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201P备案号J201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STRUCTIONOFPLASTICCONCRETECUTOFFWALL(DRAFTFORDISCUSSION)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施工平台与导墙;5槽孔建造;6墙体材料;7浇筑与联接;8施工质量控制;9墙体质量检查;10附录。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云南建工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本规程主编单位本规程参编单位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目次1总则52术语63基本规定74施工平台与导墙841施工平台842导墙修筑85槽孔建造951泥浆952槽孔施工953模板116墙体材料1261塑性混凝土原材料1262塑性混凝土配合比1463塑性混凝土性能要求157浇筑与连接1671塑性混凝土搅拌与运输1672浇筑与养护1673结合面处理1874墙段连接198施工质量控制2181工序质量检查内容2182塑性混凝土取样2383塑性混凝土性能检测239墙体质量检查25附录A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方法28附录B塑性混凝土渗透系数试验方法31附录C塑性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用表33附录D施工质量检查记录表格(资料性附录)34本规程用词说明50引用标准名录51附条文说明52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52TERMS63GENERALRULES74CONSTRUCTIONFLATFORMANDGUIDEWALL841CONSTRUCTIONFLATFORM842GUIDEWALLBUILDING85TRENCHBUILDING951SLURRY952TRENCHCONSTRUCTION953FORMWORK116CUTOFFWALLMATERIALS1261RAWMATERIALOFPLASTICCONCRETE1262MIXPROPORTIONOFPLASTICCONCRETE1463PERFORMANCEREQUIREMENTSOFPLASTICCONCRETE157CASTINGANDCONNECTING1671MIXINGANDTRANSPORTATIONOFPLASTICCONCRETE1672CASTINGANDCURING1673BONDINGINTERFACETREATMENT1874CONNECTIONBETWEENWALLSEGMENTS198QUALITYCONTROLOFCONSTRUCTION2181QUALITYINSPECTIONCONTENTSOFWORKPROCEDURE2182SAMPLINGOFPLASTICCONCRETE2383PERFORMANCETESTINGOFPLASTICCONCRETE239QUALITYINSPECTIONOFCUTOFFWALL25APPENDIXAELASTICMODULUSTESTMETHODOFPLASTICCONCRETE28APPENDIXBPERMEABILITYCOEFFICIENTTESTMETHODOFPLASTICCONCRETE31APPENDIXCMIXINGSTRENGTHCALCULATIONTABLEOFPLASTICCONCRETE33APPENDIXDINSPECTINGRECORDFORMOFCONSTRUCTIONQUALITY(DOCUMENTAPPENDIX)34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50LISTOFQUOTEDSTANDARDS51ADDITIONSEXPLANATIONOFPROVISIONS521总则101为规范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使用,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墙厚大于150MM的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103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塑性混凝土PLASTICCONCRETE由水、水泥、膨润土、粘土、粗骨料、细骨料及外加剂拌和而成,水泥用量较少,具有大流动性、低强度、低弹模和大应变等特性的混凝土。202膨润土塑性混凝土BENTONITEPLASTICCONCRETE仅掺膨润土的塑性混凝土。203粘土塑性混凝土CLAYPLASTICCONCRETE仅掺粘土的塑性混凝土。204粘土膨润土塑性混凝土CLAYBENTONITEPLASTICCONCRETE同时掺粘土和膨润土的塑性混凝土。205弹强比RATIOOFELASTICMODULUSTOCOMPRESSIVESTRENGTH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的比值。3基本规定301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前,应具有下列文件和资料1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资料;3环境保护要求;4泥浆及墙体原材料的产地、质量等;5施工中应使用的标准和质量保证措施以及有关的其它文件。302防渗墙中心线处应除应符合第301条规定外,还应具有下列资料1防渗墙中心线处的勘探孔柱状图和地质剖面图;2覆盖层的分层情况、厚度、颗粒组成、密实程度及透水性;3地下水的水位,承压水资料;4基岩的岩性、地质构造、透水性、风化程度与深度;5可能存在的孤石、反坡、深槽、断层破碎带等情况;6对成槽有直接影响的其它地质条件。303在构筑物附近或构筑物内建造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应了解构筑物的结构和基础情况,如影响构筑物的安全,应研究制定处理措施。304应定期进行构筑物沉降、位移等变形观测。305应按照设计和招标文件编制施工专项方案,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对规模较大、地质情况复杂的项目,宜组织专家论证。4施工平台与导墙41施工平台411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平台应坚固、平整、安全,并应满足施工人员活动、设备和物资摆放及运输车辆行走的要求。412施工平台宽度、长度除应满足施工需要外,还宜满足两侧同时施工的需要。