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维修检验工艺和方法_第1页
3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维修检验工艺和方法_第2页
3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维修检验工艺和方法_第3页
3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维修检验工艺和方法_第4页
3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维修检验工艺和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维修检验工艺和方法1、引言为了确保维修质量,本企业特制订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维修工艺操作规程,适用于维修操作和检验过程。灭火器剂泄漏量达总重量的5时必须进行检修;出厂期满5年,首次维修以后每满2年必须进行维修检验;可按照厂家的要求进行检验维修。若遇到专业机构人员或者业主要求检验的,也可进行检验维修。2、执行依据GA952007灭火器的维修与报废规程GB/T121372002气瓶气密性试验方法GB/T92511997气瓶水压试验方法GB435112005手提式灭火器第1部分性能和结构要求GB435112005手提式灭火器第2部分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钢质无缝瓶体的要求GB435112005手提式灭火器第3部分检验细则GB43962005二氧化碳灭火剂GB50991994钢质无缝气瓶GB130041999钢质无缝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3、灭火器进企业用自来水对灭火器进行清洗,遇到油污和水泥结块等情况,应作特别清洗;按送修单位、规格分类安放,开具维修单并入维修台帐。4维修操作过程维修前的检查拆卸灭火器清洁检查水压试验筒体烘干灭火器组装充装灭火剂气密试验装配灭火器部件检修器头出厂质量检验维修标志报废是否否是筒体内壁严重锈蚀水压试验不合格是否符合强制性报废标准是否符合筒体检修条件41维修前的检查411检查中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报废1)没有厂名和生产日期,或已无法辨认的;2)使用年限超过12年的;3)筒体表面锈蚀面积1/3或连接部位完全锈蚀的;4)筒体严重变形的;5)筒体为平底的;6)筒体、器头有锡焊、铜焊或补缀等修补痕迹的;7)筒体与器头非螺纹连接的灭火器;8)器头存在裂纹、无泄压结构等缺陷的;9)没有间歇喷射机构的手提式灭火器;10)被火烧过的灭火器;11)瓶体凹陷深度超过2MM或大于凹陷短径1/30的气瓶应报废;12)瓶体上孤立点腐蚀处的剩余壁厚小于壁厚2/3的气瓶应报废;13)对于可重复充装的灭火器,其充装口的内径不应小于19MM14)不符合消防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灭火器;15)按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应予报废的灭火器。3412报废的灭火器处理1)去除报废灭火器内部压力,排尽灭火剂倒入有盖的专门容器内;2)在筒体上加上永久性标志;(在筒体上钻一小孔,贴上用不干胶写有“报废”字样的明显标志,字体最小为2525MM;其内容A、报废年月;B、维修单位名称;C、检验员签字。3413开具报废单并登记入册。42拆卸灭火器421拆卸灭火器前必须确认瓶体内部无压力后方可进行,操作时身体不得位于筒体轴线方向;422夹具和筒体接触部分应衬垫软性耐磨材料,以免磕伤筒体和铭牌;423拆卸应用合适的扳手,严禁用铁锤、凿子重击、拆卸。