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际铁路综合ⅰ标深大基坑实施监测方案(雷锋大道站)_第1页
长株潭城际铁路综合ⅰ标深大基坑实施监测方案(雷锋大道站)_第2页
长株潭城际铁路综合ⅰ标深大基坑实施监测方案(雷锋大道站)_第3页
长株潭城际铁路综合ⅰ标深大基坑实施监测方案(雷锋大道站)_第4页
长株潭城际铁路综合ⅰ标深大基坑实施监测方案(雷锋大道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题目长株潭城际铁路综合标深大基坑实施监测方案(雷锋大道站)姓名班级桥隧0901班指导教师2012年6月目录目录2第一章绪论411工程概况412水文情况413地质情况514总体施工组织6141总体施工案6142总体施工顺序6第二章监测方案的依据和目的721监测依据722监测目的7第三章监测内容及仪器配备931监测点的布设原则932监测内容932监测仪器10第四章监测项目实施细则1141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监测11411沉降点的埋设11412观测方法12413初始值的确定12414坑顶地表沉降监测提交成果1242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沉降监测13421测点埋设13422地下管线监测提交成果1343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倾斜监测13431建筑物沉降监测13432建筑物倾斜监测14433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提交成果1444基坑围护桩体变形监测14441测点布置14442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提交成果1645临时立柱回弹监测16451测点布置16452地面(立柱)沉降监测提交成果1746围护桩顶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1747地下水位监测18471测点布置18472地下水位监测提交成果1948围护结构支撑轴力监测19481测点布置19482支撑轴力监测提交成果2249振弦式钢筋计的安装22410钢筋砼支撑挠曲监测23第五章监测控制及安全质量保障2451监测初始值测定2452施工监测频率2453监测控制标准、报警值、控制值及判定25531监测控制标准25532监测及巡视预警判定2653质保措施30531作业规范30532安全保证措施3154应急预案31541恶劣气候条件下加强监测及信息反馈预案31542异常情况下的加强监测及信息反馈预案3255监测点损坏补救方案3256本项目危险源32第六章监测组织管理3361监测信息反馈管理体系33611监控量测控制流程33612监控量测预警、消警及信息报送3462监测成果管理体系3563监测人员管理体系3664应急预案3765监测信息反馈37651数据采集37652数据整理37653数据分析38绪论第一章工程概况雷锋大道站为新建长株潭城际铁路车展,车站程为WDK129895WDK132655,车站长度276米,位于长沙市岳麓区雷锋大道与杜鹃路交汇处,施工场地开阔,周边无重要建筑物,交通繁忙,通讯、光电、地下管线密集分布,车站有效站台长230M,有效站台宽度为1444M;标准段基坑深度约21M,车展覆土厚度3M。采用两层三跨钢筋砼箱型结构,基坑支护采用钻孔灌注桩加内支撑;车站两端接盾构区间,采用明挖法施工。车站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约210M,根据车站的特点,周边化境以及水位地质条件和工程造价,选用钻孔灌注桩内支撑的支护形式,桩径为10M,桩间距为12M,标准段桩长为265M,嵌固深度为70M;东端头井桩长约335M,嵌固深度为10M;西端头井桩长约170M、192M、310M,嵌固深度均为75M。桩间采用直径为600MM的高压旋喷桩止水。标准段设4道内支撑,第一道为砼支撑,截面尺寸为800MM1000MM,第二、三、四道支撑为直径609MM、壁厚16MM的钢管支撑。端头井段设5道内支撑,其中东端头井设三道砼支撑和两道钢支撑,西端头井设一道砼支撑和四道钢支撑(其中第四道为双拼钢支撑),砼支撑面尺寸分别为800MM1000MM,与1000MM1000MM,钢支撑均采用直径609MM、壁厚16MM的钢管支撑。车站主体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变形控制保护等级为一级。地面最大沉降量01H,且30MM;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08U0加强监测、发出警报并及时反馈注其中U为实测值,U0为最大允许位移值,即控制值。(1)在一般施工情况下,当位移值U080U0,同时位移速度接近控制值时,此时必须采取补强措施,并经设计、施工、监理及业主分析和认定后,改变施工程序或设计参数,必要时停止开挖,进行施工处理。