413施工平台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能顺畅排出雨水、废水、废浆、废渣;2应高出地下水位15M以上;3应高出施工期水位。42导墙421槽孔防渗墙在槽孔建造前应先修筑导墙。422导墙的结构型式、尺寸,应根据防渗墙厚度、深度、导墙下土质情况及所使用的施工机械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导墙应建在坚实的地基上;地基土较松散或软弱时,修筑导墙前应对地基土采取加固措施;2导墙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修筑;也可根据成槽情况和地质条件,采用钢板、砌石、混凝土预制板等修筑;3导墙的中心线应与防渗墙轴线重合,允许偏差为15MM;4导墙的内墙面应竖直;导墙的高度应在05M20M之间;导墙顶面应高出地面,且应大于50MM;墙顶高程允许偏差为20MM;5导墙内侧间距应比防渗墙厚度大40MM100MM;6导墙外侧填土应夯实;夯实填土时,导墙间应采取防止导墙倾覆或位移的措施;7应对导墙的沉降、位移进行观测。5槽孔建造51泥浆511泥浆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拌制泥浆的土料可选用膨润土或粘土或两者的混合料;2拌制泥浆的膨润土质量指标应符合表511的要求;表511拌制泥浆的膨润土质量指标指标名称粘度计600R/MIN读数屈服值/塑性粘度滤失量,CM375M筛余,质量分数,质量指标30315403拌制泥浆的膨润土质量指标测定与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钻井液材料规范GB/T5005的规定。512泥浆性能指标、配合比及泥浆处理剂品种和掺加率,应根据地层特性、成槽方法、泥浆用途,通过试验选定;泥浆性能指标应符合表512规定。表512泥浆性能指标膨润土泥浆各阶段性能指标粘土泥浆性能指标项目单位新制供重复使用新制密度G/CM3111251112漏斗粘度S325032601825失水量ML/30MIN305030泥饼厚MM3624PH值71071179含砂量5胶体率961MIN静切力N/M22050513拌制泥浆的方法及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52槽孔施工521成槽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槽孔成槽方法应根据地层条件、设计要求和工期等因素选择;成槽方法可采用抓取法、钻劈法、钻抓法、铣槽法、多头回转钻机成槽法、射水成槽法、锯槽法等;2墙厚150MM400MM的薄型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成槽方法宜采用射水成槽法、薄型抓斗法、锯槽法、链斗式挖槽机法等。522槽孔轴线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由测量基准点控制。523槽孔长度,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施工部位、成槽方法、施工机具性能、成槽所用时间、塑性混凝土生产能力、墙体预留孔位置、浇筑导管布置原则及墙体平面形状等因素确定。524槽孔应分期建造;同时施工的相邻槽孔之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525成槽过程中,应不断向槽内补充泥浆,使其充满整个槽段;泥浆面应保持在导墙顶面以下300MM500MM。526对漏失地层应采取预防措施。527成槽施工中应按下列规定对泥浆进行检查1泥浆拌制后,静置24H,应全面检测一次泥浆性能指标;2清孔前后,应各检测一次泥浆密度和粘度;3浇筑塑性混凝土前,应检测一次泥浆密度;4失水量、泥皮厚度和PH值检测应在槽口中部和底部取样,其它指标检测应在槽孔底部、中部及上口取样。发现泥浆不符合规定指标时,应及时进行调整。528槽孔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孔壁、孔底应平整;2槽孔侧面方向的位置误差不应大于30MM,轴线方向的位置误差不应大于50MM;3孔深应符合设计要求;4孔斜率不应大于8;两次孔位中心在墙段接头处的任一深度的偏差值,不应大于设计墙厚的1/3;墙端结合面宽度不应小于墙厚;5孔宽不应小于设计墙厚;6孔底应入岩或嵌入不透水层500MM以上或满足设计要求。529后期槽孔清孔换浆结束前,应清除接头孔壁上的泥皮。5210槽孔建造结束后,应进行终孔质量检验,待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清孔换浆;换浆方法宜采用泵吸法或气举法。5211清孔换浆完成1H后,应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孔底淤积厚度不应大于100MM;2膨润土泥浆的比重应小于等于110G/CM3,马氏漏斗粘度应小于等于35S,含砂量应小于等于3,30MIN内失水量应小于等于40ML;3粘土泥浆的比重应小于等于120G/CM3,马氏漏斗粘度应小于等于30S,含砂量应小于等于10;4泥浆取样位置应距孔底05M10M。5212清孔检验合格后,应在4H内开始浇筑。53模板531防渗墙的模板型式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宜采用砌石模。532模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模板应保证防渗墙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性;2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3模板板面应清洁、平整;4砌石模在塑性混凝土浇筑前应湿润,钢模应涂脱模剂;5模板接缝应严密、不漏浆;6非永久性模板安装,应考虑施工及拆装方便;7模板制作和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533拆模应符合下列规定1拆模时的塑性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2拆模时不应敲打、损伤塑性混凝土墙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3拆模后应及时向墙体两侧回填土。6墙体材料61塑性混凝土原材料611塑性混凝土宜选用膨润土塑性混凝土。612塑性混凝土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BJ63的规定。613应选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614膨润土的品质应符合本规程第511条的规定。