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宏观部分_高鸿业_课后_答案_第1页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宏观部分_高鸿业_课后_答案_第2页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宏观部分_高鸿业_课后_答案_第3页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宏观部分_高鸿业_课后_答案_第4页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宏观部分_高鸿业_课后_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答案高鸿业主编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4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1030万美元两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75万美元用收入法共计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殖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5解答11998年名义GDP100102001500051450美元21999年名义GDP110102001545011850美元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的实际GDP110102001450051525美元这两年的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52514501450517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1850美元1998年实际GDP100102001550011800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850180018002785GDP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6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4501450100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18501525121316解答1A的价值增加为500030002000美元B的价值增加为500200300美元C的价值增加为600020004000美元合计的价值增加为200030040006300美元2最终产品价值为280050030006300美元式中28005003000分别为ABC卖给消费者的最终产品3国民收入为63005005800美元7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2从GDPCIGNX中可知NXGDPCIG因此净出口NX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3用BS代表政府预算赢余T代表净税收既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则有YDNNPT43009903310亿美元5个人储蓄SYDC33103000310亿美元8解答1用S表示储蓄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DC41003800300亿元2用I代表投资用SPSG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为SGT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200亿元SR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ISPSGSR300200100200亿元3从GD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G500038002001001100亿元9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守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解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我们先看图145假设消费者函数CABYD税收函数TTOTYADCABTOB1TY如图145所示在图中B线为没有计划投资时的需要线AD线和B线的纵向距离为I图中的线表示了收入恒等式线与B线之差称为实际投资从图中显然可以看出只有在E点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而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部分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除E点以外实际投资和计划投资不等村在非计划存货投资IU如图所示而在E点产出等于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2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有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意识考察消费指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指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加收入后既不会分文消费不增加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因此所以只要不等于1或0就有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哪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例如在图146中当收入低于YO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从图可见当收入低于YO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的连线与横轴所形成的夹角总大于因而这时3解答依据凯恩斯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会增加人们当前收入因而对消费影响最大依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金的一个永久性上升可以减少老年时代的后顾之忧减少当前为退休后生活准备的储蓄因而会增加消费依据持久收入消费理论持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等于增加了持久收入因而可增加消费4解答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年轻人要为自己年老生活作储蓄准备因此年轻人对退休人员比例提高时总储蓄会增加反之退休人员对年轻人比例上升总储蓄会下降因为退休人员不储蓄而消耗已有储蓄持久收入假说认为消费行为与持久收入紧密相关而与当期收入较少有关联即消费不会随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作太大变化5解答可以根据生命周期假说来分析此题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你和你的邻居预期寿命小于工作年限WL即未到退休就已结束生命时尽管你比邻居长寿写但两人年年都可能把年收入YL消费完两人的消费会一样多2当你预计在退休后寿命才结束这样无论你邻居是在退休前还是后结束生命你的消费都应比他小因为你每年的消费为C1WLNL1YL而你的邻居的消费如下A当你的饿邻居在退休前死去她每年消费YL显然她比你多消费B当邻居在退休后死去她的消费为C2WLNL2YL而据题意NL1NL2显然就有C1C2即你比邻居少消费6解答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消费者总是追求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效用最大化人们会在一生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社会保障系统等因素回影响居民的消费和储蓄当一个社会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有更多人享受养老金待遇时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就回增加即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增大7解答1由于该人想要在其一生中平稳的消费所以其一生的收入应等于各个时期的均匀消费之和其收入为306090180万美元消费则分为四个时期由于不受预算约束则每期消费为180445万美元将其与各期对照得第一期负储蓄15万美元第二期储蓄15万美元第三期储蓄904545万美元第四期负储蓄45万美元2当没有受到流动性约束时平稳消费水平为每期45万美元比第一期收入