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9公众安全感调研报告公众安全感是社会大众基于特定时期的社会治安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本文将介绍公众安全感调研报告。公众安全感调研报告1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切实提升我区在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中排位,全面推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深化平安新北建设,区委政法委于2012年4月17日至2012年5月17日,在常州市、新北区政府网民意调研一栏中同时开展新北区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在线调研的基本情况1、调研测评的对象全区9个乡镇街道的不特定居民群众20人辖区分布为其中春江镇2505人,孟河镇000人,新桥镇1002人,薛家镇1002人,罗溪镇000人,西夏墅镇000人,河海街道2004人,三井街道2505人,龙虎塘街道1002人。年龄结构为18周岁以下000人,1935周岁4008人,3650周岁55011人,5170周岁501人,71周岁及以上000人。学历结构为研究生501人,本科、大专及职业高校4509人,高中中专4008人,初中及以下1002人。2/19职业状况为工人4008人,农民000人,教师501人,医生000人,企业负责人000人,企业管理人员1503人,村居委干部501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000人,公务员000人,现役军人000人,个体经商501人,在校学生000人,无业失业人员000人,离退休501人,其他2505人。2、调研测评的主要内容调研问卷主要涉及7个群众容易判断的有关对当地治安状况客观评价的问题1您认为在本地的社会治安环境下,感觉安全么2请问您认为今年您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与去年相比怎么样3请问您周边或住地所在小区出现矛盾纠纷能否得到排查调处4请问您周边或住地所在小区出现突出治安问题能否及时得到有效整治5请问在您的居住地是否经常见到民警、保安或其他人员巡逻6请问您或您的家人是否具体参与了平安小区、平安村社区及其他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7您认为当前本地政法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二、在线调研的主要结果1、您认为在本地的社会治安环境下,感觉安全么很安全15793人,安全15793人,基本安全26325人,不太安全31586人,不安全10532人2、请问您认为今年您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与去年相3/19比怎么样有明显好转5261人,有好转31586人,和以前一样47379人,比以前差10532人,比以前差很多5261人3、请问您周边或住地所在小区出现矛盾纠纷能否得到排查调处能及时得到调处11762人,虽反映了,但得不到有效调处52949人,无人处理11762人,不了解23534人4、请问您周边或住地所在小区出现突出治安问题能否及时得到有效整治能及时得到有效整治17653人,虽反映了,但得不到有效整治29415人,虽然得到整治,但反复性强29415人,无人处理000人,不了解23534人5、请问在您的居住地是否经常见到民警、保安或其他人员巡逻经常见到35296人,偶尔见到588210人,从未见到含说不清5881人6、请问您或您的家人是否具体参与了平安小区、平安村社区及其他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是17653人,无35296人,不了解47068人4/1911、您认为当前本地政法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效率不高29415人,态度生硬5881人,执法不严11762人,以权谋私5881人,耍弄特权5881人,刑讯逼供000人,推诿扯皮5881人,其他000人,没有什么突出问题11762人,不清楚23534人三、测评所反映的主要情况1、主要公众安全感指标较省定指标有明显差距。比照省综治委下达的今年的公众安全感测评指标93的要求,差距仍较为明显,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切实抓好入户宣传、媒体宣传、文艺宣传等活动进一步提升知晓率要进一步加大打防控力度,提升巡防效能和见警率。要进一步提升矛盾化解的载体平台建设,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层。2、平安创建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平安创建宣传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工作,从这次测评可以发现群众对于平安创建的知晓率和认可度都有待提升,系列平安创建活动的覆盖面和延伸度需要进一步扩大,需要借助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发动群众参与到各类平安创建活动中去,切实使创建活动实实在在的取得应有的成效。