615应对粘土进行物理试验、化学分析和矿物鉴定;应选择粘粒含量大于45、塑性指数大于20、含砂量小于5、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比值为34的粘土。616细骨料(砂)应符合下列要求1细骨料可采用天然砂或人工砂;2塑性混凝土应采用中砂;细度模数宜为3023;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14684的规定;3细骨料的品质应符合表617的规定;表617细骨料的品质要求指标项目天然砂人工砂备注石粉含量(按质量计),15含泥量(按质量计),50泥块含量(按质量计),2020质量损失,8单级最大压碎指标,25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0505折算成SO3,按质量计有机物,比色法合格合格云母含量,按质量计,2020轻物质含量,10104细骨料的表观密度不应小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不应小于1,350KG/M3,孔隙率不应大于47;5砂的含水率应保持稳定,人工砂的含水率应不超过6,必要时应采取脱水措施;6砂性能检测与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14684的规定。617粗骨料(石子)应符合下列要求1粗骨料可采用天然卵石或人工碎石;为提高塑性混凝土的流动性,应选用天然卵石;2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厚度大于400MM的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应选用5MM20MM的连续级配;薄型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应选用5MM10MM的连续级配;3粗骨料表面应整洁,应清除裹泥和污染物;4卵石、碎石的颗粒级配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规定;5粗骨料品质应符合表618的规定;表618粗骨料的品质要求项目指标备注含泥量,()15泥块含量,07坚固性,质量损失,5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05折算成SO3,按重量计有机物,比色法合格针片状颗粒,按质量计,15卵石压碎指标16碎石压碎指标306粗骨料表观密度不应小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不应小于1,350KG/M3,孔隙率不应大于47;7粗骨料性能检测与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规定。618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的规定,并应选用级或级粉煤灰。619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62塑性混凝土配合比621塑性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防渗墙施工和易性以及28D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渗透系数的设计要求。622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宜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并应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623试验因素与水平较多时,可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法,并应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624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或均匀试验设计法,初选出几组基本符合技术指标要求的配合比后,应分别进行复选试验、终选试验,以确定所需配合比。625塑性混凝土配合比,宜按表625选择原材料用量。表625原材料用量取值范围参考值名称粘土塑性混凝土膨润土塑性混凝土粘土膨润土塑性混凝土水,KG/M3220300230330220320水泥,KG/M3802008017080200膨润土,KG/M3401804080粘土,KG/M310018070240粉煤灰,KG/M330803050砂率,455545654555骨料,KG/M312001800粘土塑性混凝土的水胶比应为085090、粘粒含量应大于45、塑性指数应大于20。塑性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应不少于80KG/M3,膨润土用量应不少于40KG/M3,水泥与膨润土的合计用量应不少于160KG/M3,胶凝材料的总量应不少于240KG/M3,砂率应不小于45。626减水剂的掺加量应与普通混凝土相同,引气剂的掺加量应根据拌和物的含气量确定。627塑性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可按下式计算FPCU,OFPCU,KT627式中FPCU,O塑性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MPA;T概率度系数。概率度系数T与保证率P的关系见附录C;均方差。均方差FPCU,K,与设计标准强度FPCU,K和概率度系数T的关系见附录C。628塑性混凝土强度保证率不应小于80,强度最小值不应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63塑性混凝土性能要求631塑性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1槽孔防渗墙塑性混凝土拌和物密度不应小于2,100KG/M3;2拌和物泌水率应小于3;3入孔坍落度应为180MM220MM,坍落扩展度应为340MM400MM;坍落度保持150MM以上的时间不应小于1H;4防渗墙塑性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应小于6H,终凝时间不应大于24H。632塑性混凝土力学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塑性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应为10MPA50MPA;2弹性模量不应大于2,000MPA;宜为周围介质弹性模量的15倍,不应超过10倍;3弹强比宜为100300,且不宜大于500。633塑性混凝土渗透系数变化范围应在10106CM/S10109CM/S。7浇筑与连接71塑性混凝土拌和与运输711塑性混凝土拌和应符合下列要求1粘土与膨润土的掺入方法宜选用湿掺法。