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材料、城建、土木学科楼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_第1页
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材料、城建、土木学科楼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_第2页
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材料、城建、土木学科楼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_第3页
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材料、城建、土木学科楼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_第4页
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材料、城建、土木学科楼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任洁学号1601080104所在学院建筑学院专业建筑学设计论文题目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材料、城建、土木学科楼设计指导教师林晓东2013年3月5日重要提示1本电子文档标准格式中的各类说明(用蓝色字体表示)仅供参考,在参阅后请自行删除(包括本提示),黑色字体的内容全部保留。2本文档中日期的填写务必与“毕业设计任务书”中的工作进度计划相符。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4月26日”或“20040426”。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摘要本文以山地校园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山地校园建筑、科技进步下校园建设的公共教学楼群发展趋势及山地建筑的形态造型。关键词山地校园公共教学楼群学科合并形态造型一、选题背景我国多山少地,人多地少,伴随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趋势,院校的改扩建或者建设新校区这种大规模的建设活动,需要大量的用地,有限的平地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在多山地区就更是如此。此次山地校园教学楼设计也是依托于此,顺乘南京工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拟建材料、城建、土木学科楼。基地位于江浦校区东侧的中端,界于已建成的天工楼、地坤楼的东侧,工程用地25000,场地为山坡用地,地形复杂。此课题设计研究,为今后山地校园建设的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引导作用,甚至可推广到与大学校园有类似相关结构和规模的科技园中。二、我国山地校园建设的发展书院在我国古代所承载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使命与现代的大学类似。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岳麓书院、河南省登封篙阳书院和河南商丘应天书院。除了应天书院外,均建在山地环境之中,清雅幽静,独具风貌。总体来说,我国古代的山地校园书院的建筑空间以传统的院落空间为主,建筑群多为单层,山地就势。近代学校的萌芽,始于清末洋务运动,有官办学校与教会学校两种。后逐渐发展到独立规划建设校园。而山地校园的发展,也是沿着这条道路进行的。当代,山地校园也开始了新的发展,校园建筑风格也逐渐向现代主义风格转变,校园空间也不再拘泥于苏联模式的制约,校园布局逐步走向有机整体。根据建筑底面和山地地表的不同关系,有学者将现下山地建筑的接地形态分为地下式、地表式、架空式三大主要类型1地下式地下式接地形态的主要特征是建筑空间全部或部分地掩盖于地表之下,一方面有利于保持原有地形地貌、肌理组成,另一方面有利于建筑的节能。建筑能获得冬暖夏凉的效果。2地表式地表式是山地大学校园建筑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接地形态。采用地表式接地形态对山地环境介入的校园建筑,其主要特征是建筑物的接地底面与山地环境直接相接。目前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大部分楼宇的设计,多采用此方式。通过减少对倾斜地面的改变,对地形作小幅修整,通过筑台和提高勒脚的方式来调节竖向的高差,让建筑与倾斜的地面尽可能直接相接;也可以直接通过建筑单元地基的叠落处理高差,形成错层、掉层、错迭等建筑接地形式。3架空式架空的接地方式由于建筑物的底面与基地表面全部或局部脱开,以柱子和建筑的局部体量支撑建筑,有效的缩小了建筑基面与山地地形的接触面积,因而对地形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同时对基地原有生态影响较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介入方式。香港,典型的人多地少且山地多的地区,且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较湿润,所以在港的学校大部分采用此方式,技能合理利用土地也利于建筑的绿色环保节能。如香港大学生物楼底层架空、香港大潭国际学校的底层架空。三、国外对校园建设适应性的研究随着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十八、十九世纪的英国革命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解放,高等教育在欧美各国迅速发展起来,山地高校也随之蓬勃兴起。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由著名建筑设计师欧姆斯特主持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园规划。在设计中,欧姆斯特不主张绝对的对称式布局,他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他的思想也对后期美国自由式布局风格与特色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四、公共教学楼群趋势公共教学楼群的建设是目前一大趋势。