要大现在假设该人受到流动性约束则该人第一期只能消费其全部收入30万美元从第二期开始假设没有受到流动性约束时平稳消费水平为每期6090350万美元小于第二三期的收入故流动性的假设对这几期的消费不产生影响第二三四期的消费为每期50万美元3在期初接受外来财富13万美元加上其收入30万美元后显然还是小于其平稳消费水平注意此时平稳消费水平为451344825万美元故该人将在第一期消费完全部外来财富13完美元其消费为301343万美元第二三四期的消费如同第2小题的50万美元如果利用信贷市场那么消费者每期COM财富为13万美元仍完全用于第一期消费当外来财富为23万美元时在第一期此时加上其收入30万美元大于其平稳消费水平452345075第二三期的收入均大于此值故在这里流动性约束的假设实际上对消费不产生任何实际的影响消费者将平稳的消费其全部收入和COM元外来财富为23万美元是这样被消费掉的第一期5075302075万美元第二三期为0第四期为232075225万美元8解答显然后一个老太聪明些根据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单个消费者并不是简单地根据当前的绝对收入来做消费决策而是根据终生的或持久的收入来做决策也就是说消费者不单单考虑本年度可支配收入还把他们在将来可能获得的可支配收入考虑进去当他们购买住宅或汽车之类需要大量资金而他们目前的收入和已经累起来的货币又不足以支付如此巨大的金额时就可以凭借信用的手段用贷款来完成购买行为用以后逐年逐月获得的收入来归还贷款这样消费者就可以提前获得消费品的享受所以我们说后一位老太更聪明些9解答1由于消费者连续两年的可支配收入都是6000元根据题中持久收入的形式公式第2年的持久收入6000则消费为C220009YP22000960005600美元2第3年的持久收入为YP30770000360006700美元第3年的消费为C320009YP32000967006230美元第4年的持久收入为YP40770000370007000美元第4年的消费为C420009YP42000970006500美元由于以后一直持续在7000美元杂第4年以后的持久收入也一直保持在7000美元因而消费也一直保持在6500美元这一水平3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表明的是消费和当年收入之间的关系将持久收入公式代入消费函数有C2000907YD03YD1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为063长期消费边际倾向表明的是消费和长期收入持久收入之间的关系直接由消费函数可得到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为0910解答1Y10050108750均衡收入单位10亿美元下同C10008750700消费SYC75070050储蓄储蓄也可以从储蓄函数求SA1BY1000275050280075050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3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1001001081000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2504Y100501091500消费函数变化后的收入SA1BY100109150050储蓄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92000比原来1500增加500200015005005消费函数从C10008Y变为C10009Y以后乘数从5K11085变为10K11091011解答1方程组C10008YDYDYTTRYCIG可解得Y10008YTTRIG10008Y250625502001000故均衡收入水平为10002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法的公式得到乘值投资乘数KI11B11085政府购买乘数KG5与投资乘数相等税收乘数KTB1B081084转移支付乘数KTRB1B081084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KBKGKT1或5413本小题显然要用到各种乘数原来均衡收入为1000现在需要达到1200则缺口A增加政府购买KG200540B减少税收200KT200450C由题意1200100081200TTRIG解得200即同时增加政府购买200和税收200就能实现充分就业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选择答案1选C理由见书P5242选B理由见书P429P5253选A理由L1Y上升R上升使L2R下降4选C理由见书P5355405选A理由见书P5446选D理由见书P543图15166答案12由LMP得R004Y30儾鸅W鑫G当Y800美元时R2当Y900美元时R6当Y1000美元时R10W3LM曲线如图7144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时R004Y406疺E倞珁当Y800美元时R8当Y900美元时R4当Y1000美元时R0厍6这条LM曲线与3中的LM曲线截距不同LM曲线向右水平移动250美元得到LM曲线3AU铯5若R10Y1100美元时J垱L02Y5R021100510170与200不相等釈S3哻货币需求与供给不均衡LM则使利率下降直到R4时均衡为止宷7答案1由LMP因此LM曲线代数表达式为KYHRMP即RMPHKHY罸其斜率为KH汱OD凯2当K020H10时LM曲线斜率为KH02010002赶TR当K020H20时LM曲线斜率为KH02020001圞勹兕钞当K010H10时LM曲线斜率为KH010100013RI圬3由于LM曲线斜率为KH因此当K越小时LM曲线斜率越小其曲线越平坦当H越大时LM曲线斜率也越小其曲线也越平坦2罗毧4若K02H0则LM曲线为02YMP即Y5MP8GA5坓此时LM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X的直线H0表明货币与利率的大小无关这正好是LM的古典区域情况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选择题1C2C3A4D5C2答1情况LM曲线Y50025RIS曲线Y95050R解得R6Y650I14010R80情况LM曲线Y50025RIS曲线Y80025R解得R6Y650I1105R802情况求IS曲线IGGST14010R503040108Y5050所以Y110050RG增加LM不变LM仍为Y50025RIS曲线为Y110050R解得R8Y700情况类似地求得IS曲线Y95025RLM曲线Y50025R解得R9Y7253因为情况的投资利率乘数为10情况中为5故当G使R上升时情况中I140801406020情况中I110451103015由于KG5求挤出效应情况中205100情况中15575可以求得无挤出效应时Y305150所以情况中Y15010050情况中Y1507575故情况中Y65050700情况中Y650757253答案1LM02Y200Y1000LM方程IGST得1405R50YD9008YD508皠P得Y115025RIS方程ISLM得Y1000R8代入I1405R14058得I1000嚭濝鬘2当G70美元得出Y130025RIS方程ISLM得Y1000R12代入I1405R14051280得I80晳楬L7NVB3存在挤出效应因为LM垂直于横轴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弹性H为零利率已高到人们再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伴随有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I的挤出是完全的J3B4图示僬浓儣卖4答1IS1501006002Y100100Y1150LM02Y10R200Y100050R2Y1150R50I1503Y1250R50I150Y增加100R增加2I不变4不存在挤出效应所以Y100G1B5略5答案1Y750美元20RLM曲线Y750美元20RLM曲线QM垳恦Y1250美元30RIS曲线Y110015RIS曲线胎馽垆解得R10Y950解得R10Y950GC鱹鎉2货币供给从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燑5呐得Y85020RLM曲线齁IM钝DRY85020RLM曲线Y85020RLM曲线轋臐飡Y125030RIS曲线Y110015RIS曲线G棆C阱解得R8Y1010解得R507Y69507L飱怘杌编3图A中的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因为IS曲线的斜率更小些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弹性更大一些利率下降一定幅度导致产出的变动更大图B中的利率下降更多些因为IS曲线斜率较大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弹性小些一定幅度的产出变动需要利率下降更大幅度UY莳6答案酆薣裖T1由LM得Y75020RLM方程涣鸱VBY75020RLM方程S錣E鐰Y125030RIS方程E1O汛解得R10Y950PDKI岋6当货币需求L025875R得LM方程Y60035RX翻鵊鼭AQ9Y60035RLM方程MNSY125030RIS方程7U0解得R10Y950V1曓燶鈌2当M170美元时得LM方程Y85020R或Y68035RS茄篦Y85020RLM方程Y68035RLM方程Y125030RIS方程Y125030RIS方程LM里胧貏解得R8Y1010解得R11413Y12830135杓T儊图形A中的均衡收入增加到1010利率下降到8图形B中利率下降均衡收入增加