2湿掺法应符合下列步骤与要求1)检测粘土、膨润土的含水量;2)在粘土与膨润土中加水,将水、粘土、膨润土采用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拌和成泥浆,应保证拌和的泥浆均匀;3)准确称取塑性混凝土的其它各组成材料,依次投入搅拌机中,拌和均匀。塑性混凝土的拌和时间应大于普通混凝土的拌和时间;3采用干掺法,应先将粘土晒干、过筛。拌和时,各种材料应通过准确称量后依次投入搅拌机,干拌均匀后再加入水和外加剂一起拌和至均匀。712塑性混凝土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1塑性混凝土应采用搅拌车运输,运输能力不应小于平均计划浇筑强度的15倍,并应大于最大计划浇筑强度;2塑性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应发生分离、漏浆、泌水等质量问题。塑性混凝土运送可采用泵送方式,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的规定。72浇筑与养护721塑性混凝土浇筑时,其施工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第631条的规定。722塑性混凝土槽孔防渗墙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泥浆下浇筑塑性混凝土应采用直升导管法,导管内径应为200MM250MM;2一个槽孔使用两套以上导管浇筑塑性混凝土时,导管中心距应不大于40M;导管中心至槽孔端部或接头管壁面的距离应为10M15M;当孔底高差大于250MM时,导管中心应放置在该导管控制范围内的最低处;3导管的连接和密封应可靠,并应进行密封承压试验;塑性混凝土在正式浇筑前,导管底口距槽底高度应控制在150MM250MM之间;4塑性混凝土浇筑前,导管内应放入可浮起的隔离塞球或隔离物;浇筑时,应先注入少量水泥砂浆,后注入足够的塑性混凝土,挤出隔离塞球或隔离物,并埋住导管底端;5导管埋入塑性混凝土的深度宜为1M6M;6塑性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塑性混凝土浇筑厚度上升速度不应小于2M/H;因故中断,中断时间不应超过40MIN;7塑性混凝土的浇筑面应保持均匀上升,各处高差应控制在500MM以内;8每隔30MIN应测量一次槽孔内塑性混凝土深度,每隔2H应测量一次导管内塑性混凝土深度;9槽孔口应设置盖板,防止导管外撒的塑性混凝土落入槽孔内;10浇筑塑性混凝土时,不应将空气压入导管;11浇筑时,发现导管漏浆、杂物混入,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处理;发现槽孔漏浆应立即堵漏;12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槽孔周围的废水、废浆、废渣。723槽孔防渗墙塑性混凝土浇筑的顶面应高于设计标高500MM。724模板防渗墙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浇筑方法可采用分缝跳块浇筑或不分缝通仓浇筑1)采用分缝跳块浇筑时,每块浇筑应连续进行;2)采用不分缝通仓浇筑时,应根据塑性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能力和模板安装快慢等确定逐层浇筑高度。每层浇筑应连续进行,相邻两层的时间间隔不应超出塑性混凝土的初凝时间。2浇筑过程应符合下列规定1)浇筑前应将孔内杂物等清理干净;2)塑性混凝土浇筑面应均匀上升;3)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塑性混凝土不得入孔;4)在浇筑过程中,模板不应漏浆、松动和发生不允许的变形;5)不应出现塑性混凝土离析现象。725冬期、高温和雨期浇筑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的规定。726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养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槽孔防渗墙,应采用薄膜或厚度不小于300MM的湿土覆盖墙顶,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2逐层浇筑的模板防渗墙,每浇筑一层都应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3每天应做好测温记录,记录每天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4冬期、高温和雨期塑性混凝土养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的规定。73结合面处理731槽孔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墙段结合面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后期槽孔清孔换浆结束前,应采用特制清扫工具在吊车牵动下紧贴接头处塑性混凝土表面上下反复刷动35遍,清除附着的泥皮和沉渣。刷洗应使刷子钻头不带泥屑,孔底淤积不再增加。2在后期槽段浇筑时,前期墙段结合面应保持湿润状态。732墙体与地基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地面以上建造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与地基或地下连续墙连接应采用混凝土基座;2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与岸坡等连接应采用混凝土垫座;3基座、垫座应采用渐变扩大段形式,底宽应为墙宽的23倍;4混凝土基座、垫座表面应进行处理,糙化处理应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733模板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或少留施工缝;2先浇塑性混凝土初凝结束前,后浇塑性混凝土时,结合面可不进行处理;3先浇塑性混凝土初凝结束后,后浇塑性混凝土前,结合面应进行处理。结合面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清除结合面浆膜、松软层和松动泥石;2应对结合面刷毛,粗糙度均匀;应清除刷毛遗物,冲洗干净,排除积水;3应对结合面充分湿润,在水面饱和状态时,摊铺一层10MM15MM厚的界面剂。界面剂可采用与塑性混凝土具有同样配合比(不含粗骨料)的砂浆,也可采用水灰比11的水泥浆;4应采用柔性刷来回刷压界面剂23次,使界面剂均匀、密实;5)刷过界面剂后,应立即浇筑后期塑性混凝土。4结合面应设纵向键槽。