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表格版,全套,38页)_第1页
2014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表格版,全套,38页)_第2页
2014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表格版,全套,38页)_第3页
2014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表格版,全套,38页)_第4页
2014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表格版,全套,38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1圆明园的毁灭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不可估量”、“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反映祖国的强盛,唤起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巧妙安排内容上的次序要表达什么,感受课文言语在表达上的巧妙(1)“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2)“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教学准备1圆明园园景的录像带(或幻灯片)、投影仪、生字卡片。2学生事先搜集了解圆明园的历史。预习课文,了解部分词语意思。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而使透空明晰。这是形容精工制作、内部镂空的工艺品。奇珍异宝奇异的珍宝。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不要把“碧”误写成“壁”。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损失没有代价地消耗或失去。殿堂指宫殿、庙宇等高大建筑物。漫游不受拘束,随意游玩。饱览尽情地观看,看不够。饱,足足地、充分地。览,看。充分地观看。瑰宝珍奇的宝物。特别珍贵的东西。西洋泛指欧、美各国。先秦即秦统一中国以前,一般指春秋战国时期,为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距离清朝2000多年。估计量,读“LIANG”,推算、计算的意思。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象征用具体东西表现事物的某种意义。有如好像,仿佛。宏伟(规模、计划等)雄壮伟大。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是一座专供皇帝、后妃居住游乐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清朝康熙皇帝将这里的一座面积约600亩的园林赐给他四子胤祯,并亲自题写园名为“圆明园”。板书设计不可估量不可估量不可估量举世闻名建筑宏伟景观各异珍贵文物化为灰烬化为灰烬化为灰烬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园林吗园林就是人造的园子,里面有山有水,有花草树林,还有建筑景观。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园林。140多年前,在北京西郊有一处世界上非常有名的园林,它就是圆明园。和老师一起板书“圆明园”。师边写边说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请生读课题中的“圆明园”。激情感染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补写的毁灭)再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鼓励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建造以及被毁灭的情况。1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每个自然段用一个词来概括意思。2正音损失殿堂漫游饱览瑰宝西洋先秦估计皇家园林流连象征有如宏伟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奇珍异宝金碧辉煌举世闻名蓬莱瑶台宋代侵入统统掠走销毁罪证灰烬不可估量(LINGLING)玲珑(后鼻音)剔(TT)透瑰(GUGU)宝灰烬(前鼻音)易写错的词摇瑶侵浸销消笼珑3交流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一个词)损失、位置、景观、文物、损失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1)感悟开头A读了课文的开头,你知道了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再次正音这里的“量”不读LING,而是读LING。B读句子“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C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读了后心情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滋味(悲痛、惋惜、痛心、痛恨)痛恨你痛恨谁啊(我痛恨英国和法国人,是他们烧毁了圆明园。)能用“人”去称呼他们吗他们简直不是人,是禽兽,是强盗,是畜生这样的悲痛,这样的伤心可以估量吗(教师在黑板上又板书不可估量)(2)感悟结尾A那么读了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又知道了什么呢(圆明园被大火烧了,最后化为了灰烬。艺术瑰宝化为了灰烬。建筑艺术的精华和园林艺术的的瑰宝化为了灰烬。还有圆明园里面的各种珍宝和文物化为了灰烬)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化为灰烬化为灰烬化为灰烬B是呀,这么好的皇家园林化为了灰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C再读文章最后一句“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了灰烬。”文章在“化为灰烬”四字处戛然而止,你们悲痛吗请读出你们内心的这一份悲痛。(3)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如果圆明园没有毁灭,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走进圆明园,去看一看吧。三、学习24段,体会圆明园辉煌。