43检修器头431技术要求、维修方法1)对可修复的零件用适当方法修理。(如细砂布打磨等);2)更换同型号、同规格的密封零件和不可修复的零件;3)阀杆外径和器头阀杆孔不得有明显机械损伤和深划痕;4)螺纹不得有断牙和高度不足;5)灭火器的零部件不得用有机溶液清洗。432拆卸器头至零件;433检查全部零件质量状态;434器头全部零件必须清理干净;435更换全部密封件;436组装器头、恢复原状;437检查阀杆启闭动作灵活性和密封可靠性;44清洁检查441用高压水枪或清洗机对筒体内部反复进行清洗,然后用检验灯进行内部检查。筒体内壁锈蚀面积大于等于三分之一或筒口螺纹等部位完全锈蚀的,应予报废。清洗后的筒体不得留有残留水分、油脂、铁屑、氧化皮及其他杂物;442零部件应作清洗、干燥;橡胶、塑料件不得用有机溶剂洗涤。对出现明显变形、卡阻、老化、破裂、锈蚀的必须更换。各密封件必须更换。更换时,应尽可能采用原生产厂生产的。若采用其他的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原生产厂的设计要求。贮气瓶表面的防腐层破坏的应予涂复。安全膜应予更换。45水压试验试验压力见铭牌451技术要求1)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2)试验用水的温度不得低于5摄氏度;3)试验用水的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5摄氏度;4)试验压力下的保压时间不得小于30秒;5)试验对被测试件不得施加外力;6)试验压力工作压力的15倍,且应不小于桶体标定最大额定压力;7)试验不合格器件,筒体报废;8)若制造厂商有明确规定,按照制造厂商规定执行。452试验中的注意事项1)安装压力测量仪表时,应注意排净压力测量仪表及其接管内的空气;2)水压试验前必须拆除防震圈,放松夹紧气瓶用的夹具;3)在升压过程中若发现升压速度明显增快或减慢的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水压泵,寻找升压速度异常的原因并予以处置;4)泄压时必须使压力缓慢下降。453耐压试验W试验用水水槽;KC压力测量仪表(指示、控制泵出口压力用);K1KN压力测量仪表(读取试验压力用);I1IN受试瓶;E、ET、E1EN、E1EN高压阀(试验时ET关闭);KT精密压力表(检验其他压力测量仪表用);J水压泵;R1RN专用接头;F、F0、FA低压阀1)操作步骤A、将待试瓶上标记的出厂编号、公称工作压力、试验压力、气瓶质量、气瓶容积等记入记录。对于定期检验的气瓶,还应将待试瓶的制造国别、制造厂代号、出厂日期、气瓶所属单位名称记入记录,测量并记录试验温度;B、安装受试瓶用专用接头R1RN将受试瓶I1IN联接到试验装置上;C、排气在阀F0、ET关闭的状态下开启其余阀门,使试验用水注入试验装置并排放试验装置中的空气,必要时开启水压泵J加速空气的排放。当有水从阀E1EN流出能确认空气已排尽时,依次关阀E1EN;D、检漏启动或继续开动水压泵J,当压力测量仪表KC和K1KN的示值升到受试瓶的公称工作压力时,停止水压泵J,关闭阀E后检查是否有泄漏;E、升压在无泄漏的情况下开启阀E,启动水压泵J,当压力测量仪表KC和K1KN的示值升到受试瓶I1IN的试验压力时(已中止试验的受试瓶除外),停止水压泵J,关闭阀E和E1EN;F、保压从关闭好阀E起开始保压计时,仔细观察压力测量仪表K1KN的示值是否下降,若发现某只受试瓶出现瓶体异常,则应记入记录;G、卸压达到规定的保压时间后,开启阀E1EN并卸掉压力;H、检查受试瓶检查受试瓶I1IN(已中止试验者除外)的瓶体是否有泄漏现象或发生了可见变形,若有则应记入记录;I、拆卸受试瓶从试验装置上卸下受试瓶,从受试瓶上卸下专用接头;2)试验结果的记录在试验结果中必须记载下列内容A、试验日期;B实际试验压力;C实测试验温度;D实际保压时间;E发生过何种瓶体异常现象;F试验者签字;454容积残余变形率外测法试验W试验用水水槽;J水压泵;R专用接头;S活接头;U水套;L水套盖;I受试瓶;KC压力测量仪表(指示、控制泵出口压力用);K压力测量仪表(读取试验压力用);KT精密压力表(校验其他压力测量仪表用);H量管(可沿支架G上下移动,“0”刻度线位于下端);G量管支架(具有高度相对固定的水准线);Q爆破片;F、F、FA、FB、FO低压阀;E、EA、ET高压阀(ET试验时关闭)1)操作步骤A、将待试瓶上标记的出厂编号、公称工作压力、试验压力、气瓶质量、气瓶容积等记入记录。