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雅礼4月考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文人饮酒特别讲究过程中的那套。严刻的()政,的酒令,如若没有满腹诗书和机敏睿智,是要临场出丑的。文人们硬是把经史百家、诗文词曲、歌谣谚语、典故对联等等的文化内容,都出神入化地囊括到“酒里乾坤,壶中日月”内了。之间,文人不仅享受了酒的醇美,也享受了文化的馨香。正是由于文化与文从的参与,世代饮酒的中国人才饮出了档次,饮出了境界,饮出了旖旎风光。可以说,文人创造了中国酒文化里最()夺目的部分。1上文括号内应选用的字词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殇囊(NNG)括旖(Y)旎熣灿B觞囊(LNG)括旖(Y)旎璀灿C殇囊(LNG)括旖(Y)旎璀璨D觞囊(NNG)括旖(Y)旎璀璨1【答案】D。【解析】觞政古指酒令,也可借指宴会;璀璨,光彩夺目貌;熣灿,古同“璀璨”,鲜明,灿烂;“璀灿”有误,应该写作“璀璨”。璀与璨,本义皆为光彩鲜明的珠玉,这两个字组合成一个双声连绵词,指鲜亮夺目的事物,应写作“璀璨”,所以不可用“璀灿”;璀粲,多形容衣着靓丽鲜艳。2依据文段内容,在划线处填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清规戒律五彩缤纷卷帙浩繁推杯换盏B陈规陋习林林总总济济一堂推心置腹C繁文缛节花样百出浩若烟海觥筹交错D条条框框五花八门汗牛充栋杯盘狼藉2【答案】C。【解析】可从成语使用的对象、褒贬色彩等选出正确项。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A我们应该把阅读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应该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社会的道德力量,而且会增强发展的创新力量。B美国为何百般阻挠盟国加入亚投行究其原因,是因为华盛顿很恐惧亚投行会令北京在该地区已经很强的经济影响力变得更强大所致。C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只是中国足球改革的开始;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好高骛远,关键是要把改革红利变成实实在在的好成绩。D中国远大可建公司用短短19天时间,在湖南长沙建成了一栋57层高楼;特别的是,它是工人昼夜施工,以堆积木的方式组合起来。3【答案】C。【解析】A成份残缺或结构混乱,在“不仅”前加“这”作为句子主语,或删去前面的两个“应该”;语序不当或逻辑错误,将“发展的创新力量”与“社会的道德力量”交换位置。B重复赘余或句式杂糅。“究其原因”“因为”“所致”保留一个即可;D成份残缺。“工人昼夜施工,以堆积木的方式组合起来”这部分在句中充当宾语,应改为“由工人昼夜施工,以堆积木的方式组合起来的(高楼)”。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魏晋时期,随着一股思想解放的浪潮,书法也实现了人性的觉醒。,。,。这些当然不是王羲之一人的功劳,而是许多前人共同创造的结果。所谓技术就是书体的成熟和技法的完善使书法具有高度的人文精神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把性情、襟度、风格寓于书法之中然而这种人文精神势必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就人文精神的建立而言,王羲之的功绩无疑是巨大的这对书法品格的提升起到巨大的作用ABCD4【答案】A。【解析】要特别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上接“人性的觉醒”,下承“这些”,即从“人性”(人文精神)到“技术”(技法)二、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论积贮疏贾谊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能疑者,并举()争起矣。()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注】阽危危险。殴通“驱”。廪廪同“懔懔”,文中指令人害怕的局面。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靡耗费,浪费。B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罢通“疲”,衰弱。C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饥饥饿,吃不饱。D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缘顺着,趋向。