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4段,看一看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2谁能说一说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文中有些句子是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你能感受到吗填空(投影出示)圆明园是()3交流出示“圆明园在北京的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教师板书举世闻名)谁知道举世闻名的意思(就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出示“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同学读了课文后,你还能分别用上书中的哪些语句来赞美(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结合学生回答投影出示语句)4齐读这三句,理解“瑰宝”“精华”意思,并说说哪些地方能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5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呢建筑宏伟(板书宏伟建筑)出示课件,展现圆明园布局。圆明园除了三个大园,周围还有许多小园,这就叫“众星拱月”。圆明园内有些什么样的景观读一读第3自然段。重点抓住引导学生从语句中体会“有也有;有也有”(景观多)“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田园风光”你从这些文字中感受到什么(景观美而有各自特点)“漫步园内,有如;流连其间,仿佛”(游园的美妙感受)“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如”“园中不仅有还有”(景观各异)补充西洋景观的资料在长春园内,有一个景点叫“西洋楼”。这是一座西式宫殿建筑,石柱的柱头柱身都仿罗马式,庭院中的松柏灌木模拟欧洲几何图案修剪,围墙和道路铺装以及石雕陈设也都是西洋式的。你最喜欢哪一处景观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来到了哪一处景观,看到了什么(结合学生交流,出示相关语句,相机引导体会,指导朗读。)7走进昔日圆明园,感受美景。(1)这么美的景观,你想看看吗(课件播放“园中景观多而美课件”)(2)了解“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幻灯演示“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景观,教师讲述看,这处叫“蓬莱瑶台”,是根据唐代的大画家李思训在仙山楼阁中的画意而建造的。谁知道“蓬莱瑶台”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神仙居住的地方)看,这里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有没有点仙境的感觉现在我们乘着小舟,沿着流动的桃花溪,前往另一个景点“武陵春色”(幻灯演示)这是根据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的境界而建成的。看,这里漫山盛开着的桃花掩映着小巧精致的房屋,人们在此过着快乐无忧的生活,这就是人们想象中的“世外桃源”。蓬莱也好,武陵也罢,现实生活中都没有,这就是文中所说的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难怪作者感叹说“流连其间,仿佛”(置身于幻想的境界里)古代劳动人民多么了不起,他们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3)游览在这样的园林里,真令人赏心悦目,真令人心旷神怡。你能用上什么语言表达你此时的感受(4)园中到底有多少个景点你知道吗(150多个)而且,这些景观无一有雷同之处。啊,真是一个建筑宏伟,风景各异的世界。(板书景观各异)(5)指导朗读漫游在这样的一个园林里,该是多么美妙。来,我们一起读,读出这种感受。(6)学生齐读“漫游园内幻想的境界里”我们一起来试背一下(出示提示语)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建造的,如园中不仅有还有漫步园内,有如流连其间仿佛引导学生从“、民族建筑、西洋景观、饱览中外名胜等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和伟大。(7)这就是我们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圆明园,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被他们烧为灰烬了。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珍贵文物(师板书珍贵文物)让我们再来看看圆明园内有哪些奇珍异宝吧。指名读第4段。重点抓住“青铜礼器”“名人字画”“奇珍异宝”(文物种类多)“上自下至”(清朝时代往上走到先秦时代,大概多少年要是准确的说是2400年。时间漫长,说明文物珍贵)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内有多少文物吗课件展示圆明园文物图片。展示青铜猴首和牛首时,出示文字图片资料2000年5月,中国保利集团公司从香港佳士得拍卖行以1593余万港币,买回了被英法联军掠夺的圆明园文物青铜猴头像和青铜牛头像。据美国历史学家统计,仅从1861年到1866年,伦敦就进行了大约15次圆明园物品的拍卖。据我们估计,散落在世界上47个国家200多个博物馆中的中国古代文物,至少有100万件,大量的圆明园文物分散在欧洲的各大博物馆里,特别是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还有很多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收藏者手中。(附图)什么地方让你震撼圆明园中的生肖铜像栩栩如生拍卖时的价格为9千多万元,这4个铜像还只是圆明园中珍宝的九牛一毛啊。圆明园的建筑时间圆明园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35年的建筑才成的我们能想象圆明园文物的损失有多大吗无法想象,就书上一个词来说就是(引说不可估量)可是这些无数的价值连城的文物被英法联军抢走了,还有无数的价值连城的文物被英法联军烧毁了。这么好的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这两个强盗的一把火给烧了。了解了这一切,你又是什么心情四、小练笔(学生写自己的感受,理解)1师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的任何一个空白地方,把它写到你的心上。2汇报交流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这把火烧毁了我国的园林艺术的精华。这把火烧毁了我去游圆明园的梦想。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这把火烧毁了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心中的天堂啊这把火烧毁了中国最珍贵的文物、珍品。)