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科学是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包括过程与结果。2、意识到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3、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4、了解科学的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难点从科学家的经历中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科学课。(二)了解科学是什么1、提问当你听到“科学”这两个字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2、出示教科书的图,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3、小结刚才大家说的和在图上看到的都是科学家在搞科学研究。那么科学是不是和科学家有关系4、提示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提问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学生交流)想一想,你为什么会做这些事情5、谈话好奇心让我们想弄懂许多事情,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我们的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6、活动请大家来读琴纳和牛痘的故事。(可以分组读,也可以指派学生一幅图一幅图地读)7、谈话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还有科学家在其他方面也有重大发现,我们来看一看。(可以口头讲述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故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学生放课件)8、师生总结按照教科书上提示的4个环节,找出几位科学家的研究活动中共同的地方。(比如可以这样启发琴纳提出了什么问题居里夫人提出了什么问题依次类推)(三)做活动理解科学是什么1、谈话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2、讲解“动起来小人的制作方法。(形式制作)讲解如何”玩。在学生“玩”之前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3、交流“玩”后的发现。4、读教科书,了解罗杰特的发现。5、小结只有像罗杰特那样善于思考,才能把小发现变成大科学。(四)总结全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做一名小小科学家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让纸鹦鹉立于手指或纸环上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2、能找出自己的探究于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相似之处。3、能将探究的结论运用于日常生活或小制作中。教学重点于难点重点感受自己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研究活动的相似之处。难点找出降低重心使物体平衡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出示“有秘密”的纸鹦鹉(提示回形针不能露出来)。谈话今天的科学课我给同学们带来一只纸鹦鹉。为什么叫纸鹦鹉呢一是因为它是纸做的,二是它能像真鹦鹉一样站起来。演示让纸鹦鹉站在园环上或站在手指上,怎么摇晃也不会掉下来它真的站起来了,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大致会提出纸鹦鹉为什么会站起来二、解决问题1、让纸鹦鹉站起来。(1)谈话科学家在提出问题后,都要想办法把问题解决掉。我们也要想办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说说你们的想法。(2)学生交流。3教师给每位同学发一套材料(纸鹦鹉已在课前做好了设计),请大家试着去解决问题。、发放材料后巡视。、发现不成功后,发给回形针提示在纸鹦鹉身上加它试试。、巡视指导回形针加在哪里鹦鹉能够站起来4每组发记录单,讲解怎样填图。5各小组实验、填图。6师生共同分析填好的图,提问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7谈话刚才同学们是怎么做的2、让拱形纸站起来。1提问怎样能让拱形纸片站在指尖上2学生交流。3谈话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再试试。把拱形纸片站立的方法也画在图上。3、让铅笔站起来。方法同上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1)提问说说大家的研究发现。(2)谈话同学们回想一下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在刚开始上课时做了什么三、拓展运用1、谈话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很多的物体“站”起来。你能做这样的一个玩具吗2、提问你准备做什么怎么做3、学生相应提建议、意见,巩固前面获取的发现。四、布置任务下节课带来各自制作的玩具和物品在全班展示,交流大家成功的方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对生命体进行观察。2、能够利用语言、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3、能将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4、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5、爱护动植物。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难点在寻找到的物体中找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教师朗读单元小诗2、让学生接着读下去。3、谈话美丽的大自然处处都有生命的火花在闪烁,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板书课题)二、活动到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1、活动前准备(1)讨论在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时应该注意什么(2)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找到的有生命物体,填到教科书第12页的表格中。(3)教师巡视、指导,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三、交流、探讨1、交流刚才大家在校园里找到了哪些“有生命的物体”2、出示大家用文字、图画、列表等各种形式记录的发现。3、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四、辨析明理、拓展深化1、出示一个发条玩具,让其运动起来。提问它是有生命的物体吗为什么2、讨论你为什么说它是有生命的或者是没有生命的3、观看一段视频资料或呈现一些瀑布、云朵、蔬菜等物体的挂图。辨析这些物体是有生命的吗4、拓展活动。(1)挑选一些自然风光图片,将其贴在一张白纸上,周围留一些空白。(2)识别图片中具有生命的物体。用彩笔从每种生物上拉出一条线。如果你知道它叫什么,就在旁边写上它的名称。(3)用另外不同颜色的笔在其他没有生命的物体上也拉出一条线,如果认识的话,标上物体的名称。五、全课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校园里的植物教学目标1、能够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2、能按一定的标准给植物排序和分类。