【答案】D。【解析】饥饥荒,荒年,庄稼收成很差或颗粒无收,结合后文“禹汤被之”就更清楚。与“穰”(丰年)连用,宜当作偏义复词,偏指荒年。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政治未毕通也,远方()能疑者,并举()争起矣。()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A所于若B之而乃C之且则D其而且【答案】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7【答案】B。【解析】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引用管子的话作为中心论点,旨在阐述让百姓“知礼节”的方法。B文中的“本”指农业,文章客观上反映了传统农业社会重农轻商的思想。C本文中贾谊从“富安天下”即治国的高度劝谏汉文帝重视农业生产。D文章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从战争、灾荒等方面论述了贮备粮食的重要性。8【答案】A。【解析】本文主旨是论述重视农业生产,以增加积贮的重要性,管子的话不是中心论点。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3分)译文(2)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4分)译文(3)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3分)译文9【答案】(1)生产衣食物资有时节(的限制),可是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耗尽)。【解析】计分点时时节、时令。亡通“无”,没有。屈尽,缺乏。(2)倘若不幸发生方圆两三千里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来赈济老百姓呢【解析】计分点即假如,倘若,如果。方方圆。胡什么。恤救济,救助。国胡以相恤,宾语前置。(3)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解析】计分点怀、附使动用法,使归顺(归附,依附,依服)。何招,宾语前置。【参考译文】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朝廷就要出卖爵位,百姓就要出卖儿女。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耳有所闻了,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震惊的呢世上有饥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成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发放粮饷假若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边远地方敢于同皇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起来造反了。于是皇上才惊慌不安地谋划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本来可以做到使国家富足安定,却竟造成了这种令人危惧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啊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金陵驿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宿于驿站时所作。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1)本诗首联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4分)答(2)文天祥在宋亡后写的诗往往悲壮慷慨,气贯长虹,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10【参考答案】(1)首联通过“衰草”“离宫”“夕晖”“孤云”等意象,(2分)描绘了一片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孤云飘荡的离宫景象,暗喻南宋王朝宗国覆灭,满目疮痍,一片凄凉,诗人无所依托的残酷现实。(2分)(2)诗人触景生情,景中寓情,并巧妙地化用典故,(2分)将自己的亲身感受、金陵的历代兴亡以及前人的咏叹等交织在一起,抒发了自己深沉而又复杂的内心情感对国家沦亡的痛楚和自身无所依傍的哀伤,柔婉含蓄但又淋漓尽致,外柔内刚,深挚悲壮;而结尾用“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2分)这是用鲜血和生命写出来的诗篇。