对于定期检验的气瓶,还应将待试瓶的制造国别、制造厂代号、出厂日期、气瓶所属单位名称记入记录,测量并记录试验温度;B、安装受试瓶将与水套盖L匹配的专用接头R旋紧在受试瓶I上,吊起受试瓶并将其悬入水套U,将水套盖L紧固在水套U上,利用活接头S将受试瓶I与承压管道紧密联接;C、开启阀F、FA使试验用水注入水套U,当水套内的空气排净后关闭阀FA,启动水压泵J,排尽承压管道内的空气后停止水压泵J,关闭阀EA;D、静置读取量管内水面处的刻度值。静置30S后观察量管内的水面高度是否有飘移,若水面高度无飘移则可转入下步操作。否则重复本步操作;E、量管零位调整沿支架G调整量管位置,使量管H上的“0”刻度线对准支架G上的水准线,利用阀F和FA的开启或关闭调整量管内水面的高度,使水面对准“0”刻度线;F、检漏启动水压泵J,当压力测量仪表KC和K的示值升到受试瓶I的工称工作压力时,停止水压泵J,关闭阀E后检查是否有泄漏;若发现量管内的水面不断上升或压力测量仪表K的示值下降,则表示有泄漏,应开启阀EA卸掉压力,从水套U中取出受试瓶I若判明受试瓶瓶体泄漏,则应记入记录并中止该受试瓶的试验;G、升压在确认无泄漏的情况下开启阀E,重新启动水压泵J。当压力测量仪表KC和K的示值升到受试瓶I的试验压力时,停止水压泵J,关闭阀E;H、保压从关闭好阀E起开始保压计时;达到规定的保压时间后,沿支架下移量管H,使管内水面对准“水准线”,读取并记录量管H内水面处的刻度值,此值即受试瓶I的容积全变形值V。保压期间内若压力测量仪表K的示值下降,则应记入记录并中止该受试瓶的试验;I、卸压开启阀EA缓慢卸压,当压力测量仪表的示值到达零后,沿支架G上移量管H,使量管内水面对准“水准线”,读取并记录量管H内水面处的刻度值,此值就是受试瓶I的容积残余变形值V;J、拆卸受试瓶从试验装置上卸下受试瓶I,从受试瓶I卸下专用接头R;2)试验结果的记录在试验记录中必须记载下列内容A、试验日期;B、实际试验压力;C、实测试验温度;D、实际保压时间;E、容积全变形值;F、容积残余变形值;G、容积残余变形率;H、发生过何种瓶体异常现象;I、试验者签字。455容积残余变形率内测法试验W试验用水水槽;J水压泵;I受试瓶;R专用接头;F、FO、FA低压阀;H量管(固定安置,“0”刻度线位于上端);KC压力测量仪表(指示、控制泵出口压力用);K压力测量仪表(读取试验压力用);KT精密压力表(校验其他压力测量仪表用);E、EO、EA、ET高压阀(E、EO为等容积阀,ET试验时关闭)1)操作步骤A、将待试瓶上标记的出厂编号、公称工作压力、试验压力、气瓶质量、气瓶容积等记入记录。对于定期检验的气瓶,还应将待试瓶的制造国别、制造厂代号、出厂日期、气瓶所属单位名称记入记录,测量并记录试验温度;B、安装受试瓶用专用接头R将受试瓶I联接到试验装置上;C、排气在阀ET和FO关闭的状态下,经阀F向量管H内注水。当有水由阀EA流出时,关闭F和EO,开动水压泵J,利用阀F控制量管内水面的高度。当有水从阀EA流出时,关闭F和EO,开动水压泵J,利用阀F控制量管内水面的高度。当有水从阀EA流出确认空气已经排尽时,关闭阀EA。D、检漏继续开动水压泵J。当压力测量仪表KC和K的示值升到受试瓶I的公称工作压力时,停止水压泵,关闭阀E进行检漏。E、检验排气效果在确认无泄漏的情况下,开启阀E,利用E0缓慢卸压直到压力测量仪表K和KC的示值到达“零”。在卸压过程中必须仔细观察量管H内是否有气泡浮出。若有气泡浮出时,应重新排气;若无气泡浮出则可转入下步操作。F、升压使用单缸单作用水压泵时,调整柱塞行位到“后止点”的位置。