3小结这把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课题21圆明园的毁灭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2品读有关语句,领会句子含义,积累语言,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背诵第三,第四自然段。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饱含的感情和作者对祖国文化深深的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深深的恨,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放火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毁灭反映祖国的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不可估量的损失瑰宝精华英法联军文景物观最如珍幻贵境众星拱月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教学过程一、走进屈辱史1播放着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里有这样一段话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英法联军到底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2读了这段,你能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一下侵略者吗畅谈感受。(幻灯出示课文描写侵略者掠夺的内容,引导学生从“闯、搬、掠、毁”等词闯毁掠搬放火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师板书梳理圆明园的毁灭不可估量的损失英法联军3研读强盗毁灭圆明园的部分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师这不可估量的价值,这样的文化史变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那是因为引读“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圆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1)理解“统统拿走”说的是统统拿走,那是怎么拿走,你能举个例子,或者用个比方,自己的理解,说说怎么是“统统拿走”(就是把能拿走得就像抢的一样全部拿走。全部夺走,一点都不留。手拿得动的就要拿走,拿不动的叫牲口来搬运,用大车也得运走。“夺”“抢”“掠”,所有说的这些就叫做“统统”,用一个成语形容“片甲不留”)(2)理解“毁掉”任意破坏、毁掉是怎么破坏、毁掉任意破坏毁掉,你能举个例子,用事实,打比方都可以。(名画的话,也可以撕掉;青铜器用榔头捶;用砖头砸)(3)补充资料,拓展老师出示两份真实的资料,记录了当时侵略者是怎么样像同学们形容的,说明闯毁掠搬的“统统拿走”“任意破坏”毁掉的叙述这是当年曾经参与抢劫的一位记者写的一段回忆录里的,把它摘录给大家,谁来读读这段话,他们是怎么抢的,怎么拿的、掠的,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的介绍(出示这段话)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器,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副大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有的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外,抢劫外,被他们糟蹋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砸碎镜子,另一些人凶狠的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的惨不忍睹。(4)同学们刚才的发言和你们刚才看的读的这段资料有没有感受用朗读来表达你想要说的感受,送到句子里去。再读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5)火烧三天三夜师一天多少小时(24小时)三天多少小时(72小时)72小时多少分钟(4320分钟)4320分钟相当于多少个半分钟(8640个半分钟)师8640个半分钟,一幅字画不用几秒钟就变为一片灰烬,那么,这8640个这样长的时间里,你想想,烧掉的所以现在请同学们抬头,让我们静静地去体会,这8640个半分钟里会烧掉些什么呀再看火烧圆明园录像,课件出示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这大伙烧掉的是什么出示这把大火烧掉的,是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珍品;烧掉的,是园林艺术的精华;烧掉的,是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烧掉的,是中国人心中的天堂,烧掉的,也是烧毁了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这把火更是把滚烫的耻辱烙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烙上了深深的仇恨。师这样大面积的园子,火呀,熊熊的烧,烧了8640个这么长的半分钟,所以,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就这样,所以,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还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建造的景观,比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还没有了民族建筑西洋景观,没有了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都没有了。出示课件一切都化为灰烬了。(6)学诗师都没有了。我亲爱的同学们哪,总之一句话,圆明园就是一片灰烬,废墟。师难怪,我们的先驱面对圆明园的毁灭这样感慨,读(出示诗句)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挽烟飞。李大钊师一曲悲笳怎么吹也吹不尽我心中的悲。(7)课件展示,产生共鸣。那圆明园的上空只有那废墟上的残烟笼罩在我们的心里,这是我们的国人,我们自己面对圆明园的感慨,那么,法国人雨果他是怎样看待他们国家军队的行为的呢我们来看一下,读(出示句子)师激情叙述雨果的文明与野蛮片断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它化为灰烬。师现在,让我们从头至尾再渎一遍课文。