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铣大端面加工的夹具设计_第1页
发动机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铣大端面加工的夹具设计_第2页
发动机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铣大端面加工的夹具设计_第3页
发动机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铣大端面加工的夹具设计_第4页
发动机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铣大端面加工的夹具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题目发动机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铣大端面加工的夹具设计班级机电1001班完成日期2013年06月26日一、设计题目发动机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铣大端面加工的夹具设计二、原始资料1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1张2生产类型大批大量生产三、上交材料1绘制零件图1张2毛坯图1张3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套4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仅编制所设计夹具对应的那道工序的机械加工工艺卡片)1套5绘制夹具装配图(A0或A1)1张6绘制夹具中1个零件图(A1或A2。装配图出来后,由指导教师为学生指定需绘制的零件图,一般为夹具体)。1张7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约50008000字)。1份四、进度安排本课程设计要求在3周内完成。1第L2天查资料,熟悉题目阶段。2第37天,完成零件的工艺性分析,确定毛坯的类型、制造方法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并编制出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卡片。3第810天,完成夹具总体方案设计(画出草图,与指导教师沟通,在其同意的前提下,进行课程设计的下一步)。4第1113天,完成夹具总装图的绘制。5第1415天,零件图的绘制。6第1618天,整理并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写。7第19天,完成图纸和说明书的输出打印。8第2021天,答辩五、指导教师评语该生设计的过程中表现,设计内容反映的基本概念及计算,设计方案,图纸表达,说明书撰写。综合评定成绩指导教师_日期_摘要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习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后进行的课程设计通过此次设计对我们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提高了我们的操作能力这次设计的是连杆,包括零件图、毛坯图、夹具体图、装配图各一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各一张。首先我们要熟悉零件。然后,根据零件的性质和零件图上各端面的粗糙度确定毛坯的尺寸和加工余量。最后拟定连杆的工艺路线图,制定该工件的夹紧方案,画出夹具装配图。就我个人而言,这次课程设计是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进行的一次适应性的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关键词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连杆;零件图;毛坯图;夹具体图;装配图ABSTRACTMACHINERYMANUFACTURINGTECHNOLOGYCURRICULUMDESIGNISAFTERLEARNINGMACHINERYMANUFACTURINGTECHNOLOGYBASECOURSETECHNOLOGYANDTHEMOSTBASICCOURSEAFTERTHESPECIALIZED,WHICHISOURGRADUATIONPROJECTBEFORECONDUCTINGTHEVARIOUSCOURSESOFSTUDYBYANINDEPTHCOMPREHENSIVEREVIEWOFTHETOTAL,ISALSOATHEORYWITHPRACTICALTRAINING,THEREFORE,INOURFOURYEARSOFUNIVERSITYLIFEOCCUPYANIMPORTANTPOSITIONTHISTIMEIDESIGNTHELATHESOFTHESHIFTFORKS,INCLUDINGTHATTHEPARTPURSUING,THEBLANKPURSUES,ASSEMBLINGPURSUES,THEMACHINEWORKPROCEDURECARDTHEWORKINGPROCEDURECARDEVERYSHEETWESHOULDKNOWTHEPARTVERYWELLANDKNOWITSEFFECTFIRST,ITISWORKEDINTHEORGANIZATIONWHICHISUSEDFORCHANGETHESPEEDINALATHE,ANDTHEMAINLYROLEOFTHEPARTISALTERTHESPEEDTHEN,WEDESIGNTHEDIMENSIONOFTHEBLANKANDINSTRUMENTPROCESSAMARGINOFTHEPARTACCORDINGTOPARTCHARACTERANDTHEHARSHNESSOFEACHFACEFINALLY,IDESIGNTHEHANDICRAFTSROUTEPICTUREOFTHESHIFTFORKS,ASFARASMYINDIVIDUALBECONCERNED,IWANTTOKNOWINGTHEGENERALPRODUCTIVETECHNOLOGYOFMACHINEPART,CONSOLIDATINGANDDEEPENINGTHEKNOWLEDGEOFBASICCOURSEANDSPECIALIZEDCOURSEWHATIHAVEALREADYLEARNED,INTEGRATESTHEORYWITHPRACTICE,ANDIMPROVETHEABILITYTOSOLVEPROBLEMS,WHATSMORE,STRIKINGTHEBASISFORTHEFUTUREWORKANDTHEFOLLOWINGCOURSESSTUDYINGKEYWORDSMACHINERYMANUFACTURINGTECHNOLOGYCURRICULUMDESIGNSHIFTFORKSPARTPURSUING;THEBLANKPURSUES,;ASSEMBLINGPURSUES目录1连杆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及生产类型确定111连杆的功用及结构特点112汽车连杆的技术要求113审查工艺性214确定连杆的生产类型2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221连杆的材料22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223确定毛坯尺寸33拟定连杆的工艺路线331定位基准的选择3311精基准的选择3312粗基准的选择33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333制定工艺路线44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541切削用量的计算542时间定额的计算65制定工序的专用机床夹具的设计651铣连杆两端面的夹具设计652铣床夹具定位方案的确定653铣床夹具夹紧机构的确定754铣床夹具对刀装置的确定755铣床夹具结构的分析856定位误差分析96方案综合评价与结论117体会与展望128参考文献131连杆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及生产类型确定11连杆的功用及结构特点连杆是汽车发动机主要的传动构件之一,把作用于活塞顶部的膨胀气体压力传给曲轴,使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变为曲轴的回转运动,以输出功率。连杆大头孔套在曲轴的连杆轴颈上,与曲轴相连,内装有轴瓦。为了便于安装,大头设计成两半,然后用连杆螺栓连接。连杆小头与活塞销相连,小头压入耐磨的钢衬套,孔内没有油槽,小孔部有油孔,以便使曲轴转动时飞溅的润滑油能流到活塞销的表面上,起润滑作用。12汽车连杆的技术要求按表形式将该连杆的全部技术要求列表中连杆技术要求表加工表面尺寸及偏差/MM公差及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RA/M形位公差/MM连杆大端上端面381702IT708连杆大端下端面17023IT708连杆小端上端面8053IT1063连杆小端下端面053IT1063连杆小端孔28073IT805平行度为004MM/100MM垂直度为006MM/100MM连杆大端孔56019IT805圆柱度公差为0006MM(1)大头两端面的尺寸公差等级为IT7,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08M需精铣。(2)小头两端面的尺寸公差等级为IT10,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63M,也须精铣。(3)小头孔公差等级为IT8,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5M。(4)大头孔655公差等级为IT5,表面粗糙度RA为05M。13审查工艺性分析零件图可知,两孔的端面均为平面,可以防止加工过程中钻头钻偏,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加工精度要求较高主要工作表面也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较经济的方法保质保量的加工出来由此可知,该零件的工艺性较好。14确定连杆的生产类型取Q100000件/年,M1件/台,备用率和废品率分别取3和05带入公式NQMX1AX1B100000X13X105103520件/年,查表14可知连杆的生产零件为大批量生产。2工艺规程设计21连杆的材料CA6120发动机连杆采用55钢,经调制处理后,硬度为HB226271。采用整体模锻的加工方式。具有劳动生产率高,锻件质量好,材料利用率高,成本低等优点。2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根据锻件质量、F1、形状复杂系数S3查表213及214得,厚度方向单边余量为1520MM;水平方向单边余量为1520MM;即锻件各端面的单边余量为1520MM;锻件两孔的单面余量为20MM。23确定毛坯尺寸毛坯尺寸只需将零件的尺寸加上所查得的余量值即可。3拟定连杆的工艺路线31定位基准的选择定位基准有粗基准和精基准之分,先确定精基准,再确定粗基准。