734模板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墙段结合面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拆除墙端模板后,应清除浆膜等杂物,进行刷毛处理,粗糙度应均匀;2浇筑临段塑性混凝土墙时,墙端结合面应保持湿润状态;3可采取止水措施,止水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4墙端连接可采用斜面平接方式,后浇塑性混凝土时,先浇塑性混凝土初凝结束,应对斜面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应符合本规程第733条的规定。74墙段连接741墙段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减少墙段连接缝;2槽孔防渗墙墙段连接可采用接头管(板)法、钻凿法、双反弧桩柱法等。为提高结合面刚度和强度,可采用接头箱接头;3模板防渗墙墙段连接宜采用斜面平接法;结合面处理应符合本规程第734条的规定;采用直立墙端结合面时,宜采取止水措施。8施工质量控制81工序质量检查内容811施工质量通过施工工序进行控制。812应按照质量要求对各工序进行检查,上道工序未经检查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813工序质量检查应按照本规程第4、5、6、7章有关规定,检查以下项目和内容是否符合要求1施工平台平整、坚固、安全;台面尺寸;高程。2导墙中心线位置;导墙材料与施工;导墙厚度、高度、顶面高程、内侧间距;内墙面垂直度;导墙稳定性、沉降量与位移量。3模板模板和支撑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位置、尺寸;模板密封性;模板涂刷隔离剂或表面湿润;孔内杂物清理。4槽孔孔的基本尺寸;基岩岩样与槽孔嵌入基岩或不透水层深度;分期槽孔间接头的套接厚度。5泥浆原材料;泥浆拌和;钻渣浮起;孔壁坍落;泥皮质量;废泥浆处理。6清孔孔内泥浆性能;孔底淤积厚度;接头孔刷洗质量。7塑性混凝土拌和原材料;配合比;均匀性、泥浆团块;拌和时间。8浇筑导管间距、埋深、提升、连接、堵塞;塑性混凝土面上升速度;终浇高度;孔口取样试件的坍落度、扩展度、凝结时间;28D龄期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渗透系数。9墙段连接连接面的垂直度;接头管(板)吊放深度;连接面浇筑。10结合面处理刷(凿)毛;清理;界面湿润度;界面剂;摊铺(刷)均匀、厚度、密实;止水措施。11养护覆盖、浇水、湿润;养护时间;气温。814应做好施工记录和资料统计分析整理工作。815施工质量控制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1设计图纸、说明书、技术要求、设计变更及补充文件;2各施工工序施工质量检查记录。82塑性混凝土取样821塑性混凝土的取样,应采用在浇筑地点孔口随机取样方式进行。822应在塑性混凝土开始浇筑前,检查塑性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扩展度,且每班取样检查不应少于2次。823对于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每个墙段取试样不应少于一组;不分缝通仓分层浇筑时,每浇筑100M3取试样不应少于一组。824对于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每10个墙段取试样不应少于一组;不分缝通仓分层浇筑,每浇筑500M3取试样不应少于一组;当采用不同配合比时,每种配合比取试样不应少于一组。825对于塑性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每3个墙段取试样不应少于一组;不分缝通仓分层浇筑,每浇筑300M3取试样不应少于一组;当采用不同配合比时,每种配合比取试样不应少于一组。826对于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每组不应少于3个试样;对于弹性模量和抗渗性能试验,每组不应少于6个试样。83塑性混凝土性能检测831坍落度与扩展度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的规定。832凝结时间试验贯入阻力法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的规定。833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定。加载设备应选用“最大试验力”为300KN、且具有加荷速度指示装置或加荷速度控制装置、并能连续均匀地加荷的压力试验机;加荷速度应控制在005MPA/S010MPA/S。834弹性模量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A规定。835渗透系数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B规定。9墙体质量检查901墙体质量检查应在成墙28D后进行。902墙体质量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墙体的均匀性和完整性、墙段接缝和墙厚;2抗压强度;3弹性模量;4渗透系数。903墙体质量检查应根据墙体型式、厚度、强度以及检测设备情况,采用下列一种或几种检测方法1钻孔取芯;2注(压)水试验;3开挖检查;4无损检测。904钻孔取芯检查墙体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强度小于2MPA的薄型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不宜在墙体钻孔取芯;墙厚大于400MM、强度大于2MPA,可在墙体钻孔取芯;取芯率高低不应作为评判质量的标准;2钻孔应位于墙体轴线,孔位随机布置,宜在墙段接头处;3钻孔孔斜率应小于4;4每标段钻孔应不少于2孔;并应在每1020个槽孔钻孔一个;或根据验收要求确定;5钻孔取芯应与注(压)水试验相结合;进行注(压)水试验的钻孔应为骑缝钻孔;6钻孔深度宜为5M8M;孔径应不大于墙厚的1/6,应为70MM150MM;7抗压强度芯样试件,应采用金刚石或人造金刚石薄壁钻头钻取芯样;8芯样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应符合本规程第833条的规定;9芯样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FPCU,COR(9041)AF式中FPCU,COR芯样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MPA);F芯样试件抗压试验测得的最大压力N;A芯样试件的抗压截面面积MM2。