3、打防控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群众对于公安机关打5/19击各类违法犯罪,提升治安状况抱有较高的期望值,为此,迫切需要公安机关在做实原有工作举措的同时,进一步创新工作办法,努力通过科学布建技防设施,配齐配强巡防队伍,充分发动群防群治力量等方式在努力提升打防控效能的同时,切实提升见警率。4、政法机关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从测评结果来看,存在于政法机关中的某些执法问题群众在测评中有所反映,需要我们在今后的队伍建设中,更多的关注执法过程中的规范性、细节度和为民惠民的主动性,努力在执法办案中切实与群众的和谐关系。公众安全感调研报告2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市20年社会公众安全感调研由市政法委综合治理办公室牵头组织、XX市社情民意调研中心具体负责调研实施,20年9月至10月在全市六县市、区全面开展。通过对全市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和公众安全的调研了解及真实评价,客观地反映了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现状和变化,进一步揭示在经历大地震之后我市社会公众安全亟待解决的问题、隐患以及全市社会综合治理面临的困难和突出问题,提出建议、措施。一、调研内容和样本分布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城乡调研居民对全市社会公6/19众安全的总体评价客观反映影响社会公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和当前社会治安状况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真实了解群众对创建平安德阳和综合治理宣传工作的知晓度以及对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满意程度等方面收集整理调研群众对增加社会公众安全感的建议措施。全市共抽取调研样本1240户,比2017年增加调研样本数量240户,调研样本扩大24。调研样本的结构和分布客观地反映了我市城乡居民总体构成和分布的基本特点。从调研对象的性别看男性占497、女性占503从受教育程度看小学及以下的占114,初中的占351,高中的占289,大专及以上的占246从被调研人的职业或身份看干部、职员占128,企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占102,个体、私营业主占87,工人、司售人员、服务业人员占126,务工农民占3,离退休人员占66,无业或失业人员占157,在校学生占14,务农农民占223,其他占67从样本分布的区域分布看城市690户,农村550户。其中XX县280户,XX县100户,XX市、XX市、XX市、XX区各200户XX区包括旌湖开发区80户,二重、东电、东汽三大厂各20户从调研对象居住状况看居住在活动板房或帐篷占215,居住在自有房或出租房占785。本次调研严格按照抽样调研的原理,以城乡住户为单7/19位、确定年龄在18至60岁之间的城乡居民为调研对象,采取随机抽样、入户调研的方式进行。为真实反映在大地震后城乡居民对全市社会治安状况和公众安全感受和评价,市政法委综合治理办公室和市社情民意调研中心严格按调研方案进行了入户调研、实地复查和问卷电话抽查等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保证了本次调研结果客观、可靠。二、群众对当前公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状况评价今年我市遭遇了512大地震灾害,党中央和国务院及时组织全国各方力量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家园,一方面抽调大量部队、警察以及其他救援力量进行施救和重建,国家对灾区人民在经济上、精神上和生活信心各方面落实政策、措施进行帮助,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亲临我市重灾县市指挥、慰问,对于灾区广大民众凝聚人心、恢复信心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市广大干部群众在灾难面前表现了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勇气和精神,自发组织了共产党员服务队、群众救援队、民间慰问队、治安巡逻队等各种救援和治安组织我市各级政府在震后及时落实兑现灾区各项补助政策和重建措施,积极向重灾乡镇街道、村居委、各救助点派驻大量干部,帮助解决灾区群众困难、统一思想、维护社会稳定各级政府继续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充实加强基层治安的力量,加强对基层综合治理工作宣传、巡逻、严打、专项治理等方面8/19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一公众安全感稳步提升调研结果显示社会公众安全感评价很好、好和一般的占全部被调研者的比重为9436,比去年上升了305个百分点,安全感评价满意率继续保持在九成以上。其中评价很好的占2726评价较好的占4605,评价一般的占2105。全市社会公众安全感评价具有以下特点1从城乡看乡村居民的安全感高于城镇。在城镇的居民中安全感评价很好、较好和一般的占9362,比上年提高322个百分点在乡村的居民中感觉很好较好和一般的占9509,比上年提高289个百分点。