311粗基准的选择粗基准的选择按有关基准的选择原则,即当零件有不加工表面时,应以这些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若零件有若干不加工表面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现以零件的端面为主要的定位粗基准。312精基准的选择精基准的选择考虑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依据“基准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选择以圆柱体的28小孔和端面为精基准。3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根据连杆零件图上各个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确定加工件表面的加工方法,如下表所示。连杆各表面加工方案加工表面尺寸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RA/M加工方案备注连杆大端上下端面IT708粗铣半精铣精铣表18连杆小端上下断面IT1063粗铣半精铣表18连杆小端28孔IT805扩铰表17连杆大端655孔IT805扩铰表1733制定工艺路线连杆工艺路线及设备、工艺的选用工序号工序名称机床设备刀具量具1粗铣连立式铣高速钢游标卡杆大端上下面X51套是立铣刀尺2粗铣连杆小端上下面立式铣X51高速钢套式立铣刀游标卡尺3半精铣连杆大端上下面立式铣X51高速钢套式立铣刀游标卡尺4半精铣连杆小端上下面立式铣X51高速钢套式立铣刀游标卡尺5精铣连杆大端上下面立式铣X51高速钢套式立铣刀游标卡尺6扩、铰连杆小端28孔四面组合钻床扩孔钻和铰刀卡尺、塞规7扩、铰连杆大端655孔四面组合钻床扩孔钻和铰刀卡尺、塞规8钻连杆大端螺栓孔四面组合钻床麻花钻内径千分尺、游标卡尺9铣切连杆盖、体切断铣床切断刀游标卡尺10精磨连杆接合面平面磨床砂轮游标卡尺11钻小端孔旁通孔四面组合钻床麻花钻游标卡尺12去毛刺钳工台平锉13中检塞规、百分表、卡尺等14热处理淬火机等15清洗清洗机16终检塞规、百分表、卡尺等4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41切削用量的计算这里只计算需要进行工艺分析的那道工序,工序4精铣连杆大端上下面,该工序分两个工步,工步1精铣连杆大端上面,工步2精铣连杆大端下面。(1)背吃刀量的选择取AP1MM(2)进给量的选择由表58,按表面粗糙度RA25微米的条件选取,该工步的每转进给量F04MM/R。(3)铣削速度的计算由表59,按镶齿铣刀。D/Z80/10、FZF/Z005MM/Z的条件选取,铣削速度V取为484M/MIN,参照公式(51)N1000V/314D可求得铣刀转速N1000484/314809258R/MM,参照表415所列X51型立式铣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N210R/MM。再将此转速代入公式(51)可求得该工序的实际铣削速度V5278M/MIN。42时间定额的计算(1)工序4精铣连杆大端上下面根据表543中面铣刀铣平面(对称铣削,主偏角90度)的基本时间计算公式TJL/FNLL1L2/FN,可求出该工序的基本时间。这里已知L722MML21MM代入543的公式得L124MMF04MM/RFMZFZZN0410210840MM。将上述结果代入公式,则工序的基本时间TJ144124/84002MIM12S。所以两工步时间都为6S。(2)辅助时间的计算TF0151218S。所以两工步时间都为09S。5专用夹具的设计51铣连杆两端面的夹具设计连杆端面是整个连杆加工过程的主要定位基准,应首先加工出来。由零件图可知,连杆大小端面厚度的基本尺寸是相同的。但其精度要求不同。若在铣大小头端面时,也按不同的要求加工,会增加夹具制造与机床调整的复杂性。故在加工中使大小头端面处在同一平面上,简化了后续工序的夹具结构,减少了机床的调整工作。52铣床夹具定位方案的确定根据六点定位定位原理,对本道工序的加工定位采用完全定位。其中,选用连杆的大小头端面作为主要定位基准,是零件的支撑面积大,定位稳定,装夹方便。同时也符合精基准选择时应注意的基准重合原则。这个面定位消除了3个自由度,再次,选用连杆大小孔上下顶面作为第二定位基准,压紧定位不仅便于在加工过程中实现基准统一,而且装夹方便,端面与大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要求也能很好的保证,两端面的距离要求在加工中实现基准重合,从而减少加工误差。另外,采用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方法,对连杆的两端面进行加工。在定位元件的选择上,为满足六个自由度完全定位要求,分别对三个定位元件进行设计首先第一定位面,考虑夹具加工性及夹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磨损,故采用支承板进行定位,支承板用螺钉安装在夹具底板上,然后在加工支承板面,保证与机床的平行度要求。支承板不但可以很容易地保证支承面对夹具底板面的平行度,而且这样磨损后还可以替换降低夹具的制造费用。其次在第二定位面,为消除两个自由度,故采用固定V形块和活动V形块进行定位。为消除最后一个自由度。53铣床夹具夹紧机构的确定夹紧机构是夹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夹具设计过程中,必须保证定位是获得的正确位置,并使夹紧可靠,适当,操作方便安全。而且结构力求简单,紧凑,并尽可能多的采用标准件。根据夹紧力的作用方向应有利于工件准确定位的原则,在铣削侧面时,为保证端面与大头孔中心线垂直度要求,故将夹紧力作用方向定在与定位销中心线垂直的方向上。这个方向与工件刚度最大的方向相一致,使工件减少变形。54铣床夹具对刀装置的确定对刀装置用以确定夹具相对于刀具的位置。铣床夹具的对刀装置主要由对刀块和塞尺组成,本道工序是铣平面,故采用用于加工平面的高度对刀块。