10芯样试件的弹性模量试验应符合本规程第834条规定。弹性模量值应按下式计算(9042)LDF4E21PC式中D芯样试件的直径MM;11注(压)水试验钻孔,均应进行芯样描述;12钻芯后留下的孔洞应及时用微膨胀砂浆回填。905开挖检查墙体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开挖应在防渗墙两侧同时进行;2开挖坑数应根据验收要求确定,且应不少于23个;3保证至少有一个开挖位置在槽孔之间或墙段连接处;4开挖坑长度宜为3M5M、深度宜为25M5M,宽度不宜小于1M;5开挖后,应检查墙体下列内容1)厚度;2)表面是否平整、垂直;3)墙段连接是否良好,有无夹泥、有无脱开现象;4)塑性混凝土是否均匀密实,有无蜂窝麻面、泥浆等现象。6可在开挖墙体上随机取两组塑性混凝土试样。力学性能室内试验试样,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规定的小尺寸圆柱体试件,渗透系数试件尺寸应符合本规程第835条规定。采用非标准试件尺寸,换算系数应由试验确定。906注(压)水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采用操作简单、试验迅速、水头压力小的钻孔注水试验。钻孔注水试验宜采用钻孔降水头注水试验。注水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注水试验规程SL345的规定;2墙厚大于400MM、抗压强度大于2MPA的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可采用钻孔压水试验。压水试验应控制压力,不得引起墙体破坏。压水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电水利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DL/T5331的规定;3注(压)水试验结果整理后,应将其换算为渗透系数,评价防渗墙的防渗效果。907对不宜采取钻孔取芯的墙体,应增加无损检测的内容,如超声波法和弹性波透射层析成像法(简称CT法)等。无损检测结果不应作为最终判断墙体质量的依据,应将检测结果配合其它检测项目对墙体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附录附录A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方法A01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宜采用边长为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试件,也可采用150MM300MM的圆柱体试件和边长为100MM100MM300MM的棱柱体试件。A02压力试验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定。A03塑性混凝土标准养护时间为28D,进行弹性模量试验。对同一龄期试件至少同时制作6个,并保证同样养护的塑性混凝土试件为一组。A04试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试件应保持潮湿。从养护室取出试件后,应将试件表面与上下承压板面擦干净,并立即进行试验;2试件端面应平整;3测量试件长度,应精确至1MM;4应取3个试件测定塑性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另取3个试件测定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5将试件放在试验机的上下压板中间,上下压板与试件之间应放有钢制垫板。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承压面平整度误差应不大于边长的003。试件的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开动试验机,当垫板与压板将接触时,如有明显偏斜,应调整球座,使试件受压均匀;6应变的测定标距应采用试件全长。变形测量可采用千分表或百分表或电子位移计等。测量时应将测表安装在磁性表架上,磁性表架安装在试验机的下承压板上,测表表头与上承压板边缘接触。测表应分别安装在试件两侧对称位置,分别测量整个试件两侧的变形值;7试验前,应先进行对中试件试验。加荷至应力为03MPA,保持恒载60S,30S后记录变形值;接着连续均匀加载至应力为轴心抗压强度的60的荷载值F2,保持恒载60S,30S后记录变形值,然后卸载至轴心抗压强度的30的荷载值F1,并保持恒载60S。加荷速度应控制在005MPA/S010MPA/S,且变形速度不应大于10/S;8两侧变形测量仪读数差值与其平均值之比应小于15。否则应重新对中试件再试验;9试件对中后,应进行第1次预压。荷载由F1加到F2,加荷速度与预压相同,保持恒载60S,再卸载至F1,保持恒载60S;接着进行第2次预压,第2次卸载至F1时,保持恒载60S,30S后记录变形值;T(S)FF2F1ABC9060609090606090F荷载;T时间;A对中;B预压;C至试件破坏03MPA图A1弹性模量加荷方法示意图10两次预压后进行正式试验。从F1连续均匀加载至F2,保持恒载60S,并30S后记录变形值。然后加荷至破坏,并记录破坏荷载。图A1为弹性模量加荷方法示意图。A05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应按下式计算EPC(ALA121)式中EPC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MPA;F1应力为30轴心抗压强度时的荷载N;F2应力为60轴心抗压强度时的荷载N;A试件承压面积MM2;L测量标距MM;L应力为轴心抗压强度的60时的试件两侧变形平均值MM。修正系数。当试件长径比为2时,09;当试件长径比为3时,095;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计算应精确至10MPA。A06弹性模量试验结果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将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弹性模量值;2弹性模量试件中有一个试件的轴心抗压强度值与用于确定检验控制荷载的轴心抗压强度值相差超过后者的20时,弹性模量值应按另两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3弹性模量试件中有两个试件的轴心抗压强度值与用于确定检验控制荷载的轴心抗压强度值相差超过后者的20时,此次试验结果无效。附录B塑性混凝土渗透系数试验方法B01渗透系数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1混凝土抗渗仪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抗渗仪JG/T249的规定,并应使水压按规定的制度稳定地作用在试件上。