城镇和乡村被调研者安全感评价较差和很差的分别占638和491,城镇居民安全感评价较差和很差的比重高出乡村147个百分点。尽管我市城镇和农村居民公众安全感评价总体水平逐年提升,但由于近年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外来人口急剧上升,城市管理难度加大,城市发展过程中引发和沉淀一些矛盾和问题,从而影响了城镇居民对社会公众安全感评价低于乡村。2从性别看男性安全感高于女性。性别不同对安全感评价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往往女性的安全意识更强、更关注。在本次的被调研者中,男性安全感评价很好、较好和一般的比重为9594,女性安全感评价很好、较好和9/19一般的比重为9247,男性比女性的安全感高347个百分点。3从年龄看老年组的安全感低于其他年龄组。在各年龄组对社会公众安全感评价中,5065岁年龄组安全感评价为最低,评价很好、较好和一般的比重仅为8824,比全市居民安全感低612个百分点其余1829岁、3039岁、4049岁各年龄组安全感评价分别为9724、9855、9439,50岁以下年龄组对社会公众安全感评价都在94以上,表明全市社会治安秩序总体良好。5065岁年龄组安全感偏低,要求社会更加重视中老年群体公众安全,减轻其心理压力。4从教育程度看受教育程度越高安全感越低。小学及以下安全感比重最高,评价很好、较好和一般的比重达9929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群体安全感觉最低,评价很好、较好和一般的比重仅9246受高中教育的群体评价很好、较好和一般的比重为9302受初中教育的群体评价很好、较好和一般的比重为9472。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社会治安环境的关注和对公众安全的要求也越高。5从被调研者的职业看务农农民安全感最高。调研结果显示安全感评价超过94以上的职业为学生、务农农民、工人、务工农民、无业人员,其中务农农民安全感最高为9711安全感评价92至94之间的职业有职员、机10/19关人员、离退休人员、私营业主安全感评价91至92之间的职业为企业管理人员、个体工商安全感评价91以下的职业为服务人员和司售人员。安全感评价职业分布总体上反映了低收入职业的安全感高于中、高等收入职业。同时司售人员的安全感评价较低反映了司售人员对交通肇事行为增长而对公共交通安全的担心。6从县市、区看重灾县市、区社会治安稳定,安全感评价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调研结果显示2017年度分县市、区的社会公众安全感评价比上年均大幅度提高见附表一,按安全感评价高低排序依次为XX市、XX市、XX县、XX县、XX市、XX区,社会公众对社会治安状况和安全感评价很好、好和一般的占全部被调研者的比重为XX市96、XX市955、XX县95、XX县9357、XX市935、XX区9346XX市、XX市、XX县分别比全市平均数高出164、114、064个百分点。重灾市、县社会公众安全感评价较高,除了当地加强了对基层综合治理工作宣传、巡逻、严打等各项常态综合治理工作外,国家抽调了大量部队、警力、救援人员以及各级政府下派大量驻村干部对维护灾区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二2017年度全市社会治安现状明显好转大灾之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震灾害给维护社会稳定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造成的影响和难度,及时制11/19定了受灾群众集中安置区治安管理办法,各级政法机关在加强综合治理常态工作的同时,重点开展了地震灾害安置区平安创建专项活动、惩治入室盗窃专项措施活动、专项打击传销活动以及民爆物品专项整治活动在奥运会期间还进一步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清理、登记,对进京人员和去往火炬接力举办地城市进行登记管理开创新一轮平安德阳创建专项活动,进一步稳定了灾区治安环境。全市社会治安秩序总体良好,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公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全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根据调研当地治安状况与前三年对比,被访群众认为有明显好转的占7121,认为和以前差不多的占2758,合计占9879,比2017年上升029个百分点,认为有所恶化的仅占121。1、发生在全市市民身边的违法犯罪案件大幅度减少。在对公众安全侵害行为的调研中发现,本人、家人受到过侵害、同事、朋友受到过侵害和亲身经历或者亲眼看到过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的行为大幅降低,比上年减少3019。其中本人、家人受到过侵害比上年减少519个百分点,同事、朋友受到过侵害比上年减少1311个百分点,亲身经历或者亲眼看到过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比上年减少789个百分点。2、未成年人犯罪、机动车被盗、吸毒贩毒等突出治安12/19问题治理效果明显。根据调研访问公众对2017年度本地发生的突出治安问题选项回答结果表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机动车被盗、吸毒贩毒、破坏盗窃国家电力电信设备、寻衅滋事和打架斗殴等突出治安问题的案发和影响,与上年比较大幅下降见表三。