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2)岂无山歌与村笛,。(白居易琵琶行)(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4)野哭千家闻战伐,。(杜甫阁夜)(5)一肌一容,尽态极妍,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11【答案】(1)契阔谈(2)呕哑嘲哳难为听(3)蟹六跪而二螯(4)夷歌数处起渔樵(5)缦立远视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14题儒家“五伦”说辨析冯天瑜“五伦”说是儒家伦理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汉以来的伦常说,将“三纲”与“五伦”一体论之,一并推尊为人伦准则;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则将“三纲五常”视作吃人的旧礼教,加以整体摒弃。其实,无论肯定还是否定,将“三纲”与“五伦”捆绑在一起并不完全符合思想史实际。“三纲”说与“五伦”说虽然都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宗法观念的表现,有相通性,但二者的主旨和成说时期皆有差异,分别代表我国传统伦常观念的两种走势,应当区别对待。大体言之,酝酿于战国、定形于秦汉的“三纲”说是皇权时代的产物,体现了君主集权制下的垂直式独断,强调的是上对下的等级威权以及下对上的无条件服从。而形成于先秦的“五伦”说相对较多地保留了氏族民主遗存和分权之义,蕴蓄着血亲温情。“五伦”说,即孟子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其中包含着人际间的温馨、理解和信任,包含着发乎人心的骨肉之情,讲究的是“情理”和人际关系的对称性、和谐性。“五伦”说主张的君臣关系,集中反映在尚书左传孟子老子等先秦典籍的民本主义表述中,其精义有二其一,下是上的基础,民众是立国的根本。尚书中的“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此精义的著名表述。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名论。其二,民意即天意,民心即圣心。尚书载周武王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又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五伦”说对君与臣两方面都提出要求“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民本主义者的一个经常性论题,是“爱民”“利民”,反对“虐民”“残民”。孟子反复劝导国君“保民而王”,荀子则有警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太宗与魏征君臣对中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名论,即承袭于此。在其他人际关系中,“五伦”说同样提出双向性要求。例如,在夫妇关系上,以“义”为标准,强调“夫妇以义事,义绝而离之”“夫不义,则妇不顺矣”;在父子关系上,主张“父慈子孝”;在兄弟关系上,主张“兄友弟恭”。清末民初的学者梁启超将“五伦”的精义概括为“相人偶”,也即互敬互助的人际关系。“五伦”说对人们提出互敬互助的要求,以形成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今天来说也不无现实意义。当然,“五伦”说作为宗法等级社会的产物,侧重强调“义务”,尤其是下对上的义务,而基本没有涉及权利问题,没有对民众享受权利和运用权利给予法定性的肯认,故我国传统社会不可能充分实现社会和谐。我们今日建设和谐社会,可进一步弘扬“五伦”说在人际关系上的双向观照、和谐相处之义;同时要超越前人,有所创发,如在义务与权利的统一上实现不同层级的良性互动,则有助于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如政府与民众关系、劳资关系、民族关系、医患关系、家庭关系等。这是社会长治久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选自2014年5月30日人民日报)12两汉以来将“三纲”与“五伦”并列论之,推尊为人伦准则。然而,二者在生成和特点上有着差异,“三纲”说是皇权的产物,“五伦”说是宗法等级环境的产物,前者体现的君权管理特点,后者讲究的是。12【答案】垂直式独断;情理和人际关系的对称性、和谐性。