(引读全文)就这样被化为灰烬,(边说边擦黑板)我们再也看不到那大园套小园,众星拱月的园中之园了,我们再也不能到那我们刚才去过的40景去住上一辈子了,我们再也不能去欣赏那劳动人民智慧的心血创造的青铜器,那名人字画,我们再也看不到这磅礴雄伟的亭台楼阁,还有那迷人的山乡村野了,总之,(除“圆明园”三个字外,其他都擦掉了)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师同学们,记住这两个强盗吧(齐读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二、激情总结,升华情感1师同学们,那么现在圆明园留在你的心里剩下的是什么呢留给你心里的是什么(生谈并朗读出示的句子)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师就如同学们刚才说的,把这份无奈,这份难过,这份痛恨,一直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一百五十年了那圆明园里荒野的风浪,依然在呜咽的讲述着这个故事,我想,我们今天走进了圆明园之后我们获得这样的体会可能还有许许多多,我通过同学们的表情和眼神,已经看出来了,但作为我们的语文学习,我们走进去还不完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走出来,这才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主要目的。因此,让我们走出圆明园。2想象师走出圆明园,我们就要把刚才的感情化为理性,现在我们做一个小小的体验,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一百五十年前,现在,你回到那个时候,面对圆明园的毁灭,假如你是一位把握国家前途命运的皇帝;假如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政的大臣;假如你是保卫圆明园或者保卫祖国疆域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士兵;假如你就是生活在圆明园附近或者就是生活在北京城的一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面对这样的毁灭,要是你的话,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你要是他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这样的体验是属于你自己的,请你冷静的琢磨琢磨,选择一种,谈谈看。3思考(1)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它与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起反衬作用,写出了圆明园的损失惨重,表达了作者对英法联军的憎恨。)(2)老师要为今天同学们而喝彩,看来像圆明园那样的悲剧再也不会发生,因为有了你们的存在。其实历史真的不能假设,那个时代在欧洲已经诞生了比如贝多芬、歌德那些大师,如果西方产生了文明的话,为什么在中国他们成了强盗我想,我们还小,但我们也应该知道他们也找到了借口,源于我们在外交上的失败,可能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3)圆明园这三个字我们在走近的时候体会到它拥有着世界中国文化史,我们又知道它剩下来的是你的恨,你的难过,现在就要离开圆明园,要离开它,请问,这三个字,在你心中化作了什么呢(生谈感受)教师点拨你心中的情感难道仅仅停留在我自豪那是中国的文化史,是世界的文化史,浓缩的全是精华,我恨,恨的咬牙切齿,你还仅仅停留在一个自豪上,一个恨上吗(4)请问,现在你的感情会化作一种怎样的滋味,留给你的最后沉淀在你心中的圆明园是什么(那耻辱的柱敲响的是你心中的警钟,圆明园三个字成了压在我心头的一块石头。对今天和未来充满希望。)4师激情小结是啊,贫穷受欺压,落后就挨打国盛则园兴,国衰则园毁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我们不仅仅是愤恨,更要明白圆明园的毁灭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了这个不可估量的、无法弥补的损失。如今,141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它记载着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板书不忘国耻振兴中华(齐读)三、完成部分课堂作业。四、拓展观看影片火烧圆明园教学反思课题22狼牙山五壮士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2、题文联系,初知课文大意,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按照课后叙述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难点理解体会文章五壮士壮举,感悟“壮士”的真正含义。教学准备1看狼牙山五壮士的电影。2课件。3学生预习。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毅力坚强持久的意志。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大举进犯大规模地进行侵犯。4搜集了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抗敌故事板书设计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45)顶峰英勇歼敌第五部分(67)跳下悬崖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1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19371945年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八年。这八年,我中华大地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2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抗敌故事,我们一起交流一下。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板书狼牙山五壮士4读了课题,让你想到了哪些问题预设狼牙山是指哪个地方五壮士分别是哪五位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他们英勇壮烈的行为表现在哪里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狼牙山”告诉了我们地点,“五壮士”告诉了我们人物。狼牙山在晋察冀根据地五壮士指的是七连六班的这五位战士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林、葛振林、宋学义)为什么不叫狼牙山五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壮士”表示了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对他们很尊敬;因为他们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敢于献身,所以他们就是豪杰,是壮士。)