抗渗仪施加水压力范围宜为01MPA20MPA;2试模应采用上口内部直径为175MM、下口内部直径为185MM和高度为150MM的圆台体;3密封材料宜用石蜡加松香或水泥加黄油等材料,也可采用橡胶套等其它有效密封材料。B02试件准备应符合下列要求16个同时制作、同样养护、同一龄期的试件为一组;2抗渗试验龄期为28D。在标准养护达到试验龄期的前一天,应从养护室取出试件,并擦拭干净;4待试件表面晾干后,应在试件侧面涂抹一层厚1MM2MM的密封材料,套上试模套筒,安装在抗渗仪上。B03试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将抗渗仪水压力一次加到04MPA,并开始记录时间。在恒压过程中,如有试件端面出现渗水,即停止试验,并记下出水时间(准至分),该试件的渗水高度即为试件的高度;如试件端面不出现渗水,在04MPA压力下恒定12H,然后降压,从试模中取出试件;2将试件放在压力试验机上,在试件上下两端面中心处沿直径方向各放一根直径为6MM的钢垫条,并使它们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开动压力机,以001MPA/S002MPA/S的速度连续均匀加载,将试件劈开。将劈开面的底边10等分,在各等分点处量出渗水高度,读数精确至1MM。以各等分点渗水高度的平均值作为该试件的渗水高度;3试验过程中,发现水从试件周边渗出,应停止试验,重新密封。B04渗透系数应按下式计算(B1)TH60,32ADK2MPR式中KPR渗透系数CM/S;DM平均渗水高度CM);H水压力,以水柱高度表示CM。1MPA水压力等于10,200CM水柱高度;T恒压时间H;A塑性混凝土的吸水率。B05塑性混凝土的抗渗指标合格试件的百分率,不应小于80。B06塑性混凝土吸水率A测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试件为100MM100MM100MM立方体,3个一组。测定吸水率的试件应与测定抗渗系数的试件同批拌制、同一养护、同一龄期;2标准养护28D,将试件放入1050C50C干燥箱中烘至恒重,冷却后用丙酮擦拭试件表面,除去油污,在电子称上称量并记录干重M1;3将烘干试件放入吸水率真空装置中进行抽气、浸泡。浸泡达到水饱和后,将试块取出,用湿布擦去表面附着水,称量试块吸水后的湿重M2;4试验结果应按下式计算(B2)式中M2试件干重N;M1试件湿重(N)。三个试件的算术平均值为吸水率。吸水率计算应精确至01。附录C塑性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用表C01保证率与概率度系数的关系见表C1。表C1保证率与概率度系数的关系概率度系数T0525067508401040128016453000保证率P,700750800850900950999C02均方差与设计标准强度和概率度系数的关系见表CA122。表C2均方差与设计标准强度和概率度系数关系附录D施工质量检查记录表格(资料性附录)表D1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平台质量检查记录表表D2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导墙质量检查记录表表D3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模板安装质量检查记录表表D4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槽孔质量检查记录表表D5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清孔质量检查记录表表D6塑性混凝土拌和质量检查记录表FPCU,K,MPAT1235691015070043036032027080045038033028090047039034029100049041035030110052043036031120055044038032130058047039033140061049041034150065051043035160070054045036170075057047038180081061049039190088065051041200097069054043表D7塑性混凝土模板防渗墙浇筑质量检查记录表表D8塑性混凝土槽孔防渗墙浇筑质量检查记录表表D9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墙段连接和结合面处理质量检查记录表表D10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浇筑孔口取样记录表表D11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墙体钻孔取芯记录表表D12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墙体开挖检查记录表表D1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平台质量检查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检查日期年月日项次检查项目质量标准检查记要1平台坚固、平整满足施工人员活动设备和物资摆放及运输车辆行走2平台平面布置满足施工需要能顺畅排出雨水、废水、废浆、废渣平台高程,M高出地下水位15M以上地下水位高程,M平台高程,M3平台高程高出施工期水位施工期水位高程,M检查意见施工单位年月日建设(监理)单位年月日表D2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导墙质量检查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检查日期年月日项次检查项目质量标准检查记要1导墙结构形式、尺寸符合设计要求2导墙地基导墙地基应坚实3导墙中心线位置导墙中心线与防渗墙轴线允许偏差15MM4导墙高度导墙高度宜为05M20M5导墙顶面高出地面高度顶面高出地面应大于50MM6导墙顶面高程偏差墙顶高程允许偏差20MM防渗墙厚度,M7导墙内侧间距导墙内侧间距宜比防渗墙厚度大40MM100MM导墙内侧间距,M8测量基准点位置测量基准点位置在施工期间不应发生位置移动轨道中心线与防渗墙轴线偏差应小于5MM轨道高程偏差应小于5MM9成墙机械道轨轨道地基不得产生过大或不均匀沉陷及影响导墙安全的振动检查意见施工单位年月日建设(监理)单位年月日表D3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模板安装质量检查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分部工程名称模板层数检查日期年月日项次检查项目质量标准检查记要1模板类型(钢模、砌石模或其它类型)符合设计要求2模板槽孔内侧宽度符合设计要求3模板