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_第1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_第2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_第3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_第4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心学校教师学科教学设计数学一年级第二册教师昆明市西山区团结永靖中心学校2014年2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册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这学期,任一年级数学课程。本班共有24人,其中男生有11人,女生有13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二、全册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分类与整理,数学实践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三、全册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对本学期的要求,制定了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全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五、教学措施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4、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6、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7、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8、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9、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六、课时安排本册教材共安排了约59课时的教学内容。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1、十几减91课时2、十几减9的练习课1课时3、十几减8、7、61课时4、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5、十几减5、4、3、21课时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1课时7、解决问题2课时8、整理和复习2课时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4、解决问题1课时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3、解决问题1课时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4、小括号1课时5、连加1课时6、连减1课时7、整理和复习2课时七、找规律(4课时)八、总复习(4课时)七、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备注一2月24日至2月28日课前准备一、认识图形(二)2课时3课时二3月3日至3月7日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二、20以内退位减法1、例1十几减93课时2课时三3月10日至3月14日2、例2十几减8、7、63、例3用数学4、练习2课时2课时1课时四3月17日至3月21日5例4十几减5、4、3、26例5、例6解决问题2课时3课时五3月24日至3月28日7、练习五8、练习六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1课时1课时3课时六3月31日至4月4日三、分类与整理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3课时2课时七4月7日至4月11日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数和数的组成2、读法和写法3、练习1课时2课时1课时机动1课时八4月14日至4月18日4、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5、解决问题6、摆一摆、想一想3课时1课时1课时九4月21日至4月25日7、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2课时3课时十4月28日至5月2日5、认识人民币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2课时劳动节放假一天十一5月5日至5月9日3、解决问题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2课时2课时十二5月12日至5月16日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例13课时2课时十三5月19日至5月23日4、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例2、例34课时机动1课时十四5月26日至5月30日5、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例4、例5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3课时2课时十五6月2日至6月6日7、找规律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4课时1课时十六6月9日至6月13日八、总复习5课时十七6月16日至6月20日期末总复习10课时十八6月23日至6月27日序号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父亲母亲住址联系电话1吕秋婧女汉2007119吕正平胥瑞下冲13888239927158088186342赵鸿春女汉200749赵光明李加芬白石岩18214556596150871891873孙宇涵男汉2007422孙波刘涛清明丫口18008818685182130835794杨顺宇男汉200751杨国龙沙正聪炭窑13888937627136196090655熊定伦男汉2007524熊世才杨巧玲杨庄房13708881513138880319866何振蒋韬男汉2007530何建明蒋艳萍炭窑13888933822158878572707杨玉攀男汉2007629杨康孝刘金琴杨庄房13114236059151988024678付文欣女汉2007614付兆能王强巧清明丫口15812042483182889480839邹源女汉200778邹开友尹红芬马岭坡182146378361367879037610邹雨昕女汉2007719邹弟安瞿乔英后山136488184551367872560711邹红婷女汉2007720邹炳成胡安芬后山156871969501388869086512陈俊哲男汉2006107陈颜波代新燕下冲187885852741878843272113柯媛女汉200719柯庆胡秦丽萍大哨136787644311878706695314刘劲峰男汉2007116刘加平张彦红梨湾137006982671588716885615鲁滢瑜女傈僳2007121鲁德军王海燕上冲159251567871528712841616张伟男汉200745张志平王燕春上冲152881685811598719059217刘智信男汉2007410代正有刘琴芳麦地坝150966736051361969474518常彦坤男苗2007412常敬张兰美下冲180871226801388842200819陈涵女汉2007514陈永寿常红燕下冲187251871481365886931020郑绍融女汉2007522曹金城郑继红大平坦135293554211388815268621李增艳女汉2007727李红平彭自凤大平坦136787626041360871049622何清瑞女汉2007729何官宪常加艳下冲1821346341415198754351一年级学生花名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一、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三、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四、单元教学难点23黄晓倩女汉20061210黄地学晏红仙杨庄房182886788491508702611324夏洪志男汉2006927夏应海胡再琼麦地坝1360887839015025113053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五、单元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P2P3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三角形有3条边和3个角二、巩固发展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3练习一的第1题。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三、提高练习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观察结果。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五、课堂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三角形有3条边和3个角教学反思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因此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形状感知方面的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并会识别;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二课时图形的拼组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教学用具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1认识三角形(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生答三角形。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板书三角形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先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回答。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2认识平行四边形(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三、体验深化(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三、练习巩固1练习一第1题。