱这美好的生活吧板书设计枫叶如丹教学目的1)理解关键句子在文章结构中起到的作用;2)学会如何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教学重点1)借物喻理的写写作手法;2)通过学习此文学会分析此类文章。教学难点任何引导学生理解“丹是孕育着生命的颜色”。教学设计1)以杜牧的山行中“霜叶红于二月花”导入课文;2)下发辅助性阅读材料致袁鹰帮助理解本文主旨;3)通过本文与比较性阅读材料落叶的比较,深化本文主题,学习分析欣赏此类文章。教学过程一、导语1)设置情景同学们,这几天校园的景物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夏天怎样秋天又是怎样的状况)秋天给你们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回答萧瑟的,凋零的,收获的,成熟的等等。看来同学们对秋天的感悟还是比较丰富的,有的同学还和诗人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感悟。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诗人眼中笔下的秋天是怎样的。2)请看这首诗山行杜牧白云生处有人家。霜叶红于二月花。提问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物画学生回答略教师明确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夕阳夕照,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的秋天美景。同学们刚才描绘的很好。诗人傍晚驻足枫林,被这红红火火的画面所陶醉。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为何认为“霜叶红于二月花”,仅仅是因为颜色上的差别吗学生回答略教师明确秋之霜叶经历了夏秋连两季风霜的锤打考验,因而它的生命力更加饱满而茁壮,所以才比二月花红。欣赏完诗人笔下的深秋美景,接下来我们解读一下作家袁鹰笔下秋景美情美意。二解读课文1熟悉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意境1)下面放一遍课文的配乐朗诵,同学们有感情地跟读,体会散文的优美意境。2)指名朗诵第二部分。2讨论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了,下面给大家留一点时间分组讨论一下预习结果。(围绕文章主题进行,观点要有根据)讨论结果学生本文主题是歌颂了一种生命的美,生命的意义。学生本文是在赞扬成熟的顽强的生命力。学生通过新老两种生命的对比告诉人们要珍惜生命。例如课文中“也就在那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略)教师归纳那一刹那指哪个时刻学生上一段“这一刹那”是同一时刻,具体是小女孩莉贝卡蹦出来。(第十一小节)思考当莉贝卡蹦出来时作者灵感突发,迅速按下快门学生回答使画面有了活力,有了生命的色彩。(略)教师明确小莉贝卡的出现为景物增添了不少生机。教师分析进入作者照相机镜头的事物有那些静憩的青山,孤独的枫树,朝阳等等。(齐声回答)同学们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缺少什么呢缺少生命力,缺少活动的事物。(齐声回答)莉贝卡的出现打破了画面清冷的状况,使画面有了动感。这个八九岁的小就象一片初生的绿叶,她一出现,一股鲜活的生命的气息扑面而来,作者的心灵深处斗然一震,灵感如泉水般汩汩涌出,所以迅速按下快门,拍下一张很具艺术气息的照片,并命名为“秋之生命”。思考这张照片为何命名为“秋之生命”如果给你这样一张照片,你会取怎样的名字呢学生回答秋之枫叶/生命之树/生命之秋(略)教师分析“生命之秋”和作者的命名似乎很象,能代替吗这两种命名看似相象,但意义却相差甚远。“生命之秋”这个词组重心在“秋”;而“秋之生命”重心却在于“生命”,二者侧重点有所不同。我们在来回顾一下这幅画面的内容静憩的青山枫树(披满一身红叶)满地的红叶还缺少些什么呢缺少生命的色彩。(齐声回答)因此在作者眼中,这株枫树就象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垂头无语。考虑为何要将枫树比作老人,有好多事物都可做为“凄苦”的代名词,为何要以老人做比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作者将枫树比做老人,是将枫树人格化。看着这株披满一身将要凋零的树叶的枫树,作者联想到了人至暮年,如果没有了生命的活力,就丧失了生活的勇气,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会变的单薄,没有力量,就好象眼前这株枫树一般孤独凄苦。小女孩莉贝卡出现后这幅画才有了活力的内涵,令人不得不联想到孕育于秋的新鲜的生命一张满意的照片诞生了。2诵读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表达效果。1)齐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2)指名朗读第而部分。3)下发辅助性阅读材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主题的深化。3比较阅读1)下发课外阅读材料落叶,让学生自读材料,并且和本文进行比较。2)讨论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分别是什么4)学生回答(略)布置作业1)以课文内容为素材画一幅画。2)一课一练练习三。语文天地三教学要求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增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培养对书法作品的鉴赏能力,写字又快又好。在对比探究中感受古人在谴词造句方面的匠心独运。在想象吟咏中体会文字的无穷韵味。在对比临写中体会书法作品的魅力。培养学生推敲炼字的习惯,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谴词造句方面的匠心独运。象吟咏中体会文字的无穷韵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师做“推”与“敲”的动作,生猜词语。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学习课文推敲指名说“推敲”一词的由来。明确要求说清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六要素。生练习概括文章大意,互相补充。引导学生谈谈对贾岛的评价。品位“推敲”精髓生读,想象意境,体会二者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别。(敲,以轻微的声响反衬夜深人静,意境更为深远。)诵读体会本诗的意境师小结过渡。三学习课文千锤百炼为一“绿”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完成板书,揭示王安石炼字的经过。