3、初步了解植物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4、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5、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6、意识到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初步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难点找出植物的相同之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认识校园里的植物。(板书课题)二、从整体认识植物1、谈话说说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可说名称,也可以描述外形)师生交流。2、谈话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出示表格,讲解要求。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4、汇报、交流。5、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三、从局部认识植物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先摸,有什么感觉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生长的把它画下来。4、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5、师生观察后交流。6、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集中在都有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生长、都要呼吸四、认识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1、看教科书第17页,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还认识哪些植物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五、总结全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目标1、能够对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2、能够围绕小动物开展一些探究性的活动。3、能用自己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4、认识到动物具有多样性。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概括小动物的特征。难点围绕小动物如何开展探究性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宣布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观察“校园里的小动物”(板书课题)二、组织探究活动1、观察蜗牛(1)谈话我们先来观察蜗牛(出示蜗牛)(2)提问在观察时应该注意什么师生讨论后总结。(3)学生观察、记录、展示、交流。(4)研究蜗牛的食性。(5)研究蜗牛对刺激物的反应。2、观察蚂蚁,观察鱼。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蚂蚁或鱼。三、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1、谈话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四、给常见的动物分类1、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还认识哪些动物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学生活动。4、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五、总结补充讲解英国动物学家珍。古德博士的故事。通过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出,要像科学家一样继续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植物、动物、人教学目标1、能够对植物、动物、人进行观察,比较出它们的不同与相同。2、能够用语言、文字、图表表达和交流观察的结果。3、能利用集合图表现生物类别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难点找出植物、动物、人的相同与不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说说小白兔是什么样子的。2、提问它喜欢吃什么二、比较兔子与萝卜有哪些相同与不同1、讨论兔子和萝卜有哪些不同的地方2、学生汇报,师生研讨。3、讨论兔子和萝卜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师生共同完成集合图的填写。三、比较人与黑猩猩的不同与相同之处教师板书填写表格四、比较人、植物、动物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1、讨论。2、讲解“笔”的圆圈图的意义。3、迁移填写有生命物体、人、植物、动物的圆圈图。五、总结我们人类和植物、动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应该怎样相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1、生命离不开水教学目标1、知道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2、能够用不同的方法研究植物体内含水的多少。3、意识到水哺育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难点想各种办法,比较物体中的含水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朗诵黑板上的这首诗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2、提问猜一猜,诗中赞美的是谁3、请你们照着黑板上小诗的格式,自己编一首小诗,赞美一下水吧。等会儿,请小诗人朗诵给全班同学听。4、谈话除了诗中讲到的,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离不开水的例子。5、学生讲述。6、提问你们知道动植物为什么离不开水吗7、教师小结。(板书课题)二、了解人体及一些食物的含水量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人、动物植物体内都有水,那么,我们人体内究竟含有多少水呢你们猜猜看。2、教师边讲边讲解图画人体内有65的水(画图),就是扇形面积部分,我们把它涂上蓝色。对照书中各种食物的百分数,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图中涂色。3、如果你还想知道一些食物的含水量,可以自己课外查阅有关资料。三、进行“小草喝水”实验1、谈话我们每天从食物中吸取了很多水分。科学表明正常人每天要喝23升水,相当于一大瓶雪碧那么多。如果我们不吃食物,能活两三个星期,可要是不喝水,也许三天也活不了。那么,你知道小草每天要喝多少水吗2、小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观察和验证。3、学生交流实验设计,师生补充完善。4、学生活动选取材料,安装装置,课后观察记录。四、想办法,把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1、谈话当你口渴时,经常吃哪些水果为什么吃这些水果能解渴2、提问要想把水果中的水取出来,你们有什么好方法3、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需要什么材料实验中注意什么4、小组活动挤出西红柿折中的水。5、分组展示成果,交流活动中的体会。五、课外实践比较胡萝卜和土豆哪个含水多,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观察水教学目标1、知道认识物体可用看、闻、尝、摸的方法。2、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3、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液体。