槽孔深度符合设计要求4模板槽孔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5模板和支撑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砌石模板面浇铸前应湿润6模板板面钢模板面应清洁、平整、光滑、涂脱模剂7模板接缝模板接缝应严密检查意见施工单位年月日建设(监理)单位年月日表D4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槽孔质量检查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槽孔起止桩号槽孔编号成槽方法检查日期年月日项次检查项目质量标准检查记要1孔长符合设计要求2孔宽不应小于设计墙厚侧面方向误差,MM3孔位槽孔侧面方向误差不应大于30MM,轴线方向误差不应大于50MM轴线方向误差,MM4孔深应满足设计要求5孔斜率孔斜率不应大于8墙厚,MM6墙端结合面宽度墙端结合面宽度不得小于墙厚结合面宽度,MM7入岩深度或嵌入不透水层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意见施工单位年月日建设(监理)单位年月日表D5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清孔质量检查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槽孔起止桩号槽孔编号清孔方法检查时间(清孔结束1H后进行)年月日槽孔开孔时间年月日清孔开始时间年月日槽孔终孔时间年月日清孔结束时间年月日项次检查项目质量标准检查记要1孔底淤积厚度孔底淤积厚度不应大于100MM2泥浆取样位置应距孔底05M10M膨润土泥浆比重110G/CM33孔内泥浆密度粘土泥浆比重120G/CM3膨润土泥浆粘度35S4孔内泥浆粘度粘土泥浆粘度30S膨润土泥浆含砂量35孔内泥浆含沙量粘土泥浆含砂量10洗刷遍数35次6接头洗刷钻头基本不带泥屑,孔底淤积不再增加检查意见施工单位年月日建设(监理)单位年月日表D6塑性混凝土拌和质量检查记录表槽孔编号单元工程量槽孔起止桩号拌和日期年月日施工单位天气项次项目设计指标检验记录水泥KG砂子KG石子KG粉煤灰KG膨润土KG1原材料称量配合比粘土KG外加剂KG水KG2砂子含水量3粘土含水量3拌和时间塑性混凝土性能指标均一5孔口坍落度180MM220MM6孔口扩展度340MM400MM7坍落度保持15CM以上的时间不应小于1H检查意见施工单位年月日建设(监理)单位年月日表D7塑性混凝土模板防渗墙浇筑质量检查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分部工程名称浇筑层数仓号浇筑方式(分缝跳块浇筑和不分缝通仓浇筑)检查日期年月日项次检查项目质量标准检查记要1前层塑性混凝土浇筑结束时间2开始浇筑时间前层浇筑结束距本层开始浇筑的时间间隔应不大于塑性混凝土的初凝时间3仓内清理浇筑前必须将仓内杂物等清理干净4本层浇筑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浇筑仓长应符合设计要求6模板接缝模板接缝要严密、不应漏浆7塑性混凝土面上升速度8模板刚度、稳定性模板在浇筑过程中应不松动、不弯曲、不变形和不发生不允许的位移注若结合面为施工缝,应进行结合面处理;若设止水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意见施工单位年月日建设(监理)单位年月日表D8塑性混凝土槽孔防渗墙浇筑质量检查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槽孔位置槽孔编号槽孔宽度槽孔长度槽孔开浇时间年月日槽孔终浇时间年月日检查时间年月日项次检查项目质量标准检查记要1导导管内径200MM250MM为宜导管中心间距不宜大于40M导管至槽孔端部距离宜10M15M开浇前,导管底口距槽底距离应控制在150MM250MM导管埋入塑性混凝土深度不得小于1M,不宜大于6M管导管连接与密封必须可靠、不漏浆槽孔口遮盖槽孔口应设置盖板每30MIN测量一次塑性混凝土面上升速度上升速度不得小于2M/H每30MIN测量一次塑性混凝土面高差各处高差应控制在05M以内每30MIN统计一次塑性混凝土浇筑方量发现槽孔漏浆应立即堵漏浇筑中断时间中断时间不宜超过40MIN终浇高程2槽孔内塑性混凝土塑性混凝土墙体终浇高程应高于设计规定的墙顶高程50CM墙顶高程注应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填写与绘制塑性混凝土面上升速度与时间关系表格及曲线、塑性混凝土面上升高度与时间关系表格及曲线。并由槽孔宽度、长度和塑性混凝土面高度,求出槽孔内塑性混凝土方量,与统计孔口塑性混凝土浇筑方量比较。检查意见施工单位年月日建设(监理)单位年月日表D9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墙段连接和结合面处理质量检查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槽孔起止桩号槽孔编号槽孔宽度槽孔长度浇筑层数检查时间年月日项次检查项目质量标准检查记要1墙墙体与地基连接方式符合设计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医类学硕试题及答案
- 中医漏肩风试题及答案
- 中医乳痈护理试题及答案
- 中医试题及答案大一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防疫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环境监测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保健按摩师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D-Lyxose-13C5-生命科学试剂-MCE
- Clomethiazol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Aminothiazol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危险废物突发事故应急演练方案
- 老年衰弱护理课件
- 供应商准入管理制度及流程
- 一级建造师法律教学课件
- excel培训课件制作
- 2025至2030中国酶载体树脂行业发展模式及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 【课件】破茧 逐光-2026届新高三启航主题班会:挑战极限成就梦想(含规划指南、学法指导、心理护航)
- 物流园区安全管理制度
- (2025)事业单位考试(面试)试题附答案
- 生物信息学基础知识与应用考试题及答案2025年
- 2025年国际档案日知识竞赛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