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2练习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板书设计认识图形(二)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我在教学“认识平面图形”时,开课提出疑难以解决上堂课的遗留问题,弥补所欠缺的知识,进一步完善孩子对简单的立体图形的认识,并为本堂课的“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作为铺垫。这个开课让孩子们感受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培养了孩子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以及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P4练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长方形的特点。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2正方形的特点。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拼一拼,哪种图形最多有几个(学生口述,教师板书)5这儿有个图形很有意思,它被三角形团团包围着,(指出)它叫什么呀(正方形)说说你是怎么判断它是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个图形很有意思(指平行四边形),你觉得它漂不漂亮为什么(课件闪动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并告诉学生这个)3数一数,算一算。一起数一数,这里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平行四边形几个正方形教师接着板书5117(块)三、拼一拼,练一练1师示范拼。取两个大三角形拼一个正方形。(用展示台展示拼摆过程)2生用两个大三角形自由拼图。可以拼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均展示。3拼指定图形。谁能拼出大一点的三角形七巧板中的拼图想用几块就用几块。学生自由拼,师巡回指导。展示不同拼法,计学生口述“用了几块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三角形”。(4分组比赛拼第4页“你知道吗”中的四个图案。自由拼。学生操作,组内交流。集体展示。四、总结延伸1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为什么2回家用七巧板拼摆出有趣的图形,并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七巧板5117(块)教学反思这堂课准备还算较充分,课堂设计也符合孩子们的学习特点,整堂课学习氛围浓,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感到很轻松愉快。课后我仔细回味,这堂课的目标是达到了,但学觉得对教材资源的挖掘不够深,还应注意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比如,只注意了教材知识点的突破,只追求了“求同”。第四课时图形的拼组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练习一(教科书67页58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观察图形,想象不能看到的面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知识点是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一样,左边和右边一样,上面和下面一样。左边不知道,可以看右边。教学难点补砖块问题。教学用具课件、学具袋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完成练习一第五题出示完整的一面墙(图片)1学生观察。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每块完整砖块的长度是一样的;每行的砖块数是一样的;单数行和单数行摆的一样,双数行和双数行摆的一样。3出示不完整的一面墙,“补砖块”(1)这儿缺了几块你能用刚才的发现来猜一猜吗(2)验证猜想。方法一学生可能会用画一画,补一补的方法。师可以提问你想怎么补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画的时候,引导学生用行之间的关系来画砖缝。方法二学生直接用数砖块的方法,那就不用补了。师一行有几块砖块第一行缺了几块师总结方法数出每一行缺的砖块数,再加一加。老师对于这两种或更多的方法予以肯定及表扬。(3)练一练。完成P6补砖块练习。三、独立完成练习一第6题101、提问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3、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四、完成教科书练习一P7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五、完成教科书P7第8题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直观演示。用后面书上提供的卡片。(1)学生想象。这个卡片要做成正方体。数字4对着自己,1要往左边折,2要往右边折,3要往哪边折(2)直观演示,边讲解。4旁边的数学在4的左边和右边,剩下一个数字在4的后面。(3)观察。先提问,4的对面是(3,引导和4隔着一个数字)3的对面是4,和3隔着一个数字。那1的对面是几(4)总结。对面的那个数总是与原来的数隔着一个位置。(5)应用规律。6的对面是(隔着一个数字,是5)2的对面是几六、拓展延伸1、出示长方形模型,提问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2、请学生拿出若干张长方形,实际动手剪一剪3、进一步启发,激励学生,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并再一次让学生实践剪一剪,结果有学生发现了新的剪法。七、单元小结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板书设计图形的拼组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在进入新知的学习中,我要求学生帮助图形宝宝分一分,学生的情绪再次高涨,立刻投入到小组活动中,把这些物体进行分类。让学生大胆地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初步认识了各类物体外观形状。分类时还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这样即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又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喜悦。认识图形(二)复习题一、填空1、正方体有()个侧面,每个侧面都是相等的()形;长方体有()个侧面,对面都()。2、摆一个正方形,最少需要()根火柴,摆一个长方形最少需要()根火柴。3、正方形有()条边,它们都();长方形有()条边,对边()。正方形和长方形都属于()边形。4、用手摸一摸,圆柱上下两个面,它们的大小()。5、用2块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二、我会判断。1对的画“”,错的画“”(1)用8个小正方体就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2)乒乓球、足球、篮球的形状都是球()(3)一张纸是长方体()(4)老师用的粉笔是圆柱形的()(5)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6)长方形就是正方形。()(7)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2判断下图中哪些是长方体,哪些不是(是画“”,不是画“”)()()()3判断下图中哪些是正方体,哪些不是(是画“”,不是画“”)()()()()三、数个数。1、2、()个长方形。()个正方形五、它们折出来是什么样子连一连六、数一数,填一填。()个三角形()个三角形七、补墙砖问题。()()()()()()()()()()()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四、课时安排13课时第一课时十几减9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十几减9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2、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9的算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用具学具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9十39十79十49十69十99十29十59十8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9十129十139十149十159十169十17二、新授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园活动,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9加6得15,15减9等于6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四、课堂练习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布置作业。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看着减法想与它相关的加法,从而想出减法题的得数;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十几减9的两种方法做减想加和破十法。板书设计十几减91596想加算减破十法109196151561596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第二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教学内容十几减9的练习课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想加算减”或“破十法”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9的能力。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1915291815918939144917149179二、课堂练习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三、课堂练习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布置作业。四小结今天我们练习的内容是十几减9,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第三课时十几减8教学目标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2、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3、初步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几。