关闭阀EO,利用F和FO的开启或关闭调节量管内的水面对准量管H的“0”刻度线。开动水压泵J,当压力测量仪表KC和K的示值达到受试瓶I的试验压力时,停止水压泵J,关闭阀E。G、保压从关闭好阀E时开始保压、计时。使用单缸单作用水压泵时,调整柱塞行位到“后止点”的位置。在保压期间内应注意观察压力测量仪表K示值是否下降,若有示值下降现象应记入记录。达到规定的保压时间后读取并记录量管H水面处刻度值,此值即是受试瓶I的总压入水量A。H、卸压开启阀E,利用阀EO缓慢卸压。当压力测量仪表K的示值回到“零”后读取并记录量管H内水面处的刻度值,此值就是受试瓶I的容积残余变形值V。在卸压过程中应仔细观察量管H中是否有气泡浮出,若有气泡浮出则本次试验无效。记录气泡浮出现象并中止该受试瓶的试验。I、卸下受试瓶从试验装置上卸下受试瓶I,从受试瓶上卸下专用接头R。2)试验结果的记录在试验记录中必须记载下列内容A、试验日期;B、受试瓶试验前的实际容积;C、实测试验温度;D、实际试验压力;E、实际保压时间;F、受试瓶在试验压力下的总压入水量;G、承压管道在受试瓶试验压力下的压入水量;H、容积全变形值;I、容积残余变形值;J、容积残余变形率;K、发生过何种瓶体异常现象;L、试验者签字。46筒体烘干1)技术要求A、经水压试验合格的气瓶,必须逐只进行内部一般干燥;B、内部一般干燥的温度通常控制在7080;干燥时间不得少于20MIN;C、烘干处理温度不得超过100摄氏度,室温不低于15摄氏度;D、烘干机应有良好的绝缘性能;E、烘干机热风管根部应和灭火器筒口留有适当间隙,以利蒸汽散逸出处;F、严禁筒体带水烘干;J、不宜延长烘干时间,重复烘干必须经冷却后方可进行;2)经水压试验合格的灭火器筒体,应用压缩空气吹干其内壁水珠;3)将筒体倒置使其内水分自然沥干;4)进行烘干处理;5)当达到规定时间,关闭烘干机。47灭火器的组装471灭火器筒体固定在组装设备上;472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器头锥螺纹处应使用厌氧密封胶,旋入深度应超过锥螺纹三分之二,留有三至四牙余螺纹;48充装灭火剂481技术要求4811二氧化碳灭火剂充装时的水含量小于等于0015;4812充装的二氧化碳灭火剂应是取得生产许可证厂家生产的,有检验合格报告,纯度大于995的产品;4813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再充装时不得采用加热法,也不得以压力水为驱动力将二氧化碳灭火剂从储存气瓶中充装到灭火器内;482灭火剂重量允许误差范围05KG;483将灭火器固定到二氧化碳充装装置;484连接二氧化碳充装接头至灭火器喷射口;485充装装置高压软管连接二氧化碳充装接头;486关闭二氧化碳充装装置泄压阀门,同时打开二氧化碳气源阀门,启动二氧化碳充填泵;487按下灭火器压把进行充装,同时观察灭火器重量的变化;488当灭火器达到指定重量时松开灭火器压把,插入安全插销,同时停止二氧化碳充填泵,关闭二氧化碳气源;489打开二氧化碳充装装置泄压阀门,待压力释放完毕后,拆除与二氧化碳充装接头连接的高压软管;4810拆除二氧化碳充装接头。49气密试验491气密试验有两种方法浸水法试验和涂液法试验;492浸水法试验4921技术要求1)气瓶气密性试验环境温度大于0摄氏度;2)气瓶气密性试验在耐压试验合格之后,表面涂敷之前进行;3)受试瓶的表面不得有油污或其他杂物;4)深度应能使受试瓶任何部位离水面不小于5CM;5)水槽内壁应呈白色;6)水槽内的水应保持清洁透明;7)水槽内水的温度保持在55摄氏度至5摄氏度之间;4922将充以试验压力气体的受试瓶放入试验水槽中,使受试瓶任何部位离水面不小于5CM;4923缓慢地转动受试瓶,时间保持30分钟,目视检查各部位有无出现气泡,有下列情况之一,则判该受试瓶气密性试验不合格1)连续冒出气泡;2)固定气泡抹去后,仍出现气泡。493涂液法试验4931技术要求1)气瓶气密性试验环境温度大于0摄氏度;2)气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