什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勇敢地为了胜利能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才能称为壮士。)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除了告诉我们地点和人,还暗含着什么(暗含着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再次强调勇敢,为人民不怕死。)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好,那就请大家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看看你能通过读,自己解决几个问题。2学生读后交流反馈问题3自学生字新词,检测认读生字与写字。(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读准平舌音与翘舌音,本课生字除“嗖”外,“斩、坠、仇”都是翘舌音;还要注意“葛”读第三声不读第二声,“吼”的声母是“H”不是“K”,“崎岖”的韵母也要注意区别开,注意吐字清晰。从字形上来说,“葛”不要多写一竖,“昂首挺胸”的“胸”不要少写一竖。)课件出示居高临下昂首挺胸全神贯注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纷纷滚落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看看第一行与第二行的词,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行都是描写五壮士的词语,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第二行是描写日寇的,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齐读三、理清文章脉络1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教师提示快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2理清课文线索。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记叙了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同敌人血战到底、壮烈跳崖的英勇事迹。他们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他们的英雄气概与世长存,他们的崇高精神永垂不朽。3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事情发展顺序)课文的写作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描写(1)尝试分段。(2)讨论分段情况,概括中心词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45)英勇歼敌第五部分(67)跳下悬崖(3)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往往可以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段,本文为什么不分成三段(篇幅较长的文章,经过部分往往由几个阶段组成,为了更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我们可以将这几个阶段各分为一段)(4)讨论是不是写一件事只要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就可以了呢(不是,还需要有侧重。)(5)师小结阅读课文,不仅要理解内容,还要了解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也就是安排材料的顺序),更要注意安排材料要有重点,不能平均用力。4出示各段段落大意,找出每段大意的中心词,进一步弄清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的材料,确定重点段。(接受任务、引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杀敌、壮烈跳崖)5小结这就是课文安排的材料,而这些按课文写作思路写成的关键词也就成了课文的提纲。四、存疑刚才提出的问题还有哪几个自己解决不了的,整理一下,下节课继续研究。五、作业1出示词语。日寇奉命转移掩护痛击撤退险要始终崎岖豪迈暴露绝路依托坠落山涧仇恨纵身相继晋见晋升振动振作绷脸嗖嗖悬崖屹立依托眺望相继沉着磨第四声盘晋察冀砸饭碗莲花瓣棋盘陀大举进犯全神贯注横七竖八斩钉截铁热血沸腾居高临下粉身碎骨坠落山涧惊天动地坚强不屈壮烈豪迈坚强不屈砸锅卖铁气壮山河昂首挺胸(1)自由读指名读(2)点评BNG绷紧、绷带、绷子、绷场面、坑绷拐骗BNG绷脸、绷住劲儿绷BNG绷了一道缝儿、绷硬、绷直、绷脆、绷亮、绷瓷生字辨析晋普、寇冠、撤撒、奉春、振、绷、崎岖、砸、嗖词义区别震动1、颤动;使颤动火车震了一下,开走了/春雷震着山2、(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震动全国。(组词震撼、地震、震惊、震怒、震耳欲聋、震古烁今等)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就是振动。也叫振荡。(组词振兴、振奋、震荡、振振有辞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2完成课作、2、4题。3照样子写词语(至少写4个)横七竖八惊天动地_天_地_天_地_天_地4根据意思写词语(至少2个,并说出这些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形容注意力集中_形容态度坚决或办事果断,毫不犹豫_课题22狼牙山五壮士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五壮士的英勇豪壮,不怕牺牲、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2引导学生领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和根据不同感受朗读课文的学习方法。3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1、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谋篇布局的方法。2、通过理解重点问题为什么称这五位战士为“五壮士”他们英勇壮烈的行为表现在哪里呢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勇气概和为人民壮烈牺牲的崇高精神。