(2)在某些施工情况中,当监测位移值U达到甚至超过了变形最大控制值时,整体工程基本上未出现不稳定迹象,此时,如位移速度均小于表中控制值,则应加密监测次数,加强对基坑支护和周围环境的观测,必做好预警方案;如果发现位移值和速度值反映的曲线有增长趋势,同时基坑支护和周围环境均有相应的反映,则应立即采取补强措施,并经设计、施工、监理及业主分析和认定后,改变施工程序或设计参数,必要时停止开挖,进行施工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立即报告工程上级单位,建议施工暂停,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监测数据有不断增大的趋势;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或出现明显的受力裂缝且不断发展;时态曲线长时间没有变缓趋势。监测数据分析及信息反馈中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明确监控量测在施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重视,强化管理。监测成果的分析是监测工作的重点,聘请专家给予现场指导。监测人员要有责任心,细心,耐心。监测要及时与监理,业主,设计联系,共同解决疑难问题。要逐步健全和完善监测体系,形成监控量测信息化系统,并形成相应数据库管理。表53基坑监控量测试控制标准序号监测项目日报警值累计报警值1围护体顶垂直位移3MM24MM2围护体顶水平位移3MM24MM3围护结构变形监测3MM24MM4地面沉降3MM17MM5支撑轴力/设计值的806立柱沉降3MM25MM7地下外水位监测700MM2000MM8建筑物沉降2MM15MM9地下管线沉降2MM10MM10支撑挠曲3MM25MM其它未详部分由有关方面(设计、业主、监理、施工、监测单位)各方共同研究后决定。具体实施中,将以上述有关警戒值的70作为预警值,此举可为有关单位和部门分析情况和采取制止险情的措施争取到宝贵的时间。532监测及巡视预警判定预警分为监测值预警、巡视预警和综合预警。根据情况严重性依次分为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预警及判定分类见下表。表54监测点三级警戒状态判定表预警级别预警状态描述黄色监测预警“双控”指标(变化量、变化速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极限值)的70时,或双控指标之一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的80时橙色监测预警“双控”指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的80时,或双控指标之一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时红色监测预警“双控”指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且实测变化速率出现急剧增长时。表55明挖法施工巡视预警参考表安全状态评价巡视内容巡视状况描述正常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支撑周围出现土体塌落范围大,严重影响围护体系的稳定土体塌落范围较大,影响围护体系的稳定其它部位,土体塌落范围较小,仅局部影响围护体系发挥,但不影响稳定土层性质及稳定性状况导致桩无法钻进、成孔等,影响施工工艺适应性和设计功能需求大股涌水并带砂,或导致周边地面局部塌陷大股涌水,影响边坡稳定,有恶化情形小股涌水,引起边坡较大变形,暂时稳定开挖面土体渗漏水情况小股涌水,未引起边坡变形开挖面土质情况地下水控制抽水持续出砂,附近地面有明显沉陷巡视内容巡视状况描述安全状态评价正常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地下水位降不下去,施工安全性受到影响效果降水系统能力不足大股涌水并带砂,或导致周边地面局部塌陷大股涌水,影响边坡稳定,有恶化情形小股涌水,引起边坡较大变形,暂时稳定渗漏水情况渗漏水情况小股涌水,未引起边坡变形安全风险较高部位(如阳角、明暗挖结合等关键部位)支护与背后土出现脱开,且有扩大情形支护支护结构体系支护体系开裂、变形变化情况其它部位支护与背后土出现脱开,且有扩大情形巡视内容巡视状况描述安全状态评价正常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安全风险较高部位(如阳角、明暗挖结合等关键部位)支护与背后土出现脱开,暂无扩大情形支撑明显扭曲变形支撑目视可见变形、移位锚头滑脱或损坏施工造成腰梁混凝土开裂、与土脱开、有扩大情形施工造成腰梁混凝土开裂、与土脱开,暂无扩大情形开挖施工造成面层开裂,有扩大情形开挖施工造成面层开裂,暂无扩大情形施工造成冠梁与桩身较大脱开,或护壁开裂,且有扩大情形巡视内容巡视状况描述安全状态评价正常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施工造成冠梁开裂,或施工造成护壁开裂,暂无扩大情形支撑装设、螺栓衔接、焊接或围檩、支撑补强不符规定安全风险较高部位(如阳角、明暗挖结合等关键部位)出现断桩、严重夹泥,支护体系施工质量缺陷其它部位出现断桩、严重夹泥支护体系施作及时性情况支撑施作不及时开挖坡度边坡不符合设计,出现直坡、逆坡现象,或较大范围内超出设计坡度30以上巡视内容巡视状况描述安全状态评价正常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边坡较大范围内坡度超出设计坡度1030边坡坡度超出设计的其它情况开挖面暴露