(从第2段中看得出结论)1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五伦”说形成于先秦,最早出自孟子,是宗法等级社会的产物,其核心思想是“三纲”说所没有的氏族民主遗存和分权之义。B“五伦”说即孟子所谓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包含“义、亲、序、别、信”等人伦准则。C无论是在君臣关系上,还是在邻居、仇敌等其他人际关系上,“五伦”说都对人们提出了双向性要求,即互敬互助的要求。D中国传统社会没有实现社会和谐,根本原因是“五伦”说只是一味强调“义务”,没有对民众享用和运用权利给予法定性的肯认。13【答案】B。【解析】A“最早出自孟子”表述有误,不符合原文第三段“集中反映在尚书左传孟子老子等先秦典籍的民本主义表述中”,尚书中的“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此精义的著名表述。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论断。C“仇敌”之说不当。D前一句“没有实现”表述不符原文“没有充分实现”,后一句“一味强调义务”也与语意不合,原文是“侧重强调义务。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错误的一项是()A“五伦”说内容自有其精华旨意,对于其中权利和义务统一的良性互动、互敬互助的要求等合理因素,我们应采用辨析、吸收的态度去对待它。B“五伦”说为当今解决多种社会问题提供了有益资源,弘扬其在人际关系上的精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助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C按“五伦”说的精义,片面的单向要求,或者是上对下的极度“专制”,或者是下对上的极端“民主”,都将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国家丧失稳定祥和。D从“五伦”说出发,资方如果一味追逐利润最大化,置劳方利益于不顾,就会激化劳资矛盾;劳方如果强索超越企业承受力的利益,就会损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14【答案】A。【解析】“权利和义务的良性互动”表述有误,原文最后一段“基本没有涉及权利问题,没有对民众享受权利和运用权利给予法定性的肯认”表明中国传统社会并没有在义务与权利的统一上实现良性互动。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518题铁箫声幽宗璞常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旧书虽念得不多,还知道些;西书了解不深,总也接触过。精神尚不贫乏,肉体未受虐待,经历更是非凡。我们的生活很丰富,其中有一项看来普通,现在却让人羡慕,值得大书特书的,那就是,我们有兄弟姊妹。传统文化讲五伦,其中之一是兄弟。常听见现在的中年人说,他们最羡慕别人有兄弟姊妹。想想我的童年,如果没有我的哥哥和弟弟,我将不会长成现在的我。我们兄弟姊妹四人,大姐钟琏长我九岁,所以接触较少。哥哥钟辽长我四岁,弟弟钟越小我三岁,我整个的童年是和哥哥、弟弟一起度过的。抗战胜利,我们回到北平,回到白米斜街旧宅中,这座房屋是父母的惟一房产。有一间屋子堆满了东西,和走的时候完全一样。那时冬日取暖用很高的铁炉,称为洋炉子。烧硬煤,热力很大,便有炉挡,是洋铁皮做成的,从前常在上面烤衣服。我们看到那铁炉依旧,炉挡依旧。最有趣的是炉挡上面写了两行字,也赫然依旧。这两行字是“立约人冯钟辽、冯钟璞。只许她打他,不许他打她。”当时在场的人无不失笑。父亲说“这是什么不平等条约”那时哥哥已经去美国求学,那条约也因炉挡的启用擦去了,他没有再见到我们的不平等条约。我已不记得怎么会立下了不平等条约,好像全无必要。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打过架。不过,这也是一种姿态。另有些事倒是历历如在目前。清华园乙所的住宅中有一间储藏室,靠东墙冬天常摆着几盆米酒,夏天常摆着两排西瓜。中间有一个小桌,孩子们有时在那里做些父母不鼓励的事。记得一天中午,趁父母午睡,哥哥在那里做“试验”,我在旁边看。他的试验是点一支蜡烛烧什么东西,试验目的我不明白。不久听见母亲说话。他急忙一口气噗地吹灭了蜡烛,烛泪溅在我身上。我还没有叫出来,他就捂住我的嘴,小声说“带你去骑车。”于是我们从后门溜出。哥哥的自行车很小,前后轮都光秃秃没有挡泥板,但却是一辆正式的车。我总是坐在大梁上左顾右盼游览校园。哥哥知道我喜欢坐大梁,便用这“游览”换得我不揭发。那天的“试验”也就混过去了。后来我要自己骑车了。我想那时的年纪不会超过九岁,大概是八岁。因为九岁那年夏天开始抗战,我们离开了清华园。我学会骑自行车完全是哥哥的力量。那时在清华园内甲乙丙三所之间有一个网球场,我们好像从来没有打过网球,只在地上弹玻璃球。