教学难点1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2本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理解五壮士跳崖的举动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学准备课件、录象(壮士跳崖视频)资料(插图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宋学义左葛振林右)板书设计路绝上引顶峰歼敌英勇跳崖壮士(勇敢、不怕死)人物特点(符合人物身份)班长马宝玉沉着副班长葛振林勇猛战士宋学义老练小战士胡德林和胡福才严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一读课题。2理解“壮士”,二读课题。(“壮士”是什么意思就是豪壮而勇敢的人。)板书勇敢、豪壮强调“心到”。二、回顾课文,诱启情感。1师上节课我们已读明白了,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主要写了五个部分,分别是那五部分(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2、师结合板书,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交流)三、学习“跳崖”,悟死得“悲壮”。师请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哪部分的描写是最令人敬佩、最为之自豪的也是最壮烈的读“跳崖”部分。(指名读第6段)2师生评价读得怎样3品味重点句。预设(一)句子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接受任务山上敌诱(1)、个别读。(2)、师从他们脸上的表情,你看到了什么仅是脸上在笑吗(不仅脸上在笑,心里也在笑。)思考他们会是在笑谁为什么而笑这是一种怎样的笑预设(二)句子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1)指名读,谈体会。(2)师生评,齐读。在跳崖之前壮士们的动作、语言也能体现悲壮。(说、砸、走、跳、昂首挺胸)3播放壮士跳崖视频,激发情感。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杀敌、英勇跳崖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请看电影(1)谈体会,师同学们,读了课文,观看了这悲壮的一幕,你想说什么吗(感动、伤心、敬佩(教师补充资料当追赶他们的日军士兵来到悬崖,看到五壮士跳崖的壮举后,竟然列队脱帽向五壮士表示敬意。)(2)师生合作朗读这部分,师让我们一起读出对五壮士由衷的敬意读出五壮士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4总结学法(1)同学们,这部分,我们是按照怎样的方法来学习的(2)交流,课件出示学法。师五名壮士的勇敢与豪迈,坚强与悲壮不仅表现在英勇跳崖这感人至深的一幕中,还表现在歼灭敌人的战斗之中。四、自读课文,感悟战斗的悲壮。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5段),把战斗过程中最能体现战士的勇敢壮烈的句子画出来。开始吧。2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时,老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A“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这一句话描写出人物的动作与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壮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以及面对敌人时的英勇无畏B“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为了群众和主力部队,班长带领战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绝路,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啊C“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那一块又一块石头接连不断地向敌人狠狠砸去,表现了五位战士顽强不屈、毫不畏惧的精神边交流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句。教师指导重点1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而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这充分显示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此段略讲。2通过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五壮士的豪迈,此段以读带讲。可采取小组读、师生互读。让学生体会到五位战士勇敢机智、奋勇杀敌,这就是壮。一1一五壮士是怎样引敌上山的呢细读第二段。(边撤退边打击)一2一文中哪些句子把五壮士写具体、详细的五壮士各有什么特点比较句子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这一句话描写出人物的动作与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壮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以及面对敌人时的英勇无畏运用想像把句子写生动、具体了。像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请你找一找,读给大家听,并说说把什么写具体了。体会五壮士的人物特点(完成板书)人物特点(符合任务身份)班长马宝玉沉着副班长葛振林勇猛战士宋学义老练小战士胡德林和胡福才严肃(3)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并进行描写的呢(概括具体结果)(4)朗读课文第二段,总起和结果齐读,分述部分由4个小组分读。3(1)投影填空五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走这条路可以(),意味着他们可以(),可是敌人跟在身后,容易();另一条是通向()。走上这条路就意味着()。走哪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2)填完后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出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为了群众和主力部队,班长带领战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绝路,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啊(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自由读、指名读、齐读。