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难点选择用具,把水运到1米或更远处的空桶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装有水的瓶子(不透明)晃动几下,让学生猜猜瓶里装的是什么东西。2、学生猜测,教师引导学生说明猜测的根据。3、提出问题如果四个烧杯分别装有牛奶、白醋、糖水、冷开水,你有什么办法找到水4、学生讨论并动手操作。5、学生汇报本组办法。6、教师小结认识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是先用眼睛看,再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不了解的物体,千万不能随便闻和尝,以免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二、观察水,描述水1、观察实验仔细观察桌上的这杯水是什么样的,把你们的观察方法和结果填在“记录表”中。2、学生组内观察并记录。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强调看哪一组选用的方法最多,对水的描述最详细。4、师生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三、认识液体1、观察实验用一个有洞的塑料袋装水,水从破口流出。2、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3、实验让塑料袋里的水流进容器中,再把容器中的水倒入其他形状的容器中。4、提问水可以变成哪些形状水有固定的形状吗5、讲解水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像具有水这样特点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液体。水就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四、探究运水的方法1、教师布置比赛任务请各小组合作,选择适当的用具,在不搬的情况下,将一只桶里的水运到1米外的空桶里。2、学生分组讨论之后到老师演示台领取比赛用具。3、教师发出比赛开始的口令,学生开始运水。4、教师你们组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结果怎样利用了水的哪些性质5、学生汇报交流。6、教师假如两只桶相距再远些,你们组又会采用什么办法运水7、学生讨论,设计方案,进行操作。五、总结1、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学生回答。3、谈话希望你们课后继续观察水,把你们发现的水的神奇之处记下来,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神奇的水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各种有趣现象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现象,水的压力和浮力2、能指认日常生活中的上述现象。3、会做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溶解现象、压力及浮力的实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难点认识水的表面张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认识水的毛细现象1、谈话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在我们做个实验,看看水总是往低处流吗2、学生实验将纸巾下端入有颜色的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3、教师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使水从低处往高处流的4、学生汇报交流。5、教师小结水沿着物体的空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毛细现象。6、学生讨论并汇报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二、认识水的溶解现象1、谈话小时候你们吃药时,妈妈常常做一杯糖水给你喝,本来无色无味的水,为什么变得甜甜的2、学生汇报。3、小结像方糖这样,在水中慢慢消失,而水变甜的现象叫溶解。4、提问并布置实验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里的呢请同学们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仔细观察高锰酸钾颗粒是怎样溶解在水里的。5、学生观察。6、提问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里呢7、讨论关于溶解,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8、布置作业回家选择一个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第二课时一、认识水的表面张力1、教师出示一元硬币,提问如果我在硬币上滴水,你们猜猜滴多少滴,水不会漫到桌上2、学生猜测并记录下来。3、教师演示并讲解。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本组的水滴数和硬币表面的形状,并和自己的猜测做出比较。5、讨论为什么小小的一枚硬币,却能容纳那么多水6、教师小结像水这样的液体,具有使表面尽量缩小形成弧形的力,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7、看教材32页图,教师讲解氺黾在水面上滑行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支撑;草叶上的露珠和小水珠,都是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成为圆球状。二、认识水的压力和浮力1、教师出示装满水的大可乐瓶,提问如果在瓶上扎几个小孔,猜猜会看到什么2、学生猜测。3、教师演示教材中的压力实验,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4、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水的压力现象。5、教师讲解水除了有压力外,还有浮力。不信,我们来做个实验来证明。6、教师按教材33页步骤演示,提问是谁把烧杯托起加入砝码的重量与水位的变化有什么关系7、小结实验证明水中的物体受到了浮力的作用。8、历史上,也有人做过与我们今天的实验相类似的活动,那就是“曹冲称象”。你们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吗9、学生讨论、交流。10、拓展延伸课后留心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水的压力和浮力的现象三、全面总结水的性质1、谈话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水的许多性质,现在请你们用一段文字或一幅画来概括水的特点。2、学生分组研讨后,自己独立完成任务。3、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六、作业把你们知道水的神奇之处回去告诉家长。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地球上的水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有限。2、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3、知道污染的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有害。4、能做过滤水和咸水变淡水的实验。5、知道大部分的水污染是人类造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淡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现象。