我在这场地上学骑自行车,用的是哥哥的那辆小车,我骑车,他在后面扶着座位跟着跑。头一天跑了几圈,第二天又跑了几圈。我忽然看见他不跟着车了,而是站在场地旁边笑。我本来骑得很平稳了,一见他没有扶,立刻觉得要摔倒,便大叫起来。哥哥跑过来扶住车,我跳下来,便捏紧拳头照他身上乱捶。他只是笑,说“你不是会骑了吗”到昆明以后,哥哥上中学,我和小弟上小学。我们所上的南箐学校因为躲避日机的空袭,迁到昆明郊外岗头村,我们都住校。家还在城里,后来家迁到东郊龙泉镇,我们又在城里住校。不记得是怎么回事了,总之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常在周末从乡下走进城,或从城里走到乡下,一次的距离大约是20里左右。我们三个人一路走一路说话,讲故事,猜谜语,对小说的回目,对的主要是红楼梦和水浒的回目,三国演义我不熟。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是讲自己创作的故事,轮流主讲。大概也是编故事的需要,三个人每人有一个国家,哥哥的国家叫“晨光国”,在北极;弟弟的国家叫“英武国”,在海底;我的国家叫“逸坚国”,在火星上。不知为什么,我从小便对火星有兴趣。到现在也觉得火星很亲切。我的兄、弟后来都是工程师,但他们具有的艺术细胞绝不比我少,故事编得很热闹,可惜都不记得了。我上联大附中时,一度在城里住校。那时联大附中没有宿舍,甚至没有校舍,都是趁别人不用教室时上课,有时就在室外树下上课。有一段时间,不知是借的哪里的一个大房间,大家打地铺。一次我生病了,别人都去上课,我昏昏沉沉地躺在空荡荡的大房间里。“妹。”是哥哥的声音,睁眼只见他蹲在我的“床”边。他送来一碗米线,碗里还有一个鸡蛋。20世纪90年代初,我出版了一本散文集,书名为铁箫人语。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家里有一只铁箫。书出版后不久,南京的“洞箫博物馆”也许是“乐器博物馆”来人要求看一看铁箫。他们说他们藏有铜箫,还没有见过铁箫。我把箫拿给他们看,他们观看良久,又试吹过,承认它是一只箫。但我想大概不是很上乘,然而它毕竟是一只箫,而且是铁箫。我还为这只铁箫写了一小段文字,作为铁箫人语的序我家有一只铁箫。那是真正的铁箫。一段顽铁,凿有七孔,拿着十分沉重,吹着却易发声。声音较竹箫厚实、悠远,如同哀怨的呜咽,又如同低沉的歌唱。听的人大概很难想像这声音发自一段顽铁。铁质硬于石,箫声柔如水;铁不能弯,箫声曲折。顽铁自有了比干七窍之心,便将美好的声音送往晴空和月下,在松阴与竹影中飘荡,透入人的躯壳,然后把躯壳抛开了。哦,还有个吹箫人呢,那吹箫人,在哪里吹箫人可以吹出不同的曲调,而铁箫只有一个。是谁制作了这只铁箫,制作了这只可以从箫声和箫的本身引出许多联想的铁箫那就是我的哥哥冯钟辽。箫属于中国文化,可以引起许多中国式的联想。都是陈货,也就不必说了。制箫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也许也曾有过铁箫,但是我不知道,只能说哥哥的这一只。铁箫既是乐器又可以做武器,我常想最好能有一位女侠,用的兵器是铁箫抡圆了可以自卫救人,扫尽人间不平事;吹响了可以自娱娱人,此曲只应天上来。也许哪天真写出一篇没有武功的冒牌的武侠小说来。在昆明时生活很艰难,最常用的乐器只是口琴。箫、笛虽也方便,却少人吹。母亲在乙所时便吹箫,到昆明后得了两只玉屏箫,声音很好。母亲时常吹奏的乐曲是苏武牧羊。哥哥制作铁箫便是受竹箫的启发,用一根现成的废铁管,根据一点点中学物理知识,钻几个洞,居然可以吹出曲调,大家都很高兴。我们就是这样因陋就简,在清苦的日子里,使得生活充实而丰富。哥哥制作铁箫,只不过是他众多兴趣中的一项。他如今八十八岁了,仍不断做实验。我说“可别像苏东坡一样,为制墨,把房子烧了。”哥哥的科学知识当然比东坡强多了,房子是不会烧的。但是试验做起来也颇麻烦,哥哥却乐此不疲。在他各种兴趣活动的实践中。便闪耀着创造的光亮。15细细体味“不过,这也是一种姿态”这句话,你觉得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3分)答15【答案示例】回忆深处,是当时的那一种小女孩特有的骄傲。对当时任性的自己的调侃和戏谑。拥有这样肯谦让并宠爱自己的好哥哥的幸福和喜悦。回忆童年趣事时的温馨和兴味盎然。(答出1点计1分,答出3点计满分。)【解析】可以从过去的自己彼时彼地的情感、对哥哥的感情和现在自己回忆时的感受这三个角度来体会。所谓“小女孩特有的骄傲”既是小女孩只肯欺负哥哥,不肯被哥哥欺负的任性的骄傲,又是自己能拥有这样的特殊地位,被哥哥呵护宠爱的骄傲。16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情节分析“哥哥”这一人物形象。(6分)答16【答案示例】铁炉上的“不平等条约”表现了哥哥的谦让,以及对妹妹的宠爱。哥哥点蜡烛烧东西做实验表现他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哥哥“闯祸”之后带“我”去骑车,既显现出少年的调皮机灵,又显现出对我的愧疚弥补,是一个阳光、活泼、善良、温暖的少年。