55铣床夹具结构的分析根据工件,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和对刀块在总体上的装置来确定夹具体的外形尺寸。夹具体上安装有平面定位元件(两个支承板,每个支承板分为三段以便。),固定V形块、活动V形块和圆形平面对刀块,三者结合共同作为该夹具的定位元件,对于支承板和对刀块都有较高的尺寸和和位置精度要求。其中,支承板与工件接触的平面与夹具体底座平行。所有支承板与夹具体都采用普通螺栓钉进行联接,一旦支承板受磨损,可拆换。至于活动V形块,因在加工过程中他必须要沿着工件长大方向左右移动。为了保证夹紧后良好的对中性,故在夹具体上沿着V形块的两侧安装了两块移动导向板。导向板与工件接触的内表面与夹具横向轴线应保持较高的平行度。导向版的定位采用圆柱销。夹紧结构也较为方便,采用气缸推动夹紧机构,当工件被放在夹具体的支承板平面上后,通过气动装置,推动压板,压板再推动V形块,沿着导向面夹紧工件。在工件加工过程结束后,气压降低,压板再弹簧的拉力下后退,然后可以取下工件,再装夹下个零件。因为该铣床夹具受较大的切削力,因此要有足够的稳定性,为此通过两个定位键于铣床工作台的T形槽相配合来确定夹具在机床上的方位。定位键与夹具体的配合采用H7|H6,另外在该夹具体的两头没有耳座,可通过螺栓将夹具牢固的紧固在机床的工作台上。V形块是两个定位平面具有一定夹角的一种定位元件。V形块工作面间夹角常取60、90和120度,此时采用应用最多是90度角。V形块结构尺寸主要根据工件定位基准直径来确定,并应确定定位高度T。因为V形块加工完毕后须将心轴放在V形块上,安装尺寸T综合检验V形块的加工精度。当60度时,THD0867N当90度时,TH0707D05N当120度时,TH0578D0289N式中HV形块高度;D工件定位基准直径;NV形块定位部分宽度。该尺寸可供划线和粗加工时使用。56定位误差分析使用夹具加工工件时,加工表面的位置误差与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的因素密切相关。为了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必须使工序中各项加工误差的总和小于或者等于该工序规定的公差值,PW1式中1与机床夹具有关的加工误差;W与工序中夹具以外其他因素有关的误差工序误差P夹具有关的加工误差1一般包括工件夹具中的定位误差B工件在加紧时产生的误差夹具相对于机床成形运动的位置误差夹具想对于刀具的位置误差以及夹具产生磨损造成的加工误差等。为了给加工中其他误差因素能占有更大一些比例,由上式可见,应当尽量减小与夹具有关的误差。其中除了在夹具的制造,安装,调整,使用中产生的误差外。在夹具设计时的的正确计算和减小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误差,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定位误差是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工序基准(一批零件的)位置在工序尺寸方向或沿加工要求方向上的变动所引起的,因此在夹具设计时,应当尽可能选折工序基准为定位基准并选折精度较高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一般应使定位误差控制在有关尺寸内或者位置公差的1/31/5。连杆的定位误差分为水平方向的和垂直方向的。连杆垂直方向,连杆的工序基准为零件的端面,定位基准为零件的中心线。所以两基准不重合,存在基准不重合误差。B0025MM,J0。以水平方向的DBJ00250025MM1/30053MM。连杆水平方向也存在基准不重合,DBJ151/301MM。所以满足要求,方案合格。6方案综合评价与结论在设计夹具时,应注意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首先着眼于机动夹紧,而非手动夹紧,因为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本道工序选用了动夹紧方式。本工序切削力较大,为了夹紧元件,势必增大气压缸缸直径,而这样将使整个夹具庞大,因此,有三个措施一是提高制造精度,使最大切削深度降低,以降低切削力;二是选择比较理想的扩力机构;三是在可能情况下,适当提高压力,以增大推力。由于本夹具是由固定V形块、活动V形块和圆形平面对刀块,三者结合共同作为该夹具的定位元件,对于支承板和对刀块都有较高的尺寸和和位置精度要求。其中,支承板与工件接触的平面与夹具体底座平行。所有支承板与夹具体都采用普通螺栓钉进行联接,一旦支承板受磨损,可拆换。因为该铣床夹具受较大的切削力,因此要有足够的稳定性,为此通过两个定位建于铣床工作台的T形槽相配合来确定夹具在机床上的方位。定位键与夹具体的配合采用H7/H6,另外在该夹具体的两头没有耳座,可通过螺栓将夹具牢固的紧固在机床的工作台上。致谢本次毕业设计虽然仅仅经历了短暂的三个星期,但是它浓缩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大部分专业课的全过程,体现了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领悟程度。由于我们是第一次进行整体性地设计,不可避免地碰到了许多困难,有时甚至会感到无法下手。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没有退缩,凭借着一股求知的热情,再加上指导老师的帮助,然后再回到书本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本次设计。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使我在各个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