时间过长,局部土体出现剥落、开裂,支护产生较大变形开挖面暴露时间过长,局部土体出现剥落、开裂基坑开挖面暴露时间开挖面暴露时间过长,支护产生较大变形工序不符合施工组织设计,引起土体、支护体系出现較大位移工序不符合工组织设计,影响工程和周边环境的安全性工序工序不符合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超挖靠近围护侧,大范围内超挖超过1M,一定程度上影响支护结构或周围土体的稳定巡视内容巡视状况描述安全状态评价正常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靠近围护侧,局部超挖超过1M,其它位置大范围内超挖超过1M其它位置大范围超挖超过1M基坑强烈影响区荷载超出设计,围护受力变化大,支护体系产生不利影响基坑影响区域内超载情况基坑强烈影响区外荷载超出设计,围护受力变化较大,支护体系产生不利影响强烈影响区大面积积水,地面硬化不完善,且截排水系统不完善,流入开挖区或下渗、冲刷或淘空,或引起支护结构受力变化,可能严重影响安全系数基坑周边环境地表积水显着影响区大面积积水,地面硬化不完善,且截排水系统不完善,地表水下渗,影响安全系数表56周边环境巡视预警参考表安全状态评价巡视内容巡视状况描述正常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施工造成建构筑物承重墙体、柱或梁出现开裂、剥落施工造成建构筑物非承重墙体出现开裂、剥落,影响正常使用施工造成建构筑物非承重墙体出现开裂、剥落,不影响正常使用建构筑物建构筑物开裂、剥落变形缝开合较大,填塞物与结构脱开,或填塞物被挤坏强烈影响区内地面产生开裂,且裂缝宽度、深度或数量有增加情形道路地面地面开裂开挖施工影响区内造成局部地面开裂,裂缝宽度在510MM,暂无扩大情形巡视内容巡视状况描述安全状态评价正常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开挖施工影响区内造成局部地面开裂,裂缝宽度在5MM以下,暂无扩大情形在基坑边坡滑移面附近或隧道中心线上方出现沉陷或隆起,或沉陷严重影响交通地面出现明显沉陷或隆起,轻微影响交通地面沉陷、隆起地面出现沉陷或隆起,暂不影响交通,或在建构筑物、墩台周边出现明显的相对沉陷地下管线持续漏水(气),且有扩大趋势地下管线持续漏水(气),暂无扩大趋势地下管线管体或接口破损、渗漏地下通讯电缆被切断巡视内容巡视状况描述安全状态评价正常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地下输变电管线破坏管线检查井等附属设施的开裂及进水施工影响范围内地下管线的检查井等附属设施出现开裂或进水施工严重扰动工程周边地质,支护结构受力变化大,对支护体系产生不利影响53质保措施要保证监测工程的质量,除了需要有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及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外,更重要的还应通过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和检查校核制度来予以保证。为确保量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连续性,特制定以下工作制度和各项质量保证措施(1)监测点布设时要向监理及第三方监测报验,并经监理检查,满足要求后方可准许布设监测点并进行初始值的监测;(2)监控量测小组与监理工程师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有关情况和问题,并提供真实可靠的量测资料;(3)仪器在安装埋设的全过程中,对仪器、监测元器件和设备工艺等进行连续性的检验,以保证其质量的稳定性,并作安装记录。组长负责监测工作的组织计划、外协及监测资料的质量审核(4)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确保监测点的的成活率和监测点的有效性;(5)成立专门监测组承担施工监测,量测人员保持固定,保证资料的连续性;(6)仪器的管理采用专人专用,专人保养,专人校检的方法,仪器设备和元器件在使用前均经严格的校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7)在监测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测试细则及相应的规范要求;(8)量测资料均应经现场检查、室内复核两道程序后方可上报;(9)量测资料的储存、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10)对超出警戒值的测点,报表中必须加盖醒目的红色“报警”章,并把工况、以及超出警戒值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及时报送相关单位指导施工,作到信息化作业。531作业规范(1)五固定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仪器;固定观测水准尺;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方法。(2)每次观测之前将仪器露天放置30分钟。(3)烈日下观测使用测伞;温差变化较大时使用仪器罩。