被访群众在回答本地最突出的治安问题答案时,选择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比重下降235个百分点,选择机动车被盗的比重下降981个百分点,选择吸毒贩毒比重下降223个百分点,选择破坏盗窃国家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备设施比重下降471个百分点,选择当地称雄的黑恶势力比重下降122个百分点,选择寻衅滋事和打架斗殴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进一步好转。通过各级政府不断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各级政法机构着力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政策措施,新一轮创建平安德阳建设活动已深入社区、村组居民,社会公众法律意识和参治意识增强,基层社区警务室、校园警务室、板房警务室和义务治安巡逻队、义务消防队、义务交通秩序维护队等基层治安机构、队伍已落实到社区、街道、校园,综合治理基础工作得到充实,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好转。根据调研访问9089的被访群众看见违法犯罪行为发生选择报警,并有近10的被访群众表示要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同时,有695的被访群众表示参加过基层单位13/19组织的治安巡逻、轮流守护行动。有845的被访群众知道平安德阳平安安置区建设活动的主要内容,其中通过村组干部宣传占2419,通过广电报刊宣传的占45,通过标语板报宣传的占186,其他途径宣传占12。有近50的被访群众熟悉居住区安置区的责任民警有633的被访者经常看到居住地安置区的民警、治安巡逻队和基层干部在开展治安巡逻。三对政法部门和政法干警的满意度评价较高调研结果显示被访群众对政法部门执法公正和基本公正的认同率分别为公安局9121、法院9113、司法局8960、检察院8952。被访群众对政法部门和执法干警是否满意的认同率分别为公安局9040、法院9032、检察院8911、司法局8895。2017年度,公众对公安部门执法公正和公安干警执法的满意度认同率上升到政法部门中第一位,一方面是公安部门和公安干警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社会公众对公安部门和干警在这次特大地震灾害中的英勇表现,满意度认同率很高。地震灾害及其影响成为今年全市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对司法工作和诉讼案件的关注度下降,同时今年发生的诉讼案件影响力相对较小,对司法局和检察院执法的满意度认同率排位下降有一定影响。14/19三、当前影响社会治安和危害群众安全的突出问题一盗窃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仍然是影响社会治安和危害群众安全最突出的治安问题。尽管全市2017年全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机动车被盗等犯罪现象比例比上年呈下降趋势,但在本年度发生的突出治安问题构成比重仍然占较大份额。根据被访群众对当地发生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机动车被盗、吸毒贩毒、破坏盗窃国家电力电信设备、当地称霸的黑恶势力、入室盗窃、公共场所扒窃、自行车被盗、街面抢夺、寻衅滋事和打架斗殴等14项违法犯罪现象选择回答时,自行车被盗、公共场所扒窃、入室盗窃、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机动车被盗等五项被受访群众选择为最突出的治安问题,选择比重分别为自行车被盗占45、公共场所扒窃占3903、入室盗窃占3194、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占3016、机动车被盗占2629。见表三二部分区域治安秩序存在薄弱环节治安秩序按城镇和农村比较,城镇为薄弱环节。城镇居民安全感评价较差和很差的比重高出乡村147个百分点,城镇治安状况与前三年相比,认为有所恶化占159,比农村高出123个百分点。治安秩序按XX区和旧城区比较,旧城区为薄弱环节。XX市区XX区主要分布在环绕旌湖和市开发区辖区内,市开15/19发区的社会公众安全感评价很好、好和一般的占全部被调研者的比重达95,比主要分布在旧城区的社会公众安全感评价高333个百分点。治安秩序按管辖区域比较,二重工矿区为薄弱环节。二重工矿区的社会公众安全感评价很好、好和一般的占全部被调研者的比重为8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936个百分点安全感评价较差和很差的分别占10和5,比全市高出46和476个百分点治安状况与前三年相比,认为有所恶化占10,比全市高出879个百分点受访群众对2017年本地发生的突出治安问题选择中,自行车被盗比全市高出20个百分点、公共场所扒窃比全市高出16个百分点、入室盗窃比全市高出3个百分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比全市高出82个百分点、机动车被盗比全市高出137个百分点。三地震灾害给社会治安环境治理造成的破坏和影响逐渐增大根据调研了解地震灾害使我市一部份城乡居民失去了家园,许多家庭遭到毁灭性打击,出现了大量的孤儿孤老孤残三孤人员,失业人口大量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幅降低,城乡居民生活困难户和特困户增多。