难点分析数据,理解地球上缺乏水资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地球上水分布的资料,谁能来汇报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图片资料(播放美丽水景的课件),你们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二、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1、提问除了我们说过的,你们还知道哪些地方有水2、(出示教材38页“地球的主要水域”图片)讲解这是整个地球展开的地图,有颜色的是陆地,白色的是海洋,请同学们给海洋涂上蓝色。3、学生涂色。4、讨论涂完后,你有什么感觉5、小结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只有30是陆地。在陆地上面还有河流、湖泊、小溪等,地底下还有地下水,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火球。从太空上看地球,整个地球是蓝色的。三、认识淡水资源的匮乏1、谈话地球上有那么多的水,我们会缺水吗2、学生讨论。3、配课件讲地球上的水大部分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少量的淡水,而淡水大部分又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大气中有小部分看不见的水蒸气,只有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可以供人类使用。4、体验活动。5、交流做了这个活动,有什么感受四、了解水污染情况及处理方法1、交流说说自己周围水的状况。2、提问你们周围的水是怎样被污染的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3、学生讨论。4、(看教材)教师讲解农业上喷洒农药、施加化肥,工厂排放有毒的气体,生活中乱扔垃圾等都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严重时导致动植物死亡,人体中毒得病。后果是十分严重的。5、出示一杯污水,你们能想办法将这杯水变得干净些吗五、进行节约用水教育1、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2、讨论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来节水、护水呢3、学生交流。六、布置作业做咸水淡化实验,或以组为单位设计一张节水小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1、常见材料教学目标1、意识到不同材料有不同性质。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3、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难点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学过程一、研究教室里的物品,认识常见材料1、谈话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们又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2、学生观察、讨论,并填写记录表。教室里的物品及制作材料教室里的物品制作的材料3、学生汇报研究成果。(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4、讲述同学们认真观察了教室里的各种物品,它们是由纸、木头、金属、塑料、纺织材料等制成的,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材料。(板书常见材料)二、给常见材料分类1、提问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常见材料,你能给它们进行分类吗2、学生讨论,进行分类。3、学生汇报分类结果。(说明在学生进行汇报时,提醒学生讲清楚“按什么标准,怎么分的”)4、讲述材料的分类方法有许多,人们一般把材料分为两类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不是直接来自于大自然,而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如纸、铁、玻璃和塑料等,它们是人造材料。5、教师引导学生看各种图片,感知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6、提问你们能把这些材料分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吗7、学生进行分类。三、研究自己身边的物品1、提问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自己身边的物品,如大家穿的鞋子和其他的日常生活用品,看看它们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2、学生研究自己身边的物品,继续填写记录表。3、学生汇报研究成果。4、讨论人们为什么要选用这些材料来做这些物品你知道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的吗四、了解一些新型材料1、教师提供有关“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超导材料、新型金属”等新材料的资料让学生阅读、研究。2、学生自行阅读、研究,并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五、课后延伸回家后观察自己家里的物品,都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哪些是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又是人造材料制成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纸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研究。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成果,并进行交流。3、知道纸的一般特征和常见用途,并能答案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4、了解字的生产过程,意识到要节约用纸。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纸的一些性质和特点。难点了解纸的生产过程,意识到要节约用纸。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纸,你们能举些例子吗2、分组讨论一下,比一比哪一组说得多。3、质疑为什么要用不同的纸来做这些物品4、你想用什么方法证实你的猜测5、设计实验,研究纸的性质。6、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学生自带的纸,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用途,并且说说纸还有哪些用途,还有哪些纸7、认识纸的其他特点,由于纸具有物美价廉、工艺简单、用途广泛的特点,所以很受人们的欢迎。但纸长久使用后有防水性、耐光性差,防虫、防蛀性不够好,耐油性及耐化性不足等缺点。二、了解造纸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1、导入自从人类发明了纸,它的用途就越来越广泛。可是纸张发明之前人们是用什么来书写的2、提出问题随着用纸量的增加,会发生什么问题3、思考我们该怎么办三、学生上网查询资料求证,了解有关纸的各种知识1、导入我们的猜想可行吗怎么求证2、提问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根据学生兴趣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并分组上网查询浏览求证。3、交流上网查询的收获,对新型纸有哪些了解。4、小结同学们观察实验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而从网上查询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还可以进行社会调查或是找图书查阅,等等。