(4)常规水准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5)在线路上预先量距,水准仪与水准尺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0M,分别在水准尺和水准仪摆设处作相应标志。凡超出规定限差要求的成果,均应进行重测。532安全保证措施(1)监测人员须将工作日程通知现场负责人,得到现场负责人的批准后方可进入现场;(2)监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要戴安全帽,佩带标识,服从指挥;高空或临空作业时,佩带安全带。(3)未经工地批准,监测人员不得随意移动或操作工地的施工设备,不得擅自拉引电源线;(4)监测人员登高时,应使用坚固可靠的工作梯,不得登踏斜木板或木箱;(5)监测人员在有车辆通行的路面工作,应穿好安全背心,必要时要设置车辆绕行或缓行标志。54应急预案当速率(累积变化量)超过设计允许值的80或巡视内容达到报警时起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流程速率(累积变化量)超过设计允许值的80,第一时间以各种形式上报监测信息起动应急预案,增加监测频率有关各方结合施工方法、环境条件、结构安全条件评估,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实施检查和评估监测信息解除报警。541恶劣气候条件下加强监测及信息反馈预案(1)人员驻守现场,并保持24小时与业主、设计、监理、施工方等相关单位通讯联络;(2)配备业务能力强、监测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的技术人员担任监测负责人;(3)配备雨衣、雨鞋、以及其它防雨、防风工具,确保恶劣气候条件下各类监测仪器设备能够正常观测;(4)配备铁锹、木桩、帐篷、车辆、夜间照明、通讯设备等并确保均能正常使用;(5)配备足够的夜间照明设备,保证昼夜连续观测;(6)所有监测设备定期进行检查,保证设备完好;(7)遇灾害性天气,所有监测人员常驻施工现场,增加监测频次,增加监测人员,日夜巡视,对异常段进行实时,不间断跟踪监测;(8)尽可能采用直观、可靠的监测方法和手段,确保恶劣气候条件下仍能够及时、快速地监测基坑的变化情况;(9)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监测成果立即上报,并配合相关部门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作出分析和预测;(10)恶劣天气过后应对所有监测点进行一次全面的监测,并对监测结果做出分析。542异常情况下的加强监测及信息反馈预案(1)若基坑发现异常情况全体监测人员应立即开始24小时跟踪监测;(2)监测结果向相关部门作出汇报,并会同相关部门一起对事故进行分析和处理;(3)对遭受破坏的监测点及时恢复,保持数据的连续性;(4)根据异常情况和异常段落增加监测点数量,增加监测项目;(5)增加监测人员、增加监测设备,对该工点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排查;(6)配备足够的夜间照明设备,保证昼夜连续观测;(7)所有监测设备定期进行检查,保证设备完好;(8)尽可能采用直观、可靠的监测方法和手段,确保及时、快速地监测基坑的变化情况;(9)建立快速反映机制,监测成果立即上报,并配合相关部门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作出分析和预测。(10)根据监测数据对基坑的变化趋势作出预测;(11)配合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分析和处理;55监测点损坏补救方案(1)现场储备相应数量的各类监测标志和材料,并保持完好;(2)所有各类监测点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严禁人员和机械无故破坏;(3)施工地段监测点周围进行围护,并派专人进行巡视;(4)监测基准网及工作基点周围进行围护,保证稳定可靠;(5)监测点碰动应立即进行加固,并尽快进行观测;(6)监测点损坏的,应立即在原来位置重新埋设,并尽快进行观测,对观测资料进行处理,保持数据的可靠性和连续性。56本项目危险源1、周边环境危险源地下管线变形严重,超过报警值。2、基坑本体围护墙体水平垂直位移、支撑挠曲变化严重,超出报警值。第六章监测组织管理61监测信息反馈管理体系611监控量测控制流程有异议施工单位上报监测方案第三方监测单位上报监测方案施工单位监测方进行监测监测成果上报监理单位业主审核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监测监测成果上报监理、业主单位监理单位分析双方监测成果,并将分析结果上报业主通知施工单位监测方和第三方监测单位复核监测数据,分析监测数据产生差异的原因,制订消除误差的措施。