(到)(过)(人)(满)(绿)交流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看法。生在替换朗读中品味王安石炼字的独具匠心与孜孜以求。露一手王安石在炼字时,除了文中提到的五个字外,还可能用过哪些字四总结拓展生读读课后几个词语,谈谈贾岛与王安石的共同点,以及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师展示杜甫名句与生共勉“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第二课时一畅所欲言生读读想想,自己曾经在什么情况下有过哪种体会生读一读,简单交流词语的意思。想一想,自己曾经在什么情况下有过哪种体会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当时的感受在什么情况下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积累,在生活中多观察感悟。二初显身手引导学生欣赏书上的书法作品,作一些简单的评议师归纳介绍欣赏钢笔书法的方法,指导学生从的形态、意境和气势去观察、感悟和体味。举行钢笔书法临写比赛。组织学生评议作品,表扬优等生,鼓励进步生。第三课时一激趣导入师介绍与对联有关的趣事揭题对对子。二生练习,找规律师出示杨柳岸,村。(杏花)明月松间照,石上。(清泉流)生作答,并诵读对联,在感受文字的节奏韵律的同时,找寻对对子的方法。生练习,快速答题鸟归沙有迹,。(帆过水无痕山间明月,。(海上日出)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黄菊倚风村酒熟,。(紫门临水稻花香)三举行对对子擂台赛生交流诵读自己收集到的对子草帽计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从贺龙想出的办法中体会他的聪明才智,思考草帽计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2通过对成语的理解,体会敌人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3学习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4认识生字9个,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贺龙,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了解历史上的谋略故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板书“计”字。师“计”什么意思你能用“计”组词吗你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特别善于运用“计”的人(学生自由说。说多少不限制、不要求。)2板书草帽。师我们今天来学习草帽计。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是“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草帽计是什么”“运用了草帽计,结果怎样”“草帽计好在哪里”等)二、自学生字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字词和问题,准备质疑。检查自学情况。2指名分节读课文。3出示词语湘西贵州蒋介石嗡嗡侦察葫芦山土坊匪军丢盔弃甲(指名读齐读比赛读“开火车”读)4指导写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重点指导“州”、“匪”的笔顺。)5在地图上找到“湘西”,“贵州”。你们对二万五千里长征有什么了解三、理清层次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四、巩固练习1抄写词语,查字典了解课文中成语的意思。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1(板书课题)昨天,大家针对课题提出了很多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齐读课题)2首先,通过学习,你们认为“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二、精读课文1了解故事起因。(1)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贺龙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找出相关语句,用“_”划出来。(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天气炎热(指名读齐读)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情况紧急为什么要选择在平坦的场地丢草帽贺龙看到这些情况,心里是怎么想的用“贺龙看到_,心想_。”的句式说一说。小结面对天气的炎热,面对敌人的追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范
- 2025深圳市新劳动合同范本
- 离婚协议财产分割与商标权转让合同规范
- 金融服务科技公司股份简单转让与金融产品开发合同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知识梳理
- 企业财务内部审计方案设计
- 石英玻璃制品加工工节假日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2025【范本】合作协议书合同样本
- 豆制品制作工节假日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煤矿智能掘进员节假日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华为面试题及解答答案
- 2025年小学信息科技课标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内蒙古民族大学招聘管理助理、教学助理5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河北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能等级考试(畜禽饲养繁殖工·高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国防科技课件
- 公证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DB15T 1795-2020 玉米机械直收籽粒测产技术规程
- 高校期刊管理办法
- 超声气管镜护理
- 2025年机械制造行业技能考试-筑路机械操作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共100道单选合辑)
- 2025年华东区域物流地产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