但A中利率下降更多因为A中LM曲线斜率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H较小货币需求变动一定幅度需要利率变动较大幅度因此利率下降的更多一些A中利率下降更多一些IS曲线不变所以带来更大的产出增加兤瞈7答案1由LM得Y1000美元LM方程“T鐧F劧由YCI得Y120025RIS方程颸竎X3BNXDDK_X2若M220美元Y1100美元LM方程熠U洤LM曲线向右平移Y1100LM曲线C10008Y100081100980Y120025RIS曲线I1405R14054120裖Q雎L解得R4Y1100C980I120KLO悕灸93由于H0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因此增加的货币供给完全用来作为产出的交易媒介即货币供给增加多少相应的产出需要增加多少按照LM曲线货币供给增加带来产出增加100美元相应均衡产出从1000美元增加到1100美元表现为图形上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2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冲击的内在机制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消费中的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累积增加也小一点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对国民收入波动的稳定器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私人纯粹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愈大只动稳定作用愈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愈大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公式中指出当边际税率愈大时该乘数愈小从而边际税率的变动的稳定经济作用愈小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税率为01时则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357美元若税率增至为025时则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25美元可见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愈小说明自动稳定作用愈大3解答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对经济方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利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同理在货币政策方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也要逆对经济方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4解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主要分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采用的政策原则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周期的赢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这种思想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整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衰退的时间与程度两者不会相等因此连预算也难以事先确定从而周期预算也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的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的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求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政策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显然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强调的是财政收支平衡以此作为预算目标或者财政的目的而功能财政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和经济的稳定增长5解答1由模型可解得2当均衡收入Y1000时预算盈余3当I增加到100时均衡收入为这时预算盈余BS02511252006251875预算盈余之所以会从COM是因为国民收入增加了使税收增加了4若充分就业收入当I5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当I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没有变化仍等于3755若I50G250则6从表面上看来预算盈余BS的变化似乎可以成为对经济中财政政策方向的检验指针即预算盈余增加意味着紧缩的财政政策预算盈余减少意味着扩张的财政政策然而如果简单得利用BS去检验财政政策就不正确了这是因为自发支出改变时收入也会改变从而使BS也发生变化在本题中当投资从50增加到100时尽管税率T和政府购买G都没有变化但预算盈余BS从赤字125变为了盈余1875如果单凭预算盈余的这种变化就认为财政政策从扩张转向了紧缩岂不是错误了吗而充分就业预算盈余衡量的是在充分就业水平上的预算盈余充分就业在一定时期内是一个稳定的量在此收入水平上预算盈余增加了则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反之则是扩张的政策在本题4中充分就业收入1200当I5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375当I100时由于财政收入和支出没有变化故用衡量的也没有变化仍等于375但在本题5中由于未变但G从200增至250故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减少了从375变为125因此显示出财政扩张所以我们要用而不用BS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6解答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为当政府支出减少200亿美元时收入和税收均会减少为亿美元亿美元于是预算盈余增量为亿美元这说明当政府减少支出200亿美元时政府预算盈余将增加75亿美元正好与当前预算赤字相抵消这种支出的变化能最终消灭赤字7解答一单位高能货币能带来若干倍货币供给这若干倍即货币创造乘数也就是货币供给的扩张倍数如果用分别代表高能货币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用货币供给量M和活期存款D代入则12即有再把该式分子分母都除以D则有这就是货币乘数在上式中是现金存款比率是法定准备金是超额准备率从上式可见现金存款比率法定准备率和超额准备率越大货币乘数越小8解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我们知道影响货币供给的一是货币乘数另一是基础货币从货币乘数看中央银行可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率来降低或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在基础货币不便时影响派生存款量从基础货币看一方面中央银行可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数量从而影响准备金另一方面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直接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中央银行买进公债券时市场上基础货币量就会增加卖出债券时则基础货币量就会减少9解答公开市场操作又称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从而调节货币存量的一项业务活动其目的一是影响货币存量和市场利率二是要利用证券买卖来稳定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数量抵消市场自发波动因素的干扰进而达到稳定货币供给或市场利率的目的作为货币政策的最主要工具公开市场操作有以下为其他政策工具难以比拟的明显优点一是能按中央银行主观意图进行不像贴现政策那样中央银行只能用贷款条件或变动借款成本的间接方式鼓励或限制其借款数量二是中央银行可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有效控制在自己希望的规模三是不像法定准备率及贴现率手段那样具有很大的行为习惯准备率及贴现率不是那样可以轻易变动的在中央银行根据市场情况认为有必要改变调节方向时业务容易逆转10解答货币乘数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