哥哥教我学自行车的情节,看出了他对妹妹适度的、有智慧的爱护。在上学路上兄弟姐妹编故事的情节说明了哥哥也是一个很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人,并且这些孩子们能把长达20里的上学路途变得妙趣横生,展现了他们的积极向上、乐观开朗。“我”上联大附中时在学校生病,哥哥送米线和鸡蛋的情节,表现了哥哥的细心、周到和体贴。在昆明的时候,哥哥根据中学物理知识,自己制作铁箫,不仅显示出他能学以致用,具备极强的动手能力,还显示出了一定的艺术修养,以及在艰难的生活中,苦中作乐的坚强和豁达。哥哥到晚年仍旧孜孜不倦,爱好实验,说明他活到老学到老(勤勉好学/学而不倦),以创造为乐趣的可贵精神。【解析】每结合一处情节,并分析出一种形象特征就计2分;从一处情节中分析出多种特征的,一处最多记3分。没结合情节的,即使答出了六种形象特征,最多也只能计3分。17标题“铁箫声幽”有着丰富的内在意蕴,试结合全篇加以分析。(8分)答17【答案示例】铁箫是哥哥制作的,在清苦的日子里给家人们带来欢乐,后来又被作者长久地珍藏。铁箫声幽,代表了作者对逝去的时光的怀念,也表现了作者与自己兄弟姊妹之间浓厚绵长、恒久不断的血缘亲情。铁箫取材于顽铁,“拿着十分沉重,吹着却易发声”。这就像是作者回忆中的那段岁月,在战争背景中的生活极其艰难沉重,一家人却还是能够过得其乐融融,温馨幸福,顽铁也能发出低沉的歌唱。这是一种举重若轻的生活智慧。“铁质硬于石,箫声柔如水;铁不能弯,箫声曲折。”铁箫这一意象暗合了中华民族在道德修养上的境界追求,即在具有刚硬不弯的气节和情操的同时,温润婉转,涵养深厚。而且箫声可以“透入人的躯壳,然后把躯壳抛开了”,这一方面是形容箫声之优美,令人陶醉入迷,另一方面也形容了中华民族的道德修养境界能够引人入胜,使人忘俗忘我。铁箫既“可以自卫救人”,也“可以自娱娱人”,亦武亦文,亦刚亦柔,既寄托了侠义精神,也寄托了艺术情怀,恰如幽深博大的中国文化的缩影。就像是哥哥根据中学物理知识制作简陋的铁箫,作者一家人如此“因陋就简,在清苦的日子里,使得生活充实而丰富”恰恰表现出了中国人坚韧顽强、乐观豁达的民族精神,他们不仅创造器物,还创造美好,创造幸福,令人敬佩,值得人尊敬。【解析】铁箫声幽,这四个字在醇厚亲情、生活智慧、人格境界、文化内蕴、民族精神等多方面有多重象征意义,只要写出一种象征意义就给2分,写出四种给满分。“铁箫”似乎并不直接贯穿于作者的生活始终,但这悠悠箫声却似乎是作者彼时生活的背景音乐,而“铁箫”这个意象则灌注了整篇文章的思想情感基调。哥哥制作的铁箫虽然在博物馆的专业人士眼中并不是多上乘的箫,但“它毕竟是一支箫,而且是铁箫”,看得出来作者笔端流露出的是一种赞美和自豪这既是对内蕴丰厚的中国文化,也是对自己在战火中依旧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还是对自己才华横溢、温暖坚毅的哥哥的赞美和自豪。18某些杂志在转载这篇文章时删去了最后一段。你认为这样删减好不好请结合全文阐释你的理由。(4分)18【答案示例1】这样删去好一些。因为哥哥虽然是作者着意回忆和刻画的人物形象,但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主旨还是整个家庭在艰难环境中的乐观和顽强,加上这一段会使得主题的表达不那么集中和突出。作者在写亲情的时候是以点带面的写法,哥哥是点,整个家庭的温馨幸福是面,着重写点是为了更完整更深入地展现面,而不能因点忘面,以点害面。“我们就是这样因陋就简,在清苦的日子里,使得生活充实而丰富。”这一句恰恰就是点明主旨的语句,如果把这一句放在末尾,有卒章显志的效果,再在后面加一段,有画蛇添足的感觉。【答案示例2】这样删去不好。因为哥哥到老了以后依然孜孜不倦地学习,坚持不懈地做实验,这就更加丰富和充实了哥哥的形象。哥哥乐此不疲地做实验与前文中他年少时点蜡烛烧东西的试验形成了前后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密,更具有整体感。这一段中我对哥哥现状的描述,以及我对哥哥的调侃,显示出时间虽然流逝,但哥哥的性情与他们兄妹之间的感情却依旧如少年时期那般醇厚,营造出了一种超越于时空之上的温暖而美好的亲情氛围,呼应了“铁箫声幽”的“声幽”二字,有利于展现文章的主旨。【解析】亮出观点给1分;分析文本给1分;答出结构或者主题表达方面的理由给2分。六、选作题(12分。19、20、21题任选做两题)1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注】硁(KNG)硁固执。“信”是儒学的核心观念之一,孔孟都有相应的论述。上述三则材料对“信”的论述似乎观点不一致,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19【答案示例】上述三则材料看似观点不一致,实际并不矛盾,恰恰是孔孟对“信”的全面阐述。