4解决学生的提问。通过对道路的选择,体会五壮士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无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5课文是怎样把“石头砸”写详细的哪些词句令你感动交流猛地举起“同志们,用石头砸”个别读评大声、重音师范读一齐读句子对比;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2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自由读比较不同书上为什么用第一句那一块又一块石头接连不断地向敌人狠狠砸去,表现了五位战士顽强不屈、毫不畏惧的精神师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把一块块磨盘大的石头猛地举起,狠狠地砸向敌人。此时,他们的决心是什么中国人民的仇恨是什么师想到这一切,怒火在他们心中燃烧,他们决心用最原始的武器石头,向敌人讨还血债,与敌人血战到底。这句句子用上两个“带着”,不仅把石头写活了,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五壮士的英勇豪壮。指导朗读;自由读个别读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作停顿,“砸”念重音师范读自由读齐读五、回归课题,铭记“壮士”。1提供成语。师在这一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有一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请你读一读。成语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大义凛然不屈不挠舍生取义视死如归慷慨就义顶天立地2、铭记“英雄”。师回顾课文精彩的内容,这里的任何一个词都可以表现出文中五壮士的英雄形象。()的五壮士,其实,课题中的一个“壮”字就包含了这一切。此时此刻,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喊出这个响亮的课题吧(生齐读课题)六、拓展同学们,在抗日战争中,涌现了无数抗日英雄,让我们课外去了解了解,铭记英雄,勿忘历史好吗七、作业1完成课堂作业第3、5题。2看图想像朗读、写话训练抓住人物神情、动作、心理、语言描写就义前的情形。五壮士在顶峰痛歼敌人,弹尽路绝,壮烈跳崖。让我们齐读第5段,思考五壮士跳崖前心情如何,“壮”在何处(板书词语)(1)阅读下面一段文章,比较()中的词语,想一想,用那一个比较好五位壮士(挺立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仰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就。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高兴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感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吧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敲)碎了,然后走向(悬崖山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侧身)跳下深谷。你选择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屹立”表现了五壮士坚定的抗敌意志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眺望”是从高处往远处看;五壮士“露出胜利的喜悦”,是因为他们看到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已安全转移,任务已胜利完成,而愚蠢的敌人还在向上爬。)师小结生动而准确的用词,将豪迈的壮举刻画得淋漓尽致。(2)请学生认真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谈一谈自己是怎么理解的五壮士跳崖前的口号声,代表了亿万中国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必胜信念。)3请同学们课下积累一些有关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最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一个人把关隘,就是一万个人也攻找不开。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一鼓作气古时在作战时,打第一通鼓,兵士都鼓足勇气;到第二通鼓,勇气逐渐衰弱;再到第三通鼓,勇气就消失了。一往无前指不怕困难,一直向前。居高临下指军事上占领高地,控制下面。鞠躬尽瘁本指诸葛亮尽忠竭力以报国。现形容为工作不辞劳苦,贡献出全部力量。傲然屹立形容态度坚定,毫不动摇。百炼成钢比喻经过长时期的锻炼,才能成为坚强的人。百战百胜形容每战必胜,所向无敌。百折不挠形容意志坚强。背水一战比喻决一死战。碧血丹心形容坚定忠诚。一身正气临危不惧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大智大勇力挽狂澜急中生智仰不愧天镇定自若化险为夷教学反思课题23难忘的一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文中三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朗读、理解,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和强烈的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感受作者内心世界是难点。教学准备搜集七子之歌有关资料(澳门是闻一多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其余六篇分别为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板书设计难忘的一课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播放台湾风光。(课件)师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饱含深情地讲述台湾是座美丽的岛屿。但是,你们知道吗100多年前,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中,台湾人民受尽屈辱和欺凌,不许讲中国话,不许学中国文字。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让台湾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课文讲述的事情发生在台湾“光复”初期。