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8395768574929887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9十168十139十158十17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二、新授1出示例2。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284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新课标第一网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提问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2再用虚线套住8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三、巩固练习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3布置作业。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第四课时十几减7、6教学内容教材14页十几减7、6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想加算减”或“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7、6教学难点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18149138159119179128168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6十128十135十117十149十166十13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二、新授1出示例3。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L367三、巩固练习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做一做第2题。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4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十几减7、6137136教学反思简化计算的思维过程从详尽地说出计算步骤,到想到“破十”,说出得数如1257,12拆成10和2,10527也可以用口诀简化思维过程,直接说出得数。退位减法是以进位加法为重要基础的,也要求学生口算十分熟练,因此要反复训练。在课堂中我还制作了活动口算卡片让学生视算,或者我口报加数让学生听算;也发给每个学生一套19的数字卡片,两人一组,每人出一张卡片,口算和是几,差是几。第五课时十几减8、7、6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14、15页练习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一、复习教科书PL5第4题二课堂练习1完成P16页的第7题。HTTP/WWWM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2完成P16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3完成P16页的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数学游戏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四、布置作业课后反思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条件,尽量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探究与创新。“凑十加,用十减”容易学,但要分两步计算,延长了思维的时间。第六课时十几减5、4、3、2教学内容教材17页十几减5、4、3、2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几。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18146138156117179127168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3十125十132十115十144十124十13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二、新授1出示例4。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3小结。三、巩固练习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做一做思考题。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4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加十减补,减十加补”较为有利,但补数概念比较抽象。“用口诀做加法,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做减法”,思维过程比较简捷,但需熟记口诀与理解加减法的关系。一般教材中常采用“凑十加,用十减”的方法,也有在讲了凑十加后,再用口诀帮助熟记的。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最后都要求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第七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一)教学内容教材18页练习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几。教学过程一、复习教科书PL8第3题二课堂练习1完成P18页的第4题。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2完成P18页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3完成P19页的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课堂上,为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探索空间,为学生创设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如在“停车场”、“公园”,“小白兔拔萝卜”等问题情境中,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不论是全班交流,小组交流还是同桌交流,都让他们自主探索,老师不加干涉,使学生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交流感情,碰撞出创造的火花。第八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二)教学内容教材19页练习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几。教学过程一、复习二课堂练习1完成P19页的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P19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3完成P19页的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加法问题,拉近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接着,又创设了到生活中调查加法问题的情境,使数学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学起来轻松而有趣。第九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教材20页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2879178L671551122和一共有多少个3、还剩多少个二、新授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介绍多余条件。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布置作业教学反思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一步步观察、思考、交流、合作、创新,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本质。教师则始终处于引导者的位置,体现在通过适当的提问和板书,促进学生对表格的分析,初步渗透了函数的思想。通过课件演示,对学生可能遗漏的重要规律进行预设,对教材进行补充,拓展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活动,让学生在组际交流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进一步学会整理的方法,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第十课时解决问题(二)教学内容教材21页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下面各题。167139178125613124二、新授教学例6。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5请学生列式1274(朵)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三、巩固练习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四、小结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低年级儿童年龄小,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容易被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活动,如做游戏、听故事、竞赛等激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本课教学本着上述思想,通过创设让学生游览数学王国的童话情境,将学生带到了新奇的学习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培养了学习能力,体会学习的乐趣。第十一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22页练习五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1275(个)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简单的应用题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二、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先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