监测数据无异议监理通知第三方监测单位和施工监测方加大频率,及时提供监测信息结构、周边环境安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研究方案,报监理批准、指导施工结构、周边环境不安全指导施工日报周报月报监理单位组织施工、设计、第三方监测位参加,讨论监控量测方案修改后的监控量测方案经监理批准后实施第三方监测单位工点监测方案由业主组织专家会进行评审,并按专家意见修改发现安全隐患第一时间通知业主监理施工单位无异议图61监控量测控制流程NO调整经验方法设计监测方案管理基准值计算方法施工监测确定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与合理性实测值与管理值基准值比较YES继续施工YESNO地质调查图62信息化施工监测流程图612监控量测预警、消警及信息报送根据监测项目控制指标,按照变形量和变形速率双控指标进行监测点预警判断,按照巡视预警参考表进行巡视预警判断,根据二者进行综合预警判断。经判断达到综合预警状态时,及时通过口头、电话或者短信方式报驻地监理、第三方监测单位及业主,同时采取相应应急措施。1)一般信息报送一般性信息包括日报、周报、月报、最终报告等,一般书面形式逐层上报。施工单位的监测日报、周报、月报以及最终报告直接报监理单位。日报每日工况信息、测点破坏情况、关键性施工监控量测数据、巡视信息和预警建议信息等。周报和月报包括近一周、近一月的施工监测关键数据、工况、测点破坏情况和巡视信息的异常情况、风险预警情况、反馈意见落实情况及风险事务处理、效果、变化趋势、存在问题、下一步风险处理建议等,应分别于每周五1600前和每月25号前以书面形式报送驻地监理,必要时并报送设计单位。2送针对日常监控工作中判断可能出现黄色、橙色综合预警状态的预警建议判定及其信息报送。3一般预警信息报送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于发现黄色综合预警时起2天内以书面形式上报业主;业主自收到黄色预警建议后,通过报警联系单通知监理单位,监理单位以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于发现橙色综合预警时起1天内通过书面形式上报业主;业主自收到橙色综合预警建议后,通过报警联系单通知监理单位,监理单位以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4)红色综合预警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单位于发现红色综合预警时立即以电话、短信和网络等有效、快捷方式上报业主,同时告知设计单位,以加强技术沟通和共同预警分析。并在2小时内通过书面形式补发报告信息。5)消警信息报送在风险处理结束后,施工单位应提出消警建议报告,并根据预警级别的不同报不同层级的监控管理单位审核后消警。62监测成果管理体系基坑监测时,进行监测的测点布设多,监测任务重,要由监测工作的人员成立监测小组,配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基本处理程序为测点布设、初始值的测定施工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分析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处理措施。1测点布设、初始值的确定确定测点布设的位置,绘制平面布置图和剖面图。测定初始值,作为测量的基准,在施工前应进行初始观测,初始观测不少于三次。使用施工专用监测记录表记录有关数据。2施工时数据采集定期对要进行监测的项目进行测量,收集原始数据,这是工作量最大的一部分,原始数据直接影响到对施工安全稳定评估,要求准确有效。记录要清晰,测量完后要立即进行整理。3数据处理、分析和监测资料提交每次量测后,将原始数据及时整理成正式记录,对每一个量测项目进行以下资料整理A、观测点平面布置图;B、观测成果表(控制测量和监测成果表);C、观测分析报告D、监测对象曲线变化图。成果反馈包括多个环节,从监测仪器的快速数据采集、监测数据的快速处理到监测成果的及时传达,进而迅速采取措施等。A采集数据(包括巡视记录),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初步判断监测对象安全,如果情况可疑应通知业主,并做进行一步监测验证。B数据录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C生成成果报告,这里主要指日报、周报、月报(全部监测工作结束后,生成最终报告)。D如果处理计算过程中发现监测数值过大,达到报警值,即电话迅速通知各方,停止施工,并及时提交书面报警联系单,由业主、专家组、设计等决定采取措施,直到可以施工为止。E如果监测数值过大,达到了控制值,那么立即紧急通知各方,停止施工,并启动业主相关的抢险预案,监测单位并积急配合业主抢险。直到措施得当,危险解除,可以施工为止。F生成监测成果报告后(全部监测工作结束后,生成最终报告)。成果报告和相关主要数据、图表一并上传至成果发布平台,业主、设计等各方均可以进行实时查询监测成果,与此同时成果报告以书面形式另报送给各相关方。当数据分析确认为预警状态时,一方面增加监测频率及现场跟踪巡视,另一方面由施工单位第一时间采取口头汇报、电话汇报、短信汇报或网络形式等快捷方式将预警信息快速上报至监理、第三方监测、业主、设计等有关单位以确认报警等级,并立即填写报警联系单和报警书面数据信息,12小时内将书面文件报送相关单位。有关单位进行讨论后落实处理方案,由施工单位根据处理方案采取对应措施,监测单位跟踪监测,根据监控情况确认工程达到安全的状态后,取消预警状态。63监测人员管理体系1建立完善的监测组织措施针对本工程监测的特点,拟建立专业监测小组,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