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以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里,日本对台湾进行着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人权侵略。他们的图谋能得逞吗学完今天的课文大家就会明白了。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台湾收复后的事情。2齐读课题。作为一个中国人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都是中国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学过的诗歌七子之歌师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生谈感受)师激动时,不一定要用语言来表达。情到了心中,我已经从你们的眼神中看了出来。我们就带着这种感动,穿过时光的隧道,来到六十多年前,在台湾的乡村小学共同上一堂板书课题难忘的一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有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之后同桌互查,并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不懂的词语。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作者经历了什么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引发自己深切感受的事。)2再速读课文,分别找出“上课”和“下课”的有关段落,并想想这两部分各讲了什么事,组织语言说通顺、说明白。3学生汇报三、围绕主线,体会情感。1初悟中心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哪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划下来。(2)交流;教师板书(粗大红色字体)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3)师课文详写了师生学习的情景以及到小礼堂参观这两部分,我们下面就重点来学习这些内容。首先请同学们思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不同的情感。请默读第316自然段,找出这些故事情节的有关重点句段,什么情感蕴涵在其间呢(学生自学)(强调“我”每一次都有怎样的感受)把你们通过自学最初体会到的情感读一读。(4)指名读一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2全班交流、汇报、体会情感作者情感。第一次,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写得认真吃力,说明什么“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练读。第二次,一遍一遍地读,读得严肃认真,说明了什么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情。练读。第三次,“我”激动地说,表明了什么表达了我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练读。朗读全文,总结提高3你认为课文哪部分最令你感动,就练习读哪一部分。(1)指名读,全班评议,再读。(2)全班齐读,再次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表达的情感。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1参观小礼堂,听了教师的介绍,“我”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别的话”可能是些什么话2看得出,此时此刻,同学的心已经沸腾,已经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激动。那么他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呢(课件出示第15自然段的课文内容)A为台湾教师和孩子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谊而感动。(练读“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B为祖国历代伟人像重新出现在礼堂而激动。有哪些伟人认识他们吗(点击四幅伟人像)谁能说说这四位伟人的情况C练习说话()的孔子,他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诸葛亮,;()的郑成功,;()的孙中山,;这是使中国人民()的名字,令中华民族()的伟人。3学到这里,你们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让台湾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的图谋能得逞吗为什么这就是作者觉得这一课难忘的原因。4师小结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中走了一趟。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惟独不能选择的是你的母亲、你的祖国。也许母亲丑陋但你绝不能嫌弃,因为母亲的周身血液化作了喂养你的甘甜乳汁;祖国贫穷,儿女绝不嫌弃,因为祖国的周身细胞铸造了你做人的灵魂之躯。是呀我们的国家并不富强,需要发展,虽然也有黑暗的存在,但是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她,改变她,因为你是她的孩子。现在出国留学已成热门,不过有一天,一旦你身在国外,请别忘了,老师和你们上的这堂课。更不能忘了,这堂课里你记住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下面就请拿起你的笔,再写一写这句话抒写你的心情师生再次写这句话,教师用红笔。可以说,这是一堂人生感悟课,当然可以成为难忘的一课教师在课题后边加上叹号板书难忘的一课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五、拓展延伸时至今天,台湾人民和我们大陆人民一样,从心底发出共同的呼唤“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让我们一起来听海外游子们的共同心声播放我的中国心,倾听着这样的歌声,你肯定有无数的话要宣泄,请拿起笔,表达自己的心声。(小练笔)附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教学反思课题24最后一分钟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香港回归盛况录像;全国人民欢庆香港回归的影像资料。(2)香港历史、现在发展的资料。2学生准备到网络、报刊、书籍中按“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