教学楼群集约化设计概念的引入,有以下几种优势一为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灵活性、不同的空间组合和丰富的空间层次;二则从城市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大型的教学楼群设计采取集约化思路,比较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采用集约化的设计导向,就是改变以往粗放型的设计思维模式,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强调教学楼群的用地指标、功能要素、空间规模及资源配置的集约。即不再建设单一学科教学楼,而是将类似学科的教学楼群集中建设,不仅改变了单一学科发展的局限性,节省建设资金,有效利用建设用地,更是将原有学科与其它相关学科结合,交叉发展,甚至从而产生一些边缘学科或者更新的学科;与此同时,设计中也保障教学楼群的实用性、舒适性与美观性,将它们与整个校园的整体环境系统良好地融合。现阶段教学楼群的集约化设计在节约用地、加强公共交往和联系、改善人性化空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五、山地校园建筑形态在山地建筑设计一书中,作者将山地建筑与山地环境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种融入型,即山地建筑形体在整体上服从山地环境,表现出对山地环境的归属感;在山地大学校园中,建筑形体有大有小,有分散有集中。小建筑如附属用房、小食堂等等可分散布置,隐于地形之中;集中的建筑,可以将建筑沿登高线布置,或者将建筑物以层层退台的方式来表达。共构型,即建筑形体依托于山地环境,建筑形体与山势走向共同结合,并强化效果,彼此衬托;超越型,即建筑形体摆脱了山地环境的束缚,表现出了一定的自由性。超越型更加适合建筑群的发展,建筑群体对山地地形进行的形体上的超越,并不完全与山势相同,但却从另外一个方向体现出了山地的特色。六、案例研习香港科技大学位于香港西贡清水弯,山地就势,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是典型的山地大学校园的实例。由关善明建筑师楼与唐姆斯公司提供。总体布局上“集中一分散”原则的典型体现,以两条垂直相交的轴线作为空间发展的基础,空间形态属于顺坡分台型。两条轴线并非十字交叉,根据地形条件呈现不对称的特征,这也正是“因地制宜、灵活布局”的体现。学校建设分三期完成,建筑物都是沿着这两条轴线逐步发展,体现出了山地校园“弹性生长”的空间特征。建筑形态特色香港科技大学的校园建筑形态为“共构”型,建筑物结合山地层层升高,与地形融为一体。建筑并不高,基本为六层,但利用地形高差作了掉层的处理,使某些部位高达十余层,从海边看去,层层而上,结构分明,与自然山地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主要的建筑物沿山脊展开,建筑融于山丘之中,富有山地特色。设计师曾说过他的设计愿望就是“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而大自然成为它的装饰”。七、参考文献1卢济威,王海松山地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C亚历山大建筑的永恒之道M赵冰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53黄光字山地城市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版200294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85龚兆先潘安教育建筑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86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版199427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8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建筑设计资料集3(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0胡纹,山地建筑形式香港科技大学设计剖析J。世界建筑,199511何境堂当前高校规划建设的几个问题J广西土木建筑2000312MAURICERBERUBETHEURBANUNIVERSITYINAMERICAPUBLISHERGREENWOODPUBLISHINGGROUP,1987413DOUGLASKELBAUGHCOMMONPLACETOWRDNEIGHBORHOODANDREGIONALDESIGNPUBLISHERUNIVERSITYOFWASHINGTONPRESS1997714JLCHAPMAN,MJREISSECOLOGY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15KEVENLYNCHTHEIMAGEOFTHECITYTHEMITPRESS1984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针对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材料、城建、土木学科楼设计所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手段一、主要研究内容1了解目前国内山地环境下大学校园的建设情况和发展趋势;2结合国外山地校园发展历程和研究理论,深刻的认识山地大学校园建筑的适应性设计;3通过对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土木、城建教学楼规划与设计,更加深入理解山地校园建设手法和相关经验;4通过对国内外经典案例分析,了解山地校园设计思想和方法;5归纳总结山地校园建设适应性方法,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校园的规划与建设提供经验和策略;6了解学科楼合并,资源共享,对多学科共同发展、有效合理利用资源的促进作用;7对山地建筑的空间、形态、交通、景观等各方面组成深入了解。二、研究方法文献及理论研究方法根据所确定的研究方向和对象,在图书馆、国际互联网等设施上大量性地阅读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各类书籍、期刊、杂志以及优秀硕士、博士论文等文献资料,学习国内外大学校园建筑适应性的案例,获取相关的理论成果极限观数据资料。实地考察发通过实地进行直观的考察和分析,局部进行详细的调查,为课题提供可靠依据。比较分析法在文献资料中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