亿美元11解答1在本题中没有考虑现金存款比率问题因此货币乘数是准备率的倒数于是货币供给M10004000124333亿美元2当准备率提高到02则存款变为400022000亿美元现金仍为1000亿美元因此货币供给为100020003000亿美元货币供给减少了1333亿美元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1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亿美元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水平现用图162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推导总需求曲线图162分上下两部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时此时的LM曲线与IS曲线相交于点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和将和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现在假设P由下降到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点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和对应于上图的点又可在下图中找到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有许多P与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中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2解答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称为需求管理政策3解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推导而得到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碎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4解答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的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和调整速度的看法是分歧的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得以出清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粘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粘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粘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以价格为纵坐标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需求曲线总之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设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5解答宏观经济学在用总需求总供给说明经济中的萧条高涨和滞涨时主要是通过说明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来完成的如图163所示从图163可以看到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AD是总需求曲线使短期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和短期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第一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第二种情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向右移动到时短期总供给曲线和新的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格水平为二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第二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现在假定短期供给曲线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移动但总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可以用图164表示在图164中AD是总需求曲线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两者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格水平为P现在由于出现供给冲击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到总需求曲线和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格水平为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滞涨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的状态6解答二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为供给曲线但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一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是微观领域的事物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是宏观领域的事物其二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其三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在说明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的同时还可以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充其量这一模型只解释微观市场的一些现象和结果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在说明价格和产出决定的同时可以用来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还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结果7解答1由得2000P2400P于是P2002200即得供求均衡点2向左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于是由有2000P2160PP80208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3向右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于是由有2000P2640PP320232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4向左平移10后的总供给方程为于是由有1800P2400PP300210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滞涨状态5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属于常规型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图171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解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推导出总供给曲线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4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解答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及调整速度的看法是有分歧的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能够得以出清这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有黏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黏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黏