尽管国家对灾区的住房坍塌住户无偿提供了居住条件,灾区政府及时落实了永久性住户补助和灾后重建措施,并对困难群众实施了临时生活救助和后续救助,这些政策在短时间内,解决16/19了群众基本生活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但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随着灾区救助政策的兑现完毕后,一部份在未能纳入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补贴的低收入户居民依然面临生活困境,一些因地震形成的各种问题可能引发新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逐渐成为主要的危害社会治安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四、改善社会治安环境和增强群众安全感的措施、建议一加强法制宣传,进一步加大对盗窃财物等突出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1、加强法制宣传,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2017年度,各级政法机构和教育部门继续进一步把学校警务活动推进,学校周边社会治安环境已经有了明显改变,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感评价大幅提升,但由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频繁发生,对社会治安环境和社会公众安全感的影响仍然十分明显,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落实好对有效降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各项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多方渠道加强法制宣传,包括认真落实警校共育的具体内容,扩大对各级政法部门的职能宣传的影响,鼓励媒体部门加强对有关见义勇为青少年的维护法律尊严的先进事迹的报道,同时强化对未成年人出入网吧的管理,对传媒相关新闻报道加强审核、17/19把关。2、加大力度,打击侵害公众财产等突出违法犯罪行为。从近年调研资料来看表明见表三,自行车被盗、公共场所扒窃、入室盗窃、机动车被盗等侵害公众财产的违法犯罪行为连续两年都被群众评为最突出的违法犯罪的治安问题,同时还有329受访群众,认为政法机关打击违法犯罪打击过轻。针对近年来发生的最突出的侵害公众财产等违法犯罪行为应加大打击力度,在不同范围和区域内进行专项整治活动,特别是对违法犯罪行为频繁发生和相对集中的车站、市场、景区、街道、居民小区进行重点防控、综合治理。二改善治安环境,落实综合治理措施1、完善考核机智,畅通管理渠道。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城市的发展,部份工矿区已经被城市融为一体,形成了本企业职工、外来人口、本地居民和商业市场混杂一起的格局,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存在着交叉错位和相互推诿、扯皮等现象,为社会治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滋生条件。因此,我市各级政府应下决心解决管理体制问题,促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管理到位,责任明确。2、加大基层治安的保障投入。我市城市经济的快速发18/19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要实现城市经济实现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升级,必须加大的城市管理和综合治理的投入,尤其是对担负着社会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毕业论文评议书怎么写
- 2024年资产评估真题与答案
- 医疗废物分类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摄影扩印服务合作协议书
- 2024年院感理论试题附答案
- 2025医院医务人员传染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 烹饪专业大专毕业论文
- 城市排水系统环保设施提升方案
- 物流运输管理毕业论文
- 采购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
- 小学音乐《村晚》优质课件设计
- 竞选团支书幽默大气简短六篇
- 东锅300MW锅炉说明书
- 知名投资机构和投资人联系方式汇总
- (完整word版)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全文)
- 混凝土监理旁站记录
- 部门会签单模板
- 宫颈环扎术护理常规
- G12《贷款质量迁徙情况表》填报说明
- 县城市管理领域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工作衔接规范(试行)
- 结肠息肉的护理查房精编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