要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如果我们要研究其他的材料,例如布、塑料、陶瓷等,你们准备怎样研究呢四、创意活动废报纸的折纸、剪纸、撕纸机动一张张普普通通的废报纸,我们却能创造另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五、课后延伸课后调查我们每学期要消耗多少纸从自己开始进行一项简单的调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纺织材料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的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2、能够根据材料的特征、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3、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4、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5、知道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一些纺织材料的性质差异。难点如何正确比较纺织材料的吸水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发现1、让学生谈谈自己和妈妈出去买衣服时所看到的衣料。2、谈话这些衣料都是纺织而成的现在的纺织材料种类很多,可以利用它们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物品。你知道纺织材料是怎样发展的吗3、学生阅读课文所介绍的资料,教师利用视频资料进行补充介绍。二、设计方案,准备探究1、出示一些服装,让大家看看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2、大家通过用手摸、看标签等方法了解这些衣服的特点。3、小组内讨论。4、学生汇报。5、试着按纺织材料的不同给这些衣服分类。6、归纳出一般常见的四种材料,引导学生回忆对这些材料已有的认识,教师分类列出,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分类、筛选。7、谈话刚才大家各抒己见,介绍了自己熟悉的材料,这些材料真像你们说的那样吗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我们感兴趣的问题。8、学生自由选题,组成小组,快速分工,明确组员职责。围绕下面的问题进行讨论(1)你们组对什么布料的什么特点最感兴趣(2)准备怎样做(3)研究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怎样解决(4)需要什么工具三、分组选题,落实研究1、活动时督促学生确保第一选题的研究有序全面,有时间再商讨其他问题,研究时做好记录,组内意见分歧时可小声争论,不一致处做好记录,以备交流时提出。2、给小声充足的时间动手做之后,让学生整理实验桌,加强规范实验的教育。组织小声交流,围绕以下问题促进学生总结、反思探究(1)你在实验中发现了哪些与你想象中的不一样的现象(2)你们发现了什么(3)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四、学以致用,促进创造1、从刚才研究的办法中挑选可行的办法,鉴别导入环节时有争议的那件衣服的布料。2、(出示雨伞、全棉毛巾、丝绸睡衣、全羊毛围巾)提问你们能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鉴别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想想这些物品为什么要用这些材料来做3、小结人们在利用某一种材料制造生活用品时,总是遵循扬长避短的原则,这就是人们的聪明之处。但是我们目前还没有十全十美的面料,人们正在不断地改进现有的面料。你希望将来的面料是什么样的呢说说你们的奇思妙想。板书设计教学反思5、塑料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将塑料和非塑料制品进行比较。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3、能概括塑料的优点,了解塑料的缺点。4、知道减少塑料污染可以保护环境,愿意以实际行动减少白色污染。5、知道科学家正在研制易分解的塑料。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塑料的优点和缺点。难点通过与其他材料的对比,了解塑料的特点。教学课时二个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比较塑料制品与天然材料制品,概括塑料具有的优点1、创设情境,解决问题2、交流想法,统计选择塑料杯的学生人数。3、谈话是啊,塑料杯既漂亮又轻,还容易摔破,非常适合我们于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用,怪不得它得到大家的喜爱呢4、提问和天然材料相比,塑料有很多优点,除了刚才我们发现的这些,塑料还具有哪些另外的优点呢5、出示对比观察实物,生汇报讨论结果。6、小结塑料物品大多比较轻便、色彩鲜艳、强度高、经久耐用,而且价格便宜,因此受到人们的欢迎。二、了解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塑料制成的1、谈话2、提问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用塑料制成的呢3、学生交流。4、小结是啊,由于塑料所具有的多种优点,使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塑料制品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五花八门。第二课时一、认识新材料二、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把它写下来三、活动四小调查“白色污染”1、我家一星期使用塑料袋垃圾袋有几个,是怎么处理的2、统计全班同学的家中一星期共使用塑料袋垃圾袋有几个3、提出减少“白色污染”的有效建议。四、参观塑料加工厂了解塑料加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五单元提出问题1、尽可能的提出问题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研究会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辨认自然事物,发现自然事物的显著特征。(2)能从适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3)能记录和整理信息,能向大家表达与交流自己研究过程的一般过程和发现。2、知识与技能(1)了解更多的本学期学习内容的事物,进一步探究相关事物的特征,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爱提问题,愿意进行新的尝试。(2)发展他们的虚心、客观、耐心细致的态度,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车趣味测试题及答案
- 风险管理与法律合规试题及答案
- 易经十讲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新疆维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奥体建设面试题及答案
- 软件设计师考试能力提升策略试题及答案
- 合理用药试题及答案
- 银行信贷岗位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安全生产试题及答案
- 2021年安全生产月:安全执行力培养专题培训课件
- 柠檬酸盐凝胶自燃烧法制备复合氧化物纳米复合氧化物
- 中考英语初中必会英语语法汇总
- 工业机器人22手部设计-23腕部设计课件
- 2023年被告民事诉讼答辩状
- 监狱围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范本
- 《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示范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定稿)
- SB/T 10029-2012新鲜蔬菜分类与代码
- GB/T 6075.3-2001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和评价机器的机械振动第3部分:额定功率大于15kW额定转速在120r/min至15000r/min之间的在现场测量的工业机器
- GB/T 26673-2011道路车辆点火系统电气特性试验方法
- GB/T 21739-2008家用电梯制造与安装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