第一则材料强调做人要有“信”;第二则材料的意思是本应“言必信,行必果”,但固执而不加变通地做到是不可取的;第三则材料的意思是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3分)所以,我们既要讲信用,又不能拘泥固执于“信”而不知变通,要根据实际情况,用“义”的原则来进行变通。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超脱出来,做一个懂得变通的人,而不做“硁硁然”的固执小人。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实际上也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在内。结合生活实际来看(3分)(答案应包含对材料三则内容的理解和整体把握,对“信”的辩证分析,以及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例谈。)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平凡的世界少平少安引热议文学作品中经典形象盘点(节选)人民网北京3月26日电(记者许心怡)由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昨日收官。该剧自开播以来,关注度极高。相比时下充斥电视荧屏的三角恋爱、豪门争宠、女人心计等热门商业元素,经典文学巨著改编的影视剧才称得上是“精心”、“静心”和“净心”之作。今天,我们为您盘点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文学形象。少平是黄土高原上一个贫困家庭走出来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他身上有这个农村家庭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抹不掉的痕迹,他朴实善良、诚实忠厚、吃苦能干,他会为家里的收成而辍学,会为不相识的少女而慷慨同时,他也有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新思想,虽然没有机会上大学,但他一直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因为他坚信,走出双水村,一定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少安是这部小说里最令人心疼的角色。从少年到中年,几乎前半辈子就没离开过双水村,也许后半辈子也不会了,如他的名字一样安安定定,安土重迁。作者在书里不止一次用相同的话描述少安“他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向前走去。”这就是他孙少安,黄土高原的儿子。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颇受关注和热议的原因,从这则消息也可见一斑。请就此写一则新闻短评。(200字左右)(6分)【答案提示】要着眼于以下两点理由(2分),结合少平或少安的形象特点加以阐述(4分)。路遥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统考数学试卷
- 绵阳初中一诊数学试卷
- 七年级声乐考试数学试卷
- 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评估报告
- 区域渠道布局分析报告
- 2025江苏苏州市相城中学招聘高层次、紧缺教育人才9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医学生脚部护理知识培训
- 2025年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实操能力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网络媒体运营师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8月广东广州市天河区棠德南小学编外聘用制专任教师招聘2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内蒙古森工集团招聘工勤技能人员310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析集合
- 登销记以及运统46系统运用21课件
- Fanuc系统宏程序教程
- 腾讯云TCA云架构工程师考试真题
- 兽医产科学之公畜科学课件
- 动物育种学第四章生产性能测定
- DB32T 4252-2021 民用建筑燃气安全规范
- 事务所合同管理制度
- 最新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 河蟹的营养需要与饲料优化技术
- GHTF—质量管理体系--过程验证指南中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