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的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关于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供给曲线总之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定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5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互动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解答宏观经济学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经济中的萧条高涨和滞胀状态的说明主要是通过说明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来完成的如图172所示图172萧条状态与高涨状态的说明从图172可以看到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AD是总需求曲线ASS是短期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第一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第二种情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向右移动到AD时短期总供给曲线ASS和新的总需求曲线AD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第二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现在假定短期总供给曲线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移动但总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可以用图173表示在图173中AD是总需求曲线ASS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两者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现在由于出现供给冲击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到ASS总需求曲线和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的状态图173滞胀状态的说明6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加以比较并说明二者的异同解答二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产出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为供给曲线但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一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描述的是微观领域的事物而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描述的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事物其二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总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其三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在说明商品价格和数量决定的同时还可用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充其量这一模型只解释微观市场的一些现象和结果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在说明价格和产出决定的同时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而且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结果7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2400P1求供求均衡点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3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4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5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解答1由YSYD得2000P2400P于是P200YDYS2200即得供求均衡点2向左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YD2160P于是由YSYD有2000P2160PP80YSYD208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3向右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YD2640P于是由YSYD有2000P2640PP320YSYD232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4向左平移10的总供给方程为YS1800P于是由YSYD有1800P2400PP300YSYD210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滞胀状态5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属于常规型8导致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解答导致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1家庭消费需求的变化2企业投资需求的变化3政府购买和税收的变化4净出口的变化5货币供给的变化导致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1自然灾害和战争2技术变化3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4工资水平的变化5对价格水平的预期9设某一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00075Y投资函数为I20025R货币需求函数为LY100R名义货币供给是1000政府购买G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解答收入恒等式为YCIG将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政府购买代入其中得Y200075Y20025R50化简后得Y1800100R1式1即为该经济的IS曲线方程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MPL将货币需求关系式和货币供给数量代入其中有Y100R其中P为经济中的价格水平上式化简为Y100R2式2即为该经济的LM曲线方程为求该经济的总需求曲线方程将式1式2联立并消去变量R得到Y900上式即为该经济的总需求曲线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解答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因为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所以增强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增加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家